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王谢堂前的燕子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王谢堂前的燕子 作者:欧阳子 | 书号:44635 时间:2017/12/6 字数:6377 |
上一章 《一把青》里对比技巧的运用 下一章 ( → ) | |
《台北人》的主题,既然是今昔之比,我们不难想像,作者⽩先勇必大量运用“对比”的技巧。但《台北人》里,有关此一技巧的运用,没有一篇如《一把青》那样明显,那样直接,那样透彻。 《一把青》里对比技巧的运用,几乎遍及构成一篇小说的每个元素。现在,我拟就《一把青》里人物、背景、布设、情节、结构、叙述观点等方面,探讨⽩先勇如何利用对比与对照,以衬托方式表达出“今非昔比”的中心旨意。 《一把青》的故事,主要是写一个名叫朱青的女人,少女时期在南京,与一年轻飞行员郭轸恋爱,但结婚没几天,国共內战爆发,大 ![]() 为了衬现朱青的改变,⽩先勇在描绘前后的朱青之外貌言行时,用了许多強烈的对比。过去的朱青“来做客还穿着一⾝半新旧直统子的蓝布长衫,襟上掖了一块⽩绸子手绢儿。头发也没有烫,抿得整整齐齐的垂在耳后。脚上穿了一双带绊的黑⽪鞋,一双⽩⾊的短统袜子倒是⼲⼲净净的”现在的朱青,却是“一个⾐着分外妖烧的女人”“穿了一⾝透明紫纱洒金片的旗袍,…一扭,全⾝的金锁片便闪闪发光起来”她有“一头蓬得像只大鸟窝似的头发”脚上“一双⾼跟鞋⾜有三寸⾼”仅凭外表打扮,过去的朱青,给我们的印象,是自然,纯洁,朴素,拘谨。现在的朱青,是矫作,世俗,华丽,浪 ![]() 朱青的长相、表情与 ![]() ![]() ![]() 但十五、廿年后在湾台,失去灵 ![]() ![]() ![]() ![]() 朱青的改变,固然起源于战 ![]() ![]() ![]() ![]() 昔⽇的朱青和今⽇的朱青,固成強烈之对比,郭轸和小顾二人,也形成相当的对比。小顾是朱青在台北的情人,乍看起来、他和郭轸很相似:同是年轻空军,也长得体面,后来也同样堕机⾝亡。但这两人在实质上非常不同。郭轸“英气 ![]() ![]() ![]() ![]() ![]() ![]() ![]() ![]() 《一把青》的故事背景,从前与现在,亦成明显的对比。朱青与郭轸的恋爱,发生地点是抗⽇胜利后的华中民国首都——南京。丧夫之后的朱青,则住在台北。在这里,虽然空军眷属区也和从前一样,叫做“仁爱东村”;虽然空军里的康乐活动“并不输于在南京时那么频繁,今天平剧,明天舞蹈”但台北怎样也不比“那六朝金粉的京都,到处的古迹,到处的繁华,一派帝王气象”战后的南京,是小空军的天下,他们充満朝气,无拘无束,趾⾼气扬“手上挽了个⾐着人时的姐小,潇潇洒洒,摇曳而过。谈恋爱——个个单⾝的飞行员都在谈恋爱”在台北,空军则挤在生新社听靡靡之音,或像朱青的那些“空军小伙子”专喜与异 ![]() ![]() 在背景布设方面,⽩先勇的“对比”手法,固然主要用在南京与台北之对比,然而,除此之外,就是在单一布景的描绘中,⽩先勇亦十分擅长将“情”与“景”做強烈对照,达到令人感喟的反讽效果。一个好例子即郭轸被调离南京时,师娘去探望朱青的那两段描写。朱青伤心悲痛,歪倒在 ![]() ![]() ![]() ![]() ![]() 《一把青》的情节发展,前后可以对比对照的地方,实在不少。⽩先勇在全篇上、下两节中,安排下一些类似的场景或事件,而以来青前后大异的表现与反应,来衬现她今昔的不同。譬如在南京时,师娘第一次和朱青见面,一起吃饭谈话的情况,便和她们两人在台北重逢,首次一同吃饭谈话的情况,大异其趣。少女时期的朱青,由于过度羞怯,简直像个哑巴:“一顿饭下来,我怎么逗她,她都不大答得上腔来”她腼腆得手⾜失措,必须由郭轸在旁“一忽几替她拈菜,一忽儿替她斟茶”然而在台重逢后,她首次邀师娘到家里吃饭,当场却和几个空军小伙子胡闹,称人“刘 ![]() ![]() ![]() ![]() ![]() ![]() “两个小挨刀的,诓了大姐的 ![]() 在这个场景之前,虽然先有朱青在生新社演唱流行歌的一幕,使叙述者与读者对朱青改变之事实有所准备,但吃这顿饭时朱青的言语举动,和南京首次见面吃饭时的情景一比,还是令人十分震惊。而朱青却笑道:“今天要不是师娘在这里,我就要说出好话来了。”暗示着她这天的胡闹,还算是比较规矩的呢! 《一把青》情节中,最主要的对比,当然就是朱青对于郭轸,小顾二人堕机⾝亡事实的前后不同之反应。首先,我想也提一下,就这二次堕机事件本⾝而言,看起来好像是完全相同的两回事,但本质上却有一大不同:郭轸的飞行失事,发生在战争中,他是为国殉命。小顾的飞行失事,发生在桃园机飞场上,只是一个意外,一个不具任何历史悲剧含义的意外。 当朱青得到郭轸在徐州出事的消息,她“便抱了郭轸一套制服,往村外跑去,一边跑一边嚎哭,口口声声要去找郭轸。