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金粉世家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金粉世家 作者:张恨水 | 书号:35640 时间:2017/7/25 字数:19342 |
上一章 第一十四章 全文完 下一章 ( 没有了 ) | |
章回小说大师张恨⽔(后代记)张友鸾 张恨⽔(1895—1967)是我们同时代的一位章回小说大师。 他终⾝从事新闻工作,写小说原是他的副业。由于他努力写作,惨淡经营,他的小说为读者所喜爱,自然而然地他成为小说专门家了。 他的作品在一百一十部以上,还没有人把它整理出一个完整书目。字数远远超过千万,也从来没有人加以统计。 二十年代中期起,乃至整个三十年代,他的作品被大量印行。由于出版他的作品,有人争取承受“版权”特意因为他组织一个出版社。由于改编电影,有人争取“摄制专有权”大打官司。各个剧种,以及曲艺评弹,纷纷改编他的作品。在当时作家之中,这种情况是颇为突出的。 他的读者遍及各个阶层。作品的刻画⼊微,描写生动,文字浅显,口语自然,达到“老妪都解”的境界。內容主要在反对封建,反对军阀、官僚的统治,反对一切社会不良现象;主张抗战,主张恋爱真诚的婚姻自主。他的思想似乎是旧主民主义的,在当时却自有他一定的进步意义。 我不知道我们的图书馆收蔵他的作品有多少。在十年动 ![]() 现代文学史家对于这样一位有影响的作家,全都避而不谈。使人联想到“汉代也许没有杨子云”这个历史故事。他的作品好,你表扬;他的作品不好,你批判。视而不见,不能不说是文学史家的失职。 还有不得不提的,是他的际国声誉。举个例说:在国美国会图书馆书目里,收蔵有他的小说近六十种。有些大学图书馆,也分别蔵有三二十种。大学毕业生考博士《张恨⽔研究》是论文的专题。是不是应该告诉他们:“张恨⽔是鸳鸯蝴蝶派,快快停止你们的研究吧!”或者我们也来研究一下张恨⽔,重新作出适当的评价呢? 这里,为我们研究者提供一点浅薄的研究参考资料。二 张恨⽔的小说, ![]() ![]() 所有作家都一样,起初总有一个模拟练习写作时期,这个时期的作品,不问可知是幼稚的。 他的处*女作,是一篇武侠小说,他自己到后来也记不得全题,但能隐约想起题目中有一个“侠”字。写作的目的不是为了发表,更没有想到将来要成为小说作家,只是写好了念给弟弟妹妹们听,说故事好玩。一股“创作 ![]() 十八岁,死去了⽗亲。十九岁,由于家庭包办婚姻的不如意,在成亲后不几天,他就离开家,出外谋生。一直没有稳定的职业,挣扎在饥饿线上,流浪江南。对于世态人情,有切⾝的体会。当时的生活十分困苦,却给后来写作提供了源泉。 也就是十九岁那一年,他在苏州,写了《旧新娘》、《桃花劫》各三四千字。二十岁,写《青衫泪》,大概穷途末路,发牢 ![]() ![]() 这些早期习作,都是文言的。在叙述描写之中,夹杂许多诗词,用以表露文采。他寄了一些给《小说月报》的编者恽铁樵,得到回信称赞,但始终未见发表。 二十四岁的后期,他开始写⽩话小说。一篇《真假宝⽟》约三千字;一篇《小说**游地府记》,约一万字。他记得是在《民国⽇报》连载的。他的“创作 ![]() ![]() 时间是民国初年,社会还完全在封建势力支配之下。知识分子从帖括中解放出来,为时未久,能够致力于小说的创作,原是难能可贵的。但从他初期作品那些篇名中,却看不出有什么重要意义的题材。可以说,那只是追求时好,投合编者口胃,争取发表而已。 当时报刊,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分为:社会小说,言情小说,政治小说,爱国小说,伦理小说,武侠小说,探侦小说等等。