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将军镇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将军镇 作者:陈世旭 | 书号:44785 时间:2017/12/12 字数:12407 |
上一章 第一章 小丁 下一章 ( → ) | |
台阶表面的⽔泥已经破裂,露出底下的砖头。砖![]() 小丁是打听了一上午才找到这里的。原本就打不起精神,现在更是累了。 已经过了中午下班的时间。附近陆陆续续有下学的伢子、下工的大人在回家。自行车铃声、开门声、人们的大呼小叫,一片 ![]() 镇子上有两条至十字状 ![]() 一条小河环绕着这美丽(?)的乡镇。它所以叫作河,是因为它具备河的一般特点:有从地面四支的河 ![]() ![]() 这反讽显示出来的心理的扭曲是再明显不过的了。 此刻的小丁尽力不去看小镇的“美丽”河山,不去听周围的“国营”喧嚣,眼睛呆呆地盯着面前的一大片泥泞和⽔已。一群受了惊吓的鸭子“嘎嘎”窜过,在⽔达上溅起雾似的⽔花。一只因为爱情而狂疯的公 ![]() ![]() ![]() ![]() ![]() ![]() ![]() 小丁刚刚做了场恶梦。 二 省⾰命委员会成立之后,抓工业、抓农业,县县都开矿山,办钢铁厂、化肥厂、砖瓦厂、⽔泥厂;公社学习大寨好榜样,大搞八字头上一口塘。普天之下很快就是欣欣向荣的太平盛世景象。 盛世修史,原是历朝历代的通例。省⾰委主任于是下令: ![]() ![]() 这部书怎样撰写编辑,首长也有明确具体的指示:书名定为《全省产无阶级文化大⾰命伟大胜利成果三百例》,顾名思义就是在全省范围的“产无阶级文化大⾰命”伟大胜利成果中选拔三百个例子,每例写成一篇文章,简称三百例。二百九十九例不行,三百零一例也不行。减之一分太瘦,增之一分太肥。每篇限于一千五百字,长了是裹脚布,短了是卫生巾。每例选材要精,题目要新,意义要深。必须具备一个动人情节,树立一个英模人物,造出一句闪光语言——也就是让人过目不忘、刻骨铭心、朗朗上口,可以流传的格言警句。 号令既出,全省风云雷动,上下为之⾊变。各级各地层层发动,层层组织,层层推荐,层层筛选,全力以赴争取候选资格,以进⼊省城参加最后会战。一时间,⼲部们相逢于道,不问“吃了没有”而问“上了没有”“上”就是上三百例。下级有事找导领,导领先问:是不是上三百例的事?是,就来汇报;不是,不要找我。导领衡量下级工作,只有一个标准,能不能上三百例。能,提拔重用;不能,累死也枉然。 小镇好在大搞八字头上一口塘在全省带了头,题材上先就过了硬。 ![]() 进行了全省动员,社社队队都必须大搞八字头上一口塘,不搞的按反⾰命论处。 小镇除了镇子之外,就有一个先前叫“李八碗”后来改作“东方红”的种蔬菜的农业大队(小丁就在这里揷队),而且在平版上,没有山丘,也就搞不成八字头上一口塘。但镇长还是不折不扣认真贯彻落实了上级的战略部署。抓得早、抓得狠,真的给他抓出了一个有特殊意义的典型。 这样改天换地的事,做起来谈何容易。面对天大的困难,镇长硬是以泰山庒顶不弯 ![]() 新村建好之后,省⾰委主任亲自到小镇来召开了全省的建新村现场会。 这样的英雄人物,这样的光辉业绩,进三百例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只是全县⾰命⼲部的队伍中,苦于找不到几支像样的笔杆子。写三百例,到底比不得平时写报道或写总结,拿了别家的报纸或上年的总结抄抄就可以 ![]() 当然,要找,不是一个没有,但政治上都多少有些疤迹,让他们进产无阶级意识形态领域总觉得不放心。研究来研究去,军人出⾝的县⾰委主任没有了耐 ![]() 其他导领同志也就赶紧表态:完全同意!还怕他们翻了天么。 县⾰委主任补充说:对反⾰命分子也要给出路么。这几个人,我们是用他们一技之长。有问题,找个得力的人看住就是。也可以告诉他们,弄好了,会考虑调他们上来。 大家对县⾰委主任的政策⽔平和斗争策略都叹服,决议随之形成。 三 ![]() ![]() ![]() ![]() ![]() ![]() ![]() ![]() ![]() ![]() 写作组的另外几个人分别是艾老、老董和小丁。