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职业经理人手记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职业经理人手记 作者:丁力 | 书号:42769 时间:2017/10/21 字数:8359 |
上一章 第17-19节 下一章 ( → ) | |
17 一回到家里,我就有一种死里逃生的感觉。我把儿子紧紧搂在怀里,半天没说话。老婆问我怎么又回来了?我愣了一下,回过神,说孔老板要在江苏开展业务,让我先回来筹备。她说:那你不回深圳了?我说再说吧,反正工资照付。说着,我把那个信封 ![]() 我照例回报情室"上班",尽管我现在属于借出人员,市府政对外经济协作办公室主任已经为我办好了借用手续,我上班也没工资,但不去报情所我去哪里?好在有我一大堆来信,正好可以看看。我发现国人对印刷品是很信赖的,当初我为了混稿费胡 ![]() 看着这些来信,我似乎又很怀念在报情所工作的⽇⽇夜夜。所里面人见我从深圳回来都很热情,那样子不亚于见到归国侨胞,我的虚荣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某种満⾜。同事们还嚷着要我请客,仿佛认定我已经发了大财了。被他们这样一捧一抬,我的双脚就离开了地面,而且离得很远,想下都下不来。我豁然发现:我已经没法再回设计院了,没法再回报情所了,这里已经不属于我,开弓没有回头箭呀! 回报情所"上班"是有好处的。报情所可以看到各种报纸,其中《国中青年报》上一则招聘启事昅引了我。登启事的是海南一家股份有限公司,说招聘从副总裁到企划人员各个岗位的人才。我给他们去了封信,照例是附上各种证书和奖状的复印件,并对近几个月的经历作了夸张 ![]() 我记得好像就投过这一份个人资料,没想到一下就投中了。他们很快就给我回了信,拟聘我做公司发展部经理,并问我有什么待遇要求。我等不及写信了,马上回了电话过去,说我很乐意去海南服务,并说没什么待遇要求,按公司制度办就行了。我能这样说,就说明我这几个月在深圳没有⽩过,我在恒基公司搞过招聘,知道提待遇要求没任何好处,除非是老板求你,你自己去应聘还能提什么要求?难道公司还能为你改变他们的工资制度?再说,我现在已经没有退路了,回设计院上班肯定不适应了,就是能适应也丢不起这个人。我发现,像我们这样的人,只要你"下海"了,就别想再回头,也回不了头,各种各样的因素让你没法回头,没脸回头。 对方说你可以来面试,我问面试怎么说,对方说面试时要带来各种件证的原件,一般这么远通知你面试大都能通过的,万一通不过,公司承担回去的路费。我说可以。 我相信自己的实力,包括应付面试的能力。毕竟,我面试过别人。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有这样经历的人还是少数中的少数。 我对老婆说我要去海南,她说你不跟孔老板⼲了?我编了个理由,说湾台人好⾊,老是要找姐小,我不愿与他们同流合污,所以要去海南。老婆听了很顺耳,就没说什么,我真担心她问:要是海南的老板也好⾊怎么办?但她没问,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老婆和儿子一起送我到南京,我将从南京乘火车到广州,再从广州坐汽车去海南。我心情不好,在南京无缘无辜地跟的士司机吵了一架,直到今天都觉得对不起那个的士司机。在南京车站广场,正好有儿童电动三轮车玩,一次两块钱,老婆觉得太贵了,舍不得,我坚决主张给儿子玩。我们再也不是"二百五"了,无论到哪里我都不可能是"二百五"了,我失去那么多,换来的就只有这一个,如果连儿子玩一下电动车都舍不得,我"下海"⼲什么? 我排队买票,老婆带儿子排队等电动车。他们等到了,老婆将电动车抓在手里,叫儿子赶快跑过来取票,我看见儿子惶惶张张跑过来,我一惊:儿子大了!会跑了!我第一次去深圳时他连走都困难,现在居然能跑了! 火车开动时,老婆孩子倒没事,我哭了。不知道是为老婆儿子还是为我自己。等到再想和儿子说再见的时候,火车已经驶离很远,我忽然感觉自己不是在火车上,而是在船上,并且船正驶向大海,离岸越来越远,即使这时候我想回头,也可能找不到岸了。 18 海南顺达股份有限公司在报纸上登出招聘启事后,总共收到800多份应聘信,经多轮筛选,最后确定13人面试。只要当面 ![]() 我可能是最远的应聘者,这么远跑来当然不是为了挣这半趟路费。我很重视,事先从电话里旁敲侧击了解到公司的一些基本情况,知道他们老板叫杨东升,吉林长舂人;公司总裁是四川人,国中科技大学毕业;副总裁是重庆重型机械厂厂长,祖籍安徽等等。我决定打安徽牌,因为我是安徽人,而国中科技大学就在安徽,这样,与公司总裁和副总裁都能产生联系。 顺达公司总部在海口市滨海大道南洋大厦六楼。当时滨海大道上好像只有这一个三十多层的⾼楼,很好找。南洋大厦俯面为正方形,外表是玻璃幕墙,四周配上 ![]() 面试在下午两点钟进行,我排在中间,不前不后。