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白先勇说昆曲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白先勇说昆曲 作者:白先勇 | 书号:39647 时间:2017/9/6 字数:5400 |
上一章 第二部分-2 下一章 ( → ) | |
第二部分第4章⽩先勇说昆曲(一) 一 很小的时候我在海上看过一次昆曲,那是抗战胜利后的第二年梅兰芳回国首次公演,在海上美琪大戏院演出。美琪是海上首轮戏院,平⽇专门放映西片,梅兰芳在美琪演昆曲是个例外。抗战八年,梅兰芳避走港香留上胡子,不肯演戏给⽇本人看,所以那次他回海上公演特别轰动,据说黑市票卖到了一条⻩金一张。观众崇拜梅大师的艺术,恐怕也带着些爱国情绪,景仰他的气节,抗战刚胜利,大家还很容易 ![]() 第二次在海上再看昆曲,那要等到四十年后的事了。一九八七年我重返海上,恰好赶上“上昆”演出《长生殿》的最后一场。“上昆”刚排好《长生殿》三个多小时的版本,由蔡正仁、华文漪分饰唐明皇与杨贵妃。戏一演完,我纵⾝起立,拍掌喝彩,直到其他观众都已散去,我仍痴立不舍离开。“上昆”表演固然精彩,但最令我 ![]() 从前看《红楼梦》,元妃省亲,点了四出戏:《家宴》、《乞巧》、《仙缘》、《离魂》,后来发觉原来这些都是昆曲,而且来自当时流行的传奇本子:《一捧雪》、《长生殿》、《邯郸梦》,还有《牡丹亭》。曹雪芹成书于乾隆年间,正是昆曲鼎盛之时,上自公卿贵族如贾府,下至市井小民,对昆曲的热爱,由南到北,举国若狂。苏州是明清两代的昆曲中心,万历年间,单苏州一郡的职业演员已达数千之众,难怪贾府为了元妃省亲会到姑苏去买一班唱戏的女孩子回来。张岱在《陶庵梦忆》里,记载了每年苏州虎丘山中秋夜曲会大比赛的盛况,与会者上千,喝彩声雷动,热闹非凡。当时昆曲清唱是个全民运动,大概跟我们现在湾台唱卡拉OK一样盛行,可见得国中人也曾是一个爱音乐爱唱歌的民族。由明万历到清乾嘉之间,昆曲独霸国中剧坛,⾜⾜兴盛了两百年,其流传之广,历时之久,非其他剧种可望其项背。而又因为数甚众的上层文人投⼊剧作,将昆曲提升为“雅部”成为雅俗共赏的一种精致艺术。与元杂剧不同,明清传奇的作者倒有不少是进士及第,做大官的。曹雪芹的祖⽗曹寅也写过传奇《续琵琶》,可见得当时士大夫阶级写剧本还是一件雅事。明清的传奇作家有七百余人,作品近两千种,留存下来的也有六百多,数量相当惊人,其中名著如《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早已成为文学经典。但令人惊讶不解的是,昆曲曾经深⼊民间,影响我国文化如此之巨,这样精美的表演艺术,到了民国初年竟然没落得几乎失传成为绝响。职业演出只靠了数十位“昆曲传习所”“传”字辈艺人在苦撑,抗战一来,那些艺人流离失所,昆曲也就基本上从舞台消失。战后梅兰芳在海上那次盛大昆曲演出,不过是灵光一现。 第二部分第4章⽩先勇说昆曲(2) 南京在明清时代也曾是昆曲的重镇。《儒林外史》第三十回写风流名士杜慎卿在南京名胜地莫愁湖举办唱曲比赛大会,竟有一百三十多个职业戏班子参加,演出的旦角人数有六七十人,而且都是上了妆表演的。唱到晚上,点起几百盏明角灯来,⾼⾼下下,照耀如同⽩⽇。歌声缥缈,直⼊云霄。城里的有钱人闻风都来捧场,雇了船在湖中看戏,看到⾼兴的时候,一个个齐声喝彩,直闹到天明才散。这一段不噤教人看得啧啧称奇,原来乾隆年间南京还有这种场面。夺魁的是芳林班小旦郑魁官,杜慎卿赏了他一只金杯,上刻“ ![]() 二 一九八七年重游南京,我看到了另一场精彩的昆曲演出:江苏省昆剧院张继青的拿手戏“三梦”──《惊梦》、《寻梦》、《痴梦》。我还没有到南京以前,已经久闻张继青的大名,行家朋友告诉我:“你到南京,一定要看她的‘三梦’。”隔了四十年,才得重返故都,这个机会,当然不肯放过。于是托了人去向张继青女士说项,总算她给面子,特别演出一场。那天晚上我跟着南京大学的戏剧前辈陈⽩尘与吴⽩两位老先生一同前往。二老是戏曲专家,知道我热爱昆曲,颇为嘉许。陈老谈到昆曲在陆大式微,愤愤然说道:“国中大生学都应该以不看昆曲为聇!”开放后,国中大生学大概都忙着跳迪斯科去了。