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病隙碎笔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病隙碎笔 作者:史铁生 | 书号:43226 时间:2017/11/4 字数:5666 |
上一章 第二节 下一章 ( → ) | |
十三 有三类神。第一类自吹自擂好说瞎话,声称万能,其实扯淡,大⽔冲了龙王庙的事并不鲜见。第二类喜 ![]() ![]() ![]() 刘小枫先生在他的书里说过这样的意思:人与上帝之间有着永恒的距离。这很要紧。否则,信仰之神一旦变成尘世的权杖,希望的解释权一旦落到哪位強徒手中,就怕要惹祸了。 十四 惟一的问题是:向着哪一位神,祈祷? 说瞎话的一位当然不用再理他。 爱好偶然 ![]() ![]() ![]() 第三位才是可以信赖的。他把行与路作同一种解释,就是他保证了与你同在。路的没有尽头,便是他遥遥地总在前面,保佑着希望永不枯竭。他所以不能亲临俗世,在于他要在神界恪尽职守,以展开无限时空与无限的可能,在于他要把完美解释得不落俗套、无与伦比、不至于还俗成某位強人的名号。他总不能为解救某处具体的疾苦,而置那永恒的距离失去看管。所以,京北人王启明执意去纽约寻找天堂,真是难为他了。 十五 我寻找他已多年,因而有了一点儿体会:凡许诺实惠的,是第一位。有时取笑你,有时也可能帮你一把的是第二位。第三位则不在空间中,甚至也不在寻常的时间里,他只存在于你眺望他的一刻,在你体会了残缺去投奔完美、带着疑问但并不一定能够找到答案的那条路上。 因而想到,那也应该是文学的地址,诗神之所在,一切写作行为都该仰望的方向。奥斯维辛之后人们对诗产生了怀疑,但正是那样的怀疑吧,使人重新听见诗的消息。那样的怀疑之外,诗,以及一切托名文学的东西,都越来越不⾜信任。文学的心情一旦顺畅起来,就不大明⽩为什么一定要有它。说生活是最实真的,这话怎么好象什么也没说呢?大家都生活在生活里,这样的实真如果已经够了,文学⼲吗?说艺术源于生活,或者说文学也是生活,甚至说它们不要凌驾于生活之上,这些话都不易挑剔到近于浪费。布莱希特的“间离”说才是切中要害。艺术或文学,不要做成生活(哪怕是苦难生活)的侍从或帮腔,要像探侦,从任何流畅的秩序里听见磕磕绊绊的声音,在任何 ![]() 十六 写《务虚笔记》的时候,我忽然明⽩:凡我笔下人物的行为或心理,都是我自己也有的,某些已经露面,某些正蛰伏于可能 ![]() ![]() ![]() ![]() 这便是人人都需要忏悔的理由。发现他人之丑恶,等于发现了自己之丑恶的可能,因为是已经需要忏悔的时刻。这似乎有点过分,但其实又适合国情。 十七 眼下很有些宗教热的味道,至少宗教一词终于在国中摆脫了贬意,信佛、信道、信基督都可以堂堂正正,本来嘛。但有一个现象倒要深思:与此同时,经常听到的还是“挑战”向着这个向着那个,却很少听到“忏悔”忏悔是要向着自己的。前些天听一位学者说,他在考证文⾰时期的暴力事件时发现,出头作证的只有当年的被打者,却没有打人的人站出来说点儿什么。只有蒙冤的往事,却无抚痛的忏悔,大约就只能是怨恨不断地克隆。缺乏忏悔意识,只好就把惨痛的经验归罪给历史,以为潇洒,以为豁达。好像历史是一只垃圾箱,把些谁也不愿意再沾惹的罪孽封装隐蔽,大家就可以清洁。 忏悔意识,其实并非只是针对那些文⾰中打过人的人,辉煌的历史倘不是几个英雄所为,惨痛的历史也就不由几个歹徒承办。或许,那些打过人的人中,已知忏悔者倒要多些,至少他们的不敢站出来这一点已经说明了良心的沉重。倒是自以为与那段历史的黑暗无关者,良心总是轻松着——“笑话,我可有什么要忏悔?”但是,你可曾去制止过那些发生在你⾝边的暴行么?尤其值得这样设想:要是那时以⾰命的名义把⽪带塞进你手里,你敢于拒绝或敢于议抗的可能 ![]() 十八 记得文⾰刚开始时,我曾和一群同学到清华园里去破过四旧,一路上舂风浩 ![]() 待暴力升级到拳脚与 ![]() ![]() ![]() ![]() 十九 几年以后我去陕北揷队。在山里放牛,青天⻩土,崖陡沟深,思想倒可以不受拘束,忽然间就看清了那个把戏:我不是“我们”我又不想是“他们”算来我只能是“你们”“你们”是不可以去打的,但也还不至于就去挨。“你们”是一种候补状态,有希望成为“我们”但稍不留神也很容易就变成“他们”这很关键,把越多的人放在这样的候补位置上“我们”就越具权势“他们”就越遭孤立“你们”就越要乖乖的。 