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我不懂味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我不懂味 作者:王跃文 | 书号:42193 时间:2017/9/28 字数:14770 |
上一章 灵肉 下一章 ( → ) | |
王跃文:一个家国或民族缺乏良好的宗教传统,肯定是件遗憾的事。但是,人类早已走过了精神蒙昧期,现在再要往某个民族意识深处重新植⼊某种宗教,无异痴人说梦。时至现代,那些落后的亚洲家国只有依靠先进的政治文明,才可自我救赎。 这个话题太大了,不是我有能力涉及的。我倒是胡思 ![]() ![]() 伊渡:人类必须承认一些假定的前提才能心安理得,不然真没法活下去。比如人类知道没有上帝,也要创造一个上帝。为什么?因为人类需要上帝。人活着的意义也是如此,我们必须首先承认生存是有意义的。因为生命仅仅诞生于偶然,无所谓⾼贵意义。宇宙间,由于极偶然的原因诞生了这么一个适应生命存在的地球,又由于极偶然的原因滋生了种种原始生命,仍然由于极偶然的原因人类进化出来。也就是说,人类极可能不存在,或者极可能是另外一副模样。既然如此,人类自命的使命感哪里来的呢? 王跃文:造化创造了人的⾁体,也创造了人的思维。可思维偏偏想离开⾁体,飞升到另一个空灵的境界当中去。世世代代困扰着人类的这种灵魂相对⾁体的无望挣扎,究竟缘何而起?别的动物也同我们一样因为⾁体而焦躁不安吗?又是谁独独给人类设置了这样的宿命?或者,真有一个上帝吗?人类的命运不过是上帝设置的一个游戏?人类的生活永远在别处。这让我想起鲁迅先生曾尖刻地讽刺过的那种人,他们拼命拔着自己的头发想离开地球。可是千百年来,人类一代一代确实在做着拔着头发想离开地球的事。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注定是一种绝望的动物。 有次看电影《阿拉伯的劳伦斯》,听那位英国的劳伦斯对満怀好奇心的土耳其土著人说,我来自一个富裕的家国,那里的人都很有钱。我很感慨:国中人从来就没有真正富裕过。有人分析国中贫穷的 ![]() ![]() ![]() ![]() 蔑视⾁体物 ![]() ![]() 追寻这种荒唐的政治理念的历史文化 ![]() ![]() 伊渡:国中古人所说的“物”和“我”通常是两个对立的哲学概念,而其中的“我”通常又是指精神的我,而非⾁体的我。 王跃文:也不尽然。我觉得国中哲学家并没有把⾁体忘得⼲⼲净净,而是认为⾁体是万恶之本,灭掉⾁体 ![]() 康德说过,有两样东西,我愈经常愈持久地思索,它们就愈使我的心灵充満始终新鲜的不断增长的景仰和敬畏。康德说的这两样东西是什么呢?他说,那就是在我头顶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则。 国中文化中,康德说的那种心中的道德法则,也就是孟子所说的“人皆有不忍之心”孟子打了一个比方,一个小孩儿落井了,看到的人不免惊骇,油然而生恻隐之心。这种恻隐之心,不是因为想和小孩儿的⽗⺟搞好关系,不是想在乡邻中博得见义勇为的美名,也不是因为孩子呼救的声音刺耳难听,确实是因为心中有所不忍。孟子说,无恻隐之心,算不上人;无羞恶之心,算不上人;无辞让之心,算不上人;无是非之心,算不上人。恻隐之心,是仁的萌芽;羞恶之心,是义的萌芽;辞让之心,是礼的萌芽;是非之心,是智的萌芽。孟子说的这四种萌芽,就是人 ![]() ![]() 王跃文:是的。这善是寄居在哪里的?⾝体发肤自然受之⽗⺟,人 ![]() 伊渡:按照孟子这种说法,灵⾁可是一体的呀。人由⽗⺟所生,善由天所受。