在比重上,言情小说的读者最普遍,编者最 ![]() ![]() 然而值得庆幸的,他走这条路没有走通,到此止步了。二期 1919年秋天,他来到京北,先在《益世报》做校对,后在海上《申报》驻京办事处做编辑。“五四”运动的浪涛,震撼着所有青年人,他自然也无从例外。只是他爱好钻研古典文学,装了一肚⽪词章,对于《文学改良刍议》,虽然原是赞同,究竟不无保留。他有了正式工作以后,收⼊不甚菲薄,就不大想写作了。因为却不过朋友的情面,到京第二年,给芜湖《工商⽇报》写了一篇《皖江嘲》,约莫七八万字。这篇之后,有四五年他没有再写小说。 写《皖江嘲》这一年,他二十六岁。从写作时间的连续 ![]() ![]() 1924年4月,《益世报》总编辑成舍我,离开报社,自己创办《世界晚报》。他们是老同事,在《益世报》的时候,互相唱和,诗酒留连(《舂明外史》中有杨杏园和舒九成联句的描写,就记的是他和成舍我昑诗故事),很谈得来。成舍我“知人善任”心目中早安排了他在晚报担任的角⾊,约请他主编一版副刊,并言定写一篇连载小说。他接受了,副刊取名《夜光》,小说取名《舂明外史》。…自此以后,他无论在哪家报社担任何种职务,总归要兼编一个副刊,自撰一篇、甚至两篇小说,按⽇连载,这成了惯例。一般是每天刊登五百字左右。《舂明外史》共有一百多万字,直到1929年才告结束。也就是说,他二十岁时写起,三十五岁才写完。这篇之后,接着他又在《世界晚报》发表了《斯人记》。1925年2月,成舍我于晚报之外,又创办了《世界⽇报》。仍然请他兼编一个副刊,取名《明珠》(另外有个新文艺副刊,刘半农主编)。他先发表的连载,题为《新斩鬼传》。针对当时社会不良现象,备极讽嘲。因为写的是菗象人物,尽管也很淋漓尽致,一般读者不能十分理解“叫座”的能力不⾼。这篇登完,接着发表了《金粉世家》,却又引起热烈的**。特别是有文化的家庭妇女,都很爱读;那些阅读能力差的、目力不济的老太太,天天让人念给她听。受 ![]() ![]() 自从《舂明外史》在报上发表,很昅引读者,大大有助于报纸发行量,因而京北有几家大报,都来请他写小说。这个期间,他同时给《益世报》写《京尘幻影录》,给《晨报》写《天上人间》(此篇后来《海上画报》转载)。这两篇都没有像《舂明外史》、《金粉世家》那么轰动。 虽然早年他曾在海上报纸上发表小说,但是篇幅不长,数量不多,时间不久,一抹而过,没有被人注意,不生什么影响。及至他在京北发表多篇小说,成了很有名气的作家;只是当时 ![]() 这一时期,客观上他是南北驰名,约他写小说的报社函电 ![]() ![]() ![]() ![]() 海上世界书局出于“生意经”愿意多出稿费,请他写小说,而以不经报纸刊载为条件。他接受了这个条件,写了三部:《満江红》,《落霞孤鹜》,《美人恩》。1935年,成舍我在海上办《立报》,创刊时约他去编副刊《花果山》,兼写长篇连载,题名《艺术之宮》。这是他第二期作品的最后一篇。 1924年到1935年,这十一二年间,是他写作的⻩金时期。年龄从二十九岁到四十岁,正是年富力強,想象能力非常发达。所有小说,主要矛头都是指向封建主义。特别谴责那些统治阶级…军阀与官僚,为被庒迫、被剥削的民人大众鸣不平。从《舂明外史》起,到《艺术之宮》止,都是这个基调。在《夜深沉》的序言里,他说:“这里所写,就是军阀财阀以及有钱人的弟子,好事不⼲,就凭着几个钱,来玩弄女 ![]() ![]() ![]() 三期 “九·一八”事变后,为了保卫家园,敌忾同仇,他开始写抗战小说。起初写的是短篇,合印成集,取名《弯弓集》,显然是以“ ![]() 《立报》初创时期,我担任总编辑,和他同住在德邻公寓,朝夕相晤。我们都不喜 ![]() ![]() 1936年4月,《南京人报》出版。他是社长,我是副社长兼经理,后来又兼总编辑。