这逻辑再行推演就更令人胆寒:“你们”若不靠拢“我们”就是在接近“他们”;“你们”要是不能成为“我们”“你们”还能总是“你们”?这逻辑贯彻到那副著名的对联里去时,黑⾊幽默便有了现实的国中版本。记得我站在⾼喊着那副对联的人群中间,手 ![]() ![]() 二十 我曾亲眼见一个人跳上台去,喊:“我就是混蛋!”于是赢来一阵犹豫的掌声。是呀,该不该给一个混蛋喝彩呢?也许可以给一点吧,既然他已经在承认是蛋的一刻孵化成混。不过当时我的心里只有沮丧,感到前途无比暗淡。我想成为“我们”死也不想是“他们”所以我现在常想,那时要有人把⽪带塞给我,说“现在到了你决定做‘我们’还是做‘他们’的时候了”我会怎样?老实说,凭我的胆识,最好的情况也就是把那⽪带攥出汗来,举而又怯,但终于不敢不抡下去的——在那一刻孵化成混。 二十一 大约就是从那时起,我非常地害怕“我们”有“我们”在轰鸣的地方我想都不如绕开走。倒不一定就是怕“我们”所指的那很多人,而是怕“我们”这个词。怕它所发散的符咒般的魔力,这魔力能使人昏头昏脑地望渴被它呑噬,像“肯德基家乡 ![]() ![]() ![]() 二十二 “上山下乡”已经三十年,这件事也可以更镇静地想一想了:对于那场运动,历史将记住什么?“老三届”们的记忆当然丰富,千般风流,万种惆怅,喜怒悲忧都是刻骨铭心。但是你去问吧,问一千个“老三届”你就会听见一千种心情,你会会对“上山下乡”有一千种印象:豪情与沮丧,责任与失落,苦难与磨练,忠勇与 ![]() 并没有谁捆绑着我们去,但“我们”是一条更牢靠的绳子。一声令下,便树立起忠与不忠的标识。我那时倒没有很多⾰命的准备,也还来不及忧虑前途,既然大家都去,便以为是一次壮大的旅游或者探险,有些奋兴。也有人确是満怀了⾰命豪情,并且果然大有作为,但这就像包办婚姻,包办婚姻有时也能成全好事。但这种方法之下不顺心的人就多。我记得临行时车站上有很多哭声,绝非“満怀豪情”可以概括。 二十三 不过我现在也还是相信,贫困的乡村是需要知识青年的,需要科学,需要文化,需要人才。但不是捆绑的方法,不能把人才強行送过去,強行一旦得逞,信仰难保不是悲剧。很可能,人才被強行送过去的同时,強行本⾝也送过去了。贫困的乡村若因而成长起几个強徒,那祸害甚至不是科学能够抵挡的。 方法常常比目的还要紧。比如动物园里的狼,关在笼子里,写一块牌子挂上,说这是狼,可谁看了都说像狗。狼不是被饲养的,狼是漫山遍野里跑的,把狼关在笼子里一养,世界上就有了狗。 二十四 直到有一年,奥运会上传来一阵歌声,遥远却又贴近:我们是世界,我们是孩子…这下才让我恍然而悟“我们”的位置,这个词原来是要这样用的呀,真是简单又漂亮!我 ![]() ![]() 所以“我们”的位置并不在与“他们”的对立之中,而在与神的对照之时。当然是指第三位神,即尽善尽美所发出的要求,所发出的审问,因而划出了现实的残缺,引导着对原罪的领悟,征求忏悔之心。这是神对人的关切,并没有行贿受贿的逻辑在里面,当然不是获取实惠的方便之门。 二十五 灵魂不死,是一个既没有被证实,也没有被证伪的猜想。而且,这猜想只能被证实,不大可能被证伪。怎样证伪呢?除非灵魂从另一个世界里跳出来告密。 可是,却有一种強大的意志信誓旦旦地宣布:死即是绝对的寂灭,并无灵魂的继续,死了就什么都没了,惟此才是科学,相反的期待全属愚昧,是 ![]() 局面似乎不好收拾。首先,人出生了,便迟早要死,迟早会对死后的景况持一种态度。其次,死后无非那两种可能,并无第三类机会。最后,那两种可能无论你相信哪一种,都一样不好意思请科学来撑 ![]() 二十六 但猜想是必要的。猜想的意义并不一定要由证实来支持。相反,猜想支持着希望,支持着信心。一定要把猜想列为 ![]() ![]() ![]() ![]() ![]() ![]() |
上一章 病隙碎笔 下一章 ( → ) |
病隙碎笔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病隙碎笔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病隙碎笔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史铁生是病隙碎笔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