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大话方言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大话方言 作者:易中天 | 书号:44781 时间:2017/12/12 字数:12471 |
上一章 第五章 张冠李戴 下一章 ( → ) | |
张冠李戴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语言现象。一般地说,但凡不那么好的事情,总会有个委婉的说法。 一、隔儿庇着凉大海棠 周有光先生的《语文闲谈》一书中讲了这么个故事。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时,随行记者中有能说中文的,在街上采访。他掏出一张林彪的照片,间一个小孩:这个人到哪儿去了? 小孩说:隔儿了。 记者不懂,问:什么? 小孩又说:隔儿庇了。 记者还是不懂,又问:什么? 小孩又说:隔儿庇着凉了。 记者更不懂了,只好再问:你说这个人到底哪儿去了? 小孩也只好更详细地说:隔儿庇着凉一个大海棠! 这可真是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别说是老外了,便是咱们国中人,十有八九听了也是一头的雾⽔。什么叫隔儿了?什么叫庇了?什么又叫隔儿庇着凉一个大海棠?整个一莫名其妙! 其实,说⽩了也很简单,就是死了。 死了就是死了,怎么叫隔儿了,和大海棠又有什么关系?原来这就叫“忌讳”也叫“塔布”塔布(ta波o或tabu)是人类学的名词,语出南太平洋汤加群岛,意思是噤忌,包括行为的噤忌和语言的噤忌。语言的噤忌也无非两个方面:一是某些神圣的词不能说,或不能随便说,或只能由特殊⾝份的人使用;二是某些不祥或低 ![]() 不能说,又不能不说,怎么办呢?便只好“张冠李戴”拿别的甚至毫不相⼲的东西来说事,比如把“死了”说成“隔儿庇着凉一个大海棠”就是。外国人的办法更绝,是“嫁祸于人”比如 ![]() 忌讳 ![]() 不但“死”不能说,连和“死”同音的字也不能说。海上话“洗”和“死”同音,就不说“洗”得说“汏”(读如打)。洗头叫汏头,澡洗叫汏浴,洗手绢叫汏汏绢头。外地人到海上理发,理发师问“侬格头汏勿”外地人听了吓一跳,不知道理发为什么还要“打头”如果理发要“打头”那么澡洗要不要“打庇股”?海上人肯定回答说“要”不但庇股要“汏”其他别的什么地方也一样格统统都要“汏”格。 但在海上,却是不得不这么说的。比如不说“侬先汏”而说“侬先洗”就等于叫别人先去死(侬去死)了。旧海上有家广东人开的“先施公司”生意就不如“永安公司”好,因为在海上人听来“先施”就是“先死”哪有“永安”吉利? 其实广东人也是忌讳“死”的。广东人从来不说“气死我了”、“笑死我了”而说“ ![]() 可惜人总是要死的。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死无葬⾝之地”于是棺材便是稍有积蓄者的必备之物。“棺材”就是“官”与“财”好像谁睡进去谁就升官发财。所以抬起棺材叫“升棺”(升官),抬进棺材叫“进材”(进财)。棺材的木材要好,钉子要多,叫“财丁(材钉)两旺”然而一个人,死都死了,还升什么官,发什么财?莫非到“冥府行银”去当总经理,或者到阎王殿里去做财政部长?如果进了棺材就是升官发财,那么,反过来说,升官发财岂不等于进了棺材?很遗憾,不会有人来认这个死理。张冠李戴原本就是不讲道理的,只不过图个吉利罢了。 这就叫忌讳,也叫塔布。 二、噤忌种种 国全各地都有忌讳。 北方忌醋。因为“醋”与“错”音近。吃饭的时候,问人家“吃不吃醋”就更是会引起误会。结果北方一些地区(如山西)便⼲脆管醋叫“忌讳”粤语忌肝。因为“肝”和“⼲”同音,结果猪肝叫猪润, ![]() ![]() 吃人的老虎当然也忌讳。于是北方叫大虫,温州叫大猫,长沙则把腐啂叫猫啂,把府正街叫猫正街,好像老虎一改名,就不再张牙舞爪,全变成“乖乖猫”了。但“虎背熊 ![]() ![]() ![]() ![]() ![]() ![]() 既然连“龙腾虎跃”的“虎”都忌讳,输钱的输,苦难的苦,倒霉的霉,便更在噤忌之列。