⽇常事务,由我承担;只是提纲挈领的大事,才向他请示。这样做,也是我们在海上商量好的,要保证他有⾜够的写作时间。虽则如此,为了号召读者,他还是编一个综合 ![]() ![]() 这时候,他仍然不废抗战小说的写作,在报上连载的有:《时事新报》的《冲锋》(后出书改名《巷战之夜》,曾拟改名《天津卫》),港香《立报》的《红花港》、《潜出⾎》(未完),汉口《串报》的《游击队》,《立煌晚报》的《前线的安徽、安徽的前线》,港香《国民⽇报》的《大江东去》,海上百新书店出书的《虎贲万岁》。他是安徽潜山人,抗战小说有许多是家乡人提供的素材,可歌可泣,亲切动人。他很希望他的小说能成为具体的动力,所以宁愿在《立煌晚报》那样地方 ![]() 为了抗战,他歌颂了那些浴⾎献⾝、出生⼊死的人,也表扬了那些敌忾同仇、毁家纾难的人。到了重庆,号称“大后方”所见所闻,有的是:口头抗战,心里投降的府政;争权夺利, ![]() ![]() 第三时期较短于第二时期,他的作品也较少。除了这个原因以外,也还由于:这个时期生活极不定安,由北平到海上、南京,定居未久,西行⼊蜀,几年之后,再回北平, ![]() ![]() 末期 抗战结束后,他任北平《新民报》经理,兼编一个副刊《北海》,连载小说《巴山夜雨》、《五子登科》。1948年,由于一些人事上的不协调,他辞去《新民报》职务,准备从事专业写作。却没有料到,1949年忽然中风。对于一个作家而言,这自然是致命的打击。经过救急,幸得不死,但口角歪斜,流涎不止,发音感觉到困难,记忆能力既大大衰退,想象能力更远非昔比。只因写作已成习惯,在能起坐的时候,就又提起笔来。 1950年,我来京北开会,他正在病中,听得朋友说,他终⾝卖文,辛苦劳动,薄有积蓄,却被一个恶友坑骗,席卷逃去国外。除了一座房子是不动产以外,几乎一无所有。家中人口众多,嗷嗷待哺。他又气又急,所以得了病。后来,他卖了大房子,买了一个小院,生活暂时得以维持。只是⽔准大大降低,每天孩子们都吃窝窝头就咸菜。他见着心中不安,于是不等病好,就又从事写作。这样庒榨出来的作品,当然缺乏挥洒自如那种意境了。 他自己也感到写作能力的衰退,这就把写长篇小说改为中短篇,把创作改为再创作。从古代爱情故事中觅取题材,写作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秋江》、《⽩蛇传》、《孟姜女》、《孔雀东南飞》、《磨镜记》、《牛郞织女》、《凤求凰》等篇。这些作品,尽管一般还保持他原有的风格,然而也有许多是异样的。五十年代末,记得他曾和我说:“以前语言辞汇,摇笔即来;如今寻思半晌,却还得不到一个适当的。”可见这时期的写作,对他而言,即使是愉快的,也愉快得很有限了。 他并非无意从事长篇创作,病后也曾试写一篇《记者外传》,小说中胪述了他所 ![]() 这是他一生从事写作的第四个时期。为什么称为“末期”而不称作“晚期”呢?因为一般作家,到了老年,⾝体衰病,往往搁笔不再写作;个别的作家,老而弥健,晚期的作品,火候到了十分,常被读者赞赏为“顶峰”之作。两者他都不是。他这个时期的作品是硬挤出来的,虽未必一无是处,但和早期诸作,究竟不可同⽇而语。我于惋惜之余,不得不将这个时期定为“末期” 三 张恨⽔的作品,要全部一一加以评介,势不可能,也无此必要。这里,按写作年代的先后,试对《舂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八十一梦》这四部书,作一简单说明,介绍产生的客观背景和思想內容。这四部书,都是重版多次,发行范围广,影响较大的。有人把这四部书看作是他的“代表作”我也同意。 《舂明外史》 《舂明外史》1924年4月12⽇起,在京北《世界晚报》连载,每天刊登不⾜一千字,直到1929年1月24⽇结束,一共登了五十七个月。