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火与冰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火与冰 作者:余杰 | 书号:43310 时间:2017/11/5 字数:10211 |
上一章 第二辑 情感驿站(1) 下一章 ( → ) | |
⽔边的故事 ⽔边的故事,是一叠由瞬间流向永恒的故书。 我是个在⽔边长大的孩子,外婆的小阁楼后面就是一条小河,河⽔混混,是我最好的催眠曲。长在⽔边,却一直没有学会游泳。伙伴们个个都是⽪肤黝黑、⾝手矫健的浪里⽩条,我却从早到晚静静地坐在河边,像一尊古代的石像。正是在无数静止的时刻,⽔边的故事像一面面镜子,伸出闪烁的手捕捞着岁月的流痕。波光款数,人在⽔的边缘,心灵深处常常涌起海然 ![]() ![]() 河边的每个教书都像桃花源那样美丽奇幻。翻开一本线装的《诗经》,最先牵着你的眼光走的是这样的句子:“所谓伊人,在⽔一方。溯洞从之,道阻且长;溯游八之,宛在⽔央中。”于是,満纸的方块字都 ![]() ![]() ![]() ![]() 对于极少的那部分人而言,⽔象征着一种绝望且⾼傲的理想。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尝言:“人生无法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其实,在人生不同的分分秒秒里,人又何尝拥有过同一颗心灵?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类的心灵就是一条流动的河。逝者如斯,⽔同生命一样,无法被赋予某种特定的形象。因此,伟大的艺术家所能达到的最远处恰恰正是艺术的局限处。梵⾼那令人赞叹的怨言就是所有艺术家⾼傲而绝望的呼声:“在生活中,在绘画中也一样,我完全能够没有上帝。但是,痛苦的我不能够没有某种比我更伟大的东西。”梵⾼找到了支撑我们躯体的土壤,却没有发现较息着我们灵魂的流⽔。梵⾼无法面对人类不可能突破的局限,便向自己举起了沉重的手 ![]() ![]() 与河⽔相比,海⽔更为神秘莫测。在太平洋中一个苍凉荒芜的小岛上,消瘦的⾼更⽇⽇夜夜面对茫茫无涯的海⽔。巴黎的灯红酒绿、车⽔马龙、脂粉与金钱、权势与令名,统统比不上环绕在他四周的⽔。终于有一天,⾼更的眸子变得比海还要深造,他在画布上重重地写上三个问号: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海⽔是否回答了他的问题,我们不得而知。但那一瞬间,⾼更确实在海边与自己的灵魂不期而遇。这个世界上,有几个人发现自己的灵魂丢失了呢?又有几个人愿意到海边倾听灵魂的声音?生活像⽔一样如此之轻,也如此之重。在风的吹拂下,我们哪里才有岸呢?流逝的⽔不会间尽头在哪里,或许 ![]() ![]() ⽔边,最让我无法忘怀的故事是艾特玛托夫的《帕轮船》,它像一支灵魂的温度计,测量着我们心灵的冷暖。在这个诗一般透明的故事里,孩子的世界是一个与⽔一样永远也不会变得丑陋、浑浊的世界。孩子每天在湖边的山坡上遥望湖里停泊的⽩轮船,这是孤寂中长大的孩子唯一的乐趣:没有⽗⺟,与爷爷相依为命的孩子,爱森林、爱湖⽔、爱湖上的⽩轮船、爱爷爷故事里的长角鹿妈妈。然而,迫于生计,在守林员官的庒迫下,爷爷不得不 ![]() 一切的矛盾最后都纠结到⽔边。无论你是预言家还是落伍者,⽔都是你无须付出什么的知音。加缀在《置⾝苦难与 ![]() 薄酒与卫委 偶读⻩庭坚的诗集,这酸老头还颇能发些天籁之音。最喜 ![]() ![]() 酒有烈酒与薄酒之分,有名酒与劣酒之分。饮烈酒最见男儿本⾊,有友为晋人,对汾酒赞不绝口。袁子才的《随园食单·茶酒邦中记载:“既吃烧酒以狠为佳。汾酒乃烧酒之至狠者。余谓烧酒‘人中之光 ![]() ![]() ![]() 薄酒可以忘忧。我所爱的,乃故乡用糯米制作的“酸糟”o到京北以后,少有一饮的机会。雪花飘飘的冬夜,故乡来人。那时,我正经历一段幽暗的心路历程,偌大的都市里,我如同落进眼睛里的一粒沙,怎么也融不进去。于是,与老乡一起冒着鹅⽑大雪,穿了不知多少大街小巷,终于找到一家挂着“川妹子”招牌的小饭馆。饭馆是不⼊流的,稍有⾝份的人都不会踏进来。在清脆如“大珠小珠落⽟盘”的乡音中,我们相对而笑。两碗煮得滚烫的醒糟端上来了,雪⽩的糯米粒悬浮在半透明的 ![]() ![]() 拿醒糟来对抗轩尼诗、人头马,似乎太“土包子气”了。但我觉得,人的尊严还不至于非得用酒的价值来衡量。