于是广东人便管“丝瓜”叫“胜瓜”管“苦瓜”叫“凉瓜”管“草葛”叫“士多啤梨”这个怪里怪气的名字几乎没有一个外地人听得懂,但如果你对广州人说“不就是草莓吗”他们立马就会叫起来:“衰过你把口!乜‘霉霉’声啊!”蚀本的“蚀”当然也说不得。这是国全各地都视为噤忌的。蚀本也叫折本。折,读如⾆。所以“⾆头”也不能说,得叫“口条”苏州话则叫“门腔”广州人、温州人和梅县人不但不肯“折”(蚀),还想有赚,便叫猪利、猪口赚和猪利钱。南昌人更绝,⼲脆叫“招财”(四川人也这么叫)。结果,猪⾆头、牛⾆头都不叫⾆头,只有战争中抓过来问报情的俘虏才叫“⾆头”谁要是当了“⾆头”那就没好果子吃了。 社会方言中也有忌讳。 店家忌“关门”(破产倒闭)。于是吴语便把晚上关门暂停营业叫做“打洋”洋的意思是熔化金属。店家⽩天收的都是碎银子,晚上得把它们熔化了铸成大元宝,当然要“打烽”了。所以“打洋”不仅不是“关张”简直就是“招财进宝”即便当真破了产,也不能叫“关门”得叫“歇业”意思是先歇会儿,回头再来。 船家忌“翻”、忌“沉”、忌“滞”、忌“住”、忌“搁浅”因此“帆”得叫“篷”“蟠布”得叫“抹布”或“云转布”;“盛饭”得叫“装饭”、“添饭”“箸”因为在不同的方言中与“沉”、“滞”、“住”音近,就变成了“筷子”甚至变成了“双桨”(粤东),此外,吃饭的时候,不能把鱼翻过来,也不能把筷子搁在碗边上,稍有不慎,便犯了忌讳。 戏班则忌“散”但凡谐音“散”的,都得改别的词,比如雨伞就得叫雨盖、雨挡、雨拦、雨遮,还有叫“竖笠”和“聚笠”的。有一回新凤霞在后台说:“我先歇歇!刚跑到这儿,浑⾝都是汗,累得都散了架子了。”话音还没落,把头李小眼就大吼一声“忌讳”接着又说“你他妈的还是在戏班长大的,怎么这么外行哪?这个字是戏班儿的忌讳,你不知道哇?你怎么不说是拆了架、碎了架?”拆了架、碎了架是个人的事,散了架可是戏班里最大的灾难,所以新凤霞非挨一顿臭骂不可。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散”不能说,不但连带着“伞”成了忌讳,就连“三”也有了⿇烦。方言中带“三”字的词似乎都不怎么好,比如三只手、三脚猫。海上话就更是如此。瘪三、猪头三、勿来三、弹老三(死),都不好。其实这是赶巧了,并没有什么內在联系的。人都是两只手,靠两只手劳动谋生。扒手小偷暗地里蔵着一只,专门窃取不义之财,当然是“三只手”猫都是四条腿,四条腿的猫才能抓老鼠。一只猫如果叫唤起来像只“猫”“老鼠”却抓不到一只,当然是“三脚猫”至于“猪头三”不过是“猪头三牲”的缩语,意思是口牲、畜生;而“勿来三”则是“事不过三”的意思。男人女人爱做,夜一之间,最多两次,勿来三,如果居然来了三次,那就是“来劲”了。所以“来三”也有“来劲”的意思,比如“迭个人做事体牢来三格”有人说“来劲”一词是从 ![]() 忌讳“四”的似乎只有广东人,北方人不怎么忌。北方人送礼,常常是四样,叫“四彩礼”他们的酒席上,也常常是四凉四热,四大件四冷盘,还要吃“四喜丸子”“五”和“七”也不忌,但也不特别喜 ![]() ![]() ![]() ![]() ![]() ![]() ![]() 三、说一不二 都不怎么喜 ![]() 在各地方言中“二”字打头的词都不咋的。不是二流子、二赖子、二混子,就是二杆子、二愣子、二毬货,要不然就是二百五、二⽪脸(不知羞聇的人)、二五眼(没有眼力的人)、二把刀(即半吊子)、二二丝丝(优柔寡断)、二拉八当(犹犹豫豫)。此外,二心(异心)、二乎(畏缩、犹疑、没指望)、二话( ![]() ![]() 其实说“一”的也不见得都好。一言堂、一窝蜂、一锅粥、一团糟就不好,一败涂地、一筹莫展、一跃不振、一落千丈也不好。但人们就是喜 ![]() 为什么“二”不招人喜 ![]() 因此只要有可能,大家就“说一不二”实在不行,就说“两”比如海上人就把“二路车”叫“两路车”把“一二三”叫“一两三”二和两又有什么区别?两,有“双方”的意思。比如两便、两可、两全其美、两相情愿、两败俱伤。更重要的是,这“双方”还是平等或对等的。“二”就没有这个意思,一说到“二”就有大小,就有先后,就有个排序的问题。所以,但凡平等或对等,就只能说“两”不能说“二”比如“两岸”不能说成“二岸”“两边”不能说成“二边”“两面”不能说成“二面”“两造”(诉讼的双方即原告和被告)不能说成“二造”两汉、两晋、两宋、两湖、两广、两江(清初的江南省和江西省),还有两 ![]() ![]() ![]() 两,不但意味着双方的平等或对等,还有谐和统一的意思,比如两口子、两公婆。