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大清三杰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清三杰 作者:徐哲身 | 书号:38602 时间:2017/8/16 字数:6287 |
上一章 第四九回 发热发狂断送要隘 忽和忽战贻笑外邦 下一章 ( → ) | |
曾国藩接到那件紧要公事,一边在看,一边只在点头,郭嵩焘等得怎国藩看完之后,方笑问道:“这件公事,何处来的?老先生怎么看了很是⾼兴。” 曾国藩见问,便将那件公事递给郭嵩焘道:“这是九舍弟沅甫,从安庆发来的,他因合六县城已经失守,温军门阖门尽忠,他所发的援兵,到得稍迟。心里有些抱歉,决计亲率大军,去围金陵,因要资调萧孚泗、李臣与两位总镇前去相助。我因九舍弟尚有知人之明,所以有些⾼兴。” 此时郭嵩焘业已看完公事,接口说道:“萧李两位总镇本是当今名将,能够前去助攻金陵,大局必有转机。” 曾国藩点头答道:“筠仙请在此地稍坐,我到文案房去教他们办好这件公事来还有要紧说话问你。”郭嵩焘忙答道:“老先生尽管请便。后辈此来,本是前来投效的,稍候不妨。”曾国藩拿起公事,向空摇摆着的带笑答道:“投效二字,未免言重。筠仙若肯来此帮忙,真正求之不得的事情。”曾国藩说完这话,匆匆自去。 郭嵩焘等得曾国藩走出签押房门之后,便去翻阅桌上公事,只见一切的批札,都是曾国藩的亲笔。暗暗忖道:人谓此公老成持重。在我看来,却是一位守经行权的大手臂。发逆之事,必在他的手上 ![]() 郭嵩焘听了一喜道:“老先生真去奏辞不成?在后辈之意,殊可不必。” 曾国藩头摇答道:“一定辞的,一定辞的。” 曾国藩说到此地,又朝郭嵩焘笑上一笑道:“这些事情,不劳老弟过问。老朽只能量力而行,万难強勉。只有此次赞襄大臣的名义,究竟从何而起?所以两宮又将他们这班顾命大臣正法,內中必有隐情。你在京北,亲眼所见,快请详详细细的说给我听。” 郭嵩焘说道:“此话虽然极长,老先生乃是三朝元老,家国柱石,后辈应当报知。” 说到这件事情,须从头里述起。道光末叶,广东巡抚叶铭琛中丞为人虽没甚么才⼲,却能纸上谈兵,因此得了朝廷的信任。后来不知怎样一来,竟将在广东地方的英国人得罪了,英国自恃他们的炮火厉害,就在广东地方,首先开衅。当时的那场战事,我们国里很吃亏的,叶中丞且被掳到印度。朝廷一时无法,只得去向英国议和。草约虽然议定,并未签字。一直延到咸丰十年的夏天,英国方面,忽派一位名叫阿尔金的使臣,带同两位参赞,一个名叫巴夏礼,一个名叫鲁恺,坐了本国兵轮,直到天津,指名要换正式和约。不料我们朝上,很缺世界知识,外 ![]() 英国使臣阿尔金听了此话,当然不肯承认。可巧那时的僧格林沁僧亲王,因为曾将伪威王林凤祥剿灭,自认是个天下无敌大将军一般。咸丰皇上本又重视他的,便将此事和他商议。僧亲王马上拍着 ![]() 当时咸丰皇上听了僧亲王几句头顶磨子不觉轻重的狂妄说话,顿时大喜特喜。马上下了一道谕旨,就命僧亲王去到天津,督同直隶提督乐善,对于英国使臣,相机行事。 后来僧亲王一到天津,立即发令给那提督乐善,命他去守大沽口的北炮台,僧亲王自己去守南炮台。