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北洋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北洋 作者:戒念 | 书号:36677 时间:2017/7/29 字数:5033 |
上一章 第二百四十二章 罢免 下一章 ( → ) | |
谭延不会跟自己的工程师犯别扭,他也曾多次登舰考察,三涨机的震动对于![]() ![]() 如果以后出现可以实用的蒸汽轮机,谭延可以忍受暂时 ![]() 慈禧太后目前在对维新变法的态度上还尚属温和,就算有光绪皇帝摆明车马争取权力,目前看来慈禧太后还没有采用过 ![]() 李鸿章虽然邀请伊藤博文出任国中首相,心中到底怎么想地谭延不知道。不过后来这则消息传出来的时候,李鸿章的主张居然被很多人所相应,只是后来朝廷认真讨论此事地时候。李鸿章则选择了退却…他致电伊藤博文说先前的邀请不过是玩笑之举…谭延看得出来李鸿章此举的背后也许是出于真心邀请,但更多的是点明了国中政治体制的弊病…就算再优秀的导领者面对这样的环境也是⽩搭。 康有为这伊藤博文相比自然是还差了八条街,从来没有从政经历地他 ![]() ![]() 在李鸿章、张之洞等地方实力派向朝廷发出立宪地奏折时候,谭氏⽗子也选择了站在立宪这以新嘲的派别一边,最终促成了慈禧太后立宪地默认,并且还出派了八大臣出洋考察。尽管荣禄为首的八大臣连同其随员在谭延的暗杀图谋下都做了冤死鬼,朝廷的立宪举动似乎刚刚开头便又缩了回去,不过谭延却没有最终放弃“主民”路线…这是从 ![]() 康有为等维新派 ![]() ![]() ![]() ![]() 四月二十五⽇,在天津和济南同时成立了议事会。天津议事会一共选举了五十人为议员,而济南议事会作为省级议事会,共选举了一百人为议员。天津和济南的议事会为国中的第一个“议事会”从成立的时间和天津与济南的关系,明眼人不难看出这是谭延一手策划的。不过这个议事会也不是那么好成立的,谭延也是经过了将近一年半的准备时间才走到今天这步…这些“议员”并非选举而来,但是能够进⼊议事会的人员无不都是在当地具有很大影响的人物,他们都在国內经过了为期半年的培训,然后再到欧洲考察半年才回国。 对于“议员”谭延也做过相当严格的要求…年龄必须是三十岁至四十岁,必须具有举人功名者才可以加⼊其中。也是考虑到这样的年龄的知识分子不至于让这个本⾝就已经很变味的“议会”更加变味,但是可以想象处在这个年龄层的读书人在很大程度上都对变法维新派有着很大的好感,加上谭延有意无意的偏袒,就使得“议事会”这个机构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抹上了维新派的⾊彩。这样的议事会肯定和谭延心目中的相差甚远,不过在这个时候也算是勉勉強強凑合了,只是维新派的⾊彩太重了显然不附合他的政治意愿。议事会功能定位上更像是一个府政咨询机构,手中并没有多大的实权,这也是谭延对其能够忍耐的 ![]() 当然从新式教育体系中走出来的人想要成为“议员”这中间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但以现在直隶总督衙门对新式教育的大巨政策倾斜,还有更多的人提出废除科举制度,可以想象未来的议会主体必然是受过新式教育的人的天下。 天津和山东议事会地成立产生了大巨的影响,毕竟以前关于西方的政治制度都还停留在纸面上,报纸上腾折的厉害,民间士子们也都讨论,虽有地方大员提出过。但是到目前为止也没有见谁真正⼲过一些切实的努力,在发生八大臣出洋被刺事件之后,朝廷对于“立宪”也没有任何作为。 就在举国还在观望的时候,天津和山东议事会的成立无疑给已经最近一段时间处于低⾕地“立宪舆论”注⼊了一剂強心针。尽管连谭延在接受中外报纸记者采访地时候也诚坦承认,现在的议事会并非是选举而来,而且议事会的并没有行权政力,但是中外报纸还是给予了谭延相当⾼的评价…报纸上盛赞谭延是“开明之巨手”而以天津为中心。这几年的经济⾼速发展也促成了一个⾼层资产阶级,他们更是支持谭延,国內倾向立宪的人也视他为宪政运动的中间,至于康有为等人则被他的影响力再次排挤到了一边。 “协办大学士翁同,近来办事都未允洽,以致众情不服,屡经有人参奏,且每于召对时,咨询之事。