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文明小史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文明小史 作者:李伯元 | 书号:38591 时间:2017/8/16 字数:4949 |
上一章 第二回 识大体刺史讲外交 惑流言童生肇事… 下一章 ( → ) | |
却说柳知府同了首县、翻译,一直出城,奔到⾼升店,当下就有号房,抢先一步进店投帖。少停,轿子到门,只见参府里派来的老将,带了四个营兵,已经站在那里了。且说这店里住的外国人,原来是意大利国一个矿师。只因朝廷近年以来,府库空虚,度支⽇绌,京里京外,很有几个识时务的大员,晓得家国所以贫弱的缘故,由于有利而不能兴。什么轮船、电报、织布、纺纱、机器厂、![]() 所以,那些实心为国的督抚,懂得这个道理,一个个都派了委员到东洋考察农务,又从外洋聘到几位有名矿师,分赴各府州县察看矿苗,以便招人开彩。这番来的这个意大利人,便是湖北总督派下来的。同来的还有一个委员,因在上县有事耽搁,所以那矿师先带了两个外国人,一个通事,两个西崽,一共六个人,早来一步。到永顺城外找到⾼升店住下,原想等委员来到,一同进城拜客,不料店小二因他⽗亲被打,奔到地保家中哭诉,地保恐怕担错,立刻进城禀报,偏偏碰着柳知府又是个极其讲求外 ![]() 况且自己也还会说几句国中话,看过名帖,忙说了声:“请!” 柳知府当先下轿,走在头里,翻译张师爷夹在中间,首县打尾。进得店门,便有店里伙计领着上楼,那矿师已经接到扶楼边了。见面之后,矿师一只手探掉帽子;柳知府是懂外国礼信的,连忙伸出一只右手,同他拉手。下来便是读过三个月洋书的张师爷,更不消说这个礼信也是会的,还说了一句外国话,矿师也答还他一句。末了方是首县,上来伸错了一只手,伸的是只左手,那矿师便不肯同他去拉,幸亏张师爷看了出来,赶紧把他的右手拉了出来,方算把礼行过。那矿师同来的伙计,连着通事,都过来相见。那通事鼻子上架着一付金丝小眼镜,戴着一顶外国困帽,脚上穿着一双⽪鞋,走起路来格吱格吱的响,浑⾝小衫 ![]() ![]() ![]() ![]() ![]() 当下又讲到店小二⽗亲打了他们的碗,刚才居然没有提起此事,大约是不追究的了。说到这里,门上来回:“店小二已经锁了来,现在就叫原差押着他去找他⽗亲去了,把他爷儿俩一齐拿到,连着地保三个,还是发县呢,还是老爷亲自审?”知府道:“一时也还用不着审,但是放亦放不得的,尚若放跑了,将来外国人要起人来,到那里去找呢?他们外国人最是反面无情的,究竟打掉一个碗,不是什么要紧东西,也值得拖累多少人,叫人家败家 ![]() ![]() ![]() ![]() ![]() ![]() 众禀保道:“考是自然要考,本城的童生还好,但是那些外县的,还有乡下上来的,大家都是扣准了⽇子来考,那里能够耽误这许多天?一个个吃尽用光,那里来呢?”老师道:“太尊吩咐下来,我亦没有法想。”众禀保无奈,也只好退了出来,传知各童生,大众俱有愤愤之意,齐说:“知府巴结外国人,全不思体恤士子!”这个风声一出,于是一传十,十传百,霎时间満城都已传遍了。后文补叙。 且说那湖北制台派来的金委员,是个候补知州,一向在武昌洋务局里当差。从前出过洋,会说英、法两国的话,到省之后,上司均另眼相看。此番委他同了矿师沿途察勘,正是上宪极力讲求为国兴利的意思。那⽇柳知府去拜矿师,矿师原说他不⽇可到,果然未及上灯时分,已见他拿着手本前来禀见。柳知府立刻请见,行礼归座。寒暄了几句,金委员遂将来意禀明,还说洋矿师因见大人先去拜他,心上⾼兴的了不得。柳知府便说:“我已叫县里备了两席酒替他送去,我要邀他们到衙门里来住,他说等着老兄到了再定。”金委员道:“大人已经先去拜他,又送他酒席,这也尽够的了。同外国人打 ![]() 好在礼多人不怪,现在里头尚且十分迁就他们,何况我呢? 心上如此想,面子上不好驳他,満口的说:“老兄所见极是,兄弟领教。