并将所有可以进口之处,统统埋了地雷火炮。在他之意,以为这等军事布置,一定可制英人死命。不防英人比他还要机警,当他正在布置军事的时候,早有暗探派至,把他一切內容,打听得明明⽩⽩的回去报告。僧亲王自然睡在鼓里。还在只望英舰人口,他便可以大得其胜。 一直等到次⽇黎明,方见一只英国兵舰,随带几只小火轮,以及不少的舢板船,正从⽔面缓缓驶来。僧亲王本已等得不耐烦的了,一见一缕晨烟直冲半空,便知英船已近,正待下令开炮,忽见那只英船,不知怎样一来,冲⼊一段积沙之处,陷了下来。僧亲王反又止住开炮,对着众臣说道:“此舰既已陷⼊积沙之处,难道还会揷翅飞去不成?与其开炮打死他们,不如派了我们的船只,前去将他团团围住,活捉洋鬼子,解到京北献功,自然比较将他们统统打成炮灰,更有面子。” 僧亲王的说话未完,忽又见英舰的桅杆之上,陡然挂起一样雪⽩的东西,急命将弁前去看来,据报说就是挂的打了败仗的⽩旗。僧亲王一听此话,不噤呵呵大笑起来道:“平常时候,人们总说洋鬼子用兵厉害。今天照咱们瞧来,这些洋鬼子的本领,不过尔尔。可知从前广东的几次败仗,并非洋鬼子的能耐,都是咱们的汉人没有出息,或是没有替咱们満人出力,无非虚报声势而已。那时林则徐的办了充军之罪,叶铭琛且被洋鬼子捉到印度,剥去他的⾐裳,穿到狗子⾝上,真正不屈呀不屈。” 哪知僧亲王正在乐得手舞⾜蹈的时候,忽又瞧见那只兵舰,渐渐的活动起来。一个不防,那只兵舰早已似燕子般的驶了进口,僧亲王直到那时,方知中了英人之计,连连的这里调兵,那里开炮,已经不及。再加英人本已暗暗的四布精兵,一面派兵绕过北塘,接连占了新河、唐沽一带地方,一面又从陆路四处攻⼊。 那时的那位僧亲王,当然急得上天无路,⼊地无门。还是不敢奏知咸丰皇上,怕得夸口之罪。幸亏那位乐提督,虽然也是一位旗人,总算是个军功出⾝,又见事已惊动畿辅,家国存亡之际,只好不要命的督率手下旗兵,在那北炮台上,一停不停的开着火炮,这样一来,方才支持了几天。 七月初五那天的黎明,忽又来了一员英国的大将,此人名叫鲁恺,就是英国使臣阿尔金手下的参赞。他见直隶提督乐善,死守炮台,英兵一时不能进展,便向阿尔金那里,自告奋勇,亲率兵弁,要与乐善一战。阿尔金自然一口允许。鲁恺即率精兵三千,亲自拿千里镜照着乐善所处的地方,瞄准大炮,当下只听得轰隆咚的一声,可怜那位直隶提督乐军门,早被一架无情火炮,打得肢体横飞,尽了忠了。手下兵士,一见主将陈亡,自然一齐溃散。 僧亲三吃此败仗,虽然不敢奏上,可是咸丰皇上已经知道。一见乐善阵亡,大沽南北两炮台同时失守,这一急还当了得。赶忙下了一道上谕,命僧亲王从速退守通州,以保畿辅;又召朝臣,垂问可有别样良法。那时怡亲王载垣,户部尚书端华,內务府总管兼工部左待郞肃顺,三位军机王大臣,一同奏称:说是大沽口既失,天津已无门户可守,英兵旦夕可占天津。我国南方,正有军事,勤王之兵,万难骤至。与其长此支持,将来恐惊畿辅,不若下谕召回僧王,以示停战修和的决心。再派几位能言善辩的大臣,去与英使重伸和议。英使若再不允,皇上再加一点天恩,不妨赏使他们百十万的银钱。夷人素来贪财,这件和议,断无不成之理。 咸丰皇上听了三人之奏,踌躇半⽇,方始微谓着说道:“事已至此,也只有这般理办的了。