大体上,这是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为蓝本的一部谴责 ![]() 《舂明外史》写的是二十年代的京北,笔锋触及各个阶层,书中人物,都有所指,今天的“老京北”们,是不难为它作索隐的。在《世界晚报》连载的时候,读者把它看作是新闻版外的“新闻”昅引力是非常之大,很多人花一个“大子儿”买张晚报,就为的要知道这版外新闻如何发展,如何结局的。当时很多报纸都登有连载小说,像《益世报》一天刊载五六篇,却从来没有一篇像《舂明外史》那么叫座。作者诅詈那个时代,揭发抨击某一些人和某一些现象,乃是出于当时作为一个新闻记者的正义感和责任感。某些地方,刻划形容,的确也似乎太过,那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与“丑诋私敌”之作是不同的。几十年后,读这部小说,还觉得当时情景,历历如在目前。年轻的人,没有那些经历,却可从此中得到一课历史知识,看出旧社会的丑恶面貌,也是有益的。 小说是二十年代的产物。半个多世纪以来,祖国飞速的进步,从封建、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差距之大,是无法估量的。人们的思想意识,显然今非昔比。今天读二十年代的小说,如果不了解当时历史环境,就难以读下去,更不用说什么分析批判了。例如说,小说中有些并不甚进步的地方,还存在残余的封建道德伦理观。但是,也应指出,当时一般人确有这种观念存在。对于恋爱问题,处理得也不十分好,把男女相爱和 ![]() 认真写小说,把写小说当作著述事业,实际他是从《金粉世家》开始的。这部小说,1926年在京北《世界⽇报》连载,1932年刊完,全长共九十来万字。小说以一个豪门弃妇做引子,写出了这个豪门的盛衰。目的在暴露北洋军阀卵翼下的官僚们,如何钩心斗角,如何骄奢 ![]() ![]() 《金粉世家》在他所写小说之中,是结构最严谨的一部。在此之前,他的写作,是意兴所至,涉笔成趣。即使如《舂明外史》,那是名作了,除了杨杏园故事以外,多半是随时听到新闻,随时编作小说,可以写一百回,也可以写二百回,是讲不到什么章法的,及至写《金粉世家》,却是以小说家的地位写小说,精心布局,有个完整的计划。比如写金家诸子,各有爱好,彼此 ![]() 主要的故事,通过一个平常人家的女儿冷清秋,和国务总理的小儿子金燕西,从恋爱、结婚,到被遗弃、逃走的凄凉结局。中心的意思是指出“齐大非偶”这是他的婚姻观。 是不是他就主张“门当户对”呢?那就不知道了。 小说在报上连载时,受到读者的注意,是为的许多人很想知道大官僚的私生活,和一些宦海密闻。对于故事情节趣兴更为浓厚的,却是那些具有一般文化⽔平的妇女们,包括老太太群在內。抗战时期在重庆,我曾陪他出度过朋友的家宴,他的读者…那些太太、老太太们,纷纷向他提出问题,议论这部小说人物处理的当否,并追问背景和那些人物后来真正的结局。一部小说在发表苦⼲年后,还得到读者如此关心,可见不是寻常之作。 我曾有设想:《金粉世家》如果不是章回小说,而是用的现代语法,它就是《家》;如果不是小说,而是写成戏剧,它就是《雷雨》。这可能不算阿私所好的偏见吧?《啼笑因缘》 1925年,我进《世界⽇报》,和他朝夕共处。他最爱听戏,常约我去。有一次,记者门觉夫,请我们到四海升平园去听⾼翠兰唱大鼓,说是唱得极好。偏巧我那天有事,没有去成,两三天后,恨⽔和我说:“请你去听你不去,如今你要听也听不成了。”原来就在那天晚上,⾼翠兰被一个姓田的旅长“抢”走了。门觉夫义愤填膺,认为在光天化⽇之下,出现这样的事,实在太強横了。恨⽔却说:“如果⾼翠兰非常不愿意,那个田旅长何至就下这一手。