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打飞机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军事小说 > 打飞机 作者:月月逍遥 | 书号:35605 时间:2017/7/25 字数:14590 |
上一章 日本二站时的其他飞机资料 下一章 ( → ) | |
97式舰载鱼雷攻击机 1935年⽇本海军命令中岛公司与三菱公司分别研制新式舰上鱼雷攻击机,称做10试舰上攻击机,海军将从中间挑选竞争获胜者投产,中岛公司与三菱公司都在1937年拿出了自己的10试舰上攻击机,这2个公司的机飞外观近似, ![]() ![]() ![]() ![]() 97式舰攻服役后立即就投⼊了国中 场战,由于载弹量大,机动 ![]() 机飞资料(97式1号舰攻) 翼面积 37.70m2 自重 2,107kg 最大重量 3,650kg 最大航速 370km/h 续航距离 1,090~2,260km 上升限度 7,400m 螺旋桨 3叶变速螺旋桨 发动机 标称710马力中岛3型星型气冷9缸发动机-1 乘员 3名 武装 7。7MM机 ![]() 总生产数 1250架 主要型号 1号(B5N1):安装3型(标称710马力)发动机,后来改称97舰攻11型 1号练习用攻击机(B5N1-K):1号舰攻的教练型 3号(B5N2):安装11型(标称970马力)发动机,后来改称97舰攻12型 B6N天山式舰载攻击机 中岛公司97舰攻的⾼ ![]() ![]() ![]() 不过B6N天山舰攻的 ![]() ![]() ![]() B6N的后期型号使用发动机,功率比稍小,不过重量更轻而且有推力排气装置,所以反倒单位功率更⾼,飞行速度更快,航程更远,各项 ![]() ![]() 机飞资料(舰上攻击机天山12型) 翼面积 37.20m2 自重 3,010kg 最大重量 5,200kg 最大航速 481km/h(⾼度4,000m) 续航距离 1,743~3,042km 上升限度 9,800m 螺旋桨 4叶定速变矩螺旋桨 发动机 标称1680马力三菱25型复列星型气冷14缸发动机-1 乘员 3名 武装 13MM旋回机 ![]() ![]() 总生产数 1268架 主要型号 11型(B6N1):安装11型(标称1750马力)发动机的初期型试制型,共133架 12型(B6N2):安装25型(标称1680马力)发动机 12甲型(B6N2A):安装了雷达的12型 13型(B6N3):安装25丙型发动机,座舱风挡重新设计,只有试制机 流星式舰载轰炸机 流星与流星改是⽇本海军二战期间第1种舰载双重任务轰炸机,可以完成俯冲轰炸⽔平轰炸与鱼雷轰炸任务,流星生产工艺简单,零件数不到0战一半,主翼为倒鸥型,其双重襟翼与副翼襟翼联动以提升低速 ![]() ![]() ![]() 流星(B7A1)装11型1650马力发动机,但11型发动机的 ![]() ![]() 机飞资料(舰上攻击机流星改) 翼面积 35.40m2 自重 3,614kg 最大重量 5,700kg 最大航速 543km/h(⾼度6,200m) 续航距离 1,850~3,040km 上升限度 8,950m 螺旋桨 4叶定速变矩螺旋桨 发动机 标称1670马力中岛12型复列星型气冷18缸发动机-1 乘员 3名 武装 20MM机炮-2,13MM机 ![]() 总生产数 111架 主要型号 试制流星(B7A1):安装11型(标称1650马力)发动机的试制机 11型(B7A2):称流星改,安装12型(标称1670马力)发动机 试制流星改1(B7A3):安装HA43-11型(2200马力)发动机,只有试制样机 彩云式舰载侦察机 ⽇本在海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研制的最后一种,也是最先进的⾼速舰载侦察机,1943年以海军17试舰载侦察机为编号试制。