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品人录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品人录 作者:易中天 | 书号:44778 时间:2017/12/12 字数:5235 |
上一章 雍正:四 如此朋友 下一章 ( → ) | |
雍正也会和人![]() ![]() 雍正这个人,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后世,都颇受误解。他乾纲独断,刚毅刻薄,雷厉风行,不讲情面,出了名的“冷面王爷”和“铁⾎皇帝”加上他没⽇没夜地处理政务,没有什么个人嗜好和乐娱,因此不少人都把他想象成一个古板寡味的老头,心理态变的暴君,甚或一架冷冰冰的杀人机器。其实不是这样。他刻薄是真刻薄,但不寡恩;冷酷是真冷酷,但非无情。岂止有情,甚至感情用事。而且,正因为感情用事又尖酸刻薄,因此,他损起人来,就特别让人受不了。 其实雍正也有存温的一面。他常常会在臣下请安的折子上批上一句:“朕躬甚安好,卿好么?”或“朕安,你好么?”话虽不多,但语气中透着亲切,不是一般的官样文章。他也会和臣下说闲话,拉家常,絮絮叨叨,拉拉杂杂。兴起时,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比如:“好事好事!读此奏书之后而不⾼兴嘉奖的,除非不是皇帝。”或“李枝英真不是个人!大笑话!真笑话!”“传口谕给他,朕笑得了不得,真武夫也!”他还会在奏折上连批四个该字:“该!该!该!该!”真是爱憎好恶溢于言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完全不摆皇帝架子,故作圣人状。难怪史家公认,读雍正御批,尤有趣味,可以读出一个实真的雍正来。 有时雍正甚至还会向臣下发牢 ![]() ![]() ![]() ![]() 雍正也能体谅宽容臣下。湾台总兵蓝廷珍因自己名字中“珍”字与胤的“”字同音,请求改名避讳,雍正说不必,还说“你的名字朕甚喜 ![]() 雍正对于臣下,确实不乏关怀爱护之处,真正是循循善 ![]() ![]() 雍正不但酬劳能臣,也重奖谏臣,而且并不计较他们是否犯颜抗上,或者所言是与不是。雍正即位之初,一个名叫孙嘉淦的翰林院检讨便上书言事,要求雍正亲骨⾁、停捐纳、罢西兵。如果说停捐纳(停止卖官)尚可讨论,其余两件事则没有一件是雍正爱听的。翰林院员官原本是文学侍从之臣,不该来管闲事;孙嘉淦的官位又很低,只有七品。七品的检讨居然跳出来找皇上的茬,议论的又都是家国的大政方针,简直无异于找死。因此雍正龙颜大怒,责问翰林院的掌院学士(院长)是⼲什么吃的,居然容此狂生!太子太傅朱轼在旁边说,这个人虽然狂妄,但臣很佩服他的胆量。雍正瞪着眼睛看朱轼,想了一下,扑哧一笑说:便是朕,也不能不佩服他的胆量。于是立即提升孙嘉淦为国子监司业。以后,孙嘉淦又不断提意见。意见虽不被采纳,他的官却步步⾼升。 不过,谁要是不把家国制度、君臣礼仪当回事,雍正对他也不客气。二年四月,雍正因平定青海一事受百官朝贺。刑部员外郞李建勋、罗植二人君前失礼,被言官弹劾,属大不敬,依律应该斩首。雍正说,大喜的⽇子,先寄下这两人的脑袋。后面的仪式,再有人出错,就杀了他们。那时候,可别说是朕要杀人,而是不守规矩的人要杀他们。也就是说,这两个人死不死,取决于别人犯不犯错误,而犯错误的人不但自己要受处分,还要承担害死别人的责任。如此“出奇料理”也是只有雍正才想得出来的。 一方面是细语存温循循善 ![]() ![]() 如此君臣际遇,谁不羡慕,因此大家都想知道他得宠的诀窍。鄂尔泰也不隐瞒。他曾对人说,当今皇上用人行政“无甚神奇”无非两个字而已;至诚。也就是说,皇上待臣下以至诚,臣下待皇上也要至诚。其实就连鄂尔泰心里也明⽩,他对雍正,也是不能把所有的真话都讲出去的。 雍正这个人,是颇为自信而自视甚⾼的。有人批评他是“ ![]() ![]() 杨名时倒霉就倒在这上头。杨名时建议修浚洱海河道,本来是好事,但雍正认为他心术不正。第一,这样的好事,为什么早不做晚不做,早不讲晚不讲,偏偏要在自己即将离任又尚未离任的时候提出来?