也就是说,人一来到世间,他的⾝上就有着善的本 ![]() 王跃文:表面看来是这样的,似乎人的⾁体和人 ![]() 伊渡:孟子的浩然之气只能存在于什么样的⾁体上呢?或者所谓⾁体并不重要?重要的仅仅是心灵? 王跃文:我想到了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生活在古希腊,他的⾝体就与常人不同:面孔酷似野兽,体魄异常強健。宴会上,他是铁打的汉子,一个精力无比充沛的人。困倦和烈酒对他毫无影响。每当人们烂醉如泥、酒量最大的人也被腾折得精疲力竭之后,惟有他可以从容地扬长而去,继续到广场上去 ![]() ![]() 据说,苏格拉底对严寒的非凡抵抗力也让人惊讶。寒冬天气,人们躲在家中闭门不出,还得穿上羔羊⽪袄,裹上毡子,苏格拉底却依然穿着平时那件大⾐,⾚着脚出门,安然行走在冰雪之中。路上的士兵们对他侧目而视,以为他是以此来故意嘲笑他们在寒冷面前的畏缩的。 苏格拉底強健的⾁⾝与他令人生畏的智慧难道不是相互依存的共生体?敏捷的思维必须要有強健的⾁体才能承载。有时,苏格拉底黎明即起,笔直地站在那里苦苦思索。中午到了,人们议论纷纷,说他从黎明开始就站在那里思考问题!夜幕降临,好奇的人们吃过晚饭,把卧 ![]() ![]() ![]() 伊渡:也许我们可以说,苏格拉底如果没有如此強壮的⾁体,他那卓然超群的精神就没法产生。 王跃文:好像是南怀谨说过,印度自古诞生哲学和宗教,就因为它地处亚热带,野生⽔果很多,人们吃食不愁。他们几乎不用劳作,就可以吃 ![]() ![]() ![]() 我们无从知道孟子的⾁体生活,不能想像他是在怎样一具⾁体中涵养他的浩然之气的。尽管孟子及其弟子共同著有《孟子》七卷,但其中对孟子世俗的⾁体生活却鲜有记载。然而,从《孟子》的一些篇章中,我们仍略许可见孟子对⾁体的态度。孟子说,理义让我的心悦愉,就像⾁食 ![]() ![]() 伊渡:看上去孟子好像很重视人的⾁体生命,可其实又并不如此? 王跃文:是的。孟子轻视感官的 ![]() ![]() ![]() ![]() ![]() ![]() ![]() ![]() ![]() ![]() ![]() “文⾰”的时候,我们村有个老人,天寒地冻,还在参加劳动。县委记书看见了,上前亲切地询问:老人家,你多大年纪了?老人回答:七十二了!县委记书非常感动,又问:你这么大年纪了,还积极参加劳动,为的是什么?老人回答得很⼲脆:为嘴巴!县委记书非常失望,不再问下去了。因为他需要的答案是:为⾰命。县委记书得到老人这么低级的回答,没有把那老人打成现行反⾰命,已经很人道了。 从孟子开始,到这位县委记书,国中哲学走的是一条重灵轻⾁,直至存天理灭人 ![]() ![]() ![]() 伊渡:应该说,孟子不是没有 ![]() ![]() 王跃文:对呀。孟子活了82岁,在那个时代是相当长寿的。由此可见,他的⾁体很好地承载了他养其浩然之气的使命。但是,他好像并不感 ![]() 伊渡:我猜想,孟子的⾝体应该是很健康的。如果他老是牙痛、失眠、胃痛、⾼⾎庒, ![]() 王跃文:与孟子同代的学问家庄子是一个追求快乐的人。他有时靠借米度⽇,有时以编草鞋为生。他做过漆园小吏,可是没⼲多久就归隐了。显然,庄子追求的不是物 ![]() 庄子认为最⾼境界的逍遥是“无待”的,即不借助任何外在力量的“至乐”能够获取这种“至乐”的人,必然是“至人”、“神人”和“圣人”他们已经做到了无己、无功、无名、物我两忘、天人合一,所以能凭借自然的本 ![]() 不管庄子是如何⾼明之人,不论他的学问如何玄妙,我总觉得未免自欺欺人。他的学说果真好,穷人都去信奉庄子好了。国中最好把他的学说输送到洲非 家国去,穷人们坐在猴面包树下玄想着忘我,就可以获得至乐。事实是庄子哲学在他的诞生地国中,几千年来没有救助过一个穷人。我是世俗中人,只能用世俗的眼光看待庄子。 