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秀才的逆袭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秀才的逆袭 作者:任国成 | 书号:39980 时间:2017/9/9 字数:2443 |
上一章 第四百一十七章 剃发令 下一章 ( → ) | |
杭州攻陷弘光被俘的战报传到了南京,多铎闻报大喜。弘光被抓意味着明朝彻底覆灭,大清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只是一个多月的时间,大清最大的两个敌人先后覆灭,大顺军被阿济格击败后,李自成的死讯也传扬开来,标志着顺军名实皆亡。现在弘光被抓,南明朝廷土崩瓦解。南明江北四镇连同左梦庚部数十万军队投降,其他地方的军队再不⾜为惧。剩下的江西湖广两广各省只需要出派使者,即可传檄而定。 意得志満之下,多铎往京北送出报捷文书的同时,提出了带军返回北方的申请。南方夏季的气候实在炎热,生于北方的八旗兵 ![]() 既然大仗已经打完,还是早⽇返还北方吧! 不过在返回北方之前,还有两件事需要去做。 第一件事就是整编投降的绿营兵。江北四镇向多铎投降的明军就达二十余万,其中有总兵23人,监军道2人,副将副总兵47人,参将、游击86人,马步兵合计238300人,这还不包括向阿济格投降的左梦庚部。 可是其中大半都是毫无战斗力的普通士兵。现在大事已定再养这么多人毫无意义,纯粹浪费粮食。 于是多铎下令,裁撤绿营兵。可是在裁撤之前必须先把绿营将领安置好才行,对投降的将领必须按照原来的品级委任,不能罢免或降职,否者会引起绿营将领的不安甚至 ![]() ![]() 经过考虑后,多铎下令所有绿营将领一律原级委任,像⾼杰部将李成栋被任命为吴淞总兵、郭虎为广德总兵、胡茂祯为宁国总兵、⾼进库为江宁副将(江宁即南京)。⻩得功部将马得功被任命为京口总兵即镇江总兵。此外,一些不属于四镇系统的将领,也都如此安排,如南明总兵王之纲被多铎任命为徐州总兵等等。 大部分降将都做了安排,当然也有些降将不好安排,比如刘良佐、李本深二人,他们在南明朝廷己分别位居广昌伯、左都督,多铎不愿意正式承认他们的这些官职,但若是授予他们总兵之类的新官衔,则又相当于将二人降职,势必会引起他们的疑惧,后果相当难料。于是,多铎采取了一个临时 ![]() 当然对这些降将的委任需要摄政王多尔衮的正式同意,多铎把任命建议连同报捷文书一起送往京北。 得知自己没有降职之后,众降将都安了心,于是多铎宣布进行裁军,各将所部骑兵一律保留,步兵着情裁撤。新招募久离家乡者,通查明⽩,准归本籍,其⽔师及战船,仍著领兵官照旧修理,用心 ![]() 经过裁撤之后,各将所属兵力大减。拿总兵李成栋来说,原有兵力一万余人,裁撤之后仅余三千四百人。李成栋是⾼杰属下重将,其部战斗力在江北四镇中首屈一指,他尚且如此,其他各将兵力裁撤的更厉害。一般而言,各将剩下的兵力多则一两千,少则五六百。 经过裁撤之后,各将属下兵力大幅减少,由二十多万降到了不⾜十万。可是还是裁掉老弱新兵之后,战斗力却更胜以前。 裁兵之后,多铎把地位最⾼、潜在危险 ![]() 而对李成栋、田雄这些地位稍次的悍将,则放心使用,将他们派往战事第一线。不过,这时的四镇降军们 ![]() 而更重要的是,四镇降将们此时已不再是“藩镇”失去了对地方行权政与财权政的控制,无法再像弘光时代那样私自聚敛甚至劫掠钱财,他们的队部所需的粮饷完全依赖于清朝当局的定量供应。同时,手中兵力有限的降将们也无法再像从前那样自行募兵,扩大势力。这样,降将们失去了跋扈的本钱,只得乖乖地听从清廷的调遣。 完成了绿营兵裁撤降将任命部署之后,多铎开始第二件事,那就是颁布剃发令。 其实早在南京被阿济格攻陷的捷报传到京北,満清摄政王多尔衮以为天下大定了,于六月初就悍然下令国全男 ![]() 现在杭州攻陷,各地纷纷投降,多铎认为是颁布剃发令的时机了。在多铎看来,整个江南的士绅百姓都雌伏在八旗兵的**威之下,正是颁布剃发令的最好时机。 多尔衮和多铎们永远也意识不到,清兵伐明如此顺利不是因为他们太強大,而是对于绝大多数大明百姓来说, ![]() ![]() 一旦严令剃头,等若朝廷的威严直接加到自己脑袋上,其后果可想而知。⾝体发肤授之⽗⺟岂可轻易剃掉?数千年汉民的传承又岂是区区一纸剃发令轻易改变?剃了头发,岂不是由汉人变成了蛮夷? 结果剃发令一出,不仅原先准备降清的人立刻改弦易辙,就连已经归附的州县百姓也纷纷揭竿而起,树帜反清。 多铎没想到剃发令颁布的后果如此严重,犹如一石 ![]() ps:最近订阅明显下降,恳请各位书友能够多支持一二。大家都知道这本书收蔵本来就没多少,作者君本来就挣不到钱,所以还请大家都支持一下啦。一章也就一⽑钱,一个月也就花几块钱,也不是很多,但是对我却无比的重要!(未完待续。) |
上一章 秀才的逆袭 下一章 ( → ) |
秀才的逆袭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秀才的逆袭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秀才的逆袭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任国成是秀才的逆袭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