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飘在大唐全集最新章节
艾叶小说网
艾叶小说网 仙侠小说 都市小说 竞技小说 历史小说 官场小说 玄幻小说 网游小说 武侠小说 穿越小说 短篇文学 伦理小说 推理小说
小说排行榜 灵异小说 经典名著 言情小说 同人小说 军事小说 重生小说 乡村小说 科幻小说 校园小说 架空小说 耽美小说 全本小说
好看的小说 动漫美女 暮霭凝香 乱穿金庸 爱的幸福 混乱艺校 人间正道 天外邪犽 烺情侠女 卻望红杏 综合其它 热门小说 总裁小说
艾叶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飘在大唐  作者:飞刀飘飘 书号:48852  时间:2019/10/8  字数:4355 
上一章   第136章 理想国    下一章 ( → )
  第136章理想国

  “刑肃而俗敝,则法无常;法无常,而礼无列;礼无列,则士不事也。刑肃而俗敝,则民弗归也,是谓疵国”

  礼记。礼运曰)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

  燕德妃读古文,句读清晰,声⾊俱佳。

  嘉侧殿中,燕德妃正在给杨悦讲《礼记》,今⽇讲得正是《礼运》。

  杨悦与徐充容坐在一旁,静静听燕德妃讲解。

  “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蔵于已;力恶其不出于⾝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杨悦面前翻开到《礼记》第九篇。燕德妃为她讲的是“小戴礼记”共四十九篇。“大戴礼记”原本八十五篇,但到唐代已佚失许多,只剩下三十九篇,因而唐代“九经”用戴圣的《礼记》,即“小戴礼记”除《左传》之外,《礼记》也是唐代“九经”中的大经。

  听着燕德妃讲念,看着这段“大同”杨悦突然有一种想笑的感觉。历史真爱给人开玩笑。

  她那个时代的人们追求的**理想是什么?一直以来,她只有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那个社会是个大公无私的社会,人人都有极⾼的觉悟,集体主义意识超強,没有阶级划分,物产十分丰富,需要什么就有什么。

  拿这两个“理想”对比一下,杨悦突然觉得这个共产社会姓马,有点不可思议。

  “天下为公”不正是天下为天下人共同所有,是共产社会么?

  “讲信修睦”不正是⾼标准的道德?使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这样⾼标准的社会道德,只有分工不同没有庒迫,共产社会的道德还能比这个更⾼?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蔵于己”这叫不叫“物产丰富”?货产丰富到了遍地都是。当然人们的品格⾼尚到了,放在地上也不会有人私蔵。

  当然想要物产丰富,需要这些⾼道德标准的人,需要这些人“力恶其不出于⾝也,不必为己”那些集体主义超強的人,不也需要这个意识?

  孔夫子描述的这个“大同”时代,没有恶人,道德⾼尚,各尽其力,各有所归,天下为公。杨悦突然觉得生于十九世纪的那个马克思,像是学习了孔夫子的“大同”理想。

  同样的理想主义,还有一个托马斯。摩尔的《乌托邦》,在他描述的“乌托邦”里,财产公有制,人们在经济、政治权力方面都平等的,实行按需分配的原则。公民们没有私有财产,每十年调换一次住房,穿统一的工作服和公民装,在‮共公‬餐厅就餐,每人轮流到农村劳动二年,官吏由秘密投票方式选举产生,职位不得世袭。居民每天劳动六小时即能満⾜社会需要,其余时间从事科学、艺术、智慧游戏活动。没有商品货币关系,金银被用来制造便桶溺器。奉行一夫一制和宗教自由政策。

  托马斯认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孔夫子认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大道即隐,天下为私”私是“大道之不行”的结果,二者很有共识。

  除了信奉基督教这一点,这个“乌托邦”似乎与“科学”**没多大区别。在某一个时代的“大祸饭”与‮共公‬餐厅似是没有什么区别,下乡知青与这个“轮流到农村劳动二年”似乎也有点关联。

  这个“乌托邦”反而更像某个阶段的“社会”

  让人不解的是马克思怎么会如此幸运地被奉为经典,而这个托马斯却被认为是“空想”

  这两个人,一个生活在十六世纪,一个生活在十九世纪。距离生活在公元前五、六世纪的孔子要晚上二十几个世纪。真有点让人不仅想象,二人是否偷了孔夫子的理想,改头换面了一下。

  当然说他们看过孔夫子的“大同”理想,不过是开玩笑。

  西方文化有自己的传承。“科学”**传承了托马斯的“乌托邦”勿用质疑。而“乌托邦”则一惯被认为是柏拉图“理想国”的延续。

  乌托邦与共产理想能不能实现,似乎不难想象。

  与之相比。孔夫子并非闭着眼睛空想。他的“大同”时代,在上古三代之时能现实。

  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意思是:这个大道盛行的时代,在上古三代之时有,孔夫子没有赶上,仅是有志于此。

  上古三代之时民少,刚从“动物时代”脫离出来,人们头脑简单,想法单纯,相互协作才能生存,完全是个“集体主义”意识超強的时代。

  孔夫子认为自己所处的时代已经完全不同。

  孔夫子不是一个闭着眼空想的人,面对“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这一现实,他的慨叹只是“志于此”是在“托古言志”而矣。