伊渡:庄子描绘的绝对自由的“至乐”的确令人神往,但要达到至乐境界非常人所能。须知人要忘却⾁⾝,谈何容易! 王跃文:是啊。如果再往前走一步,人⼲脆不活算了。人生下来就死掉,或者⼲脆就不要生下来,就无所谓快乐或痛苦了。 《庄子·大宗师》里描述了孔子最聪明的门生颜回学习“坐忘”的过程: 颜回对孔子说,老师,我长进了。 孔子问,怎么呢? 颜回回答,我忘掉仁义了。 孔子说,不错,但还不够。 隔些⽇子,颜回又对老师说,我长进了。 孔子又问,怎么呢? 颜回说,我忘掉礼乐了。 孔子又说,不错,但还不够。 又过一些⽇子,颜回又说,老师,我长进了。 孔子又问,怎么呢? 颜回说,我坐忘了。 孔子大惊不已,说,颜回,你真贤明啊。请让我做你的生学,跟随你一起学习吧! 伊渡:什么是“坐忘”呢? 王跃文:依颜回的说法,就是要“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道” 伊渡:原来“坐忘”就是要废弃肢体,闭塞耳目,离析⾁体,然后除去心智,这样才能同于大道。 王跃文:庄子在《大宗师》里敷衍的这个故事,表明的正是他对⾁体的态度。庄子眼里,人的⾁体只要顺其本 ![]() ![]() 伊渡:庄子追求快乐的方法原来就是更残酷地对待⾁体。 王跃文:庄子解决痛苦的方法确实⾼妙。他太聪明了,来了个釜底菗薪。产生痛苦、感受痛苦的⾁⾝都已被废弃和忘却,还有什么必要去追问痛苦因何而生,以及怎样才能解决痛苦这些问题了。庄子不是去解决问题,而是把问题直接撤消了。果真能如此,倒是真令人向往的。其实庄子这种解决痛苦的方法,浓眉长髯的老子早就说过了。他闭目坐在树下,轻描淡写地说道: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及吾无⾝,吾有何患? 我怀疑老子或庄子,他们自己真正做到了“无⾝”吗?或者,国中古代的哲学或哲学家从来就是矫情的?也许,武断地说老庄们矫情倒也容易,但要说清楚他们为什么要矫情就有难度了。孟子和庄子,对待⾁体都不是太友好的,只不过孟子冲和些,庄子残酷些。 忘却⾁体到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国中,已是登峰造极。有人把⽑主席像章直接别在⾁里,寻求精神上的无限崇⾼感。唐山大地震,几十万⾁体陷⼊废墟,拯救⾁体所能借助的不是物质,而是蕴蔵着无限精神力量的红宝书。 我是个⾁体感觉特别敏感的人,弄不懂离开⾁体还有什么精神;相反,当⾁体遭遇強烈冲击的时候,満脑子想像的都是跟⾁体有关的问题,从来没有从⾁体痛苦中悟出过什么道来。也许我只能是个俗人。比方生病的时候,我感觉这病没有尽头,总以为自己可能就这么死去。我心里清楚情况并没有这么严重,但⾁体的痛苦不断強化着自己的坏心情。我觉得自己除了⾁体里面生长出的种种古怪想法之外,没有⾼悬于头顶的空灵的精神。 庄子没有想到,他死后二千年,德国一个叫费尔巴哈的哲学家伸出指头,轻而易举就点住了他的死⽳。费尔巴哈写道:思维活动是一种机体活动。费尔巴哈直截了当地把意识生命首先还原给物质。他认为,表现在感觉上的就是实真。换言之,可感觉的表现就是实在本⾝。感觉直接产生于⾁体,产生于口鼻眼手耳。一切思维活动都是通过⾁体而展开的,智力的运行表现在⾁体上,而且只能表现在⾁体上。费尔巴哈第一次给⾁体赋予了哲学的尊严。 伊渡:是不是人的⾁体在这个时候才具有了哲学上的意义?可是我们国中的哲学家一直忽略⾁体,听凭空灵的意念凌驾于⾁体之上。 王跃文:庄子是否想过,当他真正形如槁木、心如死灰地“坐忘”之时,他能通过什么媒介感受到他所津津乐道的至乐?当感受痛苦的⾁体彻底废弃之后,感受至乐的⾁体不也同样不存在了吗?槁木死灰是既没有痛苦,也没有快乐的。其实,庄子之所以能够描绘出如此玄妙 ![]() ![]() 我怀疑庄子自己到死都没有达到过他苦心孤诣描绘出的至乐。 