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史铁生散文、随笔集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史铁生散文、随笔集 作者:史铁生 | 书号:43231 时间:2017/11/4 字数:6173 |
上一章 无答之问或无果之行 下一章 ( → ) | |
现今,信徒们的火气似乎越来越大,狂傲风骨仿佛神圣的旗帜,谁若对其所思所行稍有疑虑或怠慢,轻则招致诅咒,重则引来追杀。这不免让人想起“红卫兵”时代的荒唐,大家颂扬和憧憬的是同一种幸福未来,却在实行的路途上相互憎恨乃至厮杀得英雄辈出,理想倒乘机飘离得更加遥远。很像两个孩子为一块蛋糕打架,从桌上打到桌下,打到屋外再打到街上,一只狗悄悄来过之后,理想的味道全变。 很多严厉的教派,让我不敢靠近。 闻佛门“大肚能容”可“容天下难容之事”倍觉亲近,喜爱并敬仰,困顿之时也曾得其教益。但时下,弄不清是怎么一来,佛门竟被信佛的嘲流冲卷得与特异功能等同。说:佛就是最⾼档次的特异功能者,所以洞察了生命的奥秘。说:终极关怀即是对这奥秘的探索,唯此才是生命的 ![]() ![]() ![]() 从听说特异功能的那一天起,我便相信其中必蕴蔵了非凡的智识,是潜在的科学新陆大。当然不是因为我已明了其中奥秘,而是我相信,已有的科学知识与浩瀚的宇宙奥秘相比,必仅沧海一粟,所以人类认识的每一步新路必定难符常规;倘不符常规即判定其假,真就是“可笑之人”也要失笑的可笑之事了。及至我终于目睹了特异功能的神奇,便更信其真,再听说它有多么不可思议的能力,也不会背转⾝去露一脸自以为是的嘲笑。嘲笑曾经太多,胜利的嘲笑一向就少。 但是——我要在“但是”后面小做文章了(其实大小文章都是做于“但是”之后,即有所怀疑之时)。是但是!我从始至今也不相信特异功能可以是宗教。宗教二字的⾊彩不论多么纷繁,终极关怀都是其最 ![]() 我总以为,终极关怀主要不是对来路的探察,而是对去路的询问,虽然来路必要关心,来路的探察于去路的询问是有助的。在前几年的文学寻 ![]() ![]() ![]() (顺便说一句:六祖慧能得了⾐钵,躲过众师兄弟的抢夺,星夜逃跑…这传说总让我怀疑。因为,这行动似与他的著名偈语大相径庭。既然“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倒又怎么如此地看重了⾐钵呢?) 坦⽩说,我对六祖慧能的那句偈语百思而不敢恭维。“本来无一物”的前提可谓彻底,因而“何处染尘埃”的逻辑无懈可击,但那彻底的前提却难成立,因为此处之“物”显然不是指⾝外之物以及对它的轻视,而是就神秀的“⾝为菩提树,心如明镜台”而言,是对人之存在的视而不见,甚至是对人之心灵价值的取消。“本来无一物”的境界或许不坏,但其实那也就没有好歹之分,因为一切都无。一切都无是个省心省力的办法,甚至连那偈语也不必去写,宇宙就像人出现之前和灭绝之后那般寂静,浑然一体了无差异,又何必还有罗汉、菩萨、佛以及种种境界之分?但佛祖的宏愿本是 ![]() ![]() 也许,神秀所说的仅仅是现世修行的方法,而慧能描画的是终极方向和成佛后的图景。但是“世上可笑之人”的 ![]() ![]() 当然还有一说:一切都无,仅指一切罪与苦都无,而福乐常在,那便是仙境便是天堂,便是成佛。真能这样当然好极了。谁能得此好运,理当祝贺他, ![]() ![]() ![]() ![]() ![]() 或许这样才好。佛位已空,才能存住佛 ![]() ![]() 修行或拯救,在时空中和在心魂里都没有终点,想必这才是“灭执”的 ![]() 还是不要取消“心识”和“执著”吧——可笑如我者作如此想。因为除非与世隔绝顾自逍遥,魔 ![]() ![]() 佛之轻看心识,意思大概与“生命之树常青,理论永远是灰⾊的”相似。我们的智力、语言、逻辑、科学或哲学的理论,与生命或宇宙的全部存在相比,是有限与无穷的差距。