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袁崇焕评传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武侠小说 > 袁崇焕评传 作者:金庸 | 书号:2142 时间:2016/10/5 字数:6251 |
上一章 十四 下一章 ( 没有了 ) | |
崇祯所以杀袁崇焕,并不只是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那么简单。如果是出于一时误信,可说他只是愚蠢。《三国演义》写曹![]() ![]() ![]() 然而为甚么终于杀了他?显然,崇祯不肯认错,不肯承认当时误中反间计的愚蠢。杀袁崇焕,并不是心中真的怀疑他叛逆,只不过要隐瞒自己的愚蠢。以永远的卑鄙来掩饰一时的愚蠢! 为甚么隔了这么久才杀他?因为清兵一直占领着冀东永平等要地,威胁京北,直到六月间才全部退出长城,在此以前,崇祯不敢得罪关辽队部。要等到京师的全安绝对没有了问题才动手。在此以前,他不是不忍杀,而是不敢杀。 崇祯在位十七年,换了五十个大学士(相当于宰相或副宰相),十四个兵部尚书(那是指正式的兵部尚书,像袁崇焕这样加兵部尚书衔的不算)。他杀死或 ![]() ![]() 我九岁那一年的旧历五月二十,在故乡海宁看龙王戏。看到一个戏子悲怆凄凉的演出,他披头散发的上吊而死,临死时把靴子甩脫了,直甩到了戏台竹棚的顶上。我从木牌子上写的戏名中,知道这出戏叫作《明末遗恨》。哥哥对我说,他是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当时我只觉得这皇帝有些可怜。一九五○年秋天,我在京北住了一段时候,曾去了崇祯吊死的煤山,望到皇宮金⻩⾊的琉璃瓦,在京北秋⽇的 ![]() ![]() 他孤独得很,⾝边没有一个人可以商量,因为他任何人都不相信。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七⽇,京北在李自成猛攻下眼见守不住了,他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君臣相对而泣,束手无策。他用手指在案上写了“文臣个个可杀”六个字,给⾝边的近侍太监看了,当即抹去。他在杀自之前,用⾎写了一道诏书,留在宮中,对李自成说,这一切都是群臣误我的,你可以碎裂我的尸体,可以将我的文武百官尽数杀死③。可见他始终以为一切过失都是在文武百官,痛恨所有为他办事的人。他哥哥天启从做木工中得到极大乐趣,依恋啂娘,相信魏忠贤一切都是对的,精神上倒很平安。崇祯却只是烦躁、忧虑、疑惑、跋徨,做十七年皇帝,过了十七年痛苦的⽇子。拚命想办好家国大事,却完全不知道怎么办才是。 皇帝是不能辞职的! 他没有一个真正亲信的人,他连魏忠贤都没有。他没有精神上的信仰,一度听了徐光启的劝告而信奉天主教,但他的爱子悼灵王生病,天主没有救活孩子的 ![]() 在国中几千年历史中,君主被敌人俘虏或杀死的很多,在政变中被杀的更多,但临危杀自的却只有崇祯一人。由于他的杀自,后人对他的评价便比他实际应得的好得多。只因他不好酒⾊,勤于政事,后人就以为他本⾝是个好皇帝。甚至李自成的檄文中也说他并不真的十分胡涂,只不过受到欺蒙,一切坏事都是群臣⼲的④。只因他遗诏中要求李自成不要杀死一个百姓,后人便以为他真的爱百姓(难道他十七年中所杀的百姓还少了?),只因他说过“朕非亡国之君,诸臣皆亡国之臣”后人便以为明朝所以亡,责任是在群臣⾝上。其实他说这样的话,就表明他是合理的亡国之君。他拥有绝对的权力,却将中兴之臣、治国平天下之臣杀的杀、罢的罢,将一批亡国之臣走马灯般换来换去,那便构成了亡国之君的条件。 明朝是国中历史上最专制、最败腐、统治者最残暴的朝代,到明末更成为国中数千年中最黑暗的时期之一。明朝当然应该亡,对于国中 民人,清朝比明朝好得多。 然而袁崇焕抗拒満清⼊侵,却不能说是错了。当时満清对明朝而言是异族,是外国,清兵将汉人数十万、数十万的俘虏去,都是作为奴隶或农奴。清兵占领了国中的土地城市,总是烧杀劫掠、极残酷的 ![]() ![]() ![]() 在合理的政治制度与社会制度下,万历可以成为一个精明的商人,最后被送⼊戒毒所。天启是一个精巧的木匠。崇祯做甚么好呢?他忍残嗜杀,暴躁多疑, ![]() 后世的评论者大都认为,袁崇焕如果不死,満清不能服征 国中⑤。我以为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只要崇祯是皇帝,袁崇焕便有天大的本事也改变不了基本局面,除非他杀了崇祯而自己来做皇帝,这当然不符合他的 ![]() 袁崇焕死后二百三十六年,那时清朝也已腐烂得不可收拾了,在离开袁崇焕家乡不远的地方,诞生了孙中山先生。他向国中人指明:必须由见识⾼明、才能卓越、品格⾼尚的人来管理家国大事。