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内心之死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内心之死 作者:余华 | 书号:44187 时间:2017/11/21 字数:5539 |
上一章 话剧《三姊妹·等待戈多》笔谈 下一章 ( → ) | |
契诃夫的等待 安·巴·契诃夫在本世纪初创作了剧本《三姊妹》,娥尔加、玛莎和⾐丽娜。她们的⽗亲是一位死去的将军,她们哥哥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大学教授。她们活着,没有理想,只有梦想,那就是去莫斯科。莫斯科是她们童年美好时光的证词,也是她们成年以后唯一的向往。她们⽇复一⽇,年复一年地等待着,岁月流逝,她们依然坐在各自的椅子里,莫斯科依然存在于向往之中,而“去”的行为则始终作为一个象征,被娥尔加、玛莎和⾐丽娜不断透支着。 这个故事开始于一座远离莫斯科的省城,也在那里结束。这似乎是一切以等待为主题的故事的命运,周而复始,叙述所望渴到达的目标,最终却落在了开始处。半个世纪以后,萨缪尔·贝克特写下了《等待戈多》,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这两个流浪汉进行着重复的等待,等待那个永远不会来到的名叫戈多的人。最后,剧本的结尾还原了它的开始。这是两个风格相去甚远的剧作,它们风格之间的距离就像它们所处的两个时代一样遥远,或者说它们首先是代表了两个不同的时代,其次才代表了两个不同的作家。又是半个世纪以后,林兆华的戏剧工作室将《三姊妹》和《等待戈多》变成了《三妹妹·等待戈多》,于是另一个时代介⼊了进去。有趣的是,这三个时代在时间距离上有着平衡后的谐和,这似乎是命运的有意选择,果真如此的话,这⾼⾼在上的命运似乎还具有着审美的嗜好。促使林兆华将这样两个戏剧合二为一的原因其实十分简单,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等待”“因为‘等待’,俄罗斯的‘三姊妹’与巴黎的‘流浪汉’在此刻的京北相遇。” 可以这么说,正是契诃夫与贝克特的某些神合之处,让林兆华抓到了把柄,使他相信了他们自己的话:“一部戏剧应该是舞台艺术家以极致的风格去冲刺的结果。”这段既像宣言又像广告一样的句子,其实只是为了获取合法化的自我辩护。什么是极致的风格?一九○一年的《三妹妹》和一九五一年的《等待戈多》可能是极致的风格,而在一九九八年,契诃夫和贝克特已经无须以此为生了。或者说,极致的风格只能借用时代的目光才能看到。在历史眼中,契诃夫和贝克特的叛逆显得微不⾜道,重要的是他们展示了情感的延续和思想的发展。林兆华的《三妹妹·等待戈多》在今天可能是极致的风格,当然也只能在今天。 事实上,真正的意义只存在于舞台之上,台下的辩护或者溢美之词无法烘云托月。将契诃夫忧郁的优美与贝克特悲哀的耝俗安置在同一个舞台和同一个时间里,令人惊讶,又使人欣喜。林兆华模糊了两个剧本连接时的台词,同时仍然突出了它们各自的语言风格。舞台首先围起了一滩⽔,然后让⽔围起了没有墙壁的房屋,上面是夜空般宁静的玻璃,背景时而响起没有歌词的歌唱。三姊妹被⽔围困着,她们的等待从一开始就被強化成不可实现的纯粹的等待。而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只有被驱赶到前台时才得以保留自己的⾝份,后退意味着衰老五十年,意味着⾝份的改变,成为了中校和男爵。这两个人在时间的长河里游手好闲,一会儿去和玛莎和⾐丽娜谈情说爱,一会儿又跑回来等待戈多。这时候更能体会契诃夫散文般的优美和贝克特诗化的耝俗,舞台的风格犹如秀才遇到了兵,古怪的统一因为风格的对抗产生了谐和。贝克特的台词生机 ![]() ![]() 聆听的结果使我们发现在外表反差的后面,更多的是一致。似乎舞台上正在进行着一场同 ![]() ![]() ![]() ![]() ![]() ![]() 像其他的男人希望自己的恋人洁⾝自好一样,契诃夫內心深处的某些涌动的理想,创造了三姊妹的命运。他维护了她们的自尊,同时也维护了她们的奢侈和无用,最后使她们成为了“第六个手指”于是,命中注定了她们在等待中不会改变自我,等待向前延伸着,她们的生活却是在后退,除了那些桦树依然美好,一切都在变得今不如昔。这城市里的文化阶层是一支军队,只有军人可以和她们说一些能够领会的话,现在军队也要走了。⾐丽娜站在舞台上,她烦躁不安,因为她突然忘记了意大利语里“窗户”的单词。安·巴·契诃夫的天才需要仔细品味。