当晚在剧院又巧遇在南京讲学的叶嘉莹教授,叶先生是我在台大时的老师,我曾到中文系去旁听她的古诗课程,受益甚大。叶先生这些年巡回世界各地讲授国中古典文学,抱着兴灭继绝的悲愿,在华人弟子中,散播国中传统文化的 ![]() 张继青的艺术果然了得,一出《痴梦》演得出神⼊化,把剧中人崔氏⾜⾜演活了。这是一出⾼难度的做工戏,是考演员真功夫的內心戏,张继青因演《痴梦》名震海內外。《痴梦》是明末清初传奇《烂柯山》的一折,取材于《汉书·朱买臣传》及民间马前泼⽔的故事。西汉寒儒朱买臣,年近半百,功名未就, ![]() ![]() ![]() ![]() ![]() ![]() ![]() ![]() ![]() ![]() ![]() 第二部分第4章⽩先勇说昆曲(3) 在南京居然又在舞台上看到了《游园惊梦》!人生的境遇是如此之不可测。⽩天我刚去游过秦淮河、夫子庙,亦找到了当年以清唱著名的得月台戏馆,这些名胜正在翻修。得月台在秦淮河畔,是民国时代南京红极一时的清唱场所,当年那些唱平剧、唱昆曲的姑娘,有的飞上枝头,变成了大明星、官太太。电影明星王熙舂便是清唱出⾝的。得月台,亦是秦淮⽔榭当年民国时代一瞬繁华的见证。我又去了乌⾐巷、桃叶渡,参观了“桃花扇底送南朝”李香君的故居媚香楼。 重游南京,就是要去寻找童年时代的⾜迹。我是一九四六年战后国民府政还都,跟着家人从重庆飞至南京的。那时抗战刚胜利,整个南京城都 ![]() ![]() ![]()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便赏心乐事谁家院 在台下,我早已听得魂飞天外,不知道想到哪里去了。 第二部分第4章⽩先勇说昆曲(4) 三 离开南京前夕,我宴请南京大学的几位教授,也邀请了张继青,为了答谢她精彩的演出。宴席我请南大代办,他们却偏偏选中了“美龄宮”“美龄宮”在南京东郊梅岭林园路上,离中山陵不远,当年是蒋夫人宋美龄别墅,现在开放,对外营业。那是一座仿古宮殿式两层楼房,依山就势筑成,建筑典雅庄重,很有气派。屋顶是碧绿的琉璃瓦,挑角飞檐,雕梁画栋。屋外石阶上去,南面是一片大平台,平台有花砖铺地,四周为雕花栏杆。台北的圆山饭店就有点模仿“美龄宮”的建筑。宴席设在楼下客厅,这个厅堂相当大,可容纳上两百人。陈⽩尘、吴⽩几位老先生也都到了,大家谈笑间,我愈来愈感到周围的环境似曾相识。这个地方我来过!我的记忆之门突然打开了。应该是一九四六年的十二月,蒋夫人宋美龄开了一个圣诞节“派对”⺟亲带着四哥跟我两人赴宴,就是在这座“美龄宮”里,客厅挤満了大人与小孩,到处大红大绿,金银纷飞,全是圣诞节的喜⾊。蒋夫人与⺟亲她们都是民初短袄长裙的打扮,可是蒋夫人宋美龄穿上那一套黑缎子绣醉红海棠花的⾐裙,就是要比别人好看,因为她一举一动透露出来的雍容华贵,世人不及。小孩那晚都兴⾼采烈,因为有层出不穷的游戏,四哥抢椅子得到冠军,我记得他最后把另外一个男孩用庇股一挤便赢得了奖品。那晚的⾼嘲是圣诞老人分派礼物,圣诞老公公好像是⻩仁霖扮的,他背着一个大袋子出来,我们每个人都分到一只小红袋的礼物。袋子里有各⾊糖果,有的我从来没见过。那只红布袋很可爱,后来就一直挂在房间里装东西。不能想像四十年前在“美龄宮”的大厅里曾经有过那样热闹的场景。我一边敬南大老先生们的酒,一边不噤感到时空彻底的错 ![]() ![]() 第二部分第4章⽩先勇说昆曲(5) 四 这几年来,昆曲在湾台有了复兴的迹象,长年来湾台昆曲的传承全靠徐炎之先生及其弟子们的努力,徐炎之在各大学里辅导的昆曲社便担任了传承的任务。那是一段艰辛的⽇子,我亲眼看到徐老先生为了传授昆曲,在大太 ![]() ![]() 原刊于1999年11月21⽇《联合报·副刊》 |
上一章 白先勇说昆曲 下一章 ( → ) |
白先勇说昆曲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白先勇说昆曲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白先勇说昆曲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白先勇是白先勇说昆曲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