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中国小说史略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经典名著 > 中国小说史略 作者:鲁迅 | 书号:43302 时间:2017/11/5 字数:9493 |
上一章 第二十四篇 清之人情小说 下一章 ( → ) | |
第二十四篇清之人情小说 乾隆中(一七六五年顷),有小说曰《石头记》者忽出于京北,历五六年而盛行,然皆写本,以数十金鬻于庙市。其本止八十回,开篇即叙本书之由来,谓女娲补天,独留一石未用,石甚自悼叹,俄见一僧一道,以为“形体到也是个宝物了,还只没有实在好处,须得再镌上数字,使人一见便知是奇物方妙。然后好携你到隆盛昌明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去安⾝乐业”于是袖之而去。 不知更历几劫,有空空道人见此大石,上镌文词,从石之请,钞以问世。道人亦“因空见⾊,由⾊生情,传情⼊⾊,自⾊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云:‘満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戚蓼生所序八十回本之第一回) 本文所叙事则在石头城(非即金陵)之贾府,为宁国荣国二公后。宁公长孙曰敷,早死;次敬袭爵,而 ![]() 宝⽟既七八岁,聪明绝人,然 ![]() …若非多读书识字,加以致知格物之功,悟道参玄之力者,不能知也”(戚本第二回贾雨村云)。而贾氏实亦“闺阁中历历有人”主从之外,姻连亦众,如黛⽟宝钗,皆来寄寓,史湘云亦时至,尼妙⽟则习静于后园。右即贾氏谱大要,用虚线者其姻连,著×者夫妇,著G者在“金陵十二钗”之数者也。 事即始于林夫人(贾敏)之死,黛⽟失恃,又善病,遂来依外家,时与宝⽟同年,为十一岁。已而王夫人女弟所生女亦至,即薛宝钗,较长一年,颇极端丽。宝⽟纯朴,并爱二人无偏心,宝钗浑然不觉,而黛⽟稍恚。一⽇,宝⽟倦卧秦可卿室,遽梦⼊太虚境,遇警幻仙,阅《金陵十二钗正册》及《副册》,有图有诗,然不解。警幻命奏新制《红楼梦》十二支,其末阕为《飞鸟各投林》,词有云: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看破的,遁⼊空门;痴 ![]() ![]()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茫茫大地真⼲净!”(戚本第五回) 然宝⽟又不解,更历他梦而寤。迨元舂被选为妃,荣公府愈贵盛,及其归省,则辟大观园以宴之,情亲毕至,极天伦之乐。宝⽟亦渐长,于外昵秦钟蒋⽟函,归则周旋于姊妹中表以及侍儿如袭人晴雯平儿紫鹃辈之间,昵而敬之,恐拂其意,爱博而心劳,而忧患亦⽇甚矣。 这⽇,宝⽟因见湘云渐愈,然后去看黛⽟。正值黛⽟才歇午觉,宝⽟不敢惊动。因紫鹃正在回廊上手里做针线,便上来问他“昨⽇夜里咳嗽的可好些?”紫鹃道“好些了。”(宝⽟道“阿弥陀佛,宁可好了罢。”紫鹃笑道“你也念起佛来,真是新闻。”)宝⽟笑道“所谓‘病笃 ![]() 宝⽟见了这般景况,心中忽觉浇了一盆冷⽔一般,只看着竹子发了回呆。因祝妈正来挖笋修竿,便忙忙走了出来,一时魂魄失守,心无所知,随便坐在一块石上出神,不觉滴下泪来。直呆了五六顿饭工夫,千思万想,总不知如何是好。偶值雪雁从王夫人房中取了人参来,从此经过,…便走过来,蹲下笑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呢?” 宝⽟忽见了雪雁,便说道“你又作什么来招我?你难道不是女儿?他既防嫌,总不许你们理我,你又来寻我,倘被人看见,岂不又生口⾆?你快家去罢。”雪雁听了,只当他又受了黛⽟的委屈,只得回至房中,黛⽟未醒,将人参 ![]() …(戚本第五十七回,括弧中句据程本补。) 然荣公府虽煊赫,而“生齿⽇繁,事务⽇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用排场,又不能将就省俭”故“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內囊却也尽上来了。” (第二回)颓运方至,变故渐多;宝⽟在繁华丰厚中,且亦屡与“无常”觌面,先有可卿自经;秦钟夭逝;自又中⽗妾厌胜之术,几死;继以金钏投井;尤二姐呑金;而所爱之侍儿晴雯又被遣,随殁。