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帝国的惆怅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帝国的惆怅 作者:易中天 | 书号:44783 时间:2017/12/12 字数:2518 |
上一章 六、教训所在 下一章 ( → ) | |
前面说过,王安石许多新法的本意,是要“公私两利”的。青苗法如此,市易法和均输法也一样。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一个名叫魏继宗的平民上书说,京师百货所居,市无常价,富户奷商便趁机进行控制,牟取暴利,吃亏的自然是老百姓。因此他建议设置“常平市易司”来管理市场,物价低时增价收购,物价⾼时减价出售,则“商旅以通,国用以⾜”这就是市易法的起因。具体办法,是由朝廷设立“市易司”拨款一百万贯为本,控制商业贸易。这个办法,和常平法一样,也是动用家国力量来平抑物价。当然“市易司”也不是专做亏本生意,也是要赢利的,只不过并不牟取暴利而已。比方说富户奷商一文钱买进二文钱卖出“市易司”则一文钱买进一文半卖出。赢利虽不算多,也能充盈国库。再加上官府财大气耝,控制了市场,物价的波动就不会太大。 均输法的用意也是好的。我们知道,在王朝时代,地方上每年都要向央中运送财物,以供家国必要之需,这就是所谓“输”输送的品种和数量,当然也都有一定之规。这就有弊病。比如同一个地方,有时年成好,有时不好;同一种东西,有的地方贵,有的地方不贵。这原本是很正常的。但如果按照老办法,则不管丰年灾年,价贵价 ![]() ![]() 这个办法,也可以说就是变“地方贡奉”为“央中采购”观念也够超前的。但这样一来,所谓“发运使衙门”就变成了一家最大的国营企业,而且是垄断企业了。其实青苗、市易两法的问题也正在于此。青苗法是衙门做行银,市易法则是衙门做商店,兼做行银。因为“市易司”不但做买卖,还兼做款贷。商人以产业为抵押,五人互保,可以向“市易司”借钱或赊物,年息二分。于是市易司和发运使衙门,还有发放青苗款贷的州府县府,便都既是衙门,又是企业(公司或行银)。 我们现在几乎每个国中人都知道,府政部门办企业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何况王安石的办法还不是府政部门办企业,而是由府政直接做生意,结果自然只能是为败腐大开方便之门。当时代理开封府推官的苏轼就说均输法弊端甚多:“簿书廪禄,为费已厚”此其一:“非良不售,非贿不行”此其二。于是“官买之价,必贵于民。及其卖也,弊复如前”因此他断言:朝廷只怕连本钱都收不回!就算“薄有所获”也不会比向商人征税来得多。 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我们比谁都清楚“官倒”是怎么回事,也都知道官方(府政或国企)采购是怎么回事。那可真是不买对的,只买贵的,不是品牌不要(非良不售),没有回扣不买(非贿不行)。所以官方采购贵于民间采购,也就不⾜为奇。至于官方经商,就更是有百弊无一利。事实上所谓“市易司”后来就变成了最大的投机倒把商。他们的任务,原本是购买滞销商品,但实际上却专门抢购紧俏物资。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完成朝廷下达的利润指标,也才能从中渔利,中 ![]() 青苗法的问题同样如此。青苗法不是办法不好,而是不该由官方款贷。不难设想,当时如果有多家可以竞争的商业行银来发放款贷,又有立独司法的民事法庭来解决经济纠纷,朝廷不过进行宏观控制(比如规定利息不得超过二分),则青苗法的实施就决不会弄得天下汹汹,民怨沸腾,贪官污吏也就无法将改⾰变成败腐的良机。 其实,不但款贷,而且税收也可以照此理办。国中历代王朝即便实行低税制度,但因人口众多,集腋成裘,也很可观。这些税收有银钱,也有实物,但取之于民,却未必能够用之于民,甚至未必能够用之于朝廷。西汉景帝末年,朝廷所蔵的铜钱,积累到几百万万,串钱的绳子腐烂,散钱遍地无人收拾。朝廷所蔵的粮食,新旧累积,无处堆放,只好任其霉变。宋神宗靠王安石新法富国強兵,32座內殿库房堆満绢缎,又再造库房堆积。如此之多的货币,如果 ![]() ![]() 但这完全不可能。因为多家竞争的商业行银和立独司法的民事法庭都只能是商业社会的产物,农业帝国是闻所未闻的,也是不可想象的。这就像朝野两 ![]() ![]() 和王安石、司马光一起同归于尽的还有大宋王朝。宋神宗和王安石去世后(公元1085年和1086年)没多久,就发生了“靖康之难”(公元1127年初),正所谓“宋人议论未定,金人兵已过河”从熙宁变法,到北宋亡国,前前后后也不过五六十年光景。宋神宗和王安石不但未能挽回王朝的颓势,反倒速加了它的灭亡。 其实更具悲剧 ![]() ![]() |
上一章 帝国的惆怅 下一章 ( → ) |
帝国的惆怅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帝国的惆怅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帝国的惆怅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易中天是帝国的惆怅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