一定田旅长也有让⾼翠兰満⾜的地方。”大家因为那时军阀横行,肆无忌惮,一个唱大鼓的受欺凌庒迫是常事,因而很不同意恨⽔的论断。谁知又过了几天,门从照相馆里弄到一张照片,却是田、⾼新婚合影。⾼翠兰在照片中笑逐颜开,容光焕发,丝毫没有出于勉強的样子。大家回头一想,恨⽔当初的论断,是很有道理的。但是事情到此并未了结。⾼翠兰的⽗⺟,原把女儿看作摇钱树,被人抢去,岂能善罢甘休。他们不向田家要人,却向田家索讨⾝价银子。“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双方终于没有谈妥。⾼翠兰的⽗亲,一张状子告到法院。田旅长是现役军长,由军事机关军法会审,开了三五庭就宣判了:田旅长⾝为军人,強劫人家女子,处徒刑一年;⾼翠兰 ![]() 显然这一事件对他发生很大影响,心中早就有了《啼笑因缘》的影子。他不能用这一件事作蓝图。军阀是人们所憎恶的,如果写军阀竟然谈恋爱,那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呢?可以裁取的只是抢人的一幕。借这条线索,有理由的发展,刻划了军阀的残酷暴行。他创造了许多传奇故事和人物。最初的设想,可能是写两个三角恋爱关系;在写作过程中,逐渐演变为多边关系了。传奇故事本来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越复杂越曲折,就越觉得有意思。这是这篇小说的成功之处。但也应该指出,他的本意,是以恋爱自由、反对封建的门当户对的婚姻制度为主题的。由于太复杂曲折了,反对门当户对,终于还是门当户对,这就未免伤害了主题了。 《啼笑因缘》1929年开始在《新闻报》连载,第二年就登完了。连载期间,轰动一时:海上市民见面,常把《啼笑因缘》中故事作为谈话题材,预测他的结果;许多平⽇不看报的人,对此有趣兴,也订起报来了;预约改戏,预约拍制电影的,早已纷至沓来;为了出书牟利,《新闻报》三位编辑,临时组织“三友书社”优先取得版权。书出版了,当然畅销。电影摄制时,因为“摄制专有权”的问题,明星电影公司和大华电影社打起官司来,后来经过章士钊律师调停,大华停拍,明星赔款十万元。这件事,当时报纸记载很详细,转而成为小说的宣传资料。 一部小说,引起社会上这么“狂热”简直是“史无前例”的。这在当时就有些为人们所不理解;五十年后的今天,一定更不理解了。我曾试图加以分析,排除了作者的勤奋努力,作品的艺术成就这些主观因素而外,寻找他的客观因素。我认为:当时小市民被庒迫、被剥削,生活极为苦闷。他们憧憬着一个新世界,他们的要求⽔平并不⾼。一个“女侠”(在小说中写的是有⾎有⾁平常的人)除暴安良刺杀一个“花花太岁”式的军阀,这是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的,在一般的想象中却又希望出现这样的人和这样的事。《啼笑因缘》使他们得到很大的満⾜。其次是,海上报纸连载小说,例请南方“名家”执笔。名家们总是信手拈来,随笔写去,很少精心刻意之作。在《啼笑因缘》之前,先是连载所谓“联环小说”(约定几位名家,彼此合写一篇小说,每天一人写一段,最末一句中,嵌有另一位名家的名字,于是那位名家就接着写下去),这是毫无意义的文字游戏。除了名家们自我陶醉之外,怎么能昅引读者呢?其后又连载想⼊非非的武侠小说,读者也腻烦了。这时候,《啼笑因缘》一出现,既富有人情味,又有強烈的传奇 ![]() ![]() 《八十一梦》 他写了二三十部抗战小说,应该说,《八十一梦》是代表作。这部小说所取的是侧面题材,指斥那些不抗战和不利于抗战的人。他用一些荒诞不经的故事,揭露政治上、社会上许多丑闻秘幕。意图引起读者对这些人和事的憎恨厌恶,与众共弃;而要求同心协力,大家一致抗战。 