第二,为什么不用保密的折本先请示皇上,而用不保密的题本上奏,故意要弄得満朝上下都知道?第三,为什么不等新官接任以后再由新官上奏,或联名上奏?显然,他是在沽名钓誉。事情明摆着的嘛!修浚洱海河道是何等工程,岂是他离任之前完成得了的?当然只能由后任来做。既然只能由后任来做,为什么要抢在自己卸任之前发表意见?还不是想着把工作留给别人,名声留给自己!为了保证天下人都知道自己爱民,竟然和皇帝动起心眼来,不用折本而用题本,什么意思?怕皇帝不告诉天下是他杨某人的好主意嘛!因此雍正愤怒地斥责他:像你这样心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甚至没有君⽗的人,还好意思厚着脸⽪自命为读书人吗?所以雍正要罚他自己掏钱去修洱海,修不完子孙接着修。雍正说,自己这样处分,就是要“使天下之人知沽名钓誉之徒不但己⾝获罪,而且遗累子孙也。” 雍正如此苛求于人,他自己又做得怎样?雍正认为做得很好。他说:“朕之心可以对上天,可以对皇考,可以共⽩于天下之亿万臣民。”雍正这个人,确实是“一心为公”诚心诚意地想把家国天下治理好。他朝乾夕惕,宵⾐旰食,十三年如一⽇。乾即乾乾,自強不息的意思。惕即惕若,戒备谨慎的意思。宵即凌晨,旰即深夜。朝乾夕惕,宵⾐旰食,就是终⽇勤勉谨慎,不敢懈怠,清早便穿⾐服起 ![]() 雍正的个人生活也很简单,没什么嗜好和乐娱,不爱游猎,也不算好⾊。他也喜 ![]() ![]() 雍正也不是糊涂皇帝。他曾对群臣说:朕在藩邸四十余年,于人情物理 ![]() 雍正自己心里也应该有数。他对群臣说:“君臣之间唯以推诚为贵,朕与卿等期共勉之。”但他自己,能对臣下不猜忌、不防范、不整治吗?比如雍正暗示大家起来揭批年羹尧时,大家都不揣摩,都不动作,或者傻乎乎地说年羹尧这个人多少还有些功劳,雍正能満意吗?显然,不揣摩是不可能的。而且,说句不好听的话,揣摩不到位才是糟糕。四年(公元1726年)底五年(公元1727年)初,两总督三巡抚报告⻩河⽔清。古人云:“⻩河清,圣人出。”当然是祥瑞。雍正大喜,给文武百官每人加了一级。这时,有个大理寺卿名叫邹汝鲁的,写了篇《河清颂》来拍马庇,內有“旧染维新,风移俗易”两句,意思是说正因为皇上搞改⾰,实行新政,⻩河才变清了。谁知却使雍正大为恼怒,质问邹汝鲁“所移者何风?所易者何俗?旧染者何事?维新者何政?”一怒之下,将他⾰职,罚到荆江工程去修⽔利。你想,马庇拍不好都要倒⾎霉,把真话都讲出来岂不更是冒傻气? 看来,在雍正手下,拍马庇也不容易。说得好听一点,得像一个很有鉴赏力的批评家,由衷地为雍正的导领艺术叫好。这就一要诚心,二要懂行,没有几个人做得到。雍正当然也明⽩这一点。所以心情好的时候,对那些言不由衷的马庇也就不太计较(心情不好时就该对方倒霉)。因为拍马庇至少没有什么恶意,粉饰太平也总是政治所需。对于批评,雍正的态度就要认真得多。雍正并不是一个批评不得的人。他接受过批评,也奖励过批评他的人。甚至有时虽然并不接受批评,却奖励批评者。比如大学士朱轼一贯是批评雍正的。耗羡归公、西北用兵这些事,他都不赞成,雍正却请他给弘历当老师。后来连朱轼自己也觉得老提意见不是个事,便请求病退。雍正说:“尔病如不可医,朕何忍留;如尚可医,尔亦何忍言去。”朱轼感动,再不提退休的事。 雍正还有一个逻辑,即任何人都不可能真正立独。如果对君主闹立独,那就一定在私下里结为朋 ![]() ![]() ![]() ![]() ![]() ![]() ![]() 当然有一种情况是允许并鼓励的,那就是“奉旨结 ![]() ![]() ![]() ![]() ![]() ![]() ![]() ![]() ![]() 阿弥陀佛!这样的朋友,如何 ![]() |
上一章 品人录 下一章 ( → ) |
品人录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品人录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品人录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易中天是品人录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