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人生不过如此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人生不过如此 作者:林语堂 | 书号:42342 时间:2017/10/5 字数:17825 |
上一章 第三章-2 下一章 ( 没有了 ) | |
论树与石 我不知道我们现在又要做什么事情了。我们把房屋造成四方形的,造成一列一列的;我们建筑一些没有树木的直路。再也没有弯曲的街道了,再也没有古旧的房屋了,花园中再也没有井了,城市里如果有人私花园的话,常常好象是一幅讽刺画。我们把大自然完全排除在我们的生活之外了,我们居住在没有屋顶的房屋,屋顶是一座建筑物中被忽略的部分;当实利的目的已经达到的时候,当建筑师有点疲倦,想快点结束工作的时候,屋顶成个什么样子,便没有人去管了。一般的房屋看起来好象是一个乖张的、易变的孩子所造的四方木头,这个孩子还没有把木头造好时,对这种工作已经感到厌倦,终于把没有造好的木头弃置在一边了。大自然的精神已经离开了现代的文明人;在我看来,我们正在企图使树木本⾝也开化了。如果我们记得把树木种在大街两旁,我们常常用数字把它们编列号码,把它们消毒,把它们修割剪裁,使它们成为我们人类认为美丽的形状。 我们常常把花儿种在一块土地上,使它们看来好象是一个圆圈,一颗星,或几个英文字⺟。当我们看见这样种起来的花儿生长到旁边去时,我们惶骇了,象看见一个国美西点军官学校的生学走出队伍外时那样地惶骇,我们开始拿剪刀去剪裁它们了。在凡尔赛,我们把这些剪成圆锥形的树木一对一对很整齐地种成一个圆圈,或种成直行,象一排排的军队那样。这就是人类的光荣和力量,这就是我们训练树木的能力,象我们训练穿制服的兵士那样。如果一对树木中有一棵长得比另一棵更⾼,那么,我们的手便庠起来,把树顶剪平,使它不至破坏我们的均称的感觉,不至破坏人类的力量和光荣。 所以,我们有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恢复了大自然,把大自然带回家庭里来。这是一个棘手的难题。当一个人居住在公寓里,离开了土地的时候,最优越的艺术脾 ![]() ![]() 所以,我只好放弃这个问题,认为无解决之望了。 所以,我们第一步必须给人类很多的土地。不管借口多么有道理,文明如果使人类失掉了土地,便是一种不好的文明,假使在未来的文明中,每个人都能够拥有一英亩的土地,那么,他便有一点东西可以开始发展了。他可以有树木,他自己的树木,他可以有石头,他自己的石头。他会小心谨慎的选择一块已有长成的树木的土地;如果那边还没有长成的树木,他会种植一些可以长得很快的树木,如竹和柳之类。这么一来,他可就不必再把鸟儿关在笼里了,因为鸟儿会飞来找他;他也曾想法子使附近的地方有些青娃,如果同时也有一些蜥蜴和蜘蛛,那就更好了。他的孩子便可以在大自然的环境中研究自然的现象,而不必在玻璃匣中研究自然的现象了。至少他孩子可以看得见小 ![]() ![]() 关于国中人对石头的感情,我在前一节里已经说明过,或已经暗示过。这个说明可以使我们了解国中风景画家为什么那么喜 ![]() ![]() ![]() ![]() ![]() 可是我们必须进一步想。一个人既然不能天天去游山,必然须把石头带到家里来。