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明末四公子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明末四公子 作者:高阳 | 书号:39775 时间:2017/9/7 字数:4624 |
上一章 方以智(5) 下一章 ( → ) | |
方中通《陪集》,余英时先生亦未得寓目。《方以智晚节考》所刊“重要参考资料”方中通《题结粤难文至感泣书此》、《论![]() “君不见,一门争死称孔氏,弟兄子⺟垂青史。又不见,西川豪杰附 ![]() ![]() ![]() ![]() ![]() ![]() ![]() 问题是在这里,方中通何以必 ![]() ![]() ![]() 于此,可知方氏仇家所构陷方以智的罪名,必然以智九死所不甘诬服者。论案情,则自为牵涉及于可召族诛巨祸的谋反大逆,但以忠于明室的遗民反清,理所当然,即或被诬,于名节何损?而竟非以死相争不可,则所诬以何案,略知清初史实者,皆可指而出之。留待后论。 我又颇疑,构陷方以智者,为方中通的至 ![]() ![]() “ ![]() ![]() ![]() 此诗引用古人凡五“今朝武安座上逢,昨夜魏其门下见”乃指籍福。“幸舍代舍”典出《史记孟尝君传》,处宾客的馆舍分三等:传舍、幸舍、代舍。总结此诗所引五古人而 ![]() ![]() ![]() 至于当时新旧派历法之争,则不仅学术之辨,意气之争,更关乎生死祸福,穷通富贵,其事之严重,以及争斗之烈,远超过后世的想像。只以在学术上康熙亲自主持,且新优于旧,亦成定论,故旧派无法翻案,其争斗过程,遂亦渐渐泯灭,蛛丝马迹,犹可想见仿佛。阮元辑《畴人传》,杨光先传后有论。 “论曰:钱少詹大昕曰:‘吾友戴东原尝言:欧罗巴人以重价购《不得已》而焚毁之,盖深恶之也。光先于步天之学本不甚深,不旋踵而败,宜哉!然《摘谬十论》…则固明于推步所不能废也。元(阮元自称)所蔵《不得已》卷末有杂记数条,不著撰人名氏,中一条云:歙人言,光先南归至山东暴卒,盖为西人毒死。”洋人购杨光先所著《不得已》而毁之,其事不可知。戴东原虽为大儒,于永乐大典中搜得王锡阐、梅文鼎所未及见的算书,能正调补脫,可知其天算之学的造诣,但戴氏著作中,有《气⽳记》一卷、《葬法赘言》四卷,是犹不免将天文地理与堪舆混为一谈。则于历法恶西洋而为杨光先张目,亦无怪其然。至于“西人毒死”杨光先,就情理而言,殊不可能。不过,杨光先一疏,谓选荣亲王葬期错误,用心实嫌恶毒,汤若望被诬既已大⽩,杨光先陷诸台官于死而竟不抵罪,自为死者家人亲友所不甘,因而采取报复行为,或者有之。 以上假设祸由方中通而起,乃因介⼊新旧历法之争而结怨;或者为人见利忘义而出卖,皆待进一步求证,始可判断此假设有无成立的可能。但方以智被诬的谋反案,必与吴三桂有关。换言之,即助吴三桂谋反,则笔者自信,此一假设,定必不误。 吴三桂叛清,事起于康熙十二年冬,但异谋早著,而満清忌吴,则更早始于吴三桂⼊缅杀永历帝以后。刘健述所著《庭闻录》卷四: “康熙元年十一月十一⽇,诏加吴三桂爵平西亲王。二年,奏缴大将军印。有內大臣论三桂子额驸应熊曰:‘往⽇永历在缅,边方多故;故予芳⽗将印,重事权也。今天下大定矣!据之不还何为者?’三桂不得已具疏上之,怏怏不怿。” 此为忌吴的明证。康熙自言,亲政后以三事自矢,必 ![]() 按:康熙八年五月诛鳖拜后,六月以米思翰为户部尚书,九年二月以金光祖为广东广西总督,马雄镇为广西巡抚,四年以蔡毓荣为四川湖广总督,七月以王辅臣为陕西提督,十年五月以朱国治为云南巡抚,十一月以明珠为兵部尚书。