国中哲学就是在这种敌视生命、鄙视⾁体的状态下蹒跚起步的。 伊渡:可是,无论怎样的一统江山、千秋万代,总会有些另类的声音破口而出吧? 王跃文:当然。道家著作《列子》里,就有这样的另类声音。战国时代有个杨朱,比孟子早,孟子称他是“拔一⽑利天下而不为”说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孟子将“距杨、墨”视为自己最大的责任,⾜见杨朱当时的影响力。 但《列子》第七篇中的杨朱,只是假托了真杨朱之名。这位假杨朱说,人能活到一百岁者,千人之中无一人也。假设有一个,除掉孩抱与昏老之时,再除掉睡眠的时间和人生的痛疾衰苦、亡失忧惧,生命已所余无几了。人生苦短,生既是暂时,死后亦归于寂灭,所以要及时行乐“且趣当生,奚遑死后”只管追求活着的快乐,哪管死后怎么样呢?人生惟有快乐享受才有价值,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此。 ![]() 其实,这正是蔑视⾁体的哲学传统下必然出现的反动。当主流哲学家们视⾁体如粪土的时候,实真的人 ![]() ![]() 当今国中物 ![]() 伊渡:古希腊的哲学家伊壁鸠鲁说过跟假杨朱几乎同样的话。他说,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和目的,因为幸福生活是我们天生的最⾼的善。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我们的最终目的仍是为了得到快乐。应该強调的是,伊壁鸠鲁的快乐来源于感觉,而感觉只能首先来源于⾁体。 王跃文:这个假杨朱之后一千五百年,法国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拉美特里,同样注重⾝体的快乐。拉美特里给自己改名为“机器先生”他如此描述自己:机器先生没有灵魂,没有思想,没有理智,没有道德,没有判断,没有趣味,没有礼貌,没有德行。一切都是⾁体,一切都是物质。拉美特里原是一位军医,因为患上一场热病,摇⾝一变成了享乐主义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也许疾病有助于哲学家了解⾁体,或者说病痛往往催生哲学家。拉美特里在病中发现,思维能力仅仅是⾁体这个机器结构组织产生的一个结果,而⾁体完全是物质的。拉美特里的原理非常简单:人是机器,宇宙中惟有变化多端的物质。拉美特里自从有了自己的哲学,便肆无忌惮、出言不逊,纵情享受⾁体快乐。他别出心裁,用鹰⾁代替 ![]() 《杨朱》篇里虚构了这样一个故事: 晏婴问管仲怎样养生。管仲说:肆之而已,勿壅勿阏。 晏婴又请教:愿闻其详! 管仲回答:恣耳之所 ![]() ![]() ![]() ![]() ![]() ![]() 显然,管仲认为所谓养生,就是要満⾜耳目鼻口等⾝体各种感官的 ![]() ![]() ![]() ![]() ![]() 伊渡:我理解,管仲对晏婴所说的养生,就是简单⾚裸的⾁体享乐。生命的本质只在于感觉,享乐就是道德。生命通过⾁体 ![]() 王跃文:应该是这样。管仲对晏婴说了这一番养生的大道理后,问晏婴道:我已经告诉你怎样养生了,那么你死后又该怎样? 晏婴一通百通,马上回答说:死后就无所谓了。既然死了,人还能怎样呢?烧掉也行,丢到河里也行,埋掉也行,暴露在外面也行,用柴草裹着弃之壑沟也行,衮⾐绣裳装进棺椁厚葬也行。 管仲⾼兴地说:生死之道,我们都已进一步地领悟了。 伊渡:这倒是非常唯物主义的。 王跃文:同样,《杨朱》篇里还讲了另一个故事。当然这个故事也是虚构的。公元六世纪郑国著名的政治家子产治国三年,成绩斐然。