但是僧格林心,不能马上召回,一则要他把守通州门户,二则一经召回,太觉示弱于人,和议难得成就。” 皇上说到这里,即命太常寺少卿文俊,通政关副使恒祺二人,去到天津与那英使议和。谁知文俊、恒祺二人到了天津,去拜英使阿尔金,阿尔金不肯接见。说是文恒二人,官卑职小,不能当此全权重任。文恒二人无可奈何,只得回奏皇上。 皇上便又改派大学士桂良,充任全权议和大臣,去与英使阿尔金接洽。英使阿尔金见是我国的宰相,方才开出三条条件:第一条是增赔①兵费若⼲。第二条是准许英国民人,自由在天津通商,国中 民人不得分毫⼲涉。第三条是酌带兵弁数十人⼊京换约。桂良见了三条条件,件件都是难题,只好飞行奏知皇上。 皇上一见三个条件,气得顿脚大骂洋奴无礼,咱们堂堂天朝,真的被这班洋奴如此挟制不成。当下一面召回桂良,一面又命僧亲王再从通州进兵。并用六百里的加紧牌单,廷寄外臣⼊都勤王。 谁知僧亲王只知満口大言,一见洋兵,除了溃退之外,一无法子。外面勤王之兵,急切之间,又不能迅速到京。再加一班太监宮女,⽇⽇夜夜,只把洋兵如何骁勇,炮火如何厉害的说话,有意说给皇上闻听。皇上一想没有法子,只好自己作主,下了一道朱谕,命人预备军马,要到热河地方,举行秋狩大典。 此谕一下,京中百姓,顿时大大恐慌起来。大学士桂良听得风声不好,赶忙⼊朝奏请收回举行秋狩的成命。咸丰皇上听了大惊道:“卿所奏称,请朕收回成命一节,敢是在朝诸臣,都不以此事为然么?” 桂良闻谕,只好把京內百姓大 ![]() 岂知此谕一下,京中百姓,虽然有些安静下来,可是洋兵攻打张家湾更急。那时的怡亲王载垣和端华、肃顺三个,已经有了深谋。只望咸丰皇上,去到热河,离开京中朝臣,他们便可授着大权。当下又去奏知皇上,还是一面议和,一面驾幸热河,以避危险为妙。皇上正无主见的时候,马上准奏。即命怡亲王载垣、大学士桂良,军机大臣穆荫,去到通州,再与英使议和。 英使见了三人的照会,不觉哈哈大笑的说道:“我也经过几次 ![]() 还亏他的参赞巴夏礼在旁进言道:“国中之势,尚未弱到极点。南方的曾国藩、左宗棠、彭⽟麟等人,都是能文能武的人材。倘若一与发军联和,同来与我军对敌,胜败谁属,尚未可知。国中既来议和,似乎不必拒绝。” 英使听了巴夏礼之言,始不反对议和。便命巴夏礼亲⼊通州城內,去与国中的三位全权大臣议和。 当时怡亲王、桂良、穆荫三人,闻得英使阿尔金已派巴夏礼为议和代表之信,不胜 ![]() ![]() ![]() 哪知那个巴夏礼,不是口头虚文可以骗得好的。当时即庞然自大的对着怡亲王、桂良、穆荫三人说道:“贵国既要议和,今天席间不能开议。我须面见贵国大皇帝,方能开出条件。但是贵国向用跪拜礼的,我们向来,除了见着天主,方能下跪,其余见着不论何人,都不下跪。这是第一样须先声明。第二样我们去见贵国大皇帝,并须带兵⼊见。这两样问题,先请贵大臣承诺下来,再谈别事。” 当时怡亲王、桂良、穆荫三人,一听巴夏礼突然说出此话,顿时吓得大惊失⾊。除了你看我的鼻子,我看你的眼睛,同时六目相视外,一无言语。巴夏礼在旁看得亲切,只在冷笑,不及等候,复又催促答覆。 怡亲王没有法子,只好嚅嚅嗫嗫的答道:“这个问题,关乎敝国陛见的礼节,我等三人,不敢作主。” 巴夏礼听说,只把鼻管一掀,仍是冷笑着的答道:“这点小小礼节,贵大臣等都不能的作主,世界之上,怎有这等全权代表。