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伏藏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伏藏 作者:杨志军 | 书号:43087 时间:2017/10/31 字数:5777 |
上一章 后记:再让我们期待一次未来 下一章 ( 没有了 ) | |
这些年我去京北,总是喜![]() 除了吃饭,还有穿⾐。那次去京北参加一个隆重的集会,人家要求正装出席,我却吊儿郞当T恤进京,而且是无领的。所有人都是西装⾰履,你怎么可以 ![]() ![]() 《当代》就是这样一帮不会打领带的当代文人在打造经营,脫略形骸的文人习气,从容自若的处世姿态,让他显得开放而松弛。你瞧他一⾝正装,有板有型,脖子上却是没有拘束的,想吼什么就吼什么。所以像我这个耝放的、直率的、独野的作者,便也有了一席之地。还说领带,穿西装打领带的文学太正式,像场合里的朗诵;不西装不领带的文学太随便,好比揷了葱的猪嘴,被厚道的人们说成了象;有西装不领带的文学似乎刚刚好——要先锋那是怀旧的先锋,要时尚那是积淀的时尚,要历史那是当下需要的历史,要文化那是可以发行的文化,这大概就是《当代》的模样。不堕“常边”也不堕“断边”中道即佛道。 喜 ![]() ![]() 就在囚于《当代》的某一天,昌义问起我《蔵獒3》之后的计划,我谈到了仓央嘉措,谈到了“伏蔵”但当时我并没有确定这一定就是我的“下一部”昌义听了很 ![]() ![]() ![]() 2 仓央嘉措和他的情歌时时刻刻 ![]() 精神的冲突每天都在以最 ![]() ![]() ![]() ![]() 《伏蔵》是一本关于人与灵魂的书。灵魂就是信仰。 我是一个信仰佛教的人,一个有神论者,这本书也是表现佛教的作品。但我无意于奉劝大家皈依佛教,因为我并不认为信仰就等于宗教,并不认为皈依了宗教就等于有了信仰。皈依宗教是寻找一个集团,而皈依信仰才是真正的精神出路。佛说既没有众生也没有佛,只要你积德行善,你就是佛。作为包括宗教在內的人类精神现象,信仰首先关注的是人类精神的纯洁与⾼尚,是虔诚的自我奉献而不是可聇的损人利己,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清贫、节制、利他、救度、谐和等等而不是相反。但在我眼里,信仰正以惊人的速度向低地滑落, ![]() ![]() 没有道德约束,没有良心发现,没有神,没有魂,没有救赎,没有主宰,自然就没有诚信、包容和善良,成人之美和与人为善已是难上加难。当世界 ![]() 《伏蔵》中我试图表达这样一种信念——其实也是事实:用仇恨消除仇恨,永远不是我们的需要。世界的力量,能够撼动我们的力量一定是友善与⾼尚,是爱的思想。信仰的表现最不掺假的方式就是爱。在文学的范畴里,那些被苦难培养而超越苦难的精神追求,一定是和信仰殊途同归的,它们共同组成了人类最美好的风景,就像流淌之于江河、葱茏之于林木。雨果告诉我们:完美的人生不是没有罪孽的人生,而是有了罪孽就忏悔就赎罪的人生。陀思妥耶夫斯基用“罪与罚”的命题拷问了人类在善与恶之间徘徊的灵魂,然后得出结论:有爱就有一切。而托尔斯泰却让我们幡然醒悟:当生存的危机、不公的待遇、贫富的悬殊已成事实,能够拯救人类的,只有爱一切包括爱敌人的博爱。为了爱的死亡是再生,为了恨的再生是死亡。爱是情感的、精神的,也是经济的、政治的,是政治的最⾼表现:甘地的不抵抗是爱,他因此赢得了一个立独的印度。马丁·路德·金的不抵抗也是爱,他因此实现了一个种族的梦想:平等。曼德拉的不抵抗更是爱,他让我们看到了政治可以达到的宽度,看到了一个和平的南非。 还有特蕾莎修女。 3 特蕾莎修女是阿尔巴尼亚人,她十八岁到印度,每天所做,就是推着小车,去垃圾堆里、⽔沟中、教堂门口、共公建筑的台阶上,拣回奄奄一息的病人和遗婴,以及垂死的老人,然后四处奔波,为他们寻找食物和药品。很多人把她当成乞丐和疯子,骂她打她赶她走。但当他们看到她从⽔沟里抱起被蛆虫吃掉一条腿的乞丐,看到她把额头贴在濒死的病人脸上,看到她从一只狗的嘴里抢下还在哭叫的婴儿,看到她把滋爱病患者紧紧搂在怀里时,他们终于被感动了。她救援的人大多数是和她信仰不同的印度教徒,她尊重他们,按照他们的信仰处理他们的后事。 她创建的仁爱传教修女会有四亿多美金的资产,全世界最有钱的公司都争相给她捐款。但她一生却坚守贫困。她的住处只有两样电器:电灯和电话。她的全部财产是一个耶稣像、三套⾐服、一双凉鞋。她努力使自己成为穷人,她的修士修女们也都把自己变成了穷人。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服务的穷人才会有一丝尊严。她认为,给予爱和尊严比给予食物和⾐服更重要。 她在全世界一百二十七个家国有六百多个分支机构。她用最快的速度、最⾼的效率发展机构,仅1960年一年,就在印度建起了二十六所收容中心和儿童之家。但是她的总部只有两个修女,一台老式打字机。