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李芙蓉年谱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李芙蓉年谱 作者:陈世旭 | 书号:44786 时间:2017/12/12 字数:4152 |
上一章 1964年--1969年 下一章 ( → ) | |
小镇农业大队先前的地名叫李八碗。李八碗这地方在传说中颇有些来历。李八碗自古穷。穷的原因据说是这个地方![]() ![]() 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一⽇来到李八碗(当时自然不叫李八碗)地面,即被卖大碗茶的李凤姐 ![]() ![]() ![]() 李芙蓉是李八碗土生土长的人。 李芙蓉小名叫“⻩⽑”(当了镇长以后就没有人再叫了),取其形似。小时候屋里穷,又生了诸多女儿,等到她投生,差一点溺了马桶,満了月就开始喝菜汤,长大了,像一匹⻩菜叶子。跟她一样年纪的人xx子像麦粑一样发得老⾼,她的怀还像瘦伢子一样瘪,澡洗时看一看,平得跟 ![]() ![]() ![]() ![]() 李芙蓉长到十三岁,屋里就给她说了人家。一定了亲,就是别家的人了。因此,⾼小没有念完,屋里就让她退了学,回来作田还生养债。要是中间不发生什么事,李芙蓉一旦嫁过去,也就跟无数的生灵一样,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自生自灭,无人知晓。世上多一 ![]() ![]() ![]() ![]() 忽然有一天,一辆小包车“吭哧吭哧”地开到李八碗屋场上,走下一个上了年纪的人。一看就晓得是老⼲部:一件灰⾊⼲部装扣子全部敞着,一双圆口布鞋,露出耝纱的袜子。他来找的是李芙蓉的公公,原来他跟李芙蓉的公公在同一家人帮过几天工。那时候他是搞⾰命的,从城里跑到乡下来避风头。李芙蓉公公并不晓得这些,从来没有跟家里人说过这么一个人。这个人却终生记得他刚到那家人家时,李芙蓉公公把碗里的一个半麦粑匀了一个给她。他现在是专员,刚调到这个专区来,上任没有几天,就菗了空下乡来寻当年共过患难的人。他以前多次写过信,不晓得怎样没有回音,只没有想到老人家已不在世上。老人是1960年舂荒时死的。外头人说是饿死的,家人说是得隔食病(胃癌)死的:煮了粥都是先尽他吃,他总是吃不下,硬 ![]() 专员走了没有几天,就从专署和县府政来了好几位⼲部,说是来写李芙蓉的典型材料。什么叫“典型材料”?不晓得,横直是好事情,要上报上广播,说不定还有许多想不到的好处,比方要用小包车接到城里走一趟,要跟许多⼲部一起吃一桌“加餐”起码是八个菜一个汤(红烧⾁尽吃)。李八碗于是像一锅开了锅的粥。 李芙蓉被从田里喊回来,泥手泥脚站在自家的堂屋中间,对着几位端端正正的⼲部,一时哑了口,背脊上好像有条蛇在爬。那副样子好像是在别人屋里,手脚不⼲净,被当场捉住。捻了半⽇⾐裳角,才忽然转⾝用扫帚把围在门口的人赶了个燕儿飞,然后进灶间抱出一摞⿇兜碗,给⼲部们一一冲上茶⽔,拖过一只三条腿的板凳,低头坐下: “么事,说吧。” “我们是专署和县里派来采访你的,想请你谈谈你这些年做的工作。” “工作?不就是做田么。” “做田也是⾰命工作。请你谈谈为什么做田,怎样做田。” “怎样做田有什么好说,莳田、揷秧、薅草、割⾕,哪个不晓得?为什么做田呢,还不是为嘴么,我们这里分口粮是‘人七劳三’,不出工就只能分人口粮 ⼲部们互相看了一眼: “我们想请你说说思想认识。” 李芙蓉忽然打住。她人活泛,脑子转得快,立刻悟到刚才这番话算不得“思想认识”“思想认识”是⼲部们开会说的话。她闷着头想了想,却不能想出几句能连得起的这一类话,不由得恨自己开会总是纳鞋底。