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人在欧洲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人在欧洲 作者:龙应台 | 书号:42958 时间:2017/10/28 字数:3631 |
上一章 视大奖·必藐之—&md 下一章 ( → ) | |
每年的十月前后,总有国中人在问: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会不会颁给国中作家?即使不是十月,诺贝尔奖这个透着金光的大苹果也常常挂在国中作家的眼前。有人指责瑞典人没有眼光,不懂得欣赏国中文学;有人批判自己的文学,说国中作品![]() ![]() 诺贝尔文学奖,这个闪着金光的大苹果,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 负责评选文学奖的,是十八位瑞典学院的院士。十八位之中有一位汉学家,马悦然教授。去年他受邀参加在海上开的"国中当代文学际国讨论会",由京北的国中作协主办。会议期间,马悦然成为国中作家的焦点:冲动的人向他议抗 国中作家受到忽视,深沉的人对他下特别的"功夫",为将来铺路。马氏去年在湾台受《联合报》访问时,记者所提的重心问题也就是那么一个:国中作家哪年哪月可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不管是湾台或陆大,好像整个大国中的文艺界都在热切地追求一个伟大的目标:得到诺贝尔文学奖。 这个奖,究竟有什么价值呢? 先让我们看看它产生的过程。在每年二月一⽇之前,推荐信必须 ![]() "为什么是十八位?九票对九票,怎么办?" "本来是十七位,但在瑞典语中,'十七'的发音不但难听,而且跟诅咒的话音似,所以决定要十八位。我们从来没碰过九对九的情况,如果真碰上了,就要菗签决定。" 菗签?那岂不表示一个诺贝尔奖有百分之五十是运气。语言,是最难克服的问题。一个以西蔵文或某种洲非偏僻方言创作的作家,有多大的机会让西方读者注意到他的存在?作品不翻译成英德法等所谓"主要"语言,这些作家,不管如何优秀,都不太有得奖的可能。相反的,一个以英文创作的作家,只要他写得好,不费什么力气就可以成为世界瞩目的明星。十八位评审当然也了解语言的重要。除了⺟语瑞典文之外,每人都懂英法德三种文字,其次,有的人懂东欧语言,有的人通西班牙、意大利文,有的人懂中文。但是,这样的分布仍旧不能解决语言的障碍。 "我们能够倚赖的,只有翻译。在已有译本的情况下,译本的好与坏影响很大。在海上开会时我曾经说过:京北外文出版社翻译的国中作品简直是谋杀国中文学,坏得令人反胃。在没有译本的情况下,我们就得倚赖专家,往往得由瑞典学院特别聘人翻译。这就费时费力。我们需要两三年的研读时间。通常,一个得奖的作家都是在两三年前就受到推荐的。不过倚赖专家,也不可靠。譬如讨论一位国中作家,你或许必须读夏志清的评论,但是夏志清的评论又有许多偏颇,他往往以西方文学的标准来论断国中文学。于是你必须参看另一个人的评论,而另一个人又有另一个人的偏颇…" 翻译,究竟能不能够代表原作?这是个问题,尤其在诗的领域里。弃原作而就翻译,是一种不得已的妥协,而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就在这个妥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即使语言隔阂不成问题,文学品味又必然构成另一个难题。每一个民族都有它独特的文化传统与思维方式;一个习惯于欧美文学表现方式的人,如何接受像印度、波斯、或国中那样截然不同的文学传统?他学会了"接受"之后,又能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不同文学传统之间的"优劣"? "我不赞成用西方的一套价值观去论断国中文学。譬如说,以现代西方小说的尺度来量国中章回小说,有人会说后者太松散、不成结构,所以是缺点。事实上,章回的表现技巧是国中文学里的一个传统;你必须接受这个传统。我翻译《⽔浒传》时,就特别突出它口传叙述的手法。这是国中文学的一个特⾊,不能看作缺点。" 接受一个异国的文体或许还不是真正的困难所在。真正的困难还在于价值观的应用。譬如许多当代的陆大小说,用西方现代小说的角度来看,简直伤感滥情得不忍卒读。谈妇女问题的小说,譬如谌容的几本,与西方发展了多年的女 ![]() 对异国文学的"包容",有时候,会变味成为我所称"观光客文学"评论,就是说,西方人对自己领域內的文学,坚持以艺术原则去批评,对国中文学,却舍艺术而追求异国情调、国中味道。 "滥情在当代国中作品中是很普遍。戴厚英的《人啊人》里对爱情的描述,就很幼稚,她最重要的主题是人道主义,但从头到尾不曾解释人道主义是个什么东西。还好不是每个人都这么写。有个叫李锐的,他对 ![]() "你对湾台文学注意吗?" "跟陆大作品比起来,湾台作品的语言显得文雅、老式。两边作家对 ![]() ![]() "在你的心目中,诺贝尔文学奖是个什么东西?" "它就是十八个瑞典人给的一个文学奖,仅此而已。它不是一个世界文学奖!" 在与马教授两个多小时愉快而频有启发 ![]() 因为国中人得不得诺贝尔文学奖,在我看来, ![]() 由于语言是个无法克服的障碍,由于文化的鸿沟极难跨越,由于艺术价值观不可能放诸四海而皆准,由于政治经济的势力导引一切,一个具实质意义的"世界文学奖"是不存在、不能存在的。诺贝尔文学奖只是十八个学有素养的瑞典人,在他们的有限能力之內,所能决定的一个文学奖。世界上大部分的优秀作家没有得这个奖——或因为僧多粥少,或因为这十八个人视野不及。而得到这个奖的作家之中,有些会受到长久历史的肯定,许多,也受到历史的淘汰。把这个奖当作一个世界文学奖,而对它的评审委员作种种求全的要求,对这十八个人完全不公平,也是对这个奖的严重误解。 但是,国中人 ![]() 汉学家中有良有莠,有像马悦然那样以平常心寻找真正优秀的国中文学的人,也有一些程度很低、盲目胡言的人,也有一些以私利出发、专门挑选文学易销品的人。这也不稀奇,任何艺术行业中都有良莠之分。但是当代国中作家,如果缺少基本的自持自尊,把西方汉学家当作评鉴人,把诺贝尔文学奖当作国中民族文学努力的大目标、大远景,这样的文学是什么样的文学呢?这样的民族又是什么样的民族呢? 今年,在恭喜布洛斯基得奖之余,我想,两岸的国中作家应该有更重要的问题要去面对。 |
上一章 人在欧洲 下一章 ( → ) |
人在欧洲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人在欧洲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人在欧洲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龙应台是人在欧洲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