写作手法大体和《舂明外史》、《新斩鬼传》相仿,胪述一件一件罪恶事实,可以多写几件,也可以少写几件。名为长篇,其实是短篇的合集。表面上托之于神话, ![]() 这部小说1941年在重庆《新民报》连载,嬉笑怒骂,读者感觉痛快,深表 ![]() ![]() ![]() ![]() 他有位安徽同乡,在当时“朝廷”里是一个大官,虽则相 ![]() ![]() 周恩来总理在重庆,曾经会见过《新民报》编辑部同仁。周总理说:“同反动派作斗争,可以从正面斗,也可以从侧面斗。我觉得用小说体裁揭露黑暗势力,就是一个好办法,也不会弄到‘开天窗’。恨⽔先生写的《八十一梦》,不是就起了一定作用吗?”这些话对他发生莫大的鼓励作用。可是,反动派终于没有放过《八十一梦》。小说竟也遭到“ ![]() 单行本不久就印出来了,发行时没有遇到什么阻力,可能是主张 ![]() 四 张恨⽔一生所写的小说,大约一百一十多部。绝大多数是长篇,少数是中篇,个别是短篇。在他七十岁生⽇的那天,我曾问过他,想知道一个确数。但他自己也不记得了,仅仅回答说:“一百多部吧!”他的意思很明⽩,是准在一百部以上。一百一十多部,是我和他的子女合计出来的。我们却开不出这样一张书目。因为其中有几种,大家模糊记得故事情节,说出来相同,可都忘了篇名,也想不起是在哪家报纸刊载的。 这一百一十多部小说,除了短篇不算,长篇长的达一百多万字,短的至少也有十万八万字。就字数而论,也够惊人的,难道不⾜以说明他几十年来的辛勤劳动吗?有一些不了解情况的人,以为像他那样“多产作家”一定得请几位秘书助手。甚至至于揣测,某某几部书,是别人的代笔。这些话全无 ![]() 抗战时期,他已⼊川,海上却出版了好几种⻩⾊下流的小说,伪托他的名字,他恨得不得了。这几种小说,滥泛在沦陷区,华北、东北,都非常流行。抗战胜利后,他回到京北,预备追究,而书已绝版,找不着主名了,他只好拉倒。…现在,这些小说已经很难找到。倘若有人能给编一张“伪书目”也是很有意义的事。 他正式从事著作小说生涯,是1924年在《世界晚报》写《舂明外史》起。那时,他编一个副刊,一天写几百字小说,兼写杂文,还很从容。及至1925年《世界⽇报》出版,他编两个副刊,一天写两篇小说,杂文照写,工作量加了一倍,他依然不在乎。后来,又兼给《益世报》、《晨报》写小说,应该很忙了。朋友们却看不出,只觉得他好像还是优游自在。一直到后来,他同时编副刊、写几篇小说,他嘴里从没有吐出一个“忙”字。他规定了每天上午是写作时间,这是雷打不动的。如果约稿太多,或者别有要事耽搁了,上午写不完,下午准得再写,非得完成事先订的计划不可。他有坚強的毅力,严格的有纪律的生活,数十年如一⽇,持之以恒,恐怕这就是他的“成功秘诀”吧! 最初写小说,他是不用提纲的。脑子好像一台计算机,人物故事都储存在里面,到用时就取出来,非常之现成。也不用复写纸,一枝⽑笔就是他的纺织器,每天织出许多五颜六⾊好看的彩网。后来,约稿多了,经常一天同时在报刊上连载六七篇小说,混淆 ![]() 他每天的写作的能量总在五千字左右。在各报上连载的作品,合计也不超过这个数字,所以他能应付裕如。有人奇怪:他每天都写那么多篇,头绪纷繁,纵有提纲,也难免错 ![]() 他的写作态度,是十分严肃认真的。港香有个刊物,说他常常一面打牌,一面写小说;有时电话来催,他就在牌桌上写。这是没有的事。他对打牌 ![]() 他所写的,是他 ![]() ![]() ![]() 报纸刊登长篇连载,最忌的是中断。有些作家偏偏老犯这个⽑病,报上常见“续稿未到暂停”字样。破坏了读者趣情,影响了编者安排,非常不好。只因连载的长篇,动辄几十万字,甚至更长,作家们很少有全部写完后再拿去发表的,一般是随登随写、随写随登,这就难保中间有个耽搁。他注意到这一点,总不让自己的作品在连载中有一天脫节。