  与托马斯、马克思不同,孔夫子并非只是追求一个虚无的理想。他看到现实的人本能的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提出十议:“⽗慈、子孝、兄良、弟弟、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希望人们“克己复礼,归于仁”归于他的“仁爱”道德,希望通过“礼乐”来约束人们,以企望达到“小康”社会的理想。

  “大人世及以为礼,域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已。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着其义,以考其信,着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这个“小康”的理想显然更近于现实。讲求“刑仁讲让”讲求像“禹、汤、文、武、成王、周公”这样的“君子”来执政。如果不是这样的君子,便要让“在执者去”大家会把他看成灾“殃”追求的是一种“圣君贤臣”执政的“治世”理想。

  如果拿此来与柏拉图的《理想国》相比,柏拉图的《理想国》追求的“正义”之国,寄希望于“哲学家执政”也是一种“贤人”政治。而且还明确的化分出“统治者、武士、平民”三等的阶级社会。

  柏拉图的《理想国》的产生是在公元前三、四世纪,自由的古希腊城邦进⼊衰微时期。孔夫子的“小康”是在“周室衰微”、“礼崩乐坏”的公元前五、六世纪。

  如果说柏拉图的《理想国》在中世纪的欧洲没有出现,而在‮国中‬,孔夫人的小康社会,似是一直时而出现。特别是这个贞观时代,不正是儒家所希望的“圣君贤臣”的时代,不正是柏拉图的“理想国”?

  虽然这个时代还不太“理想”

  想到此,杨悦不由笑了起来。

  “你笑什么?”燕德妃看到杨悦一直在沉思,显然没仔细听自己所讲,出言问道。

  杨悦笑道:“我在想,孔夫子的‘大同’能不能实现。”

  燕德妃与徐充容二人对视一眼,笑了起来。显然二人针对这个问题,以前已经讨论过。

  “似乎不太可能实现。否则为何舍‘大同’,而追求‘小康’?”燕德妃笑道。

  杨悦不由一怔,没想到二人有这等见识,一时辩瘾大起,反其意而论道:“也不见得。以德治或许不能,以法治或许能实现?”

  杨悦想到后世的注重“法”治,与这个时代的“德治”正好是两个相反的概念。

  “法治?”燕德妃笑道“‘德治为本,法治为用’。治理‮家国‬怎能舍本逐末,不用德治而用法治?”

  “舍本逐末?法治如何是舍本逐末?”杨悦说道“战国之时,秦国以法治国,终于灭六国,而一统天下,岂非最好的例子,以法治国才会更加強大。”杨悦十分想用后世的“法”治例子来说服,可怜不能。只好用古代的例子说事儿。

  “暴秦?”不只燕德妃,便是徐充容也大大地摇起头来。

  “秦以酷刑暴民,因而传二世而失天下…”

  “前隋不也只传二世,岂是法治之因?”杨悦不服地说道“何况秦始皇统一‮国全‬,建郡县,开创了‮央中‬集权的帝国时代,难道不是秦国之功?”

  燕德妃与徐充容一时无言相对。

  “秦皇之功又岂是只此一个,统一文字,才使‮国中‬成为一个统一的‮家国‬,统一度量衡…”

  燕德妃与徐充容面面相觑,心中暗呼杨悦所说不对,但却无以辩驳。目瞪口呆地望着杨悦侃侃而谈。

  其实杨悦的谈论早已偷换了概念,燕德妃与徐充容这两个古代美女,向以“纳言”为标准,那像杨悦这般“巧言令⾊”

  杨悦见二人哑口无言,正在自得。

  却听一个声音大笑着走进来:“你刚才所说,虽然有些道理。但并非说明只用法治便能使天下大治。”

  三人转头去看,见是李世民。

  “圣上。”燕德妃与徐充容起⾝行礼,齐声叫道。

  杨悦起⾝行礼,说道:“何以见得?”

  “答案便在这篇《礼运》之中。”李世民笑着坐下来,拿过杨悦面前的《礼记》,翻到《礼运》的中篇,说道“刑肃而俗敝,则民弗归也,是谓疵国”

  “刑肃而俗敝…是谓疵国?”

  “如同治⽔一般,鲧用掩法面堵⽔而四处有决堤之险。禹用导法,顺流而下终使⽔大治。‘德’便如用顺导之法,而‘法’则不过是土淹。只用重刑,而不以德、礼教化民众,民俗混不堪,即使将天下之民全部刑之以法,也未必大治。”李世民说道。

  “疵国?”

  轰的一声,杨悦如遭电击一般,一下被某种东西击溃,呆立当场。感觉头脑里只剩两个大字——“疵国”而且越来越大,占満了她的整个脑海。

  至于后面三个人在说什么,她一点没有听到。只呆呆出神。

  原来是疵国。那个让她一向自以为的喜的时代…

  ‮国中‬人向来只看到西方的“法治”精神,而忽略了西方现代文明的另一精神源渊——“基督精神”而这个“基督”精神不正是西方的“道德”源泉?是“德治”精神?

  而‮国中‬人的道德在哪里?

  完全斩断了道德源的‮国中‬人的“人道”在哪里?没有道德底线,没有做人原则,一个任何人随时都有可能变成恶人的时代…

  第136章理想国
上一章   飘在大唐   下一章 ( → )
飘在大唐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飘在大唐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飘在大唐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飞刀飘飘是飘在大唐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