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诗经原文及翻译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诗经原文及翻译 作者:佚名 | 书号:39935 时间:2017/9/8 字数:5283 |
上一章 云汉 下一章 ( → ) | |
倬彼云汉,昭回于天。王曰:于乎!何辜今之人?天降丧![]() 旱既大甚,蕴隆虫虫。不殄禋祀,自郊徂宮。上下奠瘗,靡神不宗。后稷不克,上帝不临。耗斁下土,宁丁我梗 旱既大甚,则不可推。兢兢业业,如霆如雷。周余黎民,靡有孑遗。昊天上帝,则不我遗。胡不相畏?先祖于摧。 旱既大甚,则不可沮。赫赫炎炎,云我无所。大命近止,靡瞻靡顾。群公先正,则不我助。⽗⺟先祖,胡宁忍予? 旱既大甚,涤涤山川。旱魃为 ![]() 旱既大甚,黾勉畏去。胡宁瘨我以旱?憯不知其故。祈年孔夙,方社不莫。昊天上帝,则不我虞。 敬恭明神,宜无悔怒。旱既大甚,散无友纪。鞫哉庶正,疚哉冢宰。趣马师氏,膳夫左右。靡人不周。无不能止,瞻卬昊天,云如何里! 瞻卬昊天,有嘒其星。大夫君子,昭假无赢。大命近止,无弃尔成。何求为我。以戾庶正。瞻卬昊天,曷惠其宁? 注释 (1)倬(zhuó):大。云汉:银河。 (2)昭:光。回:转。 (3)于(wū)乎:即“呜呼”叹词。 (4)辜:罪。 (5)荐:重,再。臻:至。荐臻,犹今言频仍。 (6)靡:无,不。举:祭。 (7)爱:吝惜,舍不得。牲:祭祀用的牛羊豕等。 (8)圭、璧:均是古⽟器。周人祭神用⽟器,祭天神则焚⽟,祭山神则埋⽟,祭⽔神则沉⽟,祭人鬼则蔵⽟。 (9)宁:乃。莫我听:即莫听我。 (10)大(tài)甚:大,同“太”甚,厉害。 (11)蕴隆:谓暑气郁积而隆盛。虫虫:热气熏蒸的样子。 (12)殄(tiǎn):断绝。禋( ![]() (13)宮:祭天之坛。 (14)奠:陈列祭品。瘗(yì):指把祭品埋在地下以祭地神。 (15)宗:尊敬。 (16)斁(dù):败坏。 (17)丁:当,遭逢。 (18)黎:众。 (19)孑遗:遗留,剩余。 (20)遗(wèi):赠。 (21)于:助词。摧:灭。 (22)云:古“云”字,有庇荫义。 (23)大命:此谓死亡之命,即死亡之期。 (24)群公:犹百辟,先世诸侯之神。正:长。先正,谓先世卿士之神。 (25)忍:忍心,忍残。 (26)涤涤:光秃无草木的样子。 (27)旱魃:古代传说中的旱神。 (28)惔(tán):火烧。 (29)惮:畏。 (30)熏:灼。 (31)闻(wèn):通“问”恤问。 (32)遯(dùn):今作“遁”逃。 (33)黾(mǐn)勉:勉力为之,谓尽力事神,急于祷请。 (34)瘨(diān):病。 (35)憯(cǎn):曾。 (36)祈年:指“孟舂祈⾕于上帝,孟冬祈来年于天宗”之祭礼。孔夙(sù):很早。 (37)方:祭四方之神。社:祭土神。莫(mù):古“暮”字,晚。 (38)虞:助。 (39)友:通“有”纪:纪纲,法度。 (40)鞫(jū):穷,与“通”相对。庶正:众官之长。 (41)疚:忧苦。冢宰:周代官名,为百官之长,相当后世的宰相。 (42)趣马:掌管国王马匹的官。师氏:官名,主管教导国王和贵族的弟子。 (43)膳夫:主管国王、后妃饮食的官。左右:左右之大夫、士诸官。 (44)昂(yǎng):通“仰” (45)里:犹“已”训“止” (46)嚖(huì):微小而众多的样子。 (47)昭:祷。假:借为“嘏(gǔ)”告。无赢:犹言无慡,即无差忒。 (48)成:功。 (49)戾:定。 (50)曷:何。何时。惠:赐。 译文 看那银河多么⾼远,⽩光闪亮回旋在天。周王“唉唉”发出叹息,现今人们有何罪愆!老天降下死丧祸 ![]() 旱情已经非常严重,暑气郁盛大地熏蒸。