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品人录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品人录 作者:易中天 | 书号:44778 时间:2017/12/12 字数:2582 |
上一章 雍正:五 如此皇帝 下一章 ( → ) | |
雍正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独裁皇帝。 雍正铲除异己,打击朋 ![]() 这并不容易,然而雍正却做到了。 雍正的办法,是建立和完善了密折制度。所谓密折,说⽩了,就是皇帝与臣僚之间的人私秘密通讯,由一种专用的特制⽪匣传递。⽪匣的钥匙备有两份,一把 ![]() ![]() 密折制度的建立,是对传统政治制度的一项重要改⾰。本来,君臣无私义。君臣之间的文字往来,就只有“公文”没有私信。通常官方文书(公文)有两种。一种叫“题本”是谈公事的,要加盖官印;一种叫“奏本”是谈私事的,不盖官印。两种文书都由通政司转呈。皇帝御览之前,已先由有关员官看过,等于是公开信,无密可保。杨名时奏请修浚洱海,用的就是这种公开的题本。所以雍正认为他是故意把事情宣扬出去,以免别人(也包括皇帝)抢了他的功劳。题本和奏本无密可保,皇帝和臣僚之间某些不可告人的机密和难言之隐,就无法勾兑。而且,这种公事公办的形式,也不符合雍正和臣僚单独 ![]() 密折制度显然比公文制度实用。除具有保密 ![]() 自从秦始皇建立了央中集权专制体制,如何统治和管理我们这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一统帝国,一直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难题。明清以前历代王朝的做法,是通过意识形态和伦理道德治国。这就是汉武帝要独尊儒术而隋唐要建立科举制度的原因。按照这个政治设计,我们帝国主要是由一大批 ![]() ![]() 事实上,靠道德或礼仪来治国,是完全靠不住的(这一点我们前面已多次讲过),这才有了明代的特务政治。雍正总结历朝历代的经验教训,认为德治和礼治并不可靠(但也不能放弃),特务政治弊端甚多。唯一的办法,是实行“人治”不过这种“人治”有特定的涵义,那就是:除了皇帝,其他任何人,都不能充当这种统治的主体。因此准确地说,它应该叫做“帝治”———皇帝一人的统治。 雍正以前,国中政治的主要形式,是德治与礼治。人治只是某些特殊时期的现象,而且其主体既不一定是皇帝(比如曹 ![]() 这又是雍正的过人之处和⾼明之处。本来,密折是一种很危险的东西。它容易和告密联系在一起,甚至变成告密的一种方式,弄不好就会让人主上当受骗。所以康熙说:“令人密奏并非易事。偶有忽略,即为所欺。”谢济世也说:“告密之例,小人多以此谗害君子。首告者不知主名(不知是谁告的),被告者无由申诉,上下猜忌,君臣相疑。”然而雍正却把毒药变成了良药,玩火而不自焚。办法也很简单,就是“兼听”也就是扩大有权密奏的范围,广泛地听取意见,使自己不至于被个别人的言论所左右,从而作出正确判断。他也允许被告申辩,只是不讲原告的名字。这样,一旦属实,举报者可以得到保护;万一被诬,被告人也能洗刷冤情。所以,武则天建立告密制度,制造了不少冤假错案;雍正帝建立密折制度,却保护了不少好人。 雍正的尊孔,超过了前辈的所有帝王。他封孔子五世先人为王,他下令对孔子的名讳要像对君主一样予以敬避;他向孔子的牌位行跪拜礼。这些事情,都是连汉族自家的帝王也没能做到的。皇帝号称“天子”除对天地、祖宗和⽗⺟,均不能下跪。雍正向孔子行跪拜礼,就是把孔子抬到与天地君亲同等的地位,当然是无比之尊了。 雍正的姿态,确实很⾼。过去,历代帝王巡视太学,都称“幸学”也就是帝王幸临学府的意思。雍正认为。这虽然是臣下尊君之意,但“朕心有所未安”因此,应改为“诣”就是拜访、请教的意思。王朝时代,最尊贵的就是帝王。无论他到哪里去,都是巡幸,都是给别人赏脸。唯独到了学校,却不是“光临指导”而是“拜访请教”这就不但是对知识、对文化的尊重,而且是对全体知识分子的尊重了,自然大得人心。 雍正不但谈儒,也谈佛。十一年(公元1733年),他在宮中举行法会,亲自说法,并收门徒十四人。皇帝、王公、大臣、和尚、道士,不伦不类地聚在一起坐而论道,真是煞有介事。 天底下居然还有这样的皇帝!应该承认,雍正的儒学⽔平和佛学⽔平都不低。比起那些腐儒和愚僧来,不知⾼明多少倍!他确实把握了儒学和佛学的精髓。儒家讲“修齐治平”佛家讲“普度众生”说来说去,不就是让大家过好⽇子,让大家感到幸福吗?这就要栽种福田。而在雍正看来,这个福田,并不在西方净土,而就在东土人间。因为现在东土已经有了一个不是释主的释主,不是孔丘的孔丘。他不是别人,就是朕———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 现在,雍正已经从思想上(崇儒礼佛)、组织上(举贤用人)和制度上(密折政治)把自己武装起来,他可以给他的帝国动手术了。 |
上一章 品人录 下一章 ( → ) |
品人录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品人录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品人录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易中天是品人录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