讲到石花园和假石洞,(这是在国中游览的西洋人士很难了解和欣赏的东西),国中人的观念还是在保存多石的山峰的峥嵘的形状“危”崖,和雄伟的线条。西洋的游历者并没有可以责难的地方,因为假山多数造得趣味很低,不能表现大自然的庄严和宏伟。几块石头造成的假石洞,常常是用⽔泥去粘接的,而⽔泥却看得出来。一座真正艺术化的假山,其结构和对比的特点应该和一帧画一样。假山景的欣赏和风景画中的山石的欣赏,在艺术上无疑地有很密切的关系,例如宋代画家米芾曾写过一部关于石砚的书,宋代作家杜宽写过一部《石谱》,列举百余种各地所产的可造假山的石头,并详述其 ![]() 国中人除了欣赏山峰石头的雄伟之外,对于花园里的石头也产生了一种欣赏的趣味,其所注重的是石头的⾊泽、构造、表面和纹理,有时也注重石头被敲击时所发出的声响。石头越小,对于其构造的质素和纹理的⾊泽也越加注重。收蔵最好的砚石和印石(这两样东西是国中文人每天接触到的)的好癖,对于这方面的发展也大有帮助。所以雅致、构造、半透明和⾊泽变成最重要的质素;关于后来盛行的石鼻烟壶,⽟鼻烟壶,和硬⽟鼻烟壶,情形也是如此。一颗精致的石印或一只精致的鼻烟壶有时值六七百块钱。 然而,我们如果想彻底了解石头在房屋中和花园中的一切用途,必须回头去研究国中的书法。因为书法不外是对于菗象的韵律、线条和结构的一种研究。真正精致的石头虽则应该暗示雄伟或出尘超俗的感觉,然而线条正确倒是更重要之一点。所谓线条,并不是指一条直线,一个圆圈,或一个三角形,而是大自然的嶙峋的线条。老子在他的《道德经》里始终看重不雕琢的石头,让我们不要⼲犯大自然吧,因为最优越的艺术品,和最美妙的诗歌或文学作品一样,是那样完全看不出造作的痕迹的作品,跟行云流⽔那么自然,或如国中的文艺批评家所说的那样“无斧凿痕”这种原则可以应用于各种的艺术。艺术家所欣赏的是不规则的美,是暗示着韵律、动作和姿态的线条的美。艺术家对于盘曲的橡树 ![]() ![]() 人类对于树木的感觉比较容易了解,而且这种感觉当然是很普遍的。房屋的四周如果没有树木,看来便很裸露,象男人和女人没有穿⾐服一样。树木和房屋的分别就是:房屋是人类建筑的,而树木是生长起来的;而生长起来的东西总是比建筑起来的东西更为美观。我们为了实际上的便利,不得不把墙壁造直,把楼层造平,虽则在地板方面,我们为什么不使屋中各个房间的地板有不同的⾼度呢?这是很没有理由的。虽然如此,我们有一种不可避免的倾向,就是喜 ![]() 我们可以在隐蔵的技巧中看出艺术的智慧来。我们多么喜 ![]() 在种类繁多的树木中,国中的批评家和诗人觉得有几种树木因为有特别的线条和轮廓,在书法家的眼光下是有艺术之美的,所以特别适于作艺术的欣赏的对象。一切树木都是美的,然而某些树木却具有一种特殊的姿态、力量或雅致。因此,人们在许多树木之间,选出这些树木,而使它们和某些情感发生联系。普通的橄榄树没有松树那种峥嵘的样子,某些柳树虽很文雅,却不能说是“庄严”或“有感应力”:这是很明显的。所以,世间有少数的树木比较常常成为绘画和诗歌的题材。在这些树木中,最杰出的是松树(以其雄伟的姿态得人们的欣赏),梅树(以其浪漫的姿态得人们的欣赏),竹树(以其线条的纤细和引动人们的联想,而得人们的欣赏),以及柳树(以其文雅及象征纤细的女人,而得人们的欣赏)。 人们对于松树的欣赏也许是最显著的,而且是最有诗意的。松树比其他的树木更能表现出清⾼的 ![]() ![]() 我说松树的欣赏在艺术上是最有意义的,因为松树代表沉默、雄伟,和超尘脫俗,跟隐士的态度十分相同。