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史铁生散文、随笔集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史铁生散文、随笔集 作者:史铁生 | 书号:43231 时间:2017/11/4 字数:2323 |
上一章 理想的当代文学批评 下一章 ( → ) | |
听说有这样的医生,对治病没什么趣兴,专长论文,虽医道平平,论文却接二连三地问世。无病之病,他们也接诊病人,也查阅病历,却只挑选“有价值”的一类投以热情。 据说那是为了科研。毫无疑问我们都应当拥护科研,似不该对其挑选心存疑怨。但是,他们的挑选标准却又耐人寻味:遇寻常的病症弃之,见疑难的病症避之,如此淘汰之余才是其论文的对象。前者之弃固无可非议,科研嘛。但是后者之避呢,又当如何解释? 要点在于,无论怎么解释都已不妨碍其论文的出世了。 以上只是耳闻,我拿不出证据,也不通医道。尤其让我不敢轻信的原因是“寻常”与“疑难”似有非此即彼的逻辑,弃避之余的第三种可能是什么呢?第三种热情又是靠什么维系的?但如果注意到,不管是在什么领域,论文的数量都已大大超过了而且还在以更快的速度超过着发明与发现,便又可信上述耳闻未必虚传。于是想到:论文之先不一定都是科研的动机。论文也可以仅仅是一门手艺。 世上有各种手艺:烧陶、刻石、修脚、理发、酿酒、烹饪、制⾐、编席…所以是手艺,在于那都是沿袭的技术,并无创见。一旦有了创见,大家就不再看那是手艺,而要赞叹:这是学问!这是艺术啊!手艺,可以因为创造之光的照耀,而成长为学问或艺术。反之,学问和艺术也可以 ![]() ![]() 其实,天下论文总归是两类动机:其一可谓因病寻医问药;其二,是应景,无病呻昑。两类动机都必散布于字里行间,是瞒不过读者的。前一种,无论其成败,总能见出心路的 ![]() ![]() 还以前述那类医生作比——到底什么病症才对他们“有价值”呢?不是需要医治的一种,也不是值得研究的一种,而是便于构筑不寻常之论文的那一种。方便又不寻常,这类好事不可能太多,但如果论文的需求又太多太多呢?那就不难明⽩,何以不管在什么领域,都会有那么不寻常的自说自话了。它们在“寻常”与“疑难”之间开辟了第三种可能,在无病之地自行其乐。 “寻常”是已被榨⼲说尽的领域,是穷途,是一种限制。“疑难”尚为坚壁,或者说不定还是陷阱,是险径,也是限制。而限制,恰恰是方便的天敌,何苦要与它过不去呢?(正像一句流行的口头禅所劝导的:哥们儿你累不累?)所以要弃之与避之。这样,方便就保住了,只缺着不寻常。然而不寻常还有什么不方便么?比如撒一泡旷古的长尿(听说在所谓的“行为艺术”中出现过这类奇观)。对于论文,方便而又不寻常的路在哪儿?在语言市场上的俏货,在理论的叠 ![]() ![]() 我没说论文是这样。我只是说有些论文是这样,至少有些论文让人相信论文可以是这样:有富⾜的智力,有快乐的心理,惟不涉精神的疑难。其病何在?无病之病是也。 写到这儿,我偶然从《华人文化世界》上读到一篇题为“当代医学的挑剔者”的文章(作者王一方),其中提到一位名叫图姆斯的哲学家,以其自⾝罹病的经验,写了一本书:《病患的意义》。文中介绍的图姆斯对现代医学的“挑剔”真是准确又简洁地说出了我想说而无能说出的话。 在图姆斯看来,现代医学混淆了由医生(客体)通过逻辑实证及理 ![]() 以上所录图姆斯对现代医学的“挑剔”和药方,我想也可以是照亮现代文学、艺术和评论之困境的红烛吧。况且精神的病患甚于理生的病患,而理生病患的困苦终归是要打击到精神上来,才算圆満了其魔鬼的勾当。——图姆斯大约也正是基于这一点而希望医学能与文学沟通的。 我记得,好像是前两年得了诺贝尔奖的那个诗人帕斯说过:诗是对生活的纠正。我相信这是对诗 ![]() ![]() ![]() ![]() ![]() ![]() 1997年3月21⽇ |
上一章 史铁生散文、随笔集 下一章 ( → ) |
史铁生散文、随笔集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史铁生散文、随笔集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史铁生散文、随笔集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史铁生是史铁生散文、随笔集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