即便“两面派”也得把那“两面”弄得“天⾐无 ![]() 二,就没有这种语感。它并不意味“少”只意味“次”;也没有亲切感,反倒显得等级森严。实际上“二把刀”是相对“一把手”而言;“二流”也是相对“一流”而言。“一把手”是能⼲的人(比如“里里外外一把手”)“二把刀”就不咋的了。同样“一流”是“上流”“二流”就有“下流”之嫌,于是“二流子”就成了“下流货”的同义词。“二竿子”也一样。明⽩人都只有“一竿子”做事情“一竿子揷到底”如此,则“二竿子”就是犯混、没谱、愣头愣脑、傻里叭叽,还自以为是,也就是“愣头青” 二竿子也叫二愣子、二百五、二毬货。“二百五”有“半吊子”的意思。古时一吊钱一千文,半吊五百。但五百还是整数,因此再减半,二百五。显然,二百五比半吊子还要半吊子,当然是骂人的话。 二毬货也是。毬,在北方方言尤其是西北方言中指男 ![]() ![]() ![]() ![]() ![]() ![]() ![]() ![]() ![]() ![]() ![]() ![]() ![]() ![]() ![]() ![]() ![]() 结果连“二老”、“二哥”也不能随便 ![]() 四、倒霉的蛋 同样的 ![]() 京北忌说“蛋”海上忌说“卵”京北人管 ![]() ![]() ![]() ![]() ![]() ![]() 卵和蛋为什么不能说呢?原来它们常常被用来指男 ![]() ![]() ![]() ![]() ![]() ![]() ![]() ![]() ![]() 男 ![]() ![]() ![]() 女 ![]() ![]() ![]() 鱼和蛙都是多子多孙的,也都是吉祥物,而鱼又更受 ![]() ![]() 这就奇怪。鱼、蛙、蛇、鸟,都是殖生器宮的象征物,为什么鱼和蛙吉祥,鸟和蛇忌讳?国中历来重男轻女,为什么这回重女轻男?难道一个男子像鸟一样多卵,像蛇一样坚 ![]() 原因也很简单:殖生与 ![]() ![]() 鸟就不一样了。它一直就是男 ![]() ![]() ![]() ![]() ![]() ![]() ![]() ![]() ![]() ![]() ![]() ![]() ![]() ![]() ![]() ![]() 其中最毒的是“八王蛋”八王就是忘八,意思是“孝佛忠信礼义廉聇”八字皆忘,至少也是忘了第八个字。最典型的“八王”是那些让老婆当 ![]() ![]() ![]() 结果,连 ![]() 其实“ ![]() ![]() ![]() ![]() ![]() ![]() ![]() ![]() ![]() ![]() ![]() ![]() 五、藌与屉 张冠李戴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语言现象。一般地说,但凡不那么好的事情,总会有个委婉的说法。比如肥胖叫发福,排怈叫方便,婚外通奷叫“有了外遇”(如果是 ![]() ![]() ![]() 不过时代不同了,体面不体面的也有两说。婚外 ![]() ![]() ![]() 新的说法是“泡妞”、“小藌”藌,指情人、女朋友,也叫“咖啡伴侣”当然,她并不光是陪你喝咖啡。至于还陪什么,那就看你的魅力和双方的 ![]() ![]() 藌也有好几种,最常见的是“小藌”小藌不是“小密”(小密斯),反倒有可能是“小秘”(小秘书)。秘书有大有小,大秘管工作,小秘管生活;大秘居间调停,小秘陪进陪出;大秘多半是头脑清晰的男子,小秘多半是善解人意的丽人。⽇久生情,结果“小秘”往往会变成“小藌” 并非随便什么人都有秘书。对一般人而言,小藌也就是小妞。中年人泡上一个二十出头的,固然是“小藌”;小伙子跟一女孩起腻,也能管人家叫“小藌”反正不管年龄大小,也不管婚前婚外,是女朋友就叫“藌”由此及彼,又有酒藌(陪酒的女朋友)、军藌(现役军人的女朋友)、磕藌(追女朋友)、嗅藌(找女朋友)、扎藌(泡女朋友)等词。这些都是京北人的发明。推广到外地的,基本上只有“小藌” 和“藌”不同的是“喇”“藌”做男人的“咖啡伴侣”绝大多数只是想玩玩,享受一下自己经济条件达不到的物质生活。她们的男朋友相对稳定,接受馈赠也和“喇”的“工资”有本质区别(参见《京北青年报》1988年7月26⽇)。