今天人们已经渐渐看到,因为人类自诩为自然的主宰,自以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便可引领我们去到天堂,已经把这个地球榨取得多么枯瘪丑陋了,科学的天堂未见,而人们心魂中的困苦有增无减。因此,佛以其先知先觉倡导着另一种认识方法和生活态度。这方法和态度并不简单,若要简单地概括,佛家说是:明心见 ![]() ![]() ![]() 心识加执著,可能产生的最大祸患,怕就是专制也可以顺理成章。恶的心识自不必说,便是善的执著也可能如此。比如爱“爱你没商量”就很可能把别人爱得痛苦不堪,从而侵扰了他人的自由和权利。但这显然不意味着应该取消爱,或者可爱可不爱。失却热情(执著)的爱早也就不是爱了。没有理 ![]() 心识也好,智慧也好,都只是对存在的(或生命奥秘的)“知”不等于终极关怀。而且,智慧的所“见”也依然是没有止境,佛法的最令人诚服之处,就在于它并不讳言自⾝的局限,和其超越、升华的无穷前景。若仅停留于“知”并不牵系于“愿”付之于“行”便常让人疑惑那是不是借助众生的苦难在构筑自己的光荣。南怀瑾先生的一部书中的一个章节,我记得标题是“唯在行愿”我想这才言中了终极关怀。终极关怀都是什么?论起学问来令人胆寒,但我想“条条大路通罗马”千头万绪都在一个“爱”字上。“断有情”也只是断那种以占有为目的、或以奉献求酬报的“有情”而绝不是要把人断得⿇木不仁,以致见地狱而绕行,见苦难而逃走。(话说回来,这绕行和逃走又明显是“有情”未断的表征,与地蔵菩萨的关怀相比,优劣可鉴。)爱,不是占有,也不是奉献。爱只是自己的心愿,是自己灵魂的拯救之路。因而爱不要求(名、利、情的)酬报;不要求酬报的爱,才可能不通向统治他人和捆绑自己的“地狱”地蔵菩萨的大愿,大约就可以归结为这样的爱,至少是始于这样的爱吧。 但是,我很怀疑地蔵菩萨的大愿能否完成。还是老问题:地狱能空吗?矛盾能无吗?困苦能全数消灭吗?没有差别没有矛盾没有困苦的世界,很难想象是极乐,只能想象是死寂。——我非常望渴有谁能来驳倒我,在此之前,我只好沿着我不能驳倒的这个逻辑想下去。 有人说:佛法是一条船,目的是要渡你去彼岸,只要能渡过苦海到达彼岸,什么样的船都是可以的。对此我颇存疑问:一是,说彼岸就是一块无忧的乐土,迄今的证明都很无力;二是“到达”之后将如何?这个问题似在原地踏步,一筹莫展;三是,这样的“渡”很像不图小利而要中一个大彩的心理,怕是聪明的人一多,又要天翻地覆地争夺不休。 所谓“断灭我执”我想 ![]() 还有一种意见,认为:说到底人只可拯救自己,不能拯救他人,因而爱的问题可以取消。我很相信“说到底人只可拯救自己”但怎样拯救自己呢?人不可能孤立地拯救自己,和,把自己拯救到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去。世上如果只有一个人,或者只有一个生命,拯救也就大可不必。拯救,恰是在万物众生的缘缘相系之中才能成立。或者说,福乐逍遥可以独享,拯救则从来是对众生(或曰人类)苦乐福患的关注。孤立一人的随生随灭,细细想去,原不可能有生命意义的提出。因而爱的问题取消,也就是拯救的取消。 当然“爱”也是一个动词,处于永动之中,永远都在理想的位置,不可能有彻底圆満的一天。爱,永远是一种召唤,是一个问题。爱,是立于此岸的精神彼岸,从来不是以完成的状态消解此岸,而是以问题的方式驾临此岸。爱的问题存在与否,对于一个人、一个族、一个类,都是生死攸关,尤其是精神之生死的攸关。 |
上一章 史铁生散文、随笔集 下一章 ( → ) |
史铁生散文、随笔集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史铁生散文、随笔集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史铁生散文、随笔集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史铁生是史铁生散文、随笔集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