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昅而领会之者,独宝⽟而已。 …他便带了两个小丫头到一石后,也不怎么样,只问他二人道“自我去了,你袭人姐姐可打发人瞧晴雯姐姐去了不曾?”这一个答道“打发宋妈妈瞧去了。”宝⽟道“回来说什么?”小丫头道“回来说晴雯姐姐直着脖子叫了夜一,今儿早起就闭了眼,住了口,人事不知,也出不得一声儿了,只有倒气的分儿了。”宝⽟忙问道“夜一叫的是谁?”小丫头子道,(“夜一叫的是娘。”宝⽟拭泪道“还叫谁?”小丫头说,)“没有听见叫别人。” 宝⽟道“你糊涂,想必没听真。”(…因又想:)“虽然临终未见,如今且去灵前一拜,也算尽这五六年的情肠。” …遂一径出园,往前⽇之处来,意为停柩在內。谁知他哥嫂见他一嚈气,便回了进去,希图得几两发送例银。 王夫人闻知,便赏了十两银子;又命“即刻送到外头焚化了罢。‘女儿痨’死的,断不可留!”他哥嫂听了这话,一面就雇了人来⼊殓,抬往城外化人厂去了。…宝⽟走来扑了个空,…自立了半天,别没法儿,只得翻⾝进⼊园中,待回自房,甚觉无趣,因乃顺路来找黛⽟,偏他不在房中。…又到蘅芜院中,只见寂静无人。… 仍往潇湘馆来,偏黛⽟尚未回来。…正在不知所以之际,忽见王夫人的丫头进来找他,说“老爷回来了,找你呢。又得了好题目来了,快走快走!”宝⽟听了,只得跟了出来。…彼时贾政正与众幕友谈论寻秋之胜;又说“临散时忽然谈及一事,最是千古佳谈,‘风流俊逸忠义慷慨’八字皆备。到是个好题目,大家都要作一首挽词。”众人听了,都忙请教是何等妙题。贾政乃说“近⽇有一位恒王,出镇青州。这恒王最喜女⾊,且公余好武,因选了许多美女,⽇习武事。…其姬中有一姓林行四者,姿⾊既冠,且武艺更精,皆呼为林四娘,恒王最得意,遂超拔林四娘统辖诸姬,又呼为姽婳将军。” 众清客都称“妙极神奇!竟以‘姽婳’下加‘将军’二字,更觉媚妩风流,真绝世奇文!想这恒王也是第一风流人物了。”…(戚本第七十八回,括弧中句据程本补。) 《石头记》结局,虽早隐现于宝⽟幻梦中,而八十回仅露“悲音”殊难必其究竟。比乾隆五十七年(一七九二),乃有百二十回之排印本出,改名《红楼梦》,字句亦时有不同,程伟元序其前云“…然原本目录百二十卷,…爰为竭力搜罗,自蔵书家甚至故纸堆中,无不留心。数年以来,仅积有二十余卷。一⽇,偶于鼓担上得十余卷,遂重价购之。… 然漶漫不可收拾,乃同友人细加厘剔,截长补短,钞成全部,复为镌板以公同好。《石头记》全书至是始告成矣。”友人盖谓⾼鹗〔1〕,亦有序,末题“乾隆辛亥冬至后一⽇”先于程序者一年。 后四十回虽数量止初本之半,而大故迭起,破败死亡相继,与所谓“食尽鸟飞独存⽩地”者颇符,惟结末又稍振。宝⽟先失其通灵⽟,状类失神。会贾政将赴外任, ![]() ![]() ![]() ![]() ![]() 全书所写,虽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迹,而人物事故,则摆脫旧套,与在先之人情小说甚不同。如开篇所说: 空空道人遂向石头说道“石兄,你这一段故事,… 据我看来:第一件,无朝代年纪可考;第二件,并无大贤大忠,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其中只不过几个异样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亦无班姑蔡女之德能。我纵钞去,恐世人不爱看呢。” 石头笑曰“我师何太痴也!若云无朝代可考,今我师竟假借汉唐等年纪添缀,又有何难?但我想历来野史,皆蹈一辙;莫如我不借此套,反到新鲜别致,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历来野史,或讪谤君相,或贬人 ![]() ![]() ![]() ![]() …”(戚本第一回) 盖叙述皆存本真,闻见悉所亲历,正因写实,转成新鲜。而世人忽略此言,每 ![]() 一,纳兰成德〔3〕家事说自来信此者甚多。陈康祺〔4〕(《燕下乡脞录》五)记姜宸英〔5〕典康熙己卯顺天乡试获咎事,因及其师徐时栋〔6〕(号柳泉)之说云“小说《红楼梦》一书,即记故相明珠家事,金钗十二,皆纳兰侍御所奉为上客者也,宝钗影⾼澹人;妙⽟即影西溟先生:‘妙’为‘少女’,‘姜’亦妇人之美称;‘如⽟’‘如英’,义可通假。…”侍御谓明珠之子成德,后改名 ![]() 云“贾宝⽟盖即容若也;《红楼梦》所云,乃其髫龄时事。” 