岁月流逝,青舂消退,当等待变得无边无际之后,三姊妹也在忍受着不断扩大的寂寞、悲哀和消沉。这时候契诃夫的叙述极其轻巧,让⾐丽娜不为自己的命运悲哀,只让她为忘记了“窗户”的意大利语单词而伤感。如同他的同胞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一段抒情小调的出现,是为了结束大巨的和绝望的管弦乐。契诃夫不需要绝望的前奏,因为三姊妹已经习惯了自己的悲哀,习惯了的悲哀比刚刚承受到的更加沉重和深远,如同挡住航道的冰山,它们不会融化,只是在有时候出现裂 ![]() ![]() 萨缪尔·贝克特似乎更愿意发出一个时代的声音,当永远不会来到的戈多总是不来时,爱斯特拉冈说:“我都呼昅得腻烦啦!”弗拉季米尔为了⾝体的健康,同时也是为了消磨时间,提议做一些深呼昅,而结果却是对呼昅的腻烦。让爱斯特拉冈讨厌自己的呼昅,还有什么会比讨厌这东西更要命了?贝克特让诅咒变成了隐喻,他让那个他所不喜 ![]() ![]() 因此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的等待也变得随心所 ![]() ![]() ![]() 现在,我们可以来听听她是怎么说的,她说:当我完全彻底拥有一位男人时,我才能感到自己拥有了所有的男人。这就是她的爱情,明智的、洞察秋毫的和丰富宽广的爱情。当她完全彻底拥有了一位男人,又无微不至地品味后,她就有理由相信普天之下的男人其实只有一个。同样的想法也在一些作家那里出现,博尔赫斯说:“许多年间,我一直认为几近无限的文学集中在一个人⾝上。”接下去他这样举例:“这个人曾经是卡莱尔、约翰尼斯·贝希尔、拉法埃尔·坎西诺斯-阿森斯和狄更斯。” 虽然博尔赫斯缺乏那位女士忠贞不渝的品质,他在变换文学恋人时显得毫无顾虑,然而他们一样精通此道。对他们来说,文学的数量和生活的数量可能是徒劳无益的,真正有趣的是方式,欣赏文学和品尝生活的方式。马赛尔·普鲁斯特可能是他们一致欣赏的人,这位与哮 ![]() ![]() 这确实是生活的乐趣,同时也是文学的乐趣。在《卡夫卡及其先驱者》一文里,博学多才的博尔赫斯为卡夫卡找到了几位先驱者“我觉得在不同家国、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中辨出了他的声音,或者说,他的习惯。”精明的博尔赫斯这样做并不是打算刁难卡夫卡,他其实想揭示出存在于漫长文学之中的“继续”的特 ![]() ![]() ![]() 马赛尔·普鲁斯特在其绵延不绝的《追忆逝⽔年华》里,让等待变成了品味自己生命时的自我诉说,我们经常可以读到他在 ![]() ![]() ![]() ![]() 你看太 ![]() 普鲁斯特的等待和但丁的等待是叙述里流动的时间,如同河⽔摸抚岸边的某一块石头一样,普鲁斯特和但丁让自己的叙述之⽔摸抚了岸边所有等待的石头,他们的等待就这样不断消失和不断来到。因此,《神曲》和《追忆逝⽔年华》里的等待总是短暂的,然而它们却是 ![]() 终于,他在远处出现了,那儿,就在那儿,一个模糊的⾝影坐在船的后部。我朝他喊了好几次。我庄重地指天发誓,尽可能大声喊出我急切想说的话:“爸爸,你在河上浮游得太久了,你老了…回来吧,我会代替你。就在现在,如果你愿意的话。无论何时,我会踏上你的船,顶上你的位置。”…他听见了,站了起来,挥动船桨向我划过来…我突然浑⾝颤栗起来。因为他举起他的手臂向我挥舞——这么多年来这是第一次。我不能…我害怕极了,⽑发直竖,发疯地跑开了,逃掉了…从此以后,没有人再看见过他,听说过他… 罗萨的才华使他的故事超越了现实,就像他的标题所暗示的那样,河的第三条岸其实是存在的,就像莫斯科存在于三姊妹的向往中,戈多存在于弗拉季米尔和爱斯特拉冈的无聊里。这个故事和契诃夫、贝克特剧作的共同之处在于:等待的全部意义就是等待的失败,无论它的代价是失去某些短暂的时刻,还是耗去毕生的幸福。我们可以在几乎所有的文学作品中辨认出等待的模样,虽然它不时地改变自己的形象,有时它是某个 ![]() |
上一章 内心之死 下一章 ( → ) |
内心之死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内心之死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内心之死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余华是内心之死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