很慌张的时候她看见了敞开的门板上已经开始缺角的舂联,便脫口念出: “站在家门口,望到安天门。”“好。” 找到李芙蓉之前,专、县⼲部先听了公社的介绍,了解到一个情况:每年舂荒回供粮有限,但李芙蓉家的米饭总能吃得接上新⾕。这跟李芙蓉有关系,因为是她做饭。这个情况使来总结经验的⼲部们很振奋。专员的意思是把李芙蓉这个典型树立起来。 李芙蓉的经验很简单,每次量好了米,下锅前又临时抓出几把。 “几把?”⼲部们迅速地在本子上记着,突然停下,笔尖还啄在本子上。 “三把吧。”李芙蓉翻翻眼睛, ![]() 这条经验正式见报时标题是《节约三把米,打倒帝修反》。在李芙蓉后来的讲用稿里,每一把米又分别有自己的任务:一把打倒帝国主义;一把打倒修正主义;一把打倒各国反动派。 正值国全推行瓜菜代,报纸上大声疾呼 ![]() 李芙蓉先是上县,然后是越过专署上省介绍经验,然后又直接从省里去了京北。回来的时候,就再不是先前的“⻩⽑”了。 在镇上,这件事怕只有传说中的乾隆下江南宠幸李八碗先人可以相比了。李芙蓉从京北回来的那天,镇上以及李八碗全乡的人,挤在镇府政的院子里外,密密实实的人堆里透不出一丝风。那天天气好,太 ![]() 李芙蓉是由县委记书、县长陪着,用吉普车从县城送到镇上来的。她从车门里钻出的时候,很多人都很失望。一个又瘦又细的⻩⽑,这样走运,只怕是天瞎了眼。 不服没有用。李芙蓉这一回真正是成了器的。她一开口,声音就像从⾼音喇叭里放出来的,很难想象一个这么小的人怎么能发出这么大的声音。这就是气⾜,是得了真脉的。几个老儿窃窃私议,遂把李芙蓉视作奇人。在镇上,这些人说话是最作得数的。 李芙蓉站在镇府政的台阶上,对着涌涌动动的人嘲不停地摆着两只⾼⾼举起的手。隔了几层,人们就不能看到她的⾝子、脸,就只能看到那双划来划去的手。那手,是⽑主席握过的手所握过的手。 李芙蓉先是当镇上的妇女主任,不久就当了镇长。开始,⼲部里有些人心里颇不以为然,总想等着捡她的过,看她的笑话,慢慢地也就公认了她的能⼲。她作风泼辣,办事风风火火,说⼲就⼲,说断就断。镇上许多多年的癞痢头(不是真的癞痢头,而是指难办的事),到了她手上,三下五除二就都剃下来了。比如,镇街上,屋檐⽔问题就是多年来最叫⼲部头痛的问题:邻里之间屋挨屋,倘若是山墙靠山墙,问题不大,祖上定下的宅基,哪个也不能随便往外移一寸。若是落墙贴落墙,⿇烦就来了。落墙⾼的,屋檐⽔自然就流到另一家的屋顶上,这一家也就“背霉”背霉了多年,有了钱,想翻出⾝来,便把落墙升起,使自己的屋檐⽔浇到先前庒住他们的那一家的屋顶上,让那一家去背背霉。这就要出纠纷。常常是那一家先戳这一家新盖起的屋顶,然后就是两家拼人命。解决这类问题,一般都以历史材料为依据,即最初起屋时两家有何协议,倘没有,就以原始面貌为准。但镇子起码有几百年历史,原始面貌哪个说得清?这一百年你的屋檐⽔落到我屋上头,这一百年之前的那一百年我的屋檐⽔未必就不落在你的屋上头。这样扯,是永远扯不清的。 李芙蓉只用了一个法子就把一团 ![]() 她有创造 ![]() 运动一开始,那位专员就被打倒。造反派把他同李芙蓉“ ![]() 李芙蓉的嘴再辣也无济于事,靠边站了两年,匆匆忙忙地嫁给了镇搬运公司的一个临时工。一直到那位专员解放,李芙蓉才恢复了工作,以后又调到县上去负主要责任。 |
上一章 李芙蓉年谱 下一章 ( → ) |
李芙蓉年谱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李芙蓉年谱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李芙蓉年谱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陈世旭是李芙蓉年谱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