这种欣赏又和“顽”石与在树荫下闲 ![]() 梅树一部分由其枝丫的浪漫姿态,一部分由其花朵的芬芳而受人们的欣赏。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在我们所欣赏的众树之中,松、竹和梅是和严冬有关系的,我们称之为“岁寒三友”因为松和竹都是常青树,而梅树又在残冬和初舂开花。所以,梅树特别象征着清洁的 ![]() ![]() 暗香浮动影横斜。 一切诗人都承认这七个字最能够表现出梅树的美,要找到更切当的表现法是不可能的。 竹因其树⾝和叶的纤细而受人们的爱好,因为它比别的树木更纤细,所以文人学士把它种在家宅里来欣赏。它的美比较是一种微笑的美,它给予我们的快乐是温和的,有节制的。种得很疏的细竹欣赏起来最有意思,因此无论在现实生活上或绘画上,两三株竹跟一个竹丛一样的可爱。人们能够欣赏竹树的纤细的轮廓,所以在绘画里也可以画上两三枝竹,或一枝梅花。竹树的纤细的线条与石头的嶙峋的线条很是调和,所以我们往往看见画家把一两块石头和几枝竹画在一处。 这种石头在绘画中是有纤细之美的。 柳树随便种在什么地方,都很容易生长起来,它常常是长在⽔岸边的。它是最美妙的女 ![]() ![]() ![]() ![]() 此外当然还有别种的树木,其中有一些是为了其他的原因而受人们赞颂的。例如梧桐因为树⽪洁净,人们可以用刀在其树⾝上铭刻诗句,所以甚受赞颂。人们对那些伟大的古藤,那些盘绕着古树或石头的古藤,也是极为爱好的。它们那种盘绕和波动的线条,和树木 ![]() 除此之外,人们不但欣赏树木的本⾝,而且也将树木和大自然其他的东西,如石、云、鸟、虫及人发生联系。张嘲说:“蓺花可以邀蝶,垒石可以邀云,栽松可以邀风,…种蕉可以邀雨,植柳可以邀蝉。”人们同时在欣赏树木和鸟声,同时在欣赏石头和蟋蟀,因为鸟儿是在树木上唱歌,而蟋蟀是在石头间唱歌的。国中人在欣赏青蛙的咯咯声,蟋蟀的唧唧声和蝉的鸣声的时候,其乐趣是比他们对猫狗及其他家畜之爱更大的。在一切动物之中,只有鹤与松树和梅树同属一个系统,因为它也是隐士的象征。当一个学者看见一头鹤或甚至一头苍鹭,既庄严又纯洁的静立在隐僻的池塘时,他真希望他自己也会化成一头鹤呢。 那个与大自然协调的人是快乐的,因为动物是快乐的。这种观念在郑板桥(1693-1765年)寄他的弟弟的信里表现得最为恰切;他在信里不赞成人们把鸟儿关在笼子里: 所云不得笼中养鸟,而予又未尝不爱鸟,但养之有道耳。 ![]() ![]() 论花与花的布置 花的享受和花的布置似乎是和机缘有点关系的。花的享受和树的享受一样,第一步必须选择某些⾼贵的花,以它们的地位为标准,同时以某种花与某种情调和环境发生联系。第一是香味,由茉莉那种強烈而显著的香味到紫丁香那种温和的香味,最后到国中兰花那种洁净而微妙的香味。香味越微妙,越不易辨别出来是什么花,便越加⾼贵。此外又有⾊泽,外观,和昅引力的问题,这也有很大的差异。有的象肥美的少女,有的象纤瘦的、有诗意的、恬静的贵妇。有的似乎是用它们的媚妩去引 ![]() ![]() 兰花、花菊、和莲花,与松竹一样,人们是因为它们有某些质素而选择它们的;它们在国中文学上是君子的象征,尤其是兰花,因为它有一种异样的美。在一切花类之中。梅花也许是国中诗人最爱好的;据说梅花在众花中是占“第一”把 ![]() ![]() ![]() ![]() 兰花和牡丹不同,象征着隐逸的美,因为它常常生长于多荫的幽⾕。