可他的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却是一个酗酒、一个好⾊,臭名昭著。 子产痛心疾首,郑重地找哥哥和弟弟谈话。子产说:人之所以比禽兽⾼贵是因为他有智慧,能思考。智慧和思考使人有礼义。一个人,只有守礼讲义,名和位自然会来找他。如果只是任情而动,耽于嗜 ![]() ![]() 子产的哥哥弟弟怎样回答的呢?他们不以为然地说:善于治外的人,还没开始治外自己的⾝心就已经痛苦。善于治內的人却因为听从自己的內心,不矫情地 ![]() ![]() 《杨朱》所表达的思想,实际上就是魏晋名士们“越名教而任自然”生活的开端。《列子》一书,其实就是魏晋人的作品。魏晋时代,终于成为国中历史上一个风流蕴藉率 ![]() 魏晋时期很有一批追求耝鄙的⾁体享乐的人,他们极尽声⾊口 ![]() ![]() ![]() ![]() ![]() ![]() 但是,以《杨朱》的理论来看,何晏反而属于“善养生”者了。 伊渡:是啊。“五石散”的名气如此之大,以至于到了阮籍嵇康时代,人们对服药仍 ![]() 王跃文:《世说新语》里记载了很多魏晋人追求极致的感官享受,穷奢极 ![]() ![]() 伊渡:也是王恺家的故事。王恺的儿子王济,少有逸才,文词俊茂,又娶晋武帝的女儿常山公主为 ![]() 王跃文:可是像何晏、石崇这些人,穷珍极丽,盛致声⾊,极重⾁体感官的享乐,却并非只剩⾁体。因为任何一个⾁体享乐者都不可能彻底做到行尸走⾁。何晏居然是正始年间系统阐述老庄思想的大学者。他进一步发挥老子“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思想,提出:“有之为有,恃无以生,事而为事,由无生成。夫道之而无语,名之而无名,视之而无形,听之而无声,则道之全焉。”所以,道即为无。又因老子提出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命题,何晏进而指出“天地以自然运,圣人以自然用。”又因为庄学主张以理化情,所以何晏以为圣人无情,没有喜怒哀乐。何晏的⾁体生活也许正是他哲学思想的极端体现。兴许充分満⾜和享受⾁体 ![]() 伊渡:石崇也有颇为一本正经的时候。石崇常和王敦一起到学校去游玩儿。有一天,望着学校里挂着的颜回画像,石崇忍不住说,如果我和他同为孔门弟子,恐怕也没有多大的区别吧?王敦嘲笑他说,你只能与家有千金的子贡相比。石崇却严肃地说,读书人就是要追求生活舒适,名⾼位重,何必和那些穷苦人扯到一起?也许在石崇看来,追求生活的舒适享受是人生再正当不过的 ![]() ![]() 王跃文:魏晋时还有另一类人,他们也放浪形骸、狂放不羁,却简约玄澹、俊雅疏放;他们任情、重情、深情、纯情;他们也是越名教而任自然者流,却真正体现了超逸脫俗的风流精神。 伊渡:你说的是“竹林七贤”吧? 王跃文:是的。比如阮籍和阮咸叔侄,都名列“竹林七贤”之中。阮氏家族皆能饮酒,诸阮共聚,饮酒往往不用杯盏,而以大瓮盛酒。众人围坐,相向大酌。阮家养的猪也颇通酒 ![]() 伊渡:毕加索曾画过一幅素描,描绘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放浪形骸,人猪共醉的情景。画家不曾知道,国中的一群风流哲学家比他们早一千年就体会到这种“同于万物”的自由境界了。 王跃文:“竹林七贤”中的另一个更有名的酒徒是刘伶。刘伶⾝长六尺,相貌丑陋,整⽇沉 ![]() ![]() ![]() 伊渡:我喜 ![]() ![]() 王跃文:现在流行于餐桌的酒歌也不少,比方:一颗红心向太 ![]() ![]() ![]() ![]() ![]() 伊渡:其实,阮籍、嵇康这些魏晋风流名士,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走了一条由⾁体通向 ![]() ![]() 王跃文:国中思想史上最大的异端非李贽莫属。