艾老是镇小学的⾚脚老师,先前在外地一座矿山的弟子学校教书。六十年代初写过一个剧本,在全系统的文艺汇演中得了头等奖,名字和照片登了报。却惹了祸,老籍地方府政和社教工作队来函,指他为漏划并逃亡隐匿的工商业主。事实确凿,并不冤枉。⾼中毕业后,他在老子的店铺里确实当了一年少老板,风闻“土改”才出走的。他走得远,也偏僻。矿山上,人也是比别处的耝心。给他瞒过许多年。终究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他被遣送回了老籍。作了若⼲年田,一把 ![]() 老董是六八年的下放⼲部。之前在地区报社当记者。一度是报社的台柱子。他曾经采访过一位在当地风景区庐山作短期休养的苏联女专家。后来就建立了通信联系,女专家撤回国之后,也没有中断,直到两国正式 ![]() 三个人中,小丁差不多是晚辈。他是从省城下来的知青,在当地无亲无故,加上出⾝有些问题(祖⽗是旧社会的伪职员),很久都没有调上去。去找他的时候,他样子很惨:一脸⻩⽪寡瘦,至少半年没有剃的头 ![]() ![]() ![]() ![]() ![]() 不过,所以让他进三百例写作组,并不是出于对文曲星的 ![]() 他被召到镇府政的头一天,就出了点烙壳。 那天他昂首阔步。镇府政的大门和路都窄,正是上班人多的时候,他这样走路很占地方。他却旁若无人地走着,一点没有听见⾝后一串紧似一串的自行车铃声。一辆车的龙头在 ![]() 好大一会后,那个人突然开了腔: “你真的不想赔礼?” “哪个?我?” “不是你是哪个?” 那个人又提⾼声音问了一声。 他这才看清楚跟他生气的那个人。那个人是县⾰委宣传组来的冯组长,也就是他们这个临时组成起来的写作班子的头。 “真是骄傲得可以了。一条路你一个人霸了半边。” 这个“霸”字很让人清醒。他这才记起来自己似乎被人撞过一下, ![]() “挡了车子。连声‘对不起’也不该讲的么?” 他实在不晓得自己挡了车子,而且是县里宣传组长的车子。 “我不知道。” 他茫然地站起来。 “下回注意。”小冯的口气缓和下来。他看出这小子是真的没长后眼。他的目的也并非真的要他赔礼,主要是希望他得一个教训,戒骄戒躁,谦虚谨慎。写作组的人太张狂,下面的事只会难办。 这是县三百例写作组第一次集中。由小冯统一布置任务,组织学习,提⾼认识,然后进行采访,收集素材。这几步工作都在镇上完成,最后才到省城去坐下来写锦绣文章。 老董已经在小丁之前到了。他坐在离小冯不远的一张靠背椅上,那椅子是这屋里少有的几把完整些的椅子之一。他微微地摆着二郞腿,昅着烟,饶有兴致地看着小丁受训。偶尔被劣质的烟草呛得咳几声。 艾老是最后走进来的。他面⾊蜡⻩,走路无声无息,一件青灰对襟褂子像空布袋似的在他⾝上飘飘然地晃 ![]() ![]() ![]() ![]() 四 临行之前,县⾰委主任专门接见了县三百例写作小组全体成员。并且亲自给文章定了标题(给下级改名字和给他们的文章改标题是县⾰委主任的一大特长),叫作《平地也能大搞八字头上一口塘》。县⾰委主任说,三百例,关键看题材,题材好,就成功了一半;再有个好标题,就成功了百分之三十,剩下百分之二十,就靠你们几个努力了。大搞八字头上一口塘,是省⾰委主任亲自作出的战略决策,是⾰命路线的最好体现。抓住了这个决策来宣传,自然就抓住了 ![]() 县⾰委主任一席话,把几个人说得热⾎沸腾,直觉得全世界、全人类以及他们亿万斯年的历史重任都落到自己的肩头,有些 ![]() ![]() 来自全省各地的产无阶级笔杆子挤満了省⾰委招待所。用膳的时候气象最为壮观:一个能容一两百人的饭堂人头攒动,⽔怈不通。后去的人还没有开饭,先去的人已经把齐 ![]() 然而,他这乐观太盲目了。 注定之后,小冯去领了些已经终审通过作为范文发给大家的稿子看。几个人把稿子略略翻过,不由目瞪口呆,顿时觉得自己矮了一挫: 《热⾎红心,人工授精》——写的是一位初中毕业的女知青用人工授精的方法发展生猪事业的事迹; 《小农机造出大汽车》——写的是一个公社农机修理站土法上马造出大卡车的事迹; 《红区铁树铺铁轨红区道路通天下》——写的是⾰命 ![]() ![]() … 光是这些标题就够吓人的了。何况这都是确已实实在在创造出来了的奇迹。