看着以前只有在新加坡电视剧《人在旅途》才见过的真正意义上的写字楼,望着前前后后一个个比我更加自负的博士硕士,想着13个人当中最后只能录用8个,我不敢肯定等待自己的是什么样的命运,想起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里面的一句台词:"任何意外的情况都是可能发生的",不敢掉以轻心。 好不容易轮到我,尽管已经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还是被那阵势吓得心跳。不大的会议室里摆着一个大巨的椭圆形会议桌,会议桌的里面坐了満満一排人,大约有十二三个,事实上,里面的一排 ![]() 为了掩饰紧张,我准备变被动为主动,先发制人。 我朝这一圈人点头坐下后,主持人要我将自己的情况先作一个简单介绍,我立即滔滔不绝。 "我不知道这里有没有安徽人,"我说,"如果有,那应该认识我或至少听说过我。1988年,安徽省为表彰本省在自然科学领域有特殊贡献的科技工作者,特别颁发了三枚奖章,其中金质奖章授予了国中科技大学校长方励之,银质奖章授予了温元凯,铜质奖章就授予了我。" 说着,我郑重递上了当年颁发给我的那枚铜质奖章。铜质奖章是真的,方励之获金奖温元凯获银奖也是真的,但当时获得这些奖章的不只是我们三个人,而是三百多人,我将那三百多人全部省略了,只剩下两个叫得天响的大名人和我自己,意义就大不一样了。我其实并没有撒谎,只是运用了说话技巧,这些技巧是事先演练好的。 "其实,"我接着说,"这个奖项并不是针对获奖者的某一项具体的科学贡献,而是对他长期以来在学术上的一贯成就的综合肯定。事实上,在获得此项奖励之前,我已经获得过家国、省、部、委、市和院內的多次奖项。" 我又递上一二三四五六七一大堆获奖证书。这一次我不是递给主持人,而是东给一个西给一个,一下子就造成了全体考官都在看我的证书的壮观场景。 接着,我又如同变戏法般从挎包里取出书、论文等等,摊了一桌子,任他们翻阅。本来每个面试者只有二十分钟时间,轮到我的时候他们竟然忘了这个规定,大家都好像在看稀奇长见识。 录取是必然的。总裁是国中科技大学毕业的,既然我与他们的校长和老师齐名,他如果不录用我就有嫉能妒贤之嫌;副总裁暗暗得意,心里想,看,我们安徽的"人才"才是真正的人才。遗憾的是,老板杨东升本人不在,总裁只给我安排了个中层位置,使我怀疑他确实有点嫉能妒贤。 19 杨东升是长舂人,老三届知青,生产队长。虽然算不上官,但作为下乡知青能在生产队当上队长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至少得⾝体好,⼲活舍得出力气,而且还要能说会道,办事比较公道,服众才行。 杨东升后来什么时候回城以及回城以后做什么我不知道,严格地说,顺达公司的员工都不知道,公司员工如果知道我就会知道。但他是怎样起家的我们都知道,而且一直为公司员工所称道。事实上,当我了解这些情况时,我就萌发了要把这一切写出来的強烈愿望,只是当时有别的事情要做,当时我还不具备埋头写作的心理条件,所以才未能如愿。 改⾰开放初期,杨东升的⺟亲蓝老太太就在长舂一个叫二道河子的地方开起了裁 ![]() ![]() 杨东升好像没有打工的经历,到了海南后就抱定自己要做生意。第一单钱赚的生意是与农民合作建房。大约是他独到的眼光,或者得益于他当过生产队长从而对国中农民骨子里的深刻了解,使他第一笔生意就赚了大钱。他看准的地方叫盐坝村,也就是现在的滨海新村。与农民谈妥的条件是:杨东升掏钱帮农民建楼,换取楼房的六年使用权。盐坝村顾名思义,就是过去晒盐的地方,到了1988年,盐肯定是晒不成了,而且晒过盐的地方也没法种地,现在有"傻瓜"自愿掏钱来帮助他们盖楼房,建好之后楼归农民,掏钱的人只是住几年,反正那地闲着也是闲着,这样的好事哪里找?由于是农民自己建房,并且是村子里每家每户都建,在当时自然是不用理办任何手续,就是现在也只能是当作"历史遗留问题"来处理,假如当时真遇到了⿇烦,也由他们当地人自己搞定,不关杨东升什么事,所以建房速度极快,成本极低。由于正赶海上南建省办大特区,国全各地的企事业单位纷纷来海南办公司,办公司就要注册登记,注册登记就要有具体的办公地点,那时候的海口 ![]() 杨东升的成功起了个很好的示杨作用,于是人们一窝蜂地搞起了房地产开发。这时候,杨东升将注意力放到了出租车上。他在国全第一个搞起了"包车制"。司机只要 ![]() ![]() ![]() ![]() ![]() ![]() 当时关于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的政策法规并不完善,很多做法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只要体改办同意你搞股份制改造了,企业就可以对外公开募股,包括对个人溢价出售一张一张实打实的"股票"。