1602年(明万历三十年),李贽以“敢倡 ![]() 伊渡:李贽确实是个自觉的异端。他曾经夫子自道:天下世俗之人与假道学者流都把我看作异端,我不如⼲脆就做异端,免得他们把异端的虚名加在我的头上!李贽之异,异在何处呢? 王跃文:李贽公然为人的“私心”正名,说自私就是人心,人必须自私然后才有心,如果没有自私就没有心了。他宣称,吃饭穿⾐,即是人伦物理。举凡好货,好⾊,多积财宝,多买田宅为子孙谋等,均为百姓之常情。这种“私心”即“童心”即人生下来就存在的本心,所以纯真。他依照此番逻辑,推出了情 ![]() ![]() ![]() ![]() ![]() ![]() 伊渡:宋明道学家们的言必“存天理,灭人 ![]() ![]() 王跃文:正是。李贽认为吃饭穿⾐,声⾊财货,都来于自然,也只能听其自然。自然中已有礼义良知,何必外在求之!那些假道学、伪君子们在李贽眼里是面目可憎的:志在温 ![]() ![]() ![]() ![]() 伊渡:骂得真痛快。 王跃文:李贽不光学说异端,他人生之旅也殊为异端。他有官弃官,有家弃家。他的弃官弃家并不是为了摆脫世俗 ![]() ![]() ![]() ![]() 伊渡:李贽真够狂的。 王跃文:所以,李贽的狂诞悖戾使那些道学家们又怕又怒。一六○一年初舂,他出家为僧的芝佛院被一场来历不明的大火烧得四大皆空。据说那场火就是当地官吏缙绅指使无赖放的。一六○二年,曾是他的好友的礼部给事中张问达上了一本奏书,参劾李贽耸人听闻的罪状:尤可恨者,寄居⿇城,肆行不简,与无良辈游庵院,挟 ![]() ![]() 伊渡:谈了这么久,可是纵观国中的哲学发展史,尽管多多少少有几个离经叛道者,大体上还是一部灵魂对⾁体的庒迫史。国中人哲学存在的前提仿佛必须是蔑视⾁体。既然⾁体如此低级鄙俗,成了人 ![]() 王跃文:我们今天再提对⾁体 ![]() ![]() ![]() 伊渡:英格玛伯格曼导演的电影《第七封印》中的主角有段台词很有意思。他说:我的肠胃就是我的世界,我的脑袋就是我的永生,我的双手就是两个呱呱叫的太 ![]() ![]() 这段俏⽪得有些耝俗的台词,道出的其实正是哲学的本源。如果想说得文雅或严肃些,我们可以引用诗人保尔?瓦莱里的话:一切人体未在其中起 ![]() 王跃文:尼采在《查拉图士特拉如是说》中也写道:你⾁体里的理智多于你的最⾼智慧中的理智。 可是,人世间有多少疑惑经得起追问?人世间又有多少追问会有答案?或者,疑惑本⾝就是答案?也许人类的宿命就是永远只能眼泪汪汪地望着到达不了的彼岸! 伊渡:可是国中人是没有彼岸精神的,我们只有此岸,也就是现实的人生。我们只知道在世俗社会里尔虞我诈、膨 ![]() ![]() 王跃文:是的,国中哲学史上,无论是背离⾁体,还是放纵⾁体,都只是在世俗层面。别说宗教,甚至严格地说来连哲学都谈不上。孔孟之道讲的都是世俗伦理,又被历代统治者取为政治伦理。极端地说,国中既无宗教,又无哲学。自汉代以来,就只有帝王及其御用学者借孔孟之名布帝王之道。 |
上一章 我不懂味 下一章 ( → ) |
我不懂味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我不懂味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我不懂味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王跃文是我不懂味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