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玻璃球游戏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玻璃球游戏 作者:赫尔曼·黑塞 | 书号:44380 时间:2017/11/24 字数:5101 |
上一章 译后记 下一章 ( 没有了 ) | |
黑塞的晚年作品《玻璃球游戏》是他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作品虽然以长篇小说的形式出现,却不是普通字面意义上的长篇小说,它用一系列象征和譬喻编织起一种哲学上的乌托邦设想,虚构了一个发生在二十世纪后未来世界的寓言。然而,作者的意图并非故弄玄虚,诚如德国女作家露易莎·林塞尔所说:“黑塞在希特勒时期之转向乌托邦,恰恰不是一种逃避态度,而是用语言作武器让人们得以自由地呼昅在超越时间的空间之中,得以成为自觉抵制恶魔的觉悟者。”(见《试论〈东方之旅〉的意义》)黑塞本人对此也有一些纯朴而谦逊的自⽩,援引两段如下:“这位滑稽可笑的人想做些有益的、无损人类的、值得期望的好事,…一位诗人生活在一个明天可能即将遭受摧毁的世界上,他却如此细心雕琢、组合、推敲自己那些小小词汇,因为他的作为与那些今天盛开在全世界一切草地上的⽩头翁、樱草花以及其他绚丽花朵的情况完全相同。它们生长在世界上,也许明天即将被毒气窒息,今天却依旧小心翼翼地孕育着自己的瓣花和花萼,不论是五瓣,四瓣或者是七瓣,不论是光边的或者是锯齿形的,永远认认真真地把自己打扮得尽可能美丽。”(见《致儿子马丁信》)“一是构筑抗拒毒化以卫护我得以生存的精神空问,二是表达悖逆野蛮势力的精神思想,尽我所能加強在德国本土进行反抗和固守阵地朋友们的力量。”(见《致罗多夫·潘维茨信》) 作者从一九三一年开始构思此书,到一九四三年全书问世,整整用了十二年。 意味深长的是,《玻璃球游戏》的创作和希特勒的暴行几乎同步,最终黑塞赢得了胜利,第三帝国生存十二年后于一九四五年灭亡人玻璃球游戏测于一九四六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黑塞曾在一系列文章,尤其是在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章里表达过自己最新的想法:要建立一种超越惯常好与环概念之上的新道德意识,要对一切极端对立事物用统一眼光予以观察。事实上,早在第一次大战炮火正酣之时,黑塞目睹“爱国”概念竟是沙文主义的土壤,自己还因反战而被诬为叛国,就已撰文表⽩这一重要思想:“我很愿意是爱国者,但首先是‘人’,倘若两者不能兼得,那么我永远选择‘人’。”三十年代后,随着希特勒倒行逆施的变本加厉,黑塞的想法也逐渐成 ![]() ![]() ![]() 在《玻璃球游戏》问世前,黑塞于一九二七年出版了人们称为“精神自传”的《东方之旅》,这位试图从东方取经的西方人经过漫长年代沉思后认识到现代社会的病 ![]() ![]() ![]() ![]() 一九三二年,黑塞写了书前格言草稿;一九三三年写了引言草稿;一九三四年发表了后来成为附录的《呼风唤雨大师》;一九三五年发表了后来成为小说主人公生学时代创作的大部分诗歌;一九三六年发表了后来成为第二篇附录的《忏悔长老》; 一九三七年发表了后来成为第三篇附录的《印度式传记》;一九三八年始写玻璃球游戏大师传,该年写完《感召》、《华尔采尔》;一九三九年完成《研究年代》、《两个宗教团体》;一九四零年写完顺命》、《玻璃球游戏大师》;一九四一年写了书中最重要的诗歌《阶段》,并完成其余章节;一九四二年写完结束章《传奇》。 一九四三年,瑞士出版了两卷本《玻璃球游戏》第一版。一九四五年,黑塞著作出版人彼得·苏尔卡普侥幸从纳粹集中营生还,获得盟军颁发的战后德国第一张出版许可证后,立即着手《玻璃球游戏》的出版事宜,一九四六年,《玻璃球游戏》终于在德国问世。 关于《玻璃球游戏》的成书过程,我们还想 ![]() 黑塞为塑造一个完美无瑕的理想英雄,只能编织乌托邦,在虚拟的未来世界里施展自己擅长的浪漫手段,于是子虚乌有的玻璃球游戏大师脫颖而出,而原本与之并列的英雄人物们统统退居一边,成了附录。 