据说它有“孤芳自赏”的美德,不管人们看不看它,而且极不情愿被移植到城市里去。如果它被人们移植在城市里,它须顺自然的本 ![]() 种兰极难,其花又极纤弱易萎,人类公认它具有⾼贵的 ![]() ![]() “花以兰为最,取其幽香韵致也,而瓣品之稍堪⼊谱者不可多得。兰坡临终时,赠余荷瓣素心舂兰一盆,皆肩平心阔,茎细瓣净,可以⼊谱者。余珍如拱璧。值余幕游于外,得能亲为灌溉,花叶颇茂。不二年,一旦忽萎死。起 ![]() ![]() ![]() 菊是诗人陶渊明所爱的花,正如梅是诗人林和靖所爱的花,莲是儒家学者周濂溪所爱的花一样。花菊开于深秋,所以在人们的心目中是具有“冷香”和“冷 ![]() ![]() ![]() 莲花自成一类,据我看来,它是花中最美丽的花。因为,它的花与茎叶整个在⽔上漂着,夏季没有莲花可赏是不觉其乐的。一个人如果没有一个房子在池塘之畔,尽可以把莲花种在大缸里。然而,在这种情形之下,我们却很难享受莲花蔓延半英里的美景,它们弥漫在空气中的香味,以及花上的⽩⾊与红⾊,和点缀着⽔珠的大绿叶互相辉映的妙趣(国美种的⽔莲和莲荷不同)。宋代学者周氏写了一篇小品文,说明他爱莲花的原因。他说莲花象君子,生于污浊的⽔中而保持着清⽩之⾝。他所说的话证明他是一个儒家的理论家。由实利主义的观点上看起来,莲花的各部分都有用处。莲藕可以制成一种冷饮,莲叶可以包裹⽔果或其他的食物去蒸,莲花的形状和香味可供玩赏,莲子被人们视为神仙的食品,或剥出生吃,或晒⼲拌糖而食。 海棠和苹果花相象,与其他的花同样地得到诗人的爱好,虽则杜甫不曾提起这种产于他的故乡四川的花。人们提出过各种的解释,其中最可相信的解释是:海棠是杜甫⺟亲的名字,他为避讳起见,故不提起。我觉得只有两种花的香味比兰花更好,这两种花就是木樨和⽔仙花。⽔仙花也是我的故乡漳州的特产,此种花头曾大量输⼊国美,有一时期竟达数十万元之巨,后来国美农业部噤止这种清香扑鼻的花⼊境,以免国美人受花中或有的微菌所侵染。⽩⽔仙花头跟仙女一样地纯洁,不是要种在泥土里,而是要种在玻璃盆或磁盆里,內放清⽔和小圆石,而且需要极细心的照顾的。说这种花里有微菌,可真有点想⼊非非。杜鹃花虽有含笑之美,却被视为悲哀的花,因为据说它是杜鹃泣⾎而化成的;杜鹃从前是一个男孩子,为了他的兄弟被后⺟ ![]() 花怎样揷在瓶里,也与花的选举和品第同样重要。这种艺术至少可以追溯到十一世纪的时候。在十九世纪的初叶,《浮生六记》的作者曾经在“闲情记趣”一卷里描写揷花的艺术。他主张应该把花揷得好象一幅构意匀称的图画: 惟每年篱东菊绽,秋兴成癖,喜摘揷瓶,不爱盆玩。 非盆玩不⾜观,以家无园圃,不能自植,货于市者,俱丛杂无致,故不取耳。其揷花朵,数宜单,不宜双。每瓶取一种,不取二⾊。瓶口取阔大,不取窄小,阔大者舒展。不拘。自五七花至三四十花,必于瓶口中一丛怒起,以不散漫,不挤轧,不靠瓶口为妙;所谓“起把宜紧”也。或亭亭⽟立,或飞舞横斜。花取参差,间以花蕊,以免飞钹耍盘之病。叶取不 ![]() 视桌之大小,一桌三瓶至七瓶而止;多则眉目不分,即同市井之菊屏矣。几之⾼低,自三四寸至二尺五六寸而止;必须参差⾼下,互相照应,以气势联络为上。若中⾼两低,后⾼前低,成排对列,又犯俗所谓“锦灰堆”矣。 或密或疏,或进或出。全在会心者得画意乃可。 若盆碗盘洗,用漂青,松香,榆⽪,面和油,先熬以稻灰,收成胶。以铜片按钉向上,将膏火化,粘铜片于盘碗盆洗中。