她的办公室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她接待全世界的来访者总是在她的工作岗位——贫民窟、弃婴院、临终病房、⿇风病院、滋爱病收容所等。来她这里服务的有行银家、大企业家、政治家、大学校长、大生学、演员、模特、富家姐小等。他们千里迢迢来到特蕾莎修女⾝边,做了他们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洗碗、给病人穿⾐服、喂⽔喂饭、洗⾐送药、搬运尸体。之后才认识到:“我们一直在躲避着人类的真正穷困和不幸,其实我们从来没有真正爱过。”特蕾莎修女的影响能使巴尔⼲场战 ![]() ![]() ![]() 979年,特蕾莎修女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她穿着一件仅值一美元的印度纱丽走上领奖台,因为她没有别的⾐服。她对台下的珠光宝气、显赫人等视而不见,说:“这个荣誉,我个人不配,我是代表世界上所有的穷人、病人和孤独的人来领奖的。因为我相信,你们愿意借着颁奖给我而承认穷人也有尊严。”当她知道颁奖大会的宴席要花七千美金时,便恳求主席取消宴席。她说你们用这么多钱只宴请一百三十五个人,而这笔钱够一万五千个穷人吃一天。宴会被取消了,特蕾莎修女拿到了这笔钱。同时拿到的,还有被她这句话感动后的四十万瑞币捐款。她一生都以穷人的名义活着,从来不穿遮体御寒意义之外的⾐服,因为世界上还有许多人穿不起⾐服。她一拿到诺贝尔和平奖的奖牌就问,去什么地方可以卖掉它,因为那些穷人需要的不是奖牌而是食品和⾐物。 特蕾莎修女去世后,印度人说:“我们的⺟亲去世了。”所有人都跪了下来,跪下的人群里还有印度总理。当遗体经过大街时,两边楼上的人都奔跑下来,因为他们——无论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谁也不敢站得比她更⾼。印度总理说:“她是少有的慈悲天使,是光明和希望的象征,她抹去了千千万万人苦难的眼泪,她给世界带来了荣誉。”人类固有的罪恶:贪婪、虚伪、享乐、骄傲、虚荣等等,在特蕾莎修女⾝上没有一丝痕迹,有的只是被她一生奉行的名言:“你们要彼此相爱。” 我把特蕾莎修女的故事讲给一个喇嘛听,喇嘛说:“你不知道,你说的这个修女,她就是观世音菩萨的转世啊。”所以,《伏蔵》中“七度⺟之门”的第七门是践行之门,我盼望有更多的“菩萨转世”走出殿堂,泽被苍生。 4 人 ![]() ![]() ![]() ![]() ![]() ![]() “伏蔵”就是把信仰或经典埋蔵起来,让千百年后的信徒发掘而成为当代的精神资源。“地伏蔵”是埋蔵在岩石、湖泊、寺庙中的伏蔵“意伏蔵”是埋蔵在后人灵魂、內心和意识里的伏蔵。从2007年底告别“蔵獒三部曲”之后,我就投⼊《伏蔵》之中,断断续续历时两年多。我以为这是一种发掘,作为责任编辑的周昌义以掘蔵师的执着和热情在我心灵深处发掘出了先人或先圣的伏蔵,他的督促关心以及各方面的帮助、他的洋洋八千言的建议、他晚上从家里打来的连续三小时的电话、他“夜半醒来”“豁然开朗”的邮件,如同灌顶的醍醐, ![]() ![]() 写到这里,又想起了领带。《伏蔵》出版的时候,我依然不会打这玩意儿。这说明我的生活一如既往,不喜 ![]() ![]() ![]() ![]() ![]() ![]() 最后我要郑重感谢给了我知识资源和思想资源的老师们:于道泉、曾缄、牙含章、葛桑喇、李雪琴、刘家驹、刘希武、王沂暖、索朗嘉措、周良沛、⻩颢、吴碧云、潘知常、何训田、陈庆英、降大任、段宝林、⽑继祖、于乃昌、王振华、胡秉之、杨恩洪等等,正是他们给了我写作的灵感。其中庄晶老师搜集翻译的一百二十四首仓央嘉措情歌,因其数量超过他人,成为我欣赏、学习、参照、引用的主要蓝本。尤其重要的是,让我从其著作中获益匪浅的著名蔵学家诺布旺丹先生,在繁忙的科研和教学之余“较长时间斟字酌句地研读”了拙作,最终给了我鼓励并以“审慎的态度”提出了意见,这些中肯的意见成为《伏蔵》最后的修改。可以说,没有以上各位老师的“授记”就没有我的《伏蔵》。再次感谢。另外我在小说最后引用了不少人都在传抄的《那一⽇,我听了夜一梵呗》,这是一首现代版的仓央嘉措情歌,是转世者或代言者的美丽作品,也是我借以传述的发自肺腑的祈愿——祈愿朋友们如意,祈愿所有人吉祥。 杨志军 2010年2月28⽇于青岛长舂斋 |
上一章 伏藏 下一章 ( 没有了 ) |
伏藏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伏藏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伏藏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杨志军是伏藏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