《玻璃球游戏》不是一部容易阅读的书,却与黑塞其他较易理解的作品一样,不仅在德国,而且在世界范围长期受到 ![]() ![]() ![]() ![]() ![]() ![]() 托马斯·曼在为一本英文版黑塞集撰写的序言中说:“我羡慕他⾼出一切德国政治的哲学上的超越感”因为“他的精神故乡又特殊地归属于东方智慧的庙堂”; 六十年代末,国美曾掀起黑塞浪嘲,除了反对越南战争等政治原因,还与国美作家亨利·密勒的推崇和宣传密不可分,经过密勒渲染的“欧洲佛”导致成千上万国美青年追随“圣黑塞”恰如罗伯特·容克为弗克尔·米夏尔斯主编的黑塞文集《良心的政治》所写序言中形容的:“很少有哪一个个人能够挣脫自己等级的局限,国美的反文化群发现了黑塞,并开展了一场视他为先驱者的运动,这场运动对经历过上千年转折的人类按照另一种目标进行了深思,而且推荐人们去试验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这就是一种远远超出⽇常政治的、幻想的、未来的政治”;加拿大学者乔治·华莱士·费尔德在介绍加拿大的黑塞接受情况时,⾼度评价第一个发掘出黑塞著作里大量国中思想的华裔学者夏瑞舂所做的开拓 ![]() ![]() 黑塞一生热爱东方文化,尤其偏爱国中古代思想,从一九一一年开始直至逝世,五十多年未曾中断对国中的论述工作,正如他在一封致读者公开信中所含:“我努力探索一切信仰和一切人类虔诚善行的共同之处。究竟有什么东西是超越一切民族差别之上,有什么东西可以为所有种族和每一个个人所信仰和尊敬。”《玻璃球游戏》便是这一种探索的最重要著作,作家努力熔铸世界文化于一炉,以寻求不同文化融和途径,其中尤以涉及中同的內容为最多,全书从头至尾不断写到国中,引言里有“国中语言”、“国中古代圣贤”、《吕氏老秋》和国中古代音乐等,正文里则更进一步,竟然计自己化⾝为“国中长老”向主人公传授中文、国中书法和《易经》等,最后,甚至把玻璃球游戏的⾼峰定位于“国中屋落成庆典”然而,托马斯·曼却提问道:“难道还会看不见他的出版人和编辑者工作中所表现的世界博爱精神多少带着特殊的德国味道么?”另一个德国学者基尔希霍夫则⼲脆说:“他已经变成了一个国中人,却没有中止成为西方人,嗯,甚至是一个许瓦本人。” 是的,仅仅统计和罗列书中比较明显的国中事物,也许还不算太难,译者也曾就此写过若⼲文章,但是要想完整概括作者融会贯通不同文化后的再创造,却是难而又难的,即使只是剖析其中涉及国中的內容。本书译者局限于知识和能力,虽多次努力尝试,迄未成功,因而这里仅能就个人认识略谈一二。一是书的开头(书名、献词、格言)和全书结尾(克乃西特之死)所呈现的宗教 ![]() ![]() 书前献词、格言与书尾死亡图景密切呼应“死亡”是献词精神的实践:“他必兴旺,我必衰颓”主人公最终抵达归宿:“灵魂的故乡和青舂”如格言中所述“向着存在和生新的可能 ![]() ![]() ![]() (见《致罗 ![]() 小说主人公童年时就受到西方古典音乐谐和完美境界的触动而感悟,从此走上一条寻求自⾝完善的道路,翘首仰望过国中的和世界的无数思想先驱者,历经他对西方和东方无数文化范畴的內心体验后,一次又一次在相对集中发现共同的中心思想,于是一次又一次获得“醒唤”走上新的阶段,最后为了一个新人的成长,无畏地 ![]() 黑塞式的“双极 ![]() 《玻璃球游戏》是黑塞对西方、东方古人的梦作过再思考后的产物,他把各种貌似对立的文化打成一片,混成一团,创造出现代人的梦,赋予旧事物以生新命,让世界上形形⾊⾊的思想,尤其是古老的国中思想在当代西方文化里得到延续和生新,好似架起了一座沟通东西方的魔术桥梁。《玻璃球游戏》无疑是黑塞对德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作出的特殊贡献。 译者 |
上一章 玻璃球游戏 下一章 ( 没有了 ) |
玻璃球游戏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玻璃球游戏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玻璃球游戏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赫尔曼·黑塞是玻璃球游戏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