各项 ![]() 彩云是一种当时无法拦截的⾼ ![]() ![]() 彩云的续航距离达到5300公里,战争末期一直用于本土与拉包儿等南洋⽇军联络,以及远程侦察,引导特攻队,战果确认等任务,美军无法拦截,在前往南洋的彩云遭遇美军截击速加摆脫后,曾发回的著名电文:⾝后已不见敌机追击!战争末期彩云依然可以在防守严密的美军航⺟编队与航空基地上空来去自如 机飞资料(舰上侦察机彩云11型) 翼面积 25.50m2 自重 2,968kg 最大重量 5,260kg 最大航速 610km/h(⾼度6,100m) 续航距离 3,080~5,300km(携带副油箱) 上升限度 10,740m 螺旋桨 3叶定速变矩螺旋桨 发动机 标称1825马力中岛21型(NK9H)复列星型气冷18缸发动机-1 乘员 3名 武装 7。92MM旋回机 ![]() 总生产数 398架 主要型号 11型(C6N1):安装21型(标称1825马力)发动机,为主要量产型,少数安装了20MM倾斜机炮 试制彩云改(C6N2):也称12型,安装有增庒涡轮的24型发动机的试制机 试制彩云改1(C6N3):C6N2安装20MM倾斜机炮的⾼空夜间战斗机型 试制彩云改2(C6N4):安装有增庒涡轮的HA43-11型发动机的试制型 试制彩云改3(C6N5):也称21型,试制⾼速攻击机型 试制彩云改4(C6N6):试制木制型计划机 99式舰载轰炸机 该机为1936年海军11试舰载轰炸机爱知公司的竞争设计,海军经过审核,最后选定了爱知公司的11试舰载轰炸机样机,1939年正式给予99式舰载轰炸机的称号,该机一直使用到了战争结束,在战争期间发挥过极大作用,战争期间⽇军航⺟编队大部分战果恐怕都是该机获得,本来99式舰上爆击机应在1942年开始被彗星舰爆取代,但彗星舰爆在航⺟上使用,驾驶员要求很⾼,而中途岛海战⽇军损失了大批优秀舰载机飞行员,却无力迅速培养出大批合格舰载机驾驶员,所以多数彗星迟迟不能部署到航⺟上,而是成了岸基俯冲轰炸机,航⺟上使用的舰爆直到1944年大多数依然是容易驾驶的D3A型99式舰爆 99式舰爆载弹量不大,但投弹精确,是二战期间⽇军对舰攻击战果最⾼的舰载机之一,战争末期99式舰爆也充当了杀自 机飞,D3A采用固定起落架,全安 ![]() 机飞资料(99式舰载轰炸机22型) 翼面积 35.00m2 自重 2,570kg 最大重量 3,800kg 最大航速 430km/h 续航距离 1,350km 上升限度 10,500m 螺旋桨 3叶定速变矩螺旋桨 发动机 标称1200马力三菱54型复列星型气冷14缸发动机-1 乘员 2名 武装 7。7MM机 ![]() 总生产数 1492架 主要型号 11型(D3A1):初期生产型,安装4344型(标称1080马力)发动机 12型(D3A2):安装54型(标称1200马力)发动机的试制机 22型(D3A2):12型的正式生产型 练习用爆击机12型(D3A2-K):22型的教练机型 彗星式轰炸机 1937年⽇本海军为了应付以后的战争,拼命追求兵器的先进程度,提出了一个研制难度极大的俯冲轰炸机设计构想,希望能研制出一种飞行速度超过500公里小时的舰载俯冲轰炸机,这个飞行速度比当时的战斗机速度还快,⽇本海军希望这种俯冲轰炸机装备队部后,仍拥有不亚于当时战斗机的飞行速度,可以轻易的避开对方的空中拦截攻击敌舰 1940年在海军航空技术工厂的努力下这种舰载俯冲轰炸机的原型机果真给造了出来,厂方编号D4Y,为了追求⾼速,减小机飞的 ![]() ![]() ![]() ![]() 彗星进⼊海军服役以后,开始数量有限,是作为舰载侦察机使用,利用⾼速为海军航空舰队侦察敌情,首次参战是在中途岛海战,当时彗星部署在苍龙号航空⺟舰上执行侦察任务,虽然彗星发现了美军舰队,但是发报机却出了问题,无法及时通报,结果⽇军4艘航空⺟舰在这次海战中被击沉,损失了大批对⽇军以及战局致关重要的 ![]() 中途岛海战以后,⽇军因无法迅速培养出大批 ![]() ![]() ![]() ![]() 彗星舰爆整个服役期间很少有用炸弹命中敌舰的战例,主要战果恐怕都是靠杀自攻击取得,彗星作为杀自攻击机是很有威力的,通常携带炸弹从6000米⾼度进⼊,在这个⾼度美军机飞拦截⾼速飞行的⽇机比较困难,然后对准目标进行俯冲击撞,彗星携带的炸弹比0战带的要大,撞中目标以后破坏效果要比0战击撞造成的损害更大 部分彗星在战争后期改装了气冷发动机,航⺟降落全安 ![]() 机飞资料(舰上爆击机彗星12型) 翼面积 23.60m2 自重 2,440kg 最大重量 3,650kg 最大航速 580km/h(⾼度5,250m) 续航距离 1,463~3,604km 上升限度 10,700m 螺旋桨 3叶定速变矩螺旋桨 发动机 标称1340马力爱知32型倒立V型 ![]() 乘员 2名 武装 7。7MM机 ![]() 总生产数 2157架(含改装气冷发动机的彗星) 主要型号 11型(D4Y1):安装21型(标称1010马力)发动机的初期型 12型(D4Y2):安装32型(标称1340马力)发动机,风挡形状与瞄准器做了改变 12甲型(D4Y2A):后部旋回机 ![]() ![]() 12戌型(D4Y2-S):安装20MM倾斜机炮的夜间战斗机型试验机 21型(D4Y1改):11型机体做了可以配合弹 ![]() 22型(D4Y2改):12型机体做了可以配合弹 ![]() 22甲型(D4Y2A改):12甲型机体做了可以配合弹 ![]() 96式攻击机 ⽇本海军1930年代中期研制的远距离岸基轰炸机,1930年代⽇本海军策划⽇后对英美开战的构想,⽇本海军认为,海军必需有一种远距离的岸基大型轰炸机,在开战时可以直飞敌人后方纵深重要基地,利用鱼雷与炸弹攻击对方舰艇,港口,工厂,机场等重要设施,力争在双方主力决战之前就大幅度削弱敌人的实力,使自己的主力舰队可以在决战中,顺利的击败已经被严重削弱的敌人 于是在1934年⽇本海军提出了9试中型陆上攻击机开发任务书,要求该机能够用炸弹与鱼雷轰炸1500公里以外的陆上与海上目标,并且具有当时战斗机的飞行速度。在当时看来这似乎是很难做到的,因为当时的⽇本航空工业还比较落后,⽇军的航空武器大多数都是由外国公司设计,发动机多数靠进口或仿制,而且国外发达家国也没有研制过这样 ![]() ![]() 不过⽇本三菱公司居然顺利的完成了该机的设计任务,当时三菱公司研制成功了新型大功率航空发动机,所以设计9试中型陆上攻击机就有了一定的可行 ![]() G3N在1936年正式被海军订购,海军称其为96式陆上中型攻击机,该机的总设计师是本庄季郞,此外还有久保富天,⽇下部信彦,尾田弘治,福永说二,⾼桥己治郞等⽇本著名航空设计人员参与设计,96式中型攻击机的航程非常大,可以说是当时航程最远的轰炸机,为了満⾜发挥这种轰炸机的训练需要,⽇本海军特地为96式陆上中攻修建了鹿屋与木更津2个航空基地,训练结束后被部署到了湾台,从湾台起飞的96式陆上中攻可以威胁新加坡,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浙江,江苏,安徽,菲律宾,法属印度支那等广大区域 1937年96式陆上中型攻击机开始投⼊实战,大肆轰炸国中內陆,但也并非没有损失代价,1937年8月14⽇96式陆上中型攻击机首次作战,从湾台起飞对杭州笕桥空军基地和安徽广德基地进行轰炸,在杭州湾上空遭遇华中民国空军拦截就被击落3架另有3架被严重击伤。