俞樾(《小浮梅闲话》)亦谓其“中举人止十五岁,于书中所述颇合”然其他事迹,乃皆不符;胡适作《红楼梦考证》〔8〕(《文存》三),已历正其失。最有力者,一为姜宸英有《祭纳兰成德文》,相契之深,非妙⽟于宝⽟可比;一为成德死时年三十一,时明珠方贵盛也。 二,清世祖与董鄂妃〔9〕故事说王梦阮沈瓶庵〔10〕合著之《红楼梦索隐》为此说。其提要有云“盖尝闻之京师故老云,是书全为清世祖与董鄂妃而作,兼及当时诸名王奇女也。 …”而又指董鄂妃为即秦淮旧 ![]() 三,康熙朝政治状态说此说即发端于徐时栋,而大备于蔡元培之《石头记索隐》〔13〕。开卷即云“《石头记》者,清康熙朝政治小说也。作者持民族主义甚挚,书中本事,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而尤于汉族名士仕清者寓痛惜之意。 …”于是比拟引申,以求其合,以“红”为影“朱”字;以“石头”为指金陵;以“贾”为斥伪朝;以“金陵十二钗”为拟清初江南之名士:如林黛⽟影朱彝尊,王熙凤影余国柱,史湘云影陈维崧,宝钗妙⽟则从徐说,旁征博引,用力甚勤。然胡适既考得作者生平,而此说遂不立,最有力者即曹雪芹为汉军,而《石头记》实其自叙也。 然谓《红楼梦》乃作者自叙,与本书开篇契合者,其说之出实最先,而确定反最后。嘉庆初,袁枚(《随园诗话》二)已云“康熙中,曹练亭为江宁织造,…其子雪芹撰《红楼梦》一书,备记风月繁华之盛。中有所谓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末二语盖夸,余亦有小误(如以楝为练,以孙为子),但已明言雪芹之书,所记者其闻见矣。而世间信者特少,王国维〔14〕(《静庵文集》)且诘难此类,以为“所谓‘亲见亲闻’者,亦可自旁观者之口言之,未必躬为剧中之人物”也,迨胡适作考证,乃较然彰明,知曹雪芹实生于荣华,终于苓落,半生经历,绝似“石头”著书西郊,未就而没; 晚出全书,乃⾼鹗续成之者矣。 雪芹名霑,字芹溪,一字芹圃,正⽩旗汉军。祖寅〔15〕,字子清,号楝亭,康熙中为江宁织造。清世祖南巡时,五次以织造署为行宮,后四次皆寅在任。然颇嗜风雅,尝刻古书十余种,为时所称;亦能文,所著有《楝亭诗钞》五卷《词钞》一卷(《四库书目》),传奇二种(《在园杂志》)。寅子,即雪芹⽗,亦为江宁织造,故雪芹生于南京。时盖康熙末。雍正六年,卸任,雪芹亦归京北,时约十岁。然不知何因,是后曹氏似遭巨变,家顿落,雪芹至中年,乃至贫居西郊,啜饘粥,但犹傲兀,时复纵酒赋诗,而作《石头记》盖亦此际。乾隆二十七年,子殇,雪芹伤感成疾,至除夕,卒,年四十余(一七一九?——一七六三)。其《石头记》尚未就,今所传者止八十回(详见《胡适文选》)。 言后四十回为⾼鹗作者,俞樾(《小浮梅闲话》)云“《船山诗草》有《赠⾼兰墅鹗同年》一首云,‘ ![]() ![]() 然心志未灰,则与所谓“暮年之人,贫病 ![]() 续《红楼梦》八十回本者,尚不止一⾼鹗。俞平伯〔16〕从戚蓼生所序之八十回本旧评中抉剔,知先有续书三十回,似叙贾氏子孙流散,宝⽟贫寒不堪“悬崖撒手”终于为僧;然其详不可考(《红楼梦辨》下有专论)。或谓“戴君诚夫见一旧时真本,八十回之后,皆与今本不同,荣宁籍没后,皆极萧条;宝钗亦早卒,宝⽟无以作家,至沦于击柝之流。史湘云则为乞丐,后乃与宝⽟仍成夫妇。…闻吴润生中丞家尚蔵有其本。”(蒋瑞藻《小说考证》七引《续阅微草堂笔记》) 此又一本,盖亦续书。二书所补,或俱未契于作者本怀,然长夜无晨,则与前书之伏线亦不背。 此他续作,纷纭尚多,如《后红楼梦》,《红楼后梦》,《续红楼梦》,《红楼复梦》,《红楼梦补》,《红楼补梦》,《红楼重梦》,《红楼再梦》,《红楼幻梦》,《红楼圆梦》,《增补红楼》,《鬼红楼》,《红楼梦影》〔17〕等。大率承⾼鹗续书而更补其缺陷,结以“团圆”;甚或谓作者本以为书中无一好人,因而钻刺吹求,大加笔伐。但据本书自说,则仅乃如实抒写,绝无讥弹,独于自⾝,深所忏悔。此固常情所嘉,故《红楼梦》至今为人爱重,然亦常情所怪,故复有人不満,奋起而补订圆満之。此⾜见人之度量相去之远,亦曹雪芹之所以不可及也。仍录彼语,以结此篇: …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 自又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女子?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是大无可如何之⽇也。当此,则自 ![]() ![]() (戚本第一回) 〔1〕⾼鹗(约1738—约1815)字兰墅,别署红楼外史,汉军镶⻩旗人。