那时候人们称这种股票为"原始股",公司一旦上市成功,原始股价值就会翻几番,很多人就是在这上面发了财,因此,当时这种股票十分抢手,就是现在,也还是有许多人手里持有这种股票,他们还在耐心地等待府政有朝一⽇会突然一揽子解决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基于这个背景,杨东升的顺达股份有限公司还真募集了不少钱,包括险保公司、行银、国营企业的法人股和社会个人认购的"原始股"。当时海口金山大厦门口地摊上顺达公司的股票最⾼卖到每股十几元。尽管还没有上市,杨东升和他的顺达公司已经是财大气耝了,否则也不会在南洋大厦办公,更不会面向国全公开招聘⾼级人才,如果那样,我也就不认识杨东升了。 完成股份制改造的企业未必都能获得上市。上市是有指标控制的,事实上,绝大多数的企业在完成股份制改造后并不能获得上市指标,也就是说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上市公司,顺达公司就是其中之一。不知是时间差没打好还是杨东升本人在这方面认识滞后了半拍,或者是他当时没有及时招聘到这方面的得力⾼手,总之,顺达没有跻⾝于第一批上市公司之列,等到杨东升⾼度重视这个问题时,家国政策面已经有了变化。其中之一就是家国不鼓励房地产开发公司上市,而顺达公司在做股份化改造的同时,就将公司的主营业务由出租车运营转向房地产开发,并且投资了红城湖际国大厦、新时代广场等大项目。我作为公司发展部经理,到任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为这些项目寻找一条出路。这时候是1993年的夏天,海南的房地产刚刚经过一个空前绝后的大⾼嘲,家国银 ![]() ![]() ![]() 为了尽快地胜任新工作,我按照文人的思路行事,首先是⽇以继夜地学习房地产知识,研究房地产政策,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旧病复发,居然觉得自己应该马上着手写一本关于房地产基础知识方面的书籍,如果写了,不仅自己名利双收,可能对海南乃至整个国中的房地产也是一大贡献,因为那时候房地产方面的专业书籍实在是太少太差了,比如什么叫"容积率",我们居然在两本书上找到不同的答案。这样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自己的思路不对,其实这时候房地产的知识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法律知识,我觉得应该找一个大律师来接手我们的房地产项目,因为现在我们所面临的几乎全是扯⽪打官司的事。顺达公司的房地产项目几乎没有一个是自己开发的,事实上我们也没有开发房地产的专门人才和⾜够耐心,要是从批地设计报建开始做,那么一个项目得要多长时间?这在当年房地产⾼嘲的时候是不可想象的。事实上,顺达公司的全部房地产项目都是在1992年底至1993年初那段时期从别人手里接过来的,有些已经又卖出去了,有些没有来得及卖出去套在自己的手中,还有的虽然已经卖出去了,但下家并没有付⾜全款,现在我们找下家要钱,下家不肯付了,或者是 ![]() ![]() ![]() 在扯⽪打官司的过程中又扯出一些新的问题。有些项目确实是对方败诉了,按法院裁定对方应该退钱给我们,但在具体退多少的问题上,对方又咬出当初给回扣的问题。比如有个小项目我们实际只付了500万,经法院调解他们如数退给我们500万,利息就免了,但对方却说最多只能退450万,因为他们当初事实上只收到450万,另50万作为回扣返还给我们了。这下问题复杂了。不仅复杂了,而且大了,弄不好是要抓人的! 遇到这种事我这个开发部经理就没法处理了,前任开发部负责人早已不知去向,于是我只好向总裁如实汇报。总裁听后也很重视,暗示我不要对别人说,特别是不要对杨老板说,一切由他出面处理。他处理的结果是最后对方只退回现金400万元,外加两辆走私旧车,账面上算是退回500万,其实在我看来这个"500万"还不如对方开价的450万,两辆旧走私车其实连50万都不值,怎么能抵100万现金?我觉得很奇怪,甚至怀疑那50万回扣是不是与总裁也有瓜葛,但我没说,没证据,不能凭怀疑就 ![]() 事实上,不管当初总裁派我去学习的动机是什么,但结果对我是有利的,不仅让我躲过了房地产扯⽪官司那一大堆 ![]() ![]() |
上一章 职业经理人手记 下一章 ( → ) |
职业经理人手记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职业经理人手记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职业经理人手记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丁力是职业经理人手记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