一旦有才⼲的人因⾝居⾼位而受了权力的腐化,变成专横独断、欺庒民人时,民人立刻就须撤换他。袁崇焕和崇祯的悲剧,明末国中亿万民人的悲剧,不会发生于一个具有真正主民制度的家国中。把决定千千万万民人生死祸福的大权 ![]() ![]() ![]() 在袁崇焕的时代,⾼贵勇敢的人去抗敌⼊侵,保卫民人;在孙中山先生的时代,⾼贵勇敢的人去反抗专制,为民人争取主民自由。在每一个时代中,我们总见到一些⾼贵的勇敢的人,为了人群而献出自己的一生,他们的功业有大有小,孙中山先生的功业极大,袁崇焕当然小得多,然而他们都是奋不顾⾝,尽力而为。时代不断在变迁,道德观念、历史观点、功过的评价也不断改变,然而从⾼贵的人 ![]() 历史上有许多人为人群立了大功业,令我们感谢;有许多人建立了大帝国和长久的皇朝,令我们惊叹。然而袁崇焕“亡命徒”式的努力和苦心,他极度悲惨的遭遇,这个生死以之的“痴心人”这个无法无天的“泼胆汉”却更加強烈的 ![]() ![]() 崇祯和袁崇焕两人的 ![]() ![]() ![]() 即使没有皇太极的反间计,崇祯终于还是会因别的事件、用别的借口来杀了他的。 我们想象崇祯二年腊月国中北方的情形:在永平、滦州、迁安、遵化一带的城內和郊外,清兵的长刀正在砍向每一个汉人⾝上,満城都是鲜⾎,満地都是尸首⑦… 在通向长城关口的大道上,数十万汉人男女哭哭啼啼的行走,骑在马上的清兵挥舞鞭子在驱赶。清兵不断的 ![]() ![]() 在陕西,灾荒正在大流行。树⽪草 ![]() 在 ![]() 皇帝的信使快马驰出山海关外,将这封信 ![]() 辽河大平原上⽩茫茫的一片冰雪。数万名间关百战、満⾝累累 ![]() ①见余大成《剖肝录》。 ②《论语·季氏》:“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崇祯死后,因为没有确定的接班人,也就没有确定的谥法,有毅宗、庄烈帝、怀帝、愍帝、思宗等谥。思宗的“思”字,不是美谥,《逸周书》的谥法解中说:“道德纯一曰思,大省(即“眚”灾害的意思)兆民曰思,追悔前过曰思,外內思索曰思。” 汉朝的王逸作过一篇楚辞,叫作《九思》,是哀悼屈原的,共有九章:逢尤、怨上、疾世、悯上、遭厄、悼 ![]() ![]() ③崇祯遗诏:“朕自登极十七年,上邀天罪,致虏陷地三次,逆贼直 ![]() ④“君非甚閛e,孤立而炀蔽恒多;臣尽行私,比 ![]() ⑤梁启超在《袁崇焕传》的题目上,加了“明季第一重要人物”的形容词,传中说:广东崎岖岭表,数千年来与中原的关系很浅薄,历史上影响到全国中的人物极少,只有唐朝六祖慧能光大了禅宗,明朝陈⽩沙在哲学上倡明唯心论,成为王 ![]() ![]() 李济深《重修明督师袁崇焕词墓碑》:“论明清间事者,佥以为督师不死,満清不能⼊主中原。”叶恭绰谒袁崇焕墓诗:“史笔只今重论定,好申正气息群纷。”注云:“近⽇史学家钩稽事实,证明袁如不死,満洲不能坐大,即未必克⼊主中原,故袁死所关之重,有同岳飞于宋。文天祥辈尚非其比也。” ⑥戏剧结构上⾼嘲过后的余波(anti-climax),通常译作“反⾼嘲”似不甚贴切。 ⑦《清史列传》卷三:“岳托(満清大将,代善之子,皇太极的侄儿)曰:辽东以久不降,故诛之。杀永平人,乃贝勒阿敏所为…六年正月,(岳托)奏言:前克辽东、广宁,汉人拒命者诛之,复屠永平、滦州汉人。” ⑧満清每次出兵,都俘虏大量汉人去做生产工具。这次进攻京北之役俘虏的实数无记录,但知阿巴泰攻掠山东之役(《碧⾎剑》中提到的那一次)“俘获民人三十六万九千名口。”相信崇祯二年一役中俘虏汉人也必达数十万,《太宗实录》卷六:“上因问达海(奉命监守明宮太监而使反间计的五将之一)等:‘是役俘获视前二次如何?’对曰:‘此行俘获人口,较前甚多!’上曰:‘金银币帛,虽多得不⾜喜,惟多得人口为可喜耳!’” ⑨《陕西通志》,崇祯二年马懋才《备陈灾变疏》:“殆年终而树⽪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安塞城西,有粪场一处,每晨必弃二三婴儿于其中,有涕泣者,有叫号者,有呼其⽗⺟者,有食其粪者。” BC萧一山《清代通史》卷上:“崇祯间有民谣曰:‘老天爷,你年纪大,耳又聋来眼又花。为非作歹的享尽荣华,持斋行善的活活饿煞。老天爷,你年纪大。你不会作天,你塌了罢!’此种时⽇曷丧之心理,非民人痛苦至极者,宁忍出此?” |
上一章 袁崇焕评传 下一章 ( 没有了 ) |
袁崇焕评传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袁崇焕评传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袁崇焕评传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金庸是袁崇焕评传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