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清末四公子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清末四公子 作者:高阳 | 书号:39780 时间:2017/9/8 字数:2868 |
上一章 谭嗣同(1) 下一章 ( → ) | |
清末,国中留⽇生学好作一种恣肆狂放的绝句,号称“浏![]() ![]() 掌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 ![]() 此即所谓“浏 ![]() “昆仑”自是指人唐小说中的昆仑奴,对“保皇 ![]() ![]() 一、梁启超说:指康有为及大刀王五;去者康而留者王。 二、一九五六年有笔名“忘机”者,在港香一刊物撰文说:“谭诗中所谓之两昆仑,无疑是指死者与行者。以程婴期任公,以杵臼自任。文义甚明。且任公告我,亦如此说。”据此,则梁启超指“去”之昆仑为康有为,自是出于尊师之义。 三、谭嗣同之孙谭训聪,谓“两昆仑”乃指其家仆人胡理臣及罗升。 四、陶菊隐之说最玄,谓昆仑即武侠小说中的昆仑派,指大刀王五及通臂猿胡七。 但据央中研究院院士⻩彰健考证,此诗实经梁启超窜易。⻩引唐恒《戊戌记事八十韵》,证明《绣像康梁演义》中林旭被难前所昑的第二首诗,应为谭嗣同原作。唐恒字照青,河北盐山人,与戊戌六君子之一杨深秀为光绪十五年己丑会试同年。其时官刑部主事,当是派在秋审处任职,所以得参预此狱,且为主办司官之一。诗中叙六君子被难后“吏人返事讫,流涕对我说。役卒呈数纸,云是狱中笔(原注:谭杨⼊狱均有诗)。”则谭虽有诗,非题狱壁。“演义”中所说记林旭两诗的第一首: 青蒲饮泣知何补?慷慰难酬国士恩。 ![]() “千里草”指董福祥“本初”谓袁世凯。陈石遗断言此诗确为林作无疑。但不一定为⼊狱所昑。第二首经⻩彰健考证为谭嗣同所作者如下: 望门投趾怜张俭,直谏陈书愧杜 ![]() 手掷欧刀仰天笑,留将公罪后人论。 据⻩彰健释此诗如下: 谭诗第一句:“望门投趾怜张俭”后汉书张俭传“室门投趾”作“望门投止”仪礼士昏礼郑注:“止,⾜也。古文止作趾。”后汉书张俭传说,张俭“亡命遁走,望门投止重名行,破家相容。”“其所经历,伏重诛者以十数,宗亲并皆殄灭,郡县为之残破。”谭诗第一句用此典故,其意思是说,谭不愿亡命,贻累亲友。 谭诗第二句:“直谏陈书愧杜 ![]() ![]() ![]() ![]() ![]() ![]() 谭诗第三句:“手掷欧刀向天笑”《后汉书-虞诩传》:“宁伏欧刀,以示远近。”唐章怀太子注:“欧刀,刑人之刀。”任华《怀素上人草书歌》:“锋芒利如欧冶剑。”剑亦可称为刀。欧刀之欧,或应释为欧冶之欧。谭这一句诗的意思是:新 ![]() 谭诗第四句:“留将公罪后人论”光绪赐杨锐密诏,本嘱咐新 ![]() ![]() ⻩说甚精,亦可借此推知梁启超何以窜易谭诗的原因。⻩彰健以为: 他们(按:指康梁)捏造谭嗣同狱中绝笔,因此将谭的狱中诗也加以润⾊改易,以与他们的保皇活动相配合。 此亦一语破的,信而有证。 照原作来看,无论思绪、句法,都是一贯的。所谓“望门投趾怜张俭”的“怜”字,极其精练,此可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是谭嗣同看张俭,仓皇逃窜,连累了许多亲友,艰难一死,其情可怜。一方面是以容纳张俭者来看张俭,觉得他可怜,方始收容。而不论从主观或客观来看,谭嗣同都不以张俭为然。著一“怜”字而无讥诽卑薄之意,正是诗人温柔敦厚之处。 左舜生《谭嗣同评传》中论其为人: 以嗣同的本质来说,他实际是一个天 ![]() 这可以充分证明,谭嗣同绝不肯做张俭,贻果亲友。末句所谓“公罪”亦是想开脫家人,表示他的作为并非出于拥护皇帝以求富贵的私心。 梁启超改“怜”为“思”一字之易,意思完全不同了。若谓谭嗣同自己“望门投趾”则他在被收以前, ![]() ![]() ![]() 下一句“忍死须臾待社 ![]() ![]() ![]() 逃窜为宜城山中酒家保,积十五年,酒家知其贤,厚敬待之。及邓氏诛,左右皆言 ![]() ![]() ![]() ![]() ![]() ![]() 由这个典故看“忍死须臾待杜 ![]() ![]() ![]() ![]() ![]() ![]() 由此而论,去追究“去留肝胆两昆仑”是件毫无意义的事。笔锋常带情感的梁启超,不过假借已死的谭嗣同,为保皇 ![]() 清末四公子,陈三立、丁惠康、吴保初皆为名⽗之子。惟独谭嗣同的⽗亲谭继洵,碌碌无所表现。此所以能与张之洞同城,安于湖北巡抚之位。谭嗣同十二岁那年,家庭遭遇了一件至惨之事,长兄、二姐,与他的⺟亲,在五天之內,相继死于瘟疫。时在光绪二年,地在京城。谭嗣同自己亦是绝三⽇而复苏,故继洵字之以“复生” |
上一章 清末四公子 下一章 ( → ) |
清末四公子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清末四公子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清末四公子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高阳是清末四公子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