据此人事调动,可以析出其意义如下: 一、康熙自诛鳖拜后,立即开始部署撤藩,而以米思翰调补户部尚书为其起点。 二、撤藩的第一目标为吴三桂,亦以吴三桂难制为第一顾虑。康熙九年对西南、西北文武大员的调动,完成了对吴三桂包围的态势。 三、康熙十年调朱国治为云南巡抚,为对吴三桂态度強硬的表示。而以明珠为兵部尚书,则是决心用兵了。 这三点分析,可从上述诸人的背景、 ![]() “米思翰…授內务府总管,辅政大臣从假尚方器物,力拒之。圣祖亲政,知其守正,授礼部侍郞,八年擢户部尚书,列议政大臣。是时,各直省岁赋,听有政使存留司库,蠹弊相仍,米思翰疏请通饬各直省,俸饷诸经费所馀,悉解部。由是勾稽出纳权,尽属户部。十二年,尚可喜疏请撤藩。吴三桂、耿精忠疏继⼊,下户兵工部,米思翰与兵部尚书明珠议,三藩并撤。有言吴三桂不可撤者,以两议⼊奏,米思翰坚持宜并撤,议乃定。” 撤藩原为康熙早己默定于心的决策,但当时満清亲贵大臣中或畏三藩势力,或受三藩笼络,反对撤藩者甚多。吴三桂子应熊又尚至为额驸,等于他⽗亲派在京中的坐探,所以康熙对撤藩之意守持甚密,惟与少数近臣密商,米思翰与明珠皆力赞帝意者。其后米思翰一家之贵,固与此不无关系。明珠贪黩弄权,而康熙曲予优容,在撤藩之先,康熙深思 ![]() 至于用金光祖、马镇雄、蔡毓荣,或因其 ![]() ![]() ![]() “报至滇南,平西闻之,如失左右手。叹曰:‘小子费亦不贺矣!家私几何,乃如此胡为耶?’及至辞王,王待之愈厚,执手涕泣曰:‘尔至平凉,无忘老夫!汝家贫,人口众,万里迢迢,何以当此?’遂出帑二万两,以为路费。” 吴三桂亦可谓善于补过,输诚之心,惟恐不至。但手段不及康熙,《广 ![]() “上坐內廷以待,望见喜曰:‘有武臣如此,朕复何忧?’自此恩泽频加,赏宾屡及;无⽇不诏人,语必移时。廷臣骇然,不知其何自也。都下哄传,以为平西有密语,令主⼊奏…上谓之曰:‘ ![]() ![]() ![]() ![]() ![]() ![]() ![]() 雍正以后之笼络年羹尧,即师⽗故智,但矫 ![]() 康熙十年调朱国治为云南巡抚,为康熙决意制服吴三桂,不惜决裂的表示。朱国治其人,在康熙初年,为江南士林的公敌。 朱国治不久去官,走得很不光明,无名氏《研堂见闻杂记》云: “抚臣朱国治既以钱粮兴大狱,又杀吴郡诸生一二十人,知外人怨之⼊骨。适以丁忧罢。故事:隶旗下者例不丁忧,守丧二十七⽇,即出视事。公守丧毕,具疏请进止。朝议许其终制,另推新抚韩公世琦尚未莅位,朱恐吴人为变,仓猝离位,轻舟遁去,吴中为幸。朝议以大臣擅离泛地,拟降五级,而严旨切责,⾰职为民。” 按:三年之丧照例守制两年三个月,亦即二十七个月为服満。旗下改月为⽇,⽗⺟之丧只“穿孝二十七⽇”朱国治具疏请进止,乃自知众怒难犯,急谋退隐。新任巡抚韩世琦,亦为汉军。隶正红旗,原任顺天巡抚。顺治十八年十月裁顺天巡抚一缺,韩世琦即改调江苏(彼时犹称江宁巡抚)。顺天即沈 ![]() |
上一章 明末四公子 下一章 ( → ) |
明末四公子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明末四公子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明末四公子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高阳是明末四公子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