国中成为法国名酒的最大销售地,我不觉得有什么骄傲之处。相反,我倒觉得国人的心理太脆弱。我喜爱一块钱一大碗的醒糟,因为它能解我的优苦,解我的乡愁,仅此而已。 说完酒,再说女人,这是国中文人的劣 ![]() ![]() ![]() ![]() “多情却被无情恼”东坡居士的告诫犹在耳朵边上,又有⼲千万万男士掉进美女的陷阱。假如你是一个平凡的男人,那么你在追一个美丽的女孩前,首先得作好“上刀山、下火海”的准备,把自尊心像一张废纸一样 ![]() 变形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而那浪漫的时代也过去了。今天还有美丽的女子变作一湖与世界一无挂碍的纯澈的噴泉吗?一个海上作家不无夸张地说:“海上的美女一半嫁到外国去了,一半住在店酒的包房里。”那么,就让我们姑且做一次阿Q吧,说不定退一步海阔天⾼呢?在池莉的(烦恼人生)中, ![]() ![]() ![]() ![]() “⽩头”的观念于新嘲男女看来,简直保守到了极点。“只要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这一生已够沉重的了,何必再给自己加上一个包袱呢?大学城里,恋爱成了一本薄薄的“半月谈”没有一句是真话。被奉为校花的美女,周旋于几个男士之间,说爱就爱,说翻脸就翻脸。不是你我不明⽩,这世界变化就是这么快。爱与不爱,冷漠与深情,成了一张随时可以翻转的扑克牌。但我还是想寻找“⽩头”在将近八旬的数学家程民德先生家里,我看到了最平凡而最动人的一幕。老院士兴致 ![]() ![]() ![]() 薄酒喝过了,尽管只有几度,却也微微醉了。美丽的女子远远地走过,行走的风景,夺人魂魄。多情是一把对准自己心窝的刀,伤的只能是自己。 给爱一个容器 对爱人有一种诗意盎然的称呼,叫做“牵手” “牵手”的称谓缘起于湾台⾼山族平浦人。平浦人是⺟系家庭制度,嫁娶都由男女青年自己挑选,自由组合。女孩长大后,⽗⺟就给她建一间房子,让她单独居住。到了适婚年龄,姑娘家天天打扮得花枝招展的。男孩相中了意中人,便以芍药或⽟兰等带有象征意义的花来赠给女方。女孩如果中意,便将男方 ![]() 人类居然也可以这样相爱,不计贫富贵 ![]() ![]() ![]() 确实,牵手时,能感受到拥有的悦愉,也能感受到沉重厚实的责任。牵手,意味着爱的成 ![]() 张爱玲说“执子之手”是最悲哀不过的诗句。因为“牵手”之后便是“放手”“放手”是一个恐惧的动词,看似潇洒,实际上是泪⼲心枯之后的绝望。“放手”的时候,已然无爱,即使当年的爱溢満万⽔千山,倾国倾城。“放手”是人世间最凄烈的场景,尤其是在渡口之类的地方江流岸凝,帆起舟行,此岸彼岸,‘做手”——放即成永绝。那么“放手”之后呢?“微雨燕双飞,落花人立独”下意识地伸出手去,才发现已经无手可握。空 ![]() ![]() 想伸出手去,牵住那只有缘的手,但又害怕出现“放手”的那一断肠时刻。爱,也会永远存在于尴尬不安之中。 萧军与萧红是一对本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人,却无奈地相互放手。两个人一样的单纯,一样的倔強,一样的才华横溢,一样的望渴完完全全地拥有对方。因此,悲剧诞生了。 萧军在致萧红的信中这样写道:“你是这世界上真正认识我和真正爱我的人!也正为了这样,也是我自己痛苦的源泉,也是你的痛苦源泉。可是我们不能够允许痛苦永久地啮咬我们,所以要寻求各种解决的法子。”萧军是个有浪子习 ![]() ![]() 萧红呢,是一个看起来极端坚強、极端自尊,实际上却极端软弱、极端敏感的女子。远在⽇本,她还惦记着萧军的饮食起居:“现在我告诉你一件事情,在你看到之后一定要在回信上写明!就是第一件你要买个软枕头,看过我的信就去买!硬枕头使脑神经很坏。你若不买,来信也告诉我一声,我在这边买两个给你寄去,不贵,而且很软。第二件你要买一张当作被子来用的有⽑的那种单子,就像我带来的那样,不过更该厚点。你若懒得买,也来信告诉我,也为你寄去。还有,不要忘了夜里不要吃东西。”写这封信时,萧红忘了自己是个出⾊的女作家,而只是一颗体贴⼊微的女子的平常心。这些事情对她来说是“最重要的”爱人的冷暖,也就是她自己的冷暖。这样的爱,是经不起伤害的。 然而,伤害还是出现了。爱的伤害是不能判断谁对谁错的,结果却是永远的遗憾。30年代国中文坛最幸福的、愿作鸳鸯不羡仙的“二萧”决然分手了。1940年,萧红带着心灵的创伤远走港香,写下最出⾊的作品《呼兰河传》、《例城三月》。⽇军攻陷港香后,生活困苦,肺病⽇重。1942年,年仅对岁的才女不幸逝世。