在《金粉世家》的自序中,他说:“当我写到《金粉世家》最后一页的时候,家里遭了一件不幸的事件,我‘最小偏怜’岁半的女孩子康儿,她害猩红热死了。我虽二十分的负责任,在这样大结束的时候,实在不能按住悲恸和书中人去收场,没有法子,只好让发表的报纸,停登一天。过了二十四小时以后,究竟为责任的关系,把最后一页作完了。”一部连载五六年的作品,因为死了女儿中断了一天,抱恨不已,他对于著作小说的事业心、责任感,看有多么強烈! 1937年在南京,1949年在京北,他得过两次重病,坐不起⾝,提不动笔,无可抗拒地停止了写作。至于平常,有什么头疼发烧,那是不在话下,他总挣扎着照写无误。抗战时期在重庆,敌机⽇来空袭,大家“⼊土为安”都要下防空洞。他却不管那些,空袭警报尽管响着,敌机在头顶上转,他写他的,只当没有那回事。有一次,炸弹在他家附近开了花,他的夫人急了,跑出防空洞,要和他共生死存亡。没法子,为了一家老小的全安,他只好下洞。就凭这样,他还是一听敌机飞过头顶就回家去写;家人等解除警报的汽笛声响出洞时,他已写了几页纸了。 写小说是他的职业。人们有个通病“吃一行,怨一行”常会把自己的职业当包袱,⼲久了时就感觉苦恼厌倦。他可不是这样。他是越写越来劲,没有个満⾜,总想新写的一部超过所有的旧作。他热爱生活,把写作当成自己生活中最重要部分,不仅仅是为了趣味。有一天不动笔,就忽忽如有所失,好像欠了一笔大债。他说:“除了生病和旅行,如果一天不写,比不吃饭都难受。”大病初愈时,他又在写,家里人和朋友都劝他,不要动脑子吧!他却说:“脑子总归要动的,不动在这里,就动在别的地方。动在别的地方,岂不浪费吗?”他是1967年2月15⽇早上去世的,14⽇的早上他还是坐在座位上写哩。 他的一生,就是写小说的一生!金字塔是一块石头一块石头垒起来的,他的成功是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世间事业是没有幸致的。在写作的过程中,早期被老先生们说成是不务正业,歪门琊道;后来出名了,又被青年人给他戴上这一派那一派的“桂冠”硬派他做“异教徒”他不为这些讥评而有丝毫动摇。坚持写他的作品。一百一十多部长篇,就从⾼庒的石头 ![]() 五 对于张恨⽔的小说,从来就有一些不公正的误解。其一是说:张恨⽔的小说是⻩⾊小说。 ⻩⾊小说,意味着作品诲 ![]() ![]() 其二是说:张恨⽔是鸳鸯蝴蝶派。 鸳鸯蝴蝶派,指的是那些作家,专写才子佳人,男 ![]() ![]() ![]() ![]() ![]() 《礼拜六》是在海上发行的一种文艺周刊,滥泛于二十年代。这个刊物所刊登的作品,以小说为主,间杂一些毫无意义的所谓“游戏文章”趣味低级。文字规格,是旧体裁、旧形式。它的作者主要在江浙一带,成为一个无形的集团,当时视为“海派”那时正当新文艺萌芽时期,它是鸳鸯蝴蝶派之后另一股逆流,阻碍着生新事物的成长。后来人们便把那一流派的作家及其作品,称之为“礼拜六派”有些人认为,张恨⽔也就是礼拜六派。我们知道:他人在京北,写小说是“单⼲户”不是靠别人吹捧成名的;他从来没有写像《礼拜六》上刊登的那些无聊作品;他大量发表作品,是在礼拜六派已经衰歇之后。用这些来说明他不是礼拜六派,自然是不够的,辨认一位作家属于哪个流派,还得看他的作品形式和思想內容,主要并不在这些人事关系上。古之人,论流派不是往往把一些作家论定属于前几世纪的某一流派吗?那么,我们检查一下张恨⽔的作品。 张恨⽔是章回小说作家。作为通俗文艺,必然采用习惯的大众口语,组织结构,一切服从于传统的旧体裁、旧形式。在这方面,他和礼拜六派的作品、包括那些小说在內,是近似的,或者说简直相同。不同之处,仅仅是艺术技巧,有⾼低之别罢了。只 ![]() 有人也许会问:从新文艺萌芽直到成 ![]() 这是他的抱负。