接连不断举行祭祀,祭天处所远在郊宮。祀天祭地奠埋祭品,天地诸神无不敬奉。后稷恐怕难救周民,上帝不理受难众生。天灾这般为害人间,大难恰恰落在我⾝。 旱情已经非常严重,想要推开没有可能。整天小心战战兢兢,正如头上落下雷霆。周地余下那些百姓,现在几乎一无所剩。渺渺苍天⾼⾼上帝,竟然没有东西赐赠。怎不感到忧愁惶恐,人死失祭先祖受损。 旱情已经非常严重,没有办法可以止住。⾚⽇炎炎热气腾腾,哪里还有遮荫之处。死亡之期已经临近,无暇前瞻无暇后顾。诸侯公卿众位神灵,不肯显灵前来佑助。⽗⺟先祖神灵在天,为何忍心看我受苦! 旱情已经非常严重,山秃河⼲草木枯槁。眼看旱魔逞凶肆 ![]() 旱情已经非常严重,勉力祷请祈求上苍。为何害我降以大旱?不知缘故费煞思量。祈年之礼举行很早,也未迟延祭社祭方。渺渺苍天⾼⾼上帝,竟然对我不肯相帮。一向恭敬诸位神明,不该恨我怒气难当。 旱情已经非常严重,饥荒离散 ![]() 仰望苍天晴朗无云,微光闪闪満天星辰。公卿大夫众位君子,祷告上苍心要虔诚。死亡之期已经临近,继续祈祷坚持不停。禳旱祈雨非为自我,全为定安众官之心。仰望苍天默默祈祷,何时才能赐我安宁? 鉴赏 这是一首写周宣王忧旱的。是所谓“宣王变《大雅》”的第一篇(其他五篇是《崧⾼》、《烝民》、《韩奕》、《江汉》和《常武》)。通过比较详尽的叙写,具体深⼊地反映了西周末期那场大旱的严重,抒发了宣王为旱灾而愁苦的心情。宣王时发生的这场旱灾在汉、晋人的著作中虽有记载,但大都是据此诗而来,零星简略,不似此诗具体、全面、深⼊。所以,这首诗具有极⾼的史料价值。诗的作者,《⽑诗序》说是仍叔,仍叔其人,《舂秋》有载,然上距周宣王时已一百二十年左右,因此,他作此诗的可能 ![]() 全诗八章,每章十句。一、二两章写祭神祈雨。正是需雨的时节,然而⽇⽇骄 ![]() ![]() ![]() 统观全诗,作者对这次持久难弭的灾祸从旱象、旱情、造成的惨重损失及所引起的心理恐慌等方面作了充分的描写。这场大旱就是死亡之神的降临,可以摧毁一切,消灭人类。在那个生产力⽔平还很低的时代,它会造成怎样的人间灾难,是不难想像的。这首诗在写宣王忧旱的同时,也写了他的事天之敬及事神之诚。在人们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极其有限的西周末期,面对无法战胜的灾害,对虚无飘渺的上帝和神灵产生敬畏乞求心理,也是不难理解的。读者自然不能以现代科学主义的观念和标准来苛责古人。 这首诗在艺术上值得称道的有两点:一是摹景生动;二是夸饰手法的运用。“倬彼云汉,昭回于天”夜晴则天河明,此方旱之象。“昭回于天”又暗示出仰望之久。久旱而望甘霖者,己所望渴见者无,己所不愿见者现,其心情的痛苦无奈可想而知。毫无雨征,还得继续受此大旱之苦,于是又顺理成章地推出“王曰于乎,何辜今之人!天降丧 ![]() ![]() ![]() ![]() 诗中“周余黎民,靡有孑遗”二句早在战国时代就被孟子认为是夸饰之辞的典范,备受后世批评家的关注。汉代王充《论衡·艺增篇》曰:“夫旱甚则有之矣,言无孑遗一人,增之也。”又曰:“言‘靡有孑遗’,增益其文, ![]() ![]() ![]() |
上一章 诗经原文及翻译 下一章 ( → ) |
诗经原文及翻译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诗经原文及翻译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诗经原文及翻译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佚名是诗经原文及翻译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