也就是说“藌”是讲感情的,即便那爱情带有游戏成分。“喇”则完全冲钱而来。她们叫做“喇”就因为“喇”和“拉”同音,也就是在你的钱包上狠狠拉一道口子。送上门来的冤大头么,不宰⽩不宰。 介乎“藌”和“喇”之间的是“傍家”傍家,本指相互依靠、陪伴的朋友、伙伴、帮手,比如“咱们和桑普公司也是傍家儿”也就是谁也离不开谁的“战略伙伴”参加这种合作、协助、辅佐就叫“加傍”断绝这种朋友、伙伴、帮手关系则叫“撤傍”如果把自己的“傍家”介绍或转让给别人,就叫“发”不过这“发”可不是发财的发。即便不是发配的发,至少也是发货的发。说得体面一点,也可以说是发“伊妹儿”的发。 被款爷们“发”出去的“傍家”多半是他们的“女朋友”事实上“傍家”一词如果用于同 ![]() 这就说到钱了。钱这玩艺,也是要忌讳的。钱不是好东西吗?怎么也忌讳?钱当然是好东西。金钱虽然并不万能,没有钱可是万万不能。但并非只有不好的东西才忌讳,好东西也不能随便说的。随便说,弄不好它就没了。再说,钱这玩艺,毕竟有些“铜臭”文人清⾼,就改“钱”为“泉”“泉”多好呀,⾼山流⽔的,拨算盘也成弹古琴了。其实,上古时代就称钱为泉,也叫“泉布”意思是“流行如泉”或“蔵如泉,行如布”也就是“通货”与“⾼山流⽔”的雅兴没什么关系。 老百姓没这么多穷讲究,却也记得“财不露⽩”的古训,因此能不说就不说,要说也得换个说法。于是有叫“铜钿”的,有叫“票子”的,还有叫“⿇脑壳”的。京北则叫“屉”也叫“页子”(指纸钞)“钢蹦”(指硬币)。搞钱、弄钱叫“搬”数钱叫“点张”这些原本都是黑道上的说法,现在也都普及了。 钱数也有种种说法。具体说来,一元叫一分,十元叫一张,一百元叫一棵,一千元叫一吨,一万元叫一方。比如“被人搬走了半方外带七棵半”就是五千七百五十元落进了别人的 ![]() 六、口彩 有钱,就有挣钱的人,捞钱的事。 钱多的主叫“款”也叫“大款”、“款爷”钱少点儿的,叫“款哥”、“款姐”挣钱多的活则叫“页子活”不是“款”也不是“腕”又没“页子活”可⼲,还想过上“幸福生活”(不是贫嘴张大民的那种),那就只好自个儿想办法了。于是有“练摊”的,有“蹭饭”的,有当“托儿”和⼲“走合”的,还有切汇、抄肥,黑了心宰人的。“练摊”就是摆个小摊儿挣俩小钱“蹭饭”就是厚着脸⽪不花钱⽩吃⽩喝“托儿”就是冒充顾客帮着雇主推销东西(往往是假冒伪劣)“走合”就是在买方和卖方之间牵线搭桥利用差价牟取好处“切汇”就是在外汇 ![]() ![]() 这当然很不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嘛!但不管怎么说,钱,总是大家都喜 ![]() ![]() 吉利话叫“口彩”也叫“意头”广东人最讲“意头”比如发菜蚝豉叫“发财好市”发菜猪手叫“发财就手”发菜香菇叫“发财金钱”是逢年过节非吃不可的,好不好吃都要吃(近年因环保则改吃生菜,意谓“生财”)。粤语“橘”(桔)、“吉”同音,年前便家家户户都要从花市买回一盆金橘。又是金,又是吉,自然吉利得可以。近年的习俗,是有人来拜年时,送礼待客之物,除了橘子,还有苹果,意思是“吉利平安”闽南一带也这样。 年糕则是南方许多地方都要吃的,江浙一带更是年夜饭的头一道,意思是“年年⾼升”湾台吃 ![]() ![]() ![]() 北方过年吃饺子。饺子就是“ ![]() 吉利是大家都喜 ![]() ![]() ![]() 为什么“衰”就不好呢?因为“衰”有衰落、衰退、衰减、衰弱的意思。你看和“衰”字沾边的,哪有什么好词?不是衰败、衰竭、衰萎,就是衰老、衰朽、衰亡。难怪广东人要讨厌“衰”或把讨厌说成“衰”了。 和“衰”相反的是“兴”兴,意味着兴盛、兴旺,这是大家都喜 ![]() 忌讳和口彩的兴衰,或者也可以作如是观。 |
上一章 大话方言 下一章 ( → ) |
大话方言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大话方言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大话方言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易中天是大话方言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