战争中96式中攻作为⽇本海军侵华轰炸机的主力,除对前线抗⽇**阵地狂轰滥炸以外还对南京,南昌,武汉,成都,重庆等城市进行长期轰炸,造成中**民死伤惨重,至于所造成的物资财产损失更是不计其数,恐怕是当时中**民最痛恨的⽇军机飞 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96式陆攻又充当了⽇军攻南洋的急先锋,从湾台起飞的96式陆攻烈猛轰炸了菲律宾,马来亚地区地面目标,从法属印度支那起飞的96式陆攻在马来地区用鱼雷击沉了英国部署在远东地区的反击号战列巡洋舰与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当时由于英军见惯了英军慢呑呑的双翼鱼雷攻击机,突见到单翼的96式陆攻扑来,感觉简直是风驰电挚,顿时慌了手脚,结果被96陆攻轻易击沉了2艘主力舰,太平洋战争初期⽇军96陆攻发挥了重大作用,对英军,美军,荷军都造成了重大损失,战争中期由于有速度更快,载弹量更大的1式陆上攻击机接替,96式陆攻就退出了第1线改装以后充当海上反潜巡逻机,一直使用到战争结束 机飞资料(96式陆上中型攻击机11型) 翼面积 75.00m2 自重 4,770kg 最大重量 7,642kg 最大航速 350km/h 续航距离 4,000km 上升限度 7,500m 螺旋桨 3叶定速螺旋桨 发动机 标称790马力三菱3型复列星型气冷14缸发动机-2 乘员 7名 武装 7。7MM旋回机 ![]() 总生产数 1048架 主要型号 11型(G3M2A):最初生产型。安装3型(标称790马力)发动机 21型(G3M2B):安装41型(标称1080马力)发动机,机体沿用11型设计 22型(G3M2C):修改了后方机 ![]() ![]() ![]() 23型(G3M3):最后生产型。安装51型(标称1200马力)发动机,机体沿用22型设计 1式攻击机 太平洋战争中最有名的⽇本轰炸机,耝而圆的机⾝象极一 ![]() 1式陆上攻击机的研制计划是海军1937年提出的12试陆攻计划,当时需要设计96式陆上中攻的后续型,海军提出12试陆攻要有比96式陆上中攻更快的速度,更大的载弹量。1939年样机试飞,厂方编号G4M,但G4M试飞期非常漫长,直到1941年海军才决定正式采购G4M并给予1式陆上攻击机的称呼,太平洋战争初期1式攻击机少量参战,战争初期⽇军海军轰炸机得到了0战的有效保护,1式凭借大航程和⾼速度与96式陆攻一道,在太平洋场战逞凶一时,但1式陆攻取代了96式陆攻以后,美军已经找到了对付0战护航的战术,面对采取打了就跑战术的美机,0战再也无法有效的严密保护轰炸机了,没有装甲没有自封闭油箱的1式陆攻非常容易被击落,很快就得到了个空中打火机的称号,虽然如此,1式陆攻在整个大战中一直服役于⽇本海军,行踪遍及整个太平洋场战,绝对是战时⽇本海军的主力岸基轰炸机 机飞资料(1式陆上攻击机11型) 翼面积 78.12m2 自重 7,000kg 最大重量 9,500kg 最大航速 426km/h(⾼度4,200m) 续航距离 2,852~4,288km 上升限度 8,500m 螺旋桨 3叶定速变矩螺旋桨 发动机 标称1410马力三菱11型复列星型气冷14缸发动机-2 乘员 7名 武装 20MM旋回机炮-1(机尾),7。7MM旋回机 ![]() 总生产数 2416架 主要型号 11型(G4M1):初期生产型。一部分安装15型发动机 12型(G4M2):公司內部对22型试制计划机的呼称 13型(G4M1):安装15型发动机的11型机在公司內部的称呼 22型(G4M2):安装21型(标称1680马力)发动机,使用4叶螺旋桨,载弹量增加 22甲型(G4M2):安装了雷达的22型,机⾝侧面机 ![]() 22乙型(G4M2):22甲型机⾝上部换装长⾝管机 ![]() ![]() 24型(G4M2A):安装25型(标称1680马力)发动机,其余与22型相同 24甲型(G4M2A):安装25型(标称1680马力)发动机,其余与22甲型相同 24乙型(G4M2A):安装25型(标称1680马力)发动机,其余与22乙型相同 