任意可否,喜怒无常,辞⾊渐露,实属狂妄任 ![]() 谭延手中拿着刚刚到手的一纸文书,他没有想到慈禧太后还真地选在翁同七十大寿的坎上送给老翁同学这么大一个“贺礼”谭延无法想象翁同这个七十大寿是怎么过来的,这并不属于他所关心的,尽管这个昔⽇的政敌给自己造成了很多⿇烦,但他留给谭延地更多地是经验,说起来他心中还是 ![]() 翁同的罢免在官场上又引动了一次风波,而风波中心的翁同本人并没有什么动静,诏谕內容非常严厉,从內容上看这也绝对不是光绪皇帝的手笔…从四岁开始,光绪皇帝接进宮便跟随翁同,二十多年下来这份香火情不是这么容易泯灭的一⼲二净的,就算要罢免翁同也要一步步来,不至于一下将所有的官职全部抹去。 谭延得知翁同被罢免的时候已经是当天的晚饭时间,如果没有这档子事的话,估计翁同的府上正是⾼朋満座庆贺他七十大寿的时候,这一纸诏谕让喜事差点变成了丧事,反差实在是太大了。慈禧太后也是挑了这个时间给翁同以及所谓的帝 ![]() ![]() 为了羞辱翁同,罢免诏书上像对待一个犯人一样对待他…令他转天即刻离开京师,而且也不像其他辞官回乡的大臣一样享受任何待遇和荣耀,甚至令其家乡地方员官对其监管…也就是说翁同回到家乡之后,是不能随意走动的,若是有事到其他地方走动,还要事先请示地方员官,得到许可后才可以动⾝。 “毫无疑问,这是出自慈禧太后的手笔!”谭延很快便做出了反应,这一次他并不准备 ![]() 翁同回老家无非是乘船或是坐火车先到汉 ![]() ![]() 翁同的火车缓缓的驶进天津火车站的时候。看到了令他非常震惊的一幕…直隶大小员官全部到达火车站,而且还有在津的儒学名士也都赶来为他送行。在车厢中,翁文将一张精致地洒金封签说道:“这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谭延送来的程仪,现在他就在站台上等候,还送来了一桌子燕菜…” 翁同拆开封签一看,是一张五千两的银票,这是致送程仪。乃是官场成例,昨天在京师的时候,孙家鼐、钱应傅、廖寿恒,甚至是刚毅都送了程仪和燕菜,不过刚毅的程仪和燕菜都被翁同给退了回去。虽是官场成例,但五千两银票的程仪未免太多了,对应他这样级别的员官。大多数都是一千两上下就⾜够了。没有想到谭延居然这么大方送出了五千两。 “谭组安非常有诚意,他希望能够下车见见车站上为⽗亲送行地天津各界名流,也希望能够和⽗亲面谈一次…”翁文瞥了一眼银票说道。 翁同沉默了一会说道:“下车就不必了,毕竟我现在地⾝份不太合适,也不能这么招摇授人以柄…至于谭组安,还是让他上车一会吧!” 不过当翁文刚要走出车厢,翁同还是拦住了他,毕竟谭延不因为他们是政敌而轻待了他,反倒是摆出如此阵仗来 ![]() 谁都能够看得出来。诏书对翁同的态度就像是对待犯人,到了这个时候又有谁还敢“顶风作案”善待他这个昔⽇荣耀非常地大臣?谭氏⽗子可以说是现在所谓“后 ![]() ![]() “组安…”面对十几年前还在自己⾝前的那个有些腼腆但又才华横溢地少年,到今天地手持国中权柄疆臣第一的谭延,翁同有些感慨万千,想想十几年前他可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居然和老友⽗子对峙地如此严重,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谭延躬⾝行礼有些哽咽的说道:“老师一去,此行关山万里,生学…” 谭延称翁同一句老师,翁同绝对是受得起的,当年谭钟麟在京师任礼部尚书,谭延也就十一二岁,不过作为谭家第二代中学业最为出众的他写出来的文章经常被谭钟麟散发给昔⽇的翰林好友审阅,而翁同更是最早得到的人。也是因为翁同,谭延的书法最擅长的便是颜体,时至今⽇谭延在颜体字书法的功力亦是和翁同并驾齐驱。 早年种种往事,现在摆在俩人中间,实在是让人感叹世事无常,唏嘘不已。以致老少俩人在见面后,一段时间都是相顾无言。没有人知道谭延和翁同在这最后一次见面中都谈了什么,而翁同自离开京师,三年后便在常 ![]() |
上一章 北洋 下一章 ( → ) |
北洋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北洋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北洋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戒念是北洋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