曾官內阁中书、翰林院侍读。撰有《⾼兰墅集》、《月小山房遗稿》。清张问陶《赠⾼兰墅鹗同年》诗注云:“传奇《红楼梦》八十回以后俱兰墅所补。”今传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其后四十回一般认为系⾼鹗所续。 〔2〕刺和珅和珅,清満洲正红旗人,姓钮祜禄氏,字致斋,官至大学士。《谭瀛室笔记》云:“和珅秉政时,內宠甚多,自 ![]() 〔3〕纳兰成德(1655—1685)后改名 ![]() 〔4〕陈康祺字钧堂,清鄞县(今属浙江)人,官至郞中。所撰《燕下乡脞录》,十六卷。 〔5〕姜宸英(1628—1699)字西溟,号湛园,清慈溪(今属浙江)人。康熙己卯年(1699)为顺天乡试考官,因科场舞弊案牵连,死于狱中。撰有《湛园未定稿》、《西溟文钞》等。 〔6〕徐时栋(1814—1873)字定宇,号柳泉,清鄞县(今属浙江)人。曾任內阁中书,撰有《柳泉诗文集》等。下引徐说涉及的明珠(1635—1708),姓纳兰,清満洲正⻩旗人。康熙年间任刑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澹人(1644—1703),名士奇,号江村,清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曾任礼部侍郞。撰有《清昑堂全集》、《天禄识余》等。 〔7〕张维屏(1780—1859)字南山,清番禺(今属广东)人,官至江西南康知府。撰有《松心诗集、文集》等。《诗人征略》,即《国朝诗人征略》,一编六十卷,二编六十四卷。引文见二编卷九。 〔8〕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他的《红楼梦考证》作于一九二一年,对《红楼梦》作者、版本进行了考证。 〔9〕清世祖即顺治皇帝福临(1638—1661)。董鄂妃,世祖之妃,內大臣鄂硕之女。有些索隐派红学家认为董鄂妃即是董小宛。 〔10〕王梦阮未详。沈瓶庵,华中书局编辑,曾编《华中小说界》杂志。王、沈合撰的《红楼梦索隐》,一九一六年附刊于华中书局出版的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卷首有他们写的《红楼梦索隐提要》。 〔11〕冒襄(1611—1693)字辟疆,号巢民,清初如皋(今属江苏)人。明末副贡,⼊清隐居不仕,撰有《巢民诗集、文集》。董小宛(1624—1651),名⽩,原为秦淮名 ![]() 〔12〕孟森(1868—1937)字莼荪,笔名心史,江苏武进人。曾任京北大学教授。所撰《心史丛刊》,共三集,多为有关明清史的考证文章。 〔13〕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曾任南京临时府政教育总长、京北大学校长。他在所撰《石头记索隐》中,以林黛⽟为绛珠仙子“珠”、“朱”谐音;以林黛⽟所住潇湘馆比附朱彝尊的号“竹垞”故认为林黛⽟影 ![]() ![]() ![]() 〔14〕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撰有《宋元戏曲史》、《观堂集林》等。引文见《静安文集·红楼梦评论》。 〔15〕曹寅(1658—1712)曾官通政使,苏州、江宁织造。主持刊刻《全唐诗》、《佩文韵府》。所撰传奇二种为《虎口余生》、《续琵琶记》。下文“清世祖”应作“清圣祖” 〔16〕俞平伯名铭衡,浙江德清人。所著《红楼梦辨》,一九二三年出版(后经修订,改名《红楼梦研究》,一九五二年出版)。 〔17〕《后红楼梦》逍遥子撰,三十回,乾嘉间刊本。《续红楼梦》,同名者有二种:一为秦子忱撰,三十卷,嘉庆四年抱瓮轩刊本; 一为题“海圃主人手制”四十回,嘉庆间刊本。《红楼复梦》,题“红香阁小和山樵南 ![]() |
上一章 中国小说史略 下一章 ( → ) |
中国小说史略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中国小说史略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中国小说史略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鲁迅是中国小说史略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