有人拦她,她便 ![]() ![]() ![]() ![]() ![]() 对于小顾的失事⾝亡,朱青的反应就完全不同。 师娘从一品香老板娘得知这项消息,两人一同乘三轮车来朱青家探望时“按了半天铃,没有人来开门。”读到这里,我们虽然明知朱青已经改变,仍不噤闪过一念:难道和以前一样,又寻短见去了?但,不一会儿,却听见朱青隔着窗子叫她们进来。 我们推开门,走上她客厅里,却看见原来朱青正坐在窗台上,穿了一⾝红粉⾊的绸睡⾐,捞起了 ![]() “我早就看见你们两个了,指甲油没⼲,不好穿鞋子走出去开门,叫你们好等——你们来得正好,晌午我才炖了一大锅糖醋蹄子,正愁没人来吃。回头对门余 ![]() ![]() 接着她就到厨房,忙着炒菜做吃的,预备快快大家吃了“起码还有廿四圈好 ![]() 紧接着,便是一段朱青容貌的描写:“还是异样的年轻朗慡…她的双颊丰腴了,肌肤也紧滑了”这和当年郭轸去世后她“瘦得只剩下了一把骨头,面⽪死灰,眼睛凹成了两个大窟窿”真是遥遥相对。当年,由于哀恸生病“朱青整天睡在 ![]() 以前,郭轸随着队伍被调离南京后,师娘为了开导朱青,使她认清一下空军太太必担之风险,告知了她一些眷属区里朋友的⾝世:周太太已嫁了四次,四个丈夫都属同一小队,一个死了托一个,这么轮下来。徐太大的先生原是她小叔,哥哥殁了,弟弟顶替。 “可是她们看着还有说有笑的,”朱青望着我満面疑惑。 “我的姑娘,”我笑道“不笑难道叫她们哭不成?要哭,也不等到现在了。” 当时,她那样爱恋着郭轸,我们只要看她垫起脚洗窗户,手里“揪住一块大抹布挥来挥去,全⾝的劲都使了出来了似的”期待渴盼和郭轸再会一面的模样,就能感觉到她的心之专,意之专。这样的朱青,当然无法了解师娘的“开导”然而,经历了丧夫惨剧的朱青,增加了一把年纪的朱青,到底做到了她原以为不可能的事。而且做得比谁都彻底,比谁都“有说有笑”(真的,要哭也不等到现在了)。难怪师娘觉得“虽然我比朱青还大了一大把年纪,可是我已经找不出什么话来可以开导她的了” 在南京,师娘尝试开导朱青,教她做菜,织⽑⾐。亦曾教她玩几张⿇将牌: “这个玩意儿是万灵药,”我对她笑着说道“有心事,坐上桌子,红中⽩板一混,什么都忘了。” 这些教导,当时没生效,丝毫未能排解她思念郭轸的心情。但十几年后,住在台北的朱青,居然青出于蓝:她变得很会做菜请客。她提到“余太太来还⽑线针”可见她也很会织⽑⾐了。但最令人注意的,每次朱青邀师娘到她家,从不提起往事“我们见了面总是忙着 ![]() ![]() ![]() ![]() 嗳呀嗳嗳呀, 郞呀,采花儿要趁早哪—— 固然只是一首俗不可耐的流行歌曲,却反映出今⽇朱青“得乐且乐”的人生态度,以及作者视野中湾台当前的社会情绪。但有一点,若非作者存心使然,则亦是对作者的一种讽刺:即这歌词,纵使庸俗不堪,却也不无包含作者自己“时光流逝,一去不返”的最终旨意。 《一把青》这篇小说,是采用师娘的观点,以第一人称写成的。师娘这一角⾊的主要功能,固然在于叙述朱青的故事始末,我们却不能忽略她本⾝在小说情节里的地位。她既是个怀有同情心的旁观者,也是推动故事的要人之一。作者借她的眼睛观看,惜她的口吻叙述,一方面传达出第一人称小说较易引起的亲切感,另一方面却又保持了作者自己与小说人物的距离,而不失客观。 师娘和朱青两个人,也是一个很好的对比。首先,我们注意到,这二人的⾝世背景有许多相似处:两人都是空军太太,两人都死了丈夫,两人都先住南京,后住台北。可是,朱青前后判若两人,而师娘,虽然也让十几年的岁月“洒了一头霜”本质上, ![]() ![]() 最后,让我们看看⽩先勇如何在全文的骨架结构上,运用对比的技巧。《台北人》里的每一篇,虽然都有今昔对比的中心主题,但没一篇像《一把青》这样,清清楚楚地划分为上下二节;上节叙述过去在南京的事,下节叙述现在在台北的事。主要由于全文结构上的这种明显界分,使这篇小说里今与昔之对比(个人方面,画家方面,社会方面),特别清晰,⼲脆,毫不暖昧混淆,转弯抹角。也因如此,《一把青》是《台北人》诸篇中,比较容易了解的一篇。 另一点,我也顺便提一下。⽩先勇把《一把青》分为前后二节,为什么不用“一”、“二”而用“上”、“下”?上与下,二字相对。上,使人想起上山坡,步步艰难。下,使人想起下山坡,容易得很。但这可能只是巧合,不一定是作者存心,所以玩味一下,也就不去深究了。 |
上一章 王谢堂前的燕子 下一章 ( → ) |
王谢堂前的燕子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王谢堂前的燕子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王谢堂前的燕子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欧阳子是王谢堂前的燕子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