既是如此,快快收拾卧室,让我休息,等候贵大臣等奏闻贵大皇帝之后,再行给我确覆便了。” 怡亲王、桂良、穆荫三人,听了此话,真正巴不能够。当时如释重负一般,连忙吩咐从人,收拾一间极考究的卧室,以便巴夏礼前去休息,他们便好飞奏朝廷,讨个答复之话。 哪知怡亲王等三人,刚将巴夏礼送⼊卧室,他们尚在商议奏闻之折的当口,忽所然听得人声鼎沸,出自巴夏礼的卧室之中,不觉连问怎么怎么,赶忙奔去一看。只见桂良的亲随乔福,率着多人,即将巴夏礼以及随员等人如同猪一般的捆缚起来。 当时在怡亲王、桂良、穆荫三人的初意,还想喝止乔福等人,速将巴夏礼等人放去,打算道歉了事。不防巴夏札一见他们三人,立即破口大骂,且有侵及皇上故设圈套之言。桂良至此,索 ![]() 怡亲王这人,本来一离开了端华、肃顺两个,便没魂灵了的。穆荫的资望较浅,不敢反对桂良的行为。二人既没什么主张,起先还想站在不负责任旁观的地位之上。后见乔福一个人只在狂号叫跳,发令指挥。仿佛已经真个战胜英人的样子。巴夏礼等人,确有俘虏资格。又见桂良也在附和乔福。怡亲王和穆荫二人,忙又一想,这场功劳。莫被桂良一人得去,当下也去喝骂巴夏礼几句,算是他们对于此事也有份的。 桂良、乔福二人,一见怡亲王已经赞成这个办法,自然更是大喜,于是主张立即回京。怡亲王、穆荫二人,当时果不反对,只是一阵糊里糊涂的跟着桂良、乔福几个,一同带了巴夏礼等等,漏夜回京。 次⽇黎明,怡亲王、桂良、穆荫三人,即将经过之事,老实奏知咸丰皇上。皇上听了,心里虽不为然。但见事已至此,因要保全天朝的威严,即将巴夏礼等人,发 ![]() 咸丰皇上一见此奏,急得神⾊大变,马上召集众臣,商议解围之法。首由大学士贾桢、户部尚书周祖培、兵部尚书陈恩孚、刑部尚书赵光几个奏称道:“事已危迫,究竟主战主和,皇上须得宸表独断下来,臣等方有办法。” 皇上皱着双眉的答道:“现在洋鬼子已经进 ![]() 贾桢等人便又奏称,说是南方发逆作 ![]() 皇上听说,正待命恭亲王去与英使议和的当口,又得两道奏本:一道是九门提督奏称鲁恺所率的洋兵,已近京城。一本是左都御史奏称洋兵不能理喻,可否仰请驾车立即巡狩热河;再派大臣议和。皇上见了两道本章,一面即任恭亲王为全权议和大臣并将巴夏礼等等,以礼送还英使。一面带领怡亲王、端毕、肃顺,以及几员亲信的军机大臣,并东西二妃,现今皇上,一齐漏夜出狩热河。 郭嵩焘一口气一直介绍到此地,尚待再说。忽见曾贞⼲单⾝走了进来,见他在座,很露⾼兴之⾊。正是: 奷臣果达谋权志 爱弟亲为调将来 不知曾贞⼲忽见郭嵩焘在座,何以很觉⾼兴,且阅下文。 |
上一章 大清三杰 下一章 ( → ) |
大清三杰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大清三杰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大清三杰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徐哲身是大清三杰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