但是老兄同了他们来到此地,还是大略看看情形,还是就要动手开彩?说明了,兄弟这里也好预备。”金委员道:“这一回不过奉了督宪的公事,先到各府察勘一遍,凡有山的地方都要试过,等到察勘明⽩,然后回省禀明督宪,或者招集股份。置办外洋机器开彩,或者本地绅富有愿包办的,用土法开彩亦好。到那时候,自然另有章程,现在还说不到这里。 目下只求大人多发几张告示,预先晓谕地方上的百姓,告诉他们此番洋人前来试验矿苗,原是为将来地方上兴利起见,并无歹意,叫他们不必惊疑。等到洋人下乡的时候,再由县里同营里多派几个衙役兵勇,帮着弹庒,免得滋事。府属四县看过之后,就要回省销差。这一路的山,虽比别府多些,顶多也不过半月二十天的工夫,就可了事。”柳知府连忙答应明天写好告示,尽后天一早贴出。金委员又谢过方才告辞出来,跟手去拜县里、营里,不必细题。第二天,又到县里开了本地绅富的名单,挨家去拜,却无一个出来会他。到了第三天,府里的告示已经贴了出来,县里派的衙役,营里派的兵丁,亦都齐集店中,听候差遣。话分两头。且说那班应考的武童,大都游手好闲,少年喜事之人居多,加以苗、汉杂处,民风強悍,倘遇地方官拊循得法,倒也相安无事,如若有桩事情,不论大小,不如他们的心愿,从此以后,吹⽑求疵,便就瞧官不起。即如此番柳知府提倡新学,讲究外 ![]() ![]() 大家见他来得奇怪,一齐站起⾝来,齐问什么事情。那人道:“我刚才到府前闲耍,忽见照墙上贴出一张告示,有多少人哄着去看。有一个认得字的老先生在那里讲给人听,原来这柳知府要把我们这一府里的山通统卖给外国人,叫他们来到这里开矿,你们想想看,咱们这些人,那一个不住在山上,现在卖给外国人,叫咱们没有了存⾝之处,这还了得!”这人不曾说完,接着又有一个童生跑了来,也是如此述了一遍。不消一刻。来了三、四起人,都是如此说法,顿时就哄了二百多人,有的说:“我的家在山上,这一定要拆我的房子了!”一个说:“我的田在山上,这一定要没我的田地的了!”又一个说:“我几百年的祖坟都在山上,这一来岂不要刨坟见棺,翻尸掏骨的吗?” 还有个说:“我虽不住山上,却是住在山脚底下,大门紧对着山。就是他们在那里动土,倘有一长半短,岂不于我的风⽔也有关碍?大家须想个抵挡他的法子才好!”当下便有人说:“什么抵挡不抵挡,先到西门外打死了外国人,除了后患,看他还开得成矿开不成矿?”又有人说:“先去拆掉本府衙门,打死瘟官,看他还能把我们的地方卖给外国人不能?横竖考也没得考,大家拚着去⼲,岂不结了吗?”于是你一句,我一句,人多口杂,早闹得沸反盈天。看热闹的人,街上愈聚愈多,起初还都是考先生,后来连不是考先生也和在里头。众人正在吵闹的时候。忽有本地最坏不堪的一个举人,分开众人跑进茶店,忙问何事。于是众人都抢着向他诉说,如此如此,这般这般,说了一遍。这个举人,一生专喜包揽词讼,挟制官长,无所不为,声名甚臭。当时听得此事,便想借题做文,连说:“这还了得!这瘟官眼睛里也太觉没有人了。好端端要把我们永顺地方卖给外国人,要灭我们永顺一府的百姓。这样大事情,茶店里不是议事的地方,还不替我快去开了明伦堂,大家一齐到那里商量个法子,在这里做什么呢?”一句话提醒了众人,大家一哄而出,其时已有上千的人了。这茶店里不但茶钱收不到,而且茶碗还打碎不少,真正有冤没处伸,只好⽩瞪着眼睛,看他们走去;未曾把茶店房子挤破,已是万幸,还敢哼一声吗? 且说一⼲人跑到学里,开了明伦堂,慡 ![]() 毕竟这些童生闹到那一步田地,且听下回分解。 |
上一章 文明小史 下一章 ( → ) |
文明小史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文明小史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文明小史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李伯元是文明小史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