比较起来,小镇的大搞八字头上一口塘就显得平淡了。修机耕道,建新村,这是谁都可以做,也都做得出来的事,只是小镇做得早些,决心下得大些罢了。“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不比不知道,一比脸发烧一,小冯于是连连嗟叹。 气只可鼓而决不可怈。小冯召集几个人紧急开会,说:“三百例么,不可能二百九十九例都強过我们,前途是光明的。现在要看的是我们笔头子上的功夫。”小丁嘴快,说:“对,文似看山不喜平,事迹平,文章不平,不怕不成功。”艾老说:“我们的事迹也并不平。自然,文似看山不喜平是对的。问题是,怎样才是‘不平’,你能说出个子丑寅卯么?”小丁的脸红了红,噎了口气,无以作对。艾老又慢条斯理地说下去:“大凡一篇好文章,统观起来,必是凤头、熊 ![]() ![]() 小冯清了清喉咙,说:“这有什么好争的,当然是要把文章写好。问题是怎样写好。依我看,地方特⾊最重要。要是岷山在小镇就好了,小镇就是⾰命圣地了。可惜,只差五十里路。” 其他几个人面面相觑,不明⽩他的意思。还是小丁脑子转得快,悟出点什么,问:“你说的是哪个‘岷山’?”小冯回答:“还有几座岷山,不就是我们县里的岷山么。”小丁问:“我们县里的岷山跟⾰命圣地有什么关系?”小冯答:“你连这个也不晓得?⽑主席的《长征》诗里不是讲‘更喜岷山千里雪’么。”小丁一下仰面大笑起来,笑得很放肆,半天不住,几乎岔气,好不容易缓下来,还是一面擦着眼角的泪⽔,一面断断续续地尖声笑道:“那座岷山跟我们这座岷山相差上万里呢,那座岷山在四川。”小冯断然说:“不可能,《长征》诗里说的岷山是我们县里的这座岷山,长征是从我们省里出发的。”小丁这一下认真起来:“你是真不晓得还是假不晓得?你真的以为《长征》诗里的岷山是指我们县里的岷山么?”“怎么不是!你未必比我晓得还多么?”小冯坚定地说,一面用眼睛去看艾老和老董,显然是寻求支援。艾老和老董却不知为什么一起在看自己的脚尖,好像那里出了什么更大的奇迹。 小冯这才有些心虚,说:“这是学术问题,以后再讨论。我们还是言归正传。这样吧,小丁年轻,晓得又多,初稿就让他来写。写好了我们再一起推敲。” 大家齐声说好。小丁还在为“岷山”的事,竟自笑着,头摇:“还学术问题,嗤。” 五 小丁出手很快。布置任务是下午,晚上他还同老董两个将⾝子凑在火盆上扯了半夜关于老董的那位“娜达莎”或是“卡秋莎”的往事,第二天吃早饭前,他就拿了一叠稿纸去敲小冯的门。 小冯和艾老住一间屋,为的是好共同修改那个有指望成为样板戏的剧本。 小冯担任宣传组长之后,艺术走向有了极大的改变,忽然觉悟诗歌是雕虫小技,只有写大戏才是正宗。便下决心做剧作家,发誓要写一部样板戏出来,因为宣传口也分管文教工作,他也就晓得了艾老早年创作并得过奖的那个剧本。他让镇小学的校长找到艾老,传达冯组长的指示:想看看那个剧本,好的话,可以考虑让县剧团搬上舞台。艾老当时真是漫卷诗书喜 ![]() ![]() ![]() 小冯看了那个剧本,说:“架子不错,只是要作些重大原则上的修改:爱情应该改成阶级情,像⾰命现代舞剧《⽩⽑女》那样杜绝大舂和喜儿发生两 ![]() ![]() ![]() ![]() ![]() 因为过于亢奋,小冯到天亮之后才蒙头睡去。艾老则 ![]() 半上午的时候,艾老才来通知小丁,说冯组长找他。小冯还半躺在被窝里,手上拿着小丁早上 ![]() 小丁写的是行草,且用的是横格稿纸。 “我可以念,大家听,边听边提修改意见,改完了,我再抄一遍。” “你念之前,我就不要先看看?” 小丁不再多话,上去把那叠稿纸接了过来。临出门的时候,听见小冯在背后 ![]() 做单⾝汉的小丁平生最怕两件事;一件是洗⾐服(为此他几个月难得换一次⾐服,几年难得洗一次被子);一件便是抄稿子。抄写是机械重复,了无意思的。但这次来,预先就讲好了他主要承担这任务的,他想图几天轻松,就不得不有所忍耐。比起面朝⻩土背朝天修理地球,到底用力少些。 小丁这回没有抢快。他从小冯那里一回来,老董就笑着对他说:“我晓得会是这个结果。”小丁没有明⽩过来,问:“你是什么意思?”老董说:“后生,记住一句话:聪明反被聪明误。”小丁究竟不是戆包,想了想说:“你是指二马?”老董不答,哼起了样板戏。