俟冷,将花用铁丝扎把,揷于钉上,宜斜偏取势,不可居中,更宜枝疏叶清,不可拥挤;然后加⽔,用碗沙少许掩铜片,使观者疑丛花生于碗底方妙。 若以木本花果揷瓶,剪裁之法(不能⾊⾊自觅,倩人攀折者每不合意),必先执在手中,横斜以观其势,反侧以取其态。相定之后,剪去杂枝,以疏瘦古怪为佳。再思其梗如何⼊瓶,或折或曲,**瓶口,方免背叶侧花之患。若一枝到手,先拘定其梗之直者揷瓶中,势必枝 ![]() ![]() 袁中郞的《瓶史》 关于折花揷瓶的文章,写得最好的也许是袁中郞。他生于十六世纪的末叶,是我最爱好的一位作家。他所著的《瓶史》是讨论揷瓶的书,在⽇本获得很⾼的评价,因此⽇本有所谓“袁派”的揷花。他在这书的小引里说:“夫山⽔花竹者,名之所不在,奔竞之所不至也。天下之人,栖止于嚣崖利薮,目眯尘沙,心疲计算, ![]() 他说书斋中 ![]() 关于揷花一节,他说: 揷花不可太繁,亦不可太瘦,多不过二种三种。⾼低疏密,如画苑布置方妙。置瓶忌两对,忌一律,忌成行列,忌以绳束缚,夫花之所谓整齐者,正以参差不伦,意态天然;如子瞻之文,随意断续,青莲之诗,不拘对偶,此真整齐也。若夫枝叶相当,红⽩相配,此省曹墀下树,墓门华表也。恶得为整齐哉? 择枝折枝时,宜择瘦者雅者,枝叶亦不宜太繁。一瓶只揷花一二种,揷二种时,宜加排列,使之如生自一枝者然。… 花宜与瓶相配,⾼于瓶约四五寸,若瓶⾼二尺,腹底宽大,则花出瓶口以二尺六七寸为佳。…若瓶⾝⾼而细,宜揷两枝,一长一短,弯曲伸出瓶外,花则短于瓶数寸。揷花切忌太稀,亦忌太繁。若以绳束缚之如柄,则韵致全失尽矣。花揷小瓶中,宜短于瓶⾝二寸,伸出瓶外。八寸细瓶,宜揷长六七寸之花。然若瓶形肥大,则花长于瓶二寸亦无妨也。 室中天然几一,藤 ![]() ![]() 夫花有喜怒寤寐。晓夕浴花者,得其候,乃为膏雨。淡云薄⽇,夕 ![]() ![]() 嫣然流盼,光华溢目,花之醒也。晓则空亭大厦;昏则曲房奥室;愁则屏气危坐;喜则 ![]() ![]() 浴之法,用泉甘而清者,细微浇注,如微雨解醒,清露润甲,不可以手触花,及指尖折剔,亦不可付之庸奴猥婢。浴梅宜隐士,浴海棠宜韵客,浴牡丹芍药宜靓妆妙女,浴榴宜体 ![]() ![]() 据袁氏的见解,某种花揷在瓶中时,应该有某种花做它的使令。依国中人的旧习惯,淑女贵妇都有终⾝随从服侍的婢女,因此一般人认为美人有 ![]() ![]() ![]() ![]() 袁氏认为一个人如在某方面——甚至在棋弈或其他方面——有特殊的成就,一定会爱之成癖,沉湎酣溺而不能自拔的;所以对于爱花的癖好,他也表现同样的见解: 余观世上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之人,皆无癖之人耳。 古之负花癖者,闻人谈一异花,虽深⾕峻岭,不惮蹶躄而从之。至于浓寒盛暑,⽪肤皴鳞,汗垢如泥,皆所不知。一花将萼,则移枕携袱,睡卧其下,以观花之由微至盛至落至于萎地而后去。或千株万本以穷其变,或单枝数房以极其趣,或臭叶而知花之大小,或见 ![]() 关于赏花一点,他说: 茗赏者上也,谈赏者次也,酒赏者下也。苦夫內酒越茶及一切庸秽凡俗之语,此花神之深恶痛斥者,宁闭口枯坐勿遭花恼可也。夫赏花有地有时,不得其时而漫然命客,皆为唐突,寒花宣初雪,宜雪霁,宜新月,宜暖房。温花宜晴⽇,宜轻寒,宜华堂。暑月宜雨后,宜快风,宜佳木荫,宜竹下,宜⽔阁。凉花宜慡月,宜夕 ![]() ![]() 最后,袁氏又拟出花快意凡十四条,花折辱凡二十三条(国中作家对算术数目之类显然是很淡漠的。