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诗经原文及翻译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诗经原文及翻译 作者:佚名 | 书号:39935 时间:2017/9/8 字数:4114 |
上一章 十月之交 下一章 ( → ) | |
十月之![]() ⽇月告凶,不用其行。四国无政,不用其良。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而食,于何不臧。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岸为⾕,深⾕为陵。哀今之人,胡惨莫惩? 皇⽗卿士,番维司徒,家伯维宰,仲允膳夫,棸子內史,蹶维趣马,禹维师氏。醘 ![]() 抑此皇⽗,岂曰不时?胡为我作,不即我谋?彻我墙屋,田卒氵于莱。曰予不戕,礼则然矣。 皇⽗孔圣,作都于向。择三有事,亶侯多蔵。不慭遗一老,俾守我王。择有车马,以居徂向。 黾勉从事,不敢告劳。无罪无辜,谗口嚣嚣。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噂沓背憎,职竞由人。 悠悠我里,亦孔之痗。四方有羡,我独居忧。民莫不逸,我独不敢休。天命不彻,我不敢效我友自逸。 注释 (1) ![]() ![]() (2)朔月:月朔,初一。 (3)行(háng):轨道,规律,法则。 (4)四国:泛指天下。 (5)则:犹。 (6)于:读作“吁”感叹词。于何:多么。臧:善。 (7)烨(yè)烨:雷电闪耀。震:雷。 (8)宁、令:皆指安宁。 (9)川:江河。 (10)冢:山顶。崒:通“碎”崩坏。 (11)胡憯(cǎn):怎么。莫惩:不制止。 (12)皇⽗:周幽王时的卿士。卿士:官名,总管王朝政事,为百官之长。 (13)番:姓。司徒:六卿之一,掌管土地人口。 (14)家伯:人名,周幽王的宠臣。宰:冢宰。六卿之一,"掌建六邦之典"。 (15)仲允:人名。膳夫:掌管周王饮食的官。 (16)棸(z菗)子:姓棸的人。內史:掌管周王的法令和对诸侯封赏策命的官。 (17)蹶(guì):姓。趣马:养马的官。 (18)楀(jǔ):姓。师氏:掌管贵族弟子教育的官。 (19) ![]() ![]() (20)抑:通“噫”感叹词。 (21)不时:不按时,不合时,此处“时”主要指农时。 (22)我作:作我,役使我。 (23)彻:拆毁。 (24)卒:尽,都。污:积⽔。莱:荒芜。 (25)戕(qiāng):残害。 (26)向:王先谦认为是今河南济源县南向城。 (27)三有事:三有司,即三卿。 (28)亶(dǎn):信,确实。侯:助词,维。 (29)慭(yìn):愿意,肯。 (30)徂:到,去。“以居徂向”即“徂向以居” (31)黾(mǐn)勉:努力。 (32)嚣(áo)嚣:众多的样子。 (33)孽:灾害。 (34)噂(zǔn):聚汇。沓:语多貌。噂沓,聚在一起说话。背憎:背后互相憎恨。 (35)职:主要。 (36)里:“悝”之假借,忧愁。 (37)痗(mèi):病。 (38)彻:毁灭。 译文 九月底来十月初,十月初一辛卯⽇。天上⽇食忽发生,这真是件大丑事。月亮昏暗无颜⾊,太 ![]() ⽇食月食示凶兆,运行常规不遵照。全因天下没善政,空有贤才用不了。平时月食也曾有,习以为常心不扰。现在⽇食又出现,叹息此事为凶耗。 雷电轰鸣又闪亮,天不安来地不宁。江河条条如沸腾,山峰座座尽坍崩。⾼岸竟然成深⾕,深⾕却又变⾼峰。可叹当世执政者,不修善政止灾凶。 皇⽗显要为卿士,番氏官职是司徒。冢宰之职家伯掌,仲允御前做膳夫。內史棸子管人事,蹶氏⾝居趣马职。楀氏掌教官师氏,美 ![]() 叹息一声这皇⽗,难道真不识时务?为何调我去服役,事先一点不告诉?拆我墙来毁我屋,田被⽔淹终荒芜。还说“不是我残暴,礼法如此不合糊” 皇⽗实在很圣明,远建向都避灾殃。选择亲信作三卿,真是富豪多珍蔵。不愿留下一老臣,让他守卫我君王。有车马人被挑走,迁往新居地在向。 尽心竭力做公事,辛苦劳烦不敢言。本来无错更无罪,众口喧嚣将我谗。黎民百姓受灾难,灾难并非降自天。当面聚 ![]() 绵绵愁思长又长,劳心伤神病恹恹。天下之人多 ![]() 鉴赏 《十月之 ![]() ![]() 诗共八章,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前三章),将⽇食、月食、強烈地震同朝廷用人不善联系起来,抒发自己深沉的悲痛与忧虑。诗人不理解⽇食、月食、地震发生的原因,认为它们是上天对人类的警告,所以开篇先说十月初一这天发生了⽇食。“⽇者,君象也”夏末老百姓即以⽇喻君。⽇而无光,在古人是以为预示着有关君国的大灾殃。诗人将此事放在篇首叙出,使人震惊。第二章将家国政治颓败、所用非人同⽇食联系起来议论,第三章又连带叙出前不久发生的強烈地震。诗人关于这些极度反常的自然现象的描述,表现了他对于家国前途的无比担忧和恐惧。诗中写的地震有史实记载,《国语·周语》:“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是岁三川竭,岐山崩。”诗中“百川沸腾,山冢崒崩;⾼岸为⾕,深⾕为陵”的具有特征 ![]() 此诗犹如一首悲愤的乐曲,第一部分节奏強烈,写出了诗人所见到的上天震怒的状况,在震惊与恐惧中又 ![]() ![]() ![]() ![]() 第三部分(后二章)写诗人在天灾人祸面前的立⾝态度。他虽然清醒地看到了周朝的严重危机,但他不逃⾝远害,仍然兢兢业业、尽职尽公。在忠直与琊恶两类臣子中,诗人是属于忠直的一类;在统治阶级內部斗争中,诗人又是属于失败的一类。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诗人的命运同家国的命运是一致的。在诗中,诗人哀叹个人的不幸,哀叹政治的败腐、黑暗与不公,实际上也就是在哀叹着家国的命运。所以说,这一部分同前两部分是有联系的。诗人从三个角度有力地表现了忧国这个主题。 全诗从天昏地暗和山川翻覆这可怕的灾异,说到朝廷的坏人专权和家国的岌岌可危,然后说到面对此等情况个人在去从上的选择,叫人感到诗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情怀,开屈原“伏清⽩以死直”精神之先河。这是一首內容充实又情感进发的政治抒情诗。它同《诗经》中的其他政治抒情诗都对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有不可否认的影响,但这首诗在创作手法上是现实主义的。由于诗人对朝廷的情况了如指掌,由于诗人难以抑制的悲愤,又由于诗人写之于⽇食这个在当时人看来十分重大的灾异之后,所以诗中有不少实录,直书了一些事实。从这个角度来说,它又是一首史诗,在这方面它对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作品有着深刻的影响。 此诗的语言基本上是直言抒写,噴涌而出,但有的地方也采用反语和冷峻的讽刺,如“ ![]() ![]() |
上一章 诗经原文及翻译 下一章 ( → ) |
诗经原文及翻译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诗经原文及翻译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诗经原文及翻译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佚名是诗经原文及翻译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