小丁便学了乖巧,沉下心来,一笔一划地把先前龙飞凤舞连成一片的字用正指一个一个地孤立出来填在一个一个小方格里。二千字(小冯预先 ![]() 老董的预言很准确。 小冯把小丁 ![]() “你这样子抄,我到哪里去改?” 小丁两眼直直地看着小冯半天说不出话。先前他只说要看,并没有说要改。再说,方格稿纸,每行之间也留了改动的空⽩。小丁对自己又极有信心,他的稿,别人要改,也只是小改动,总不致重写的。 两个人僵在那里。艾老过来,把稿纸从冯组长手里接过,递给小丁,教训说:“给导领看稿子,抄一行应空一行。这是起码的常识。” 小丁本来想说:“我不晓得这样的常识。”但没有说出。他“不晓得”原是正常的。这之前他的导领是生产队长。生产队长只会叫他种菜挑粪,不会叫他抄稿子。他要“晓得”倒是反常的。 他把稿纸拿回到自己房间,那叠稿纸已经被他攥成一团。他现在才真正明⽩过来,这是他为坚持小冯说的彼“岷山”不是本县的此“岷山”这样一个“学术问题”所付出的代价。对面的老董本来正一只手夹着烟,一只手的手指头在桌沿上敲着板,悠悠然唱着样板戏,看看小丁铁青的脸,也惊然止住了。 小丁咬牙切齿地把那团纸在桌子上平铺开来,吃力地弄了好久,总算让那团纸服帖。然后拿过一叠簇新的稿纸,按照艾老的教训,重抄起来。他的手不住地发抖,字怎么也写不周正。才写几个字,便“嗤”地一声撕掉,不一会,桌子周围的地方便是一片藉狼的纸团。末了,他突然把钢笔攥在拳心里,⾼⾼举起,又恶狠狠地往稿纸上戳。“突”的一声,那笔尖整个地戳进桌面,让一支黑⾊的笔杆颤巍巍地矗在那里。 小丁站起来,收拾自己的行李。所谓“行李”也就是牙膏牙刷⽑巾。他连换洗⾐服也没有带,因为不准备换洗。 “你要做什么?” 老董晓得事情不妙了。 “我走。” “莫戆!要出事的。” “咬我卵!” “比咬卵厉害,会打你反⾰命的。” “反⾰命就反⾰命!” 小丁出了省⾰委招待所,想想不能连累家里人,便连省城的家也没有回,当天就搭车回了小镇。镇上清理阶级队伍还没有结束。小丁进宿舍,刚一头栽在铺上,外面就有人敲门。是两个背着 ![]() 给小丁落实政策,说他不是反⾰命,仍是知识青年,是差不多一年后的事。那时候省⾰委主任自己成了“反⾰命” 六 落实政策,是给小丁落实仍是知青的政策,并不等于他就可以跟别的知青一样回城。现在的这个“知青”虽然名字仍叫“小丁”但却是一个做过反⾰命的“知青” 队上的乡下人倒很有几个同情小丁的。私下劝他,死了回城的那份心,安心在乡下过,我们帮你做屋,帮你找里头人(老婆)。 小丁不肯。宣布他不再是反⾰命的第二天,他回了城,在家里住了几个月。别的路都是绝的,只有一条路,就是设法买通一个医生,开一张疾病证明书,证明他丧失了劳动能力,这样可以办“病退”回城。这是好多⾝強力壮的知青用过的成功法子。几个月过去,他已经拖得骨瘦如柴,完全应该病退了,就是没有一位⽩⾐天使肯证明他“丧失劳动能力” ⽇子已经过到尽头。他开始准备自己的后事。想起几个月前走得匆忙,乡下还留下几件被子、⾐服之类稍值钱的东西是家里人用得着的,便又省回到小镇来。班车是天亮前从省城开出的,到镇上是半上午。下车后他不知为什么生出一个念头,想去找一找镇上的老杨。 小丁和老杨并没有太深的 ![]() ![]() ![]() ![]() ![]() 老杨说这些的时候并没有怨气,口气很平淡,像说外国人的事。他人矮矮的,头也不大,却有一个宽脑门子,一张阔嘴,嘴 ![]() 人跟人是有缘分的,有些人彼此相处十年八年,一旦分开便形同路人;有些人只有一面之 ![]() 小丁连自己也莫名其妙地想起老杨,便是后面这种情形。 老杨终于扶着一辆破旧不堪的自行车出现的时候,小丁陡然一下站起。还没有喊出声,泪⽔先就模糊了眼睛。 |
上一章 将军镇 下一章 ( → ) |
将军镇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将军镇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将军镇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陈世旭是将军镇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