24丙型(G4M2A):前方旋回机 ![]() ![]() 24丁型(G4M2E):樱花弹⺟机,改造了炸弹舱,防弹装甲增強 25型(G4M2B):安装27型发动机的试验型 26型(G4M2C):安装25乙型(燃料噴 ![]() 27型(G4M2D):安装25乙型(附带推力排气装置)发动机的试验机 34型(G4M3):24型的防御装甲加強型,续航距离缩小 34甲型(G4M3):22甲型,24甲型按34型做了同样修改的修改型 34乙型(G4M3A):22乙型,24乙型按34型做了同样修改的修改型 34丙型(G4M3A):24丙型型按34型做了同样修改的修改型 36型(G4M3C):安装25乙型(燃料噴 ![]() 36丁型(G4M3E):36型改装的樱花弹⺟机 37型(G4M3D):安装25乙型(附带推力排气装置)发动机的型号,与27型相同 月光式昼间战斗机 J1N1是应⽇本海军30年代后期 ![]() ![]() 为此,J1N1设计采用了前缘 ![]() ![]() ![]() ![]() ![]() 不过当时海军很缺乏新式陆上侦察机,场战上只得经常借用陆军的侦察机,海军觉得很没面子,J1N1作为战斗机的开发努力失败后,海军看上了J1N1的大航程,所以没有达到陆上战斗机要求的13试陆上战斗机就被海军以2式陆上侦察机的名义在1942年投产服役,成为了海军的陆上侦察机,编号为J1N1-C,不过J1N1-C是夜间侦察机,⽩天侦察海军依然要依靠陆军的⾼速侦察机 JIN1-C服役后,开始在南洋前线执行夜间侦察任务,在夜间搜索海上的敌人舰艇,并且比较胜任,但在1943年3月,台南航空联队251航空队的小园安名中佐突发奇想,提出了在J1N1-C的机⾝上安装2门向斜上方 ![]() ![]() ![]() ![]() ![]() ![]() ![]() ![]() ![]() ![]() ![]() ![]() J1N1-S月光是⽇军第一种安装斜炮的截击机,以后有很多2式陆上侦察机(J1N1-C)也被改造成了月光夜间截击机,到1944年底停产前一共生产或改造了477架月光,以后⽇军海军还把一些银河轰炸机改装成了极光夜间战斗机,还专门设计了双发夜间战斗机电光,但极光与电光并没有投⼊过夜间实战,月光夜间战斗机是⽇本海军战争期间唯一大量投⼊实战使用的夜间截击机 在南洋场战月光投⼊使用后美军的B17与B24遭受到了很大损失,美军被迫在有月光威胁严重的地区停止使用B17与B24进行夜间巡逻或 ![]() ![]() 机飞资料(夜间战斗机月光11型) 翼面积 40.00m2 自重 4,562kg 最大重量 7,527kg 最大航速 504km/h(⾼度5,840m) 续航距离 2,547~3,778km 上升限度 9,320m 螺旋桨 3叶定速螺旋桨 发动机 标称1100马力中岛21型复列星型气冷14缸发动机-2 乘员 2名 武装 20MM向上倾斜机炮-2,20MM向下倾斜机炮-2航空炸弹250kg-2 总生产数 477架(含由2式陆上侦察机改造的数量) 主要型号 11型(J1N1-S):武器为向上与向下 ![]() 11甲型(J1N1-Sa):取消了向下 ![]() ![]() 12型:计划安装大功率发动机的 ![]() |
上一章 打飞机 下一章 ( → ) |
打飞机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打飞机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打飞机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月月逍遥是打飞机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