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 作者:易中天 | 书号:44782 时间:2017/12/12 字数:7310 |
上一章 第八讲 韩信成败之谜 下一章 ( → ) | |
汉初元年,楚汉两军在中原大地拉开了历时五年的战争,史称“楚汉相争”由于刘邦的知人善任,韩信的才华横溢,君臣携手打败了项羽,创立了大汉王朝。韩信也因为功⾼盖世,先被刘邦封为齐王,后被封为楚王。由齐王变成了楚王,韩信也算是⾐锦还乡,但是就在韩信舂风得意之时,刘邦却不断地挤兑、打庒韩信,这到底是为了什么?面对刘邦的软硬兼施,韩信是步步败退,最终落了个“功臣末路断头颅”的悲剧:这又是为了什么? 韩信由齐王变成了楚王,⾐锦还乡,他做了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找到了当年给他饭吃的那个漂⺟,那个拍絮的大娘,送给她千金。也找到了他曾经混饭吃的那个南昌亭长,给他一百钱,说你老人家是个小人啊,好事没有做到底。第三件事情,就是找到了当年羞辱他的市井无赖,让他蒙受舿下之辱的那个流氓地痞,这小子这会儿趴在地上是吓得浑⾝发抖,因为韩信此刻是楚王了,要他的小命那跟捏死一个蚂蚁没有什么两样,大家也等着看韩信怎么处分这个人。韩信封他为中尉,中尉是一个什么样的官呢?是负责国都治安的,也就是楚国的安公部长,大出人的意料之外。于是韩信就解释说,这是一个壮士,当年我难道不能杀了他吗?可以,但杀之无名,他当时没有什么罪,我不能杀他,所以忍到现在。 韩信这一招非常⾼明。因为这个时候韩信和这个人的⾝份地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当年,那个人是个市井无赖,韩信是个破落贵族,是个游民,是个布⾐,地位基本上是相等的。那个时候韩信如果是奋起抗争,去杀他也好,打他也好,大家会同情韩信,因为韩信是被欺辱的,被羞辱的,是受欺负的人。要知道我们国中人的文化心理是同情弱者,所以韩信那个时候杀他,是获得同情的。现在韩信⾝为楚王如果来杀他,大家就不同情他,大家会同情那个人,说韩信就是以強凌弱,你是仗势欺人,所以韩信很聪明的,没有杀他。韩信还让他做中尉,这也是很⾼明的。因为这样一来,这个人会感恩戴德,这个人他能够死里逃生,他已经是阿弥陀佛了,现在不但死里逃生,还做了楚国的安公部长,那叫做喜出望外,别说他这辈子,他下辈子,他下下辈子都忘不掉,他一定会到处说,韩信这个人太好了,天底下最好的人就是韩信,他会到处跟你做广告,这不是可以收买很多人心嘛? 当然韩信也可以说不杀他,或者给他一点小钱,但是韩信⾼明就⾼明在这儿,人情做⾜,做人情也是一门学问。我们很多人做人情,但是很小气,结果你人情送出去了,你还不落个好,韩信就懂这个道理,我不做则已,要做得你永世难忘,何况我们国中文化里的传统,叫有恩报恩,有仇报仇,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有仇不报非君子,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等等。 那么韩信做的什么事情?全部是报恩,对于漂⺟,掷以千金是报恩。对南昌亭长给他百钱,那也是报恩。现在让这个市井无赖做了中尉,那也只能理解为报恩。既然是报恩,就说明当年这个人与韩信无仇,这个人当年与韩信无仇,就说明韩信没受侮辱,等于给自己平反,所以是非常⾼明的一招。 刘邦以“义帝无后,齐王韩信习楚风俗”为名,把韩信打发到今江苏省邳州市做了楚王。韩信带着赫赫战功,⾐锦还乡来到了楚国,他找到了当年使他蒙受舿下之辱的市井无赖,不但没有杀他,反而封他中尉,以洗刷当年的聇辱。但是韩信不杀这个市井无赖,不等于刘邦不杀韩信。对于刘邦来说,韩信永远是他的心头之痛、心腹之患,韩信功⾼盖世,活着对他就是危险,当韩信要求当假齐王时,刘邦心里便已经动了杀机,于是刘邦遇到了一个机会开始对韩信步步紧 ![]() 那么刘邦又遇到一个什么样的机会呢?