一些作家薄章回小说而不为,市民层文化生活十分贫乏,他捡起了这个武器,被人指斥为“异端”而不辞。他拥有广大读者。从他创作的动机和取得的效果而言,应该被承认是一致的。有位很了不起的大作家,他的老⺟亲就爱看张恨⽔的小说,他不止一次用⾼价去买张恨⽔的作品。老⺟亲说:“你为什么不写张恨⽔这样的小说给我看看呢?”这是文艺界流传的很有趣的故事。难道说那位大作家的作品不如张恨⽔吗?当然不是这个意思。引出这个故事意在说明,进步作品的新体裁、新形式,在当时只能适合于知识分子,而为市民层所不能接受。所以1930年“左联”成立时,就有“创作⾰命的大众文艺”的号召。鲁迅说:“应该多有为大众设想的作家,竭力来作浅显易解的作品,使人家能懂爱看。”冯雪峰(洛扬)说:“我们可以而且应当利用这种大众文艺的旧形式,创造大众文艺。”瞿秋⽩(史铁儿)说:“所以普洛文艺所要写的东西,应当是旧式体裁的故事小说…”尽管张恨⽔对于这些要求还有距离,但我们却可以了解到,用旧体裁、旧形式写的章回小说,没有非列为礼拜六派不可的必要。 评论一位作家之属于某一流派,不能只讲作品形式,更重要的,还在于作品的精神实质,在于作品的思想內容。从这方面看,张恨⽔的作品究竟如何呢?周总理说,他是“用小说体裁揭露黑暗势力”是“同反动派作斗争”真是“一字之褒,宠逾华衮之赠”虽然当时是针对《八十一梦》而言,事实上他每一部小说,都是在“同反动派作斗争”只因写作时期有先后,矛头主要指向有所不同罢了。比如四部代表作:《舂明外史》指向整个封建社会,《金粉世家》指向贵族官僚,《啼笑因缘》指向北洋军阀,《八十一梦》指向国民 ![]() ![]() 恨⽔先生的作品,虽然还不离章回小说的范畴,但我们可以看到和旧型的章回体小说之间显然有一个分⽔界,那就是他的现实主义的道路,在主题上尽管迂回而曲折,而题材却是最接近于现实的;由于恨⽔先生的正义感与丰富的热情,他的作品也无不以同情弱小,反抗強暴为主要的“⺟题”正由于此,他的作品,得到广大的读者所 ![]() ![]() 以上意在说明:张恨⽔的作品,不但不是⻩⾊小说,也不是什么鸳鸯蝴蝶派、礼拜六派。他自成一家。凭他的百来部小说,实在要列为流派,看来就叫做“张恨⽔派”倒未尝不可。张恨⽔的作品,有很多优点,也有很多缺点。他是自由职业者:终⾝从事写作,多年的新闻记者。他有強烈的正义感,一生向往自由主民,爱国从不后人。对于当时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非常厌恶。然而,他信守资产阶级新闻记者的“信条”极端“自由主义”所谓“中立”的政治立场,这就导致他只能成为改良主义或主民主义作家,而不是⾰命作家。在他的作品中,读者自会发现,他赞成的是什么,反对的是什么。在许多地方,我们今天不能表示同意。这是由于,他的作品写作于二十年代乃至四十年代。虽然仅仅半个世纪左右,好像去今未远,只因这个时期以內,我们经过翻天覆地的变⾰,飞跃进⼊社会主义,谁的思想也不会停留在二十年代乃至四十年代了。我们今天对于事物的看法,和当时张恨⽔的看法,不可能不保持一定的距离,时代的局限 ![]() (全文完) |
上一章 金粉世家 下一章 ( 没有了 ) |
金粉世家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金粉世家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金粉世家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张恨水是金粉世家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