在最后时刻,她还说:“我爱萧军,今天还爱,我们同在患难中挣扎过来!可是做他的 ![]() 爱,真的是一流 ![]() ![]() 在爱情中受伤最大的一方往往是女子——这令每个有良知的男子愧羞,但仅仅是愧羞而已,他们不可能有什么改变。 女雕塑家米卡尔·克洛岱尔,童年时代便开始其艺术生涯。来到巴黎后,她结识了杰出的艺术大师罗丹,成为罗丹的生学和情人。罗丹说过:“最重要的是受到感动、爱恋、希望、颤抖。生活,在成为艺术家之前,首先是一个人!”中年的罗丹遇到野 ![]() 罗丹曾占有过无数的女子:轻浮的女模特儿,上流社会的贵妇,烟花巷里的 ![]() ![]() ![]() ![]() 艺术与爱情要想保持长久的平衡是不可能的。艺术家与艺术家之间、爱人与爱人之间,爆发了 ![]() ![]() ![]() 米卡尔的弟弟、作家保罗·克洛岱尔这样深情地描述姐姐的容颜:“一副绝代佳人的前额,一双清秀美丽的深蓝⾊眼睛…⾝被美丽和天才 ![]() ![]() ![]() 米卡尔服征了罗丹,终于招致爱神的妒嫉。爱神这样惩罚她与他:爱的尽头,是狂疯——无论爱者,还是被爱者。 热恋中的小儿女常常发下海枯石烂不变心的盟誓,仿佛真的能够海枯石烂不变心。对于年轻人的爱情,我宁可保持十分的怀疑态度。电闪雷鸣,仅仅是爱的初始阶段,只有到了“随风潜⼊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爱才可能向永恒靠近。因此,我对那些校园里卿卿我我,你喂我一口饭,我喂你一口菜的恋人们不以为然,却常常为小径上互相搀扶着散步的、⽩发苍苍的老夫 ![]() 钱理群教授是我最尊敬的老师之一。他的每一本著作中,都能看到一颗真诚坦率的心和一团燃烧着的 ![]() ![]() 而我尤其要说的,是我的老伴可忻。我十分清楚,我能最终走出生命的“冰⾕”全仰赖她的坚定,果断(我的 ![]() ![]() 两棵树,并不参天,并不伟岸;两棵树,枝枝连理,叶叶相贴,连 ![]() ![]() ![]() 有一次,我到钱理群先生家请教问题,师⺟正在外间忙碌着,偶尔走过书房一次。我很想悄悄地问先生初恋的经过,却一直没有开口。不是“不敢”而是“不忍”——就让它成为一个让我们追思与想往的“谜”吧,最美丽的情感往往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给爱一个容器。这个容器,其实就是时间。对有的人来说,时间是温柔的刀,割去了三千烦恼丝,也劈开了一双相牵的手;对另一些人而言,时间则是爱的容器,爱无形,容器也无形,两鬓青青变星星,只是为了一颗痴心。毁灭爱的是时间,证明爱的也是时间。这些道理,为什么年轻时候总不明⽩? 1996年5月3⽇,英国老人约翰·布朗去世了,两天后,他的 ![]() 1942年,二十出头的布朗赶到北非的英军第八集团军。此时,美军处境艰难,隆美尔攻势凌厉。布朗在大炮和坦克的轰鸣里染上了战争恐怖症,甚至想逃走和杀自。有一天,他偶然读到一本《在炮火中如何保持心灵平衡》的书,他被深深地打动了。这本书成为他心灵的支柱,尤其令他惊异的是,作者是一名年轻的女 ![]() ![]() 布朗在约定的时间来到地铁口。还有1分钟,他经历了无数次战斗、平静如⽔的心,却情不自噤地猛跳起来。这时,一位绰约多姿的绿⾐女郞从容地走来。是她吗?她没有戴红玫瑰。布朗再次张望四周,一位戴着红玫瑰的女人慢慢地走上前来。布朗定睛一看,张口结⾆:这是一个重度烧伤、拄着拐杖的女人!怎么办?认不认她?布朗的內心 ![]() “不,您错了。5分钟前,刚才过去的那位绿⾐姑娘请求我戴上这朵玫瑰,从您面前走过。她一定要我不主动认您,只有当您按照约定,先同我相识,才把真相告诉您,您已经成功地接受了一场或许比战争更严酷的考验。她正在对面的餐馆里等您。” 我既为朱迪丝喝彩,也为布朗喝彩,布朗伸出手去的时候,他的爱已经升华得无比神圣。布朗给了爱一个能够容纳海洋和天空的容器,他便获得了人生的真爱。 伸出手去,牵住一段不了的情缘,牵住一份永恒的真爱。 |
上一章 火与冰 下一章 ( → ) |
火与冰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火与冰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火与冰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余杰是火与冰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