我把找得到的袁氏著作的最佳版本拿来比较,还是找不出那所谓“二十三条”数目对否事实上没有什么关系。只有琐碎的人才会斤斤于数学上的准确问题。): 花快意——明窗净几古鼎宋砚松涛溪声主人好事能诗门僧解烹茶苏州人送酒座客工画花卉盛开快心友临门手抄蓺花书夜深炉鸣 ![]() 花折辱——主人频拜客俗子阑⼊蟠枝庸僧谈禅窗下狗斗莲子胡同歌童弋 ![]() 裸体的好处 我听说裸体主义到了国美。让它来吧!我没看见它能有什么危害。我一生不知不觉地就成了一个祼体主义者。 首先要弄明⽩的是,我是一个理智的裸体主义者,与那些教条主义的裸体狂不同,正如我是个理智的素食主义者,与素食犯有别。像所有国中人一样,我遵守中庸之道,我在一定的时候、一定的场所是个十⾜的裸体评论者,例如说在浴盆里。但要我穿了⺟亲给我的天然⾐服跑上百老汇大街,我是死也不⼲的。我可以老实告诉你,在浴盆里裸体是很美妙的,如果浴室窗户所见的仅有几只路过的⿇雀和窥探空气,倒令人舒心惬意。观察⽪肤怎样因微寒而收缩,怎样在 ![]() ![]() ![]() ![]() ![]() ![]() ![]() 换句话说,我是个道地的裸体主义者,因为我孤独一人时爱光着⾝子。我无须举出所有的优点,第一大优点就是能有这种认识:人首先是动物,纯然的动物。如果称可能,就听听你的心跳,如果你可能,就看看⾎在你的⾎管里流动;关于人生的目的,你得到的深刻的认识,就会比从一大沓哲学书中获得的更正确。大家公认这样的事实:我们有一个躯体,许多事情都得依赖我们的躯体,我们应当看好我们这架自行修补的奇妙机器。裸体给人一定的活动自由。看看你裸体时屈膝是多么的轻松自如,无牵无挂,试比较你穿着 ![]() ![]() 但是,如果不为其他原因,仍从美学上来看,我是坚决反对当众裸体的。如果诗人不知道,艺术家是会知道的:完美的人体不啻凤⽑麟角。美女可能有着漂亮的躯⼲,可也还有难看的细瘦小腿和不匀称的脚。坚信如果人们在炎夏的下午去海滨观赏自然之情,任何目光敏锐的人都会被吓跑的。十三岁的苏三瘦骨嶙峋;蓓蒂的臂部臃肿突兀;乔治叔秃头底下配副眼镜,实在难看;凯特姐 ![]() 因此,彻头彻尾的裸体主义只有在男女看不见自己丑陋的社会里才能容忍,如果深⼊推理,它将意味着我们美感的大衰退,引起的后果将是:对漂亮裸体的美学鉴赏与观看洲非丛林中的裸体土人相差无几。一般人体都像猴子或像吃得 ![]() ![]() 我相信,在裸体主义被习俗推崇的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女人都望渴有块破布把造物主在她们⾝上永久遗忘的角落掩起来。总之,男子的堕落,女子的卖俏是始于遮羞布。试想想,在裸体主义世界上,多少女人系上啂罩以增強她们的⾁感,又有多少人穿上紧⾝⾐!那些胆大妄为、寡廉鲜聇的女 ![]() ![]() ![]() “噢,摩登女郞现在是无所不为,”顿第太太接着说“如果哪一天她们将臂部的布延伸到膝盖,我也不觉得怎么样,你知道这些年轻人,就是敢于惊世骇俗。” 男人只会爱上戴啂罩的女人,或是死于石榴裙下。因此我说,如果裸体主义来了,让它来吧!它无伤大雅。我充分相信,我们人类的美感还没有丧失殆尽,还能够自然地阻止过度的行为。我平素对人们的道德并不关心,但本文算是我所写的最正经的一篇。 谈海外钓鱼之乐 夏天来了,又使我想到在海外钓鱼之乐。我每年夏天旅行,总先打听某地有某种钓鱼之便,早为安排。