就在韩信当上楚王之后的第二年,有人举报韩信谋反,这次谋反 ![]() ![]() 刘邦拿到这份举报信以后觉得是个机会,至少是敲打敲打韩信的机会,于是他就上朝把这个举报信拿出来给大家看,有人举报韩信在楚国谋反,大家看怎么办?异口同声说,发兵,灭了他,活埋了那小子。书上说法是“击而坑之”刘邦并没有轻举妄动,刘邦跟陈平商量,陈平,你看这个事怎么办,陈平说:请陛下想一想,您的兵比韩信的兵精吗?刘邦说,那不如。那么请问陛下,您的将比韩信的将強吗?那不如。陈平说,那就对了,那你兵不如人家精,将不如人家強,你现在发兵去打人家,不是 ![]() 刘邦之所以要实施秘密逮捕韩信的计划,主要考虑到韩信毕竟是有功之臣,有用之才,更何况韩信将兵多年,在军中有一定威望,多少也有些心腹,骤然杀了韩信,也许会引起兵变。所以刘邦对于自己能不能战胜韩信没有一定的把握。然而,就在这时,韩信自己却犯了一个关键 ![]() 那么韩信犯了一个什么错误呢?刘邦南巡当然是公开的,要发诏令的,通知国全的。韩信接到通知以后,慌了,莫名其妙地就慌了,说这个皇上突然南巡是怕冲我来的吧?那他来了以后,按制度、按规矩,我应该到国境线上去 ![]() 这个时候有人就他出馊主意,说你可以带着一颗人头去?谁的人头?钟离眜。这个人是项羽手下的一员大将,在楚汉相争的时候多次打败刘邦,刘邦对他恨之⼊骨。项羽兵败以后,钟离眜就逃到了韩信这里,因为他们都是楚人,是老乡,就蔵在韩信家里。这个时候就有人出馊主意了,你把钟离眜的人头带去见皇上不就没事了吗?韩信想,好像也是,于是韩信就去找钟离眜,要借他一颗人头用用。 钟离眜这个时候非常伤心,我是觉得你韩信是朋友,是哥们儿,是靠得住的人,是一个厚道的、仁慈的、讲义气的人,我才来投奔你,没想到你要把我卖了。他叹着气说,韩信,韩信,你要想想清楚,刘邦为什么不发兵打你,是因为我钟离眜在这个地方,他知道,他一旦发兵来打你,我会 ![]() ![]() 韩信的这个决策完全错了,有什么错误呢?有三点错误。第一,卖友求荣,在道德上输了一招棋。我们要知道,韩信和刘邦这个时候的关系是非常微妙的,一方面刘邦感谢他,毕竟韩信是立下了盖世奇功嘛;另一方面刘邦又猜忌他,韩信毕竟是功⾼盖主嘛,所以刘邦才把他齐王的军权夺掉,由齐王改为楚王,那意思也就是希望他能够就此安分守己,得到一个善终就罢了。而韩信这个时候一方面觉得刘邦对自己还算厚道,虽然齐王变成楚王了,毕竟还是⾐锦还乡。但是从另一方面也是有些抱怨,觉得自己的功劳没有得到⾜够的犒赏,所以他们的关系是非常微妙,就刘邦而言,还是很想把这个刺头给拔了,但是下不了手。 为什么下不了手?刘邦并不是一个喜 ![]() ![]() 第二,讨好献媚,在心理上输了一招棋。韩信杀钟离眜,拿钟离眜的人头去见刘邦,意图很明显,就是巴结讨好刘邦嘛,因为刘邦恨钟离眜嘛。那么你去巴结他,说明你什么呢?说明你理亏呀,你如果不理亏的话,你⼲嘛要去巴结他,说明你自己不把你和刘邦放在平等的地位,你自己矮了人家一头,心里犯怯,底气不⾜,理不直,气不壮,不坦 ![]() 第三,主动投降,战术上又输了一招棋。刘邦没说要怎么样,也没有处分你,也没有派人来抓你,他只是要南巡一下嘛,他来看看你不行吗?怎么着了嘛!你怕成这个样子,你主动跪下来,仗还没有打,你就下跪了,你还打什么仗,这是不是战术上又输了一把。 韩信就拎着钟离眜的人头去见刘邦,刘邦哪里会因为你送来这么一份礼物就不抓你了?来人啊,抓起来。立马就在国境线上逮捕了韩信,然后把韩信扔在自己的车上,回去了,不南巡了,回京师。于是韩信在这个时候,在车上说了这样一句话“狡兔死,走狗烹;⾼鸟尽,良弓蔵;敌国破,谋臣忘;敌国已破,我固当烹矣”说这句话。我就是你的狗,我这个狗也该被你煮着吃了,我活该嘛。刘邦说,少废话,你以为你谋反的证据不⾜吗?回去说话,带回京城。 但是刘邦并没有杀韩信,因为韩信这个时候谋反没有证据。说韩信谋反的举报八成是诬告,这个刘邦心里也很清楚,你在建国之初没有任何证据,你就把这样一个功臣杀掉,肯定是不行的。刘邦也很聪明,先把他关着,杀杀他的威风,灭灭他的志气,然后宣布,大赦天下。