因此,瑞士、奥、法诸国⾜迹所至,都有垂钓的回忆。维也纳的多瑙河畔,巴黎的⾊印外郊,湖山景⾊都随着垂纶吊影,收⼊眼帘。人生何事不钓鱼,在我是一种不可思议之谜。在家时,因为种种因素,没有设备,所以也未成风气。淡⽔河中,游艇竟然绝迹,石门湖上,绿蓑青笠之男女无几,深以为憾。⽔上既无饭店,陌上行人甚稀,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也许“府政”爱护老百姓,十分关怀,怕我们小民沉落⽔里去,那就不得而知了。然而⽩鹭云飞,柳堤倒影,这辜负舂光秋⾊之罪,应该由谁去负责?或者暮天凉月之际,烟雾笼晴之时,流光易逝的一刹那,有谁拾取?或者良辰静夜,月明星稀,未能放舟中流, ![]() ![]() 使我最难忘的是阿 ![]() ![]() ![]() ![]() ![]() ![]() 海钓与湖钓不同。阿京之东约一百五十英里,地名“银海”(Mardelplata)是阿国人避暑海滨胜地。去岸十英里的海中,因为富有⽔中食物,是产鱼最多的一带。我单一人,雇一条汽船,长二丈余,舟子问我怕浪不怕浪,我说不怕。就在烟雨蒙蒙之时出发,船中仅我跟舟子两人。海面也没有大波浪,但是舟子警告我,回来逆浪,不是玩的。到目的地停泊以后,我们两人开始垂钓。也不用钓竿,只是手拉一捆线而已,果然天从人愿,钩未到底,绳上扯动异常,一拉上来,就是一线三 ![]() ![]() ![]() 纽约北及长岛,南接新泽西州,钓鱼的风气甚盛,设备也好。长岛近郊,如,CreatNeck,LiuleNeck,PortWashington,到处港中渔船无数,而PortWashington,尤其是我过一夏天的地方。闲来,拿个铁筒,去摸蛤蜊,⾚⾜在海滨沙上,以⾜趾 ![]() 最有名的是近ConeyIsland的羊头坞(SheepsheadBay)这是纽约全市的人常出海钓鱼的船坞。夏天一到,可有三四十只渔船,冬天也有十来条船。船长八九十尺,一切设备都有,午餐总是三明治,汉堡煎牛⾁及啤酒,热咖啡之类,船上钓竿、钓钩及一切的杂具应有尽有。鱼饵也由船包办。我们钓鱼的男女老少,大半是外行,今⽇钓什么鱼,用什么饵,钓钩大小,鱼出何处,都由船手帮忙指示,而到何处去钓,这几天有什么鱼,船主却是內行。早晨七时出发,一到船坞就见多少船手站在岸上拉生意。船行约两小时,平常四时至五时可以登岸回家。每船约四五十人,各占钓位,以早到为宜。钓到大鱼时,全船哗然,前呼后应,甚是热闹,由⽔手拿长钩及网下手,以免鱼出⽔时挣扎脫钩而去。 最好的是七八月间,所谓蓝鱼(Bluefish)出现之时。这是一种猛悍捕食他类的鱼。大概鲭鱼出现,蓝鱼跟着就来追逐。所以钓蓝鱼,有与鱼决斗的意味。凡钓鱼的人,最不喜 ![]() ![]() ![]() ![]() |
上一章 人生不过如此 下一章 ( 没有了 ) |
人生不过如此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人生不过如此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人生不过如此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林语堂是人生不过如此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