所有的犯人我都赦免了,韩信也赦免了,不过你毕竟是有问题的,楚王不能当了,降两级,淮 ![]() ![]() ![]() ![]() 司马迁的《史记》,他记人物是三个等级,第一等最⾼的等是本记,是记帝王的。比如说秦始皇是本记,汉⾼祖是本记,项羽也是本记;第二等叫世家,是记诸侯的,记国王的,所以越王勾践是世家,甚至萧何、张良也记为世家;韩信是列传,第三等。 所以自从韩信做了这么一件蠢事以后,他和刘邦之间的那个形式地位,本来是这样的,甚至韩信还略⾼一点的,现在变成这样了,刘邦在形式上完全超过于韩信。所以韩信出卖自己的朋友并没有落好,反而坏了自己的事。 韩信并没有因为出卖朋友,而保全自己,这反倒速加了自己的灭亡。此时的韩信,其实已经是刘邦手里可控制的一粒棋子,要杀要剐任有刘邦处置。但此时的刘邦不但没有处置他,还封他为淮 ![]() 我们先来看看韩信被降为淮 ![]() ![]() ![]() ![]() 有一天,韩信闲着没事,七逛八逛的,逛到了樊哙家里,樊哙也是汉初的风云人物,也是汉初的一大功臣,但是樊哙这个人厚道,一看韩信来了以后,扑通跪下来,表示 ![]() ![]() ![]() ![]() 汉十年,陈豨拜为钜鹿守,有一个叫陈豨的人被封为钜鹿郡的太守,这个时候叫郡守,叫太守是后来的事情,来向韩信辞行,韩信就跟他在院子里散步,韩信就拉着陈豨的手在院子里散步说,陈豨,我能跟你说两句心里话吗?陈豨说,请指教。韩信说,陈豨,你知道你现在去当郡守的地方是什么地方吗?是一个很重要的地方,而且也是个军事力量很強的地方。你去了以后一定会有人告你谋反,这个是经验之谈,韩信一当楚王不是有人告他谋反嘛,反正那个时候只要你有兵权,你又是在一个重要的地方,反不反都有人去告,有人告你谋反,等到第一次告你的时候皇上可能不相信,第二次又有人告你的时候皇上就会将信将疑,第三次又有人告诉你谋反的时候,我们皇上一定是 ![]() ![]() 一个战功显赫,为大汉王朝的建立曾立下汗马功劳的韩信,,最终也没有逃脫“功臣末路断头颅”的悲剧。公元前196年,就在汉⾼祖刘邦带兵讨伐巨鹿郡守陈豨时,吕后以韩信“判 ![]() 这是本案最后一个谜团。刘邦从前方回到京城以后,吕后向他报告,韩信被我杀了,刘邦的态度,司马迁用了这几个字来形容叫“且喜且怜之”司马迁是非常地伟大,他往往几个字就传神了,又⾼兴,又同情,又叹息,又可惜,非常准确地说出了刘邦的矛盾心理和微妙心理。因为韩信毕竟是刘邦的爱将,两个人一起出生⼊死这么多年,你说一点感情没有这是讲不通的。当然刘邦脫下自己的⾐服给韩信穿,推出自己的饭菜给韩信吃,这带有收买人心的成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做秀,不能不承认他不是没有做秀的成分,但是老实说有时候秀做多了,也能有点感情,⽇久生情的事,假戏真做,做着做着就做成真的了,何况刘邦确实赏识韩信,韩信也确实是优秀的人才,也确实是功⾼盖世。所以他得到韩信的死信以后,他的心情是非常地复杂,是又⾼兴,又觉得可惜,于是刘邦就问吕后,说韩信临死之前有什么遗言吗?吕后说,他说了一句话,我悔不听蒯通之计。刘邦说,我知道了,这个人就是齐国的一个辩士,然后传令,给我把这个人找来。 找来刘邦就问,蒯通,听说你鼓动韩信自立为王,是不是有这个事儿?蒯通说,是啊,那个小子不听我的,他要是听了我的,他今天会这样,你还能活着吗?刘邦说“烹之”给我扔油锅里去,蒯通就大喊一声“冤枉”刘邦说,回来,明明是你教他造反,我杀你,你怎么冤枉啊?蒯通说,秦王朝王纲解钮,天下大 ![]() 刘邦在楚国的边境上逮捕了韩信以后,把韩信贬为淮 ![]() 韩信,一代名将,旷世功臣。他在困境中挣扎,在草莽中崛起,在战斗中奋进,在胜利中沉沦。 ![]() ![]() |
上一章 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 下一章 ( → ) |
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易中天是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