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20070510ab文集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短篇文学 > 20070510ab文集 作者:20070510ab | 书号:1115 时间:2016/9/25 字数:5945 |
上一章 中国建设银行徐州分行经营管理状况调查 下一章 ( → ) | |
1、历史沿⾰ 为适应家国建设需要,上级有关部门研究决定,于1951年10月,在国中 民人 行银徐州市支行內设立 ![]() ![]() ![]() ![]() 1952年10月,成立了 ![]() ![]() ![]() ![]() ![]() ![]() ![]() ![]() ![]() ![]() ![]() ![]() 1966年5月,国全开始“产无阶级文化大⾰命”正常业务受到严重冲击,1967-1970年,建设行银徐州专业分行在困境中坚持营业,但仅限于拨款、结算,其他业务实际停止。1972年下半年,江苏省⾰命委员会 ![]() 1993年3月,国中 民人建设行银徐州市中心支行更名为国中 民人建设行银徐州市分行。1996年1月,国中 民人建设行银更名为国中建设行银,徐州市分行相应更名为国中建设行银徐州市分行。 2、组织机构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设行银职能的变化,建设行银徐州市行的內部机构和下属机构有了较大变化。 1987年,市行內部科室进行调整,由原来的8个科调整为10个科,增加2个科,科的名称和业务內容职能也有了较大变化,4个业务科调整为投资管理科,信贷业务科、建筑经济科、储蓄科、综合科更名为综合计划科,会计科更名为财务会计科,撤消了秘书科,设立了行政科,增设了保卫科和稽核管理科,人事教育科未变,1988年增设了监察室。1989年增设了预算技术科。1990年增设了办公室,思想政治办公室,老⼲部科,计算机应用管理科;综合计划科更名为计划科,文件管理,文书档案,文字工作等业务移 ![]() 1998年,市行內部科室作了较大调整,将1997年来的18个科室调整为13个部室,即办公室、计划财务部、会计部、信贷管理部、筹资部、科技部、业务拓展部、人事部、稽核审计部、保卫部、政治工作办公室、监察室、机关后勤服务中心,1999年8月撤消信贷管理部,设立信贷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信贷经营部,信贷风险部。2000年设立客户服务中心,至2000年末,建设行银徐州市分行內部科室为16个,1984-1991年,徐州市建设行银所属6个县支行机构没有变化,随着新沂、邳县两县“撤县建市”设为县级市的建制,1992年新沂县支行改为新沂市支行,邳县支行设为邳州市支行。随着业务发展的需要。1999年12月, ![]() 1983-1986年,建设行银徐州市中心支行的市区业务,由中心支行直接理办,未设下属机构。随着业务的发展,1987年设置中心支行营业部,1988年设西关办事处,东关办事处,贾汪办事处,大屯办事处,住房信贷部,1992年设际国业务部,93年设彭城电厂专业支行,信用卡业务部,至此,市分行所属营业部,业务部,办事处,专业支行对外营业机构为9个。1996年,设城中办事处。1997年住房信贷部改为灯塔办事处,际国业务部改为开明办事处,信用卡业务部改为济众桥办事处。1997年末,建行徐州市分行在市区的直属对外营业机构10个即1个营业部、1个专业支行、8个办事处,2000年1月1⽇,城南支行挂牌,至此,建行徐州分行在市区的直属对外营业机构为11个,为了方便客户,加強服务,1988年开始在县支行,办事处以下设分理处,以后又在营业部、专业支行以下设分理处。 徐州建设行银除上述自⾝机构外,还有代管金融机构和附属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 代管金融机构为:国中投资行银徐州市支行,该行已于1997年撤消,附属金融机构为:彭城城市信用社,袁桥城市信用社,晋陵城市信用社,邳州城市信用社,新建城市信用社,古郡城市信用社。这些城市信用社于1988年成立,因体制的变化,1998年,彭城城市信用社,袁桥城市信用社移 ![]() ![]() 附属非金融机构,徐州市建银房地产开发公司。1988年成立,1998年与国中建设行银徐州市分行脫钩。徐州市建设行银劳动服务公司。1990年成立,1998年与国中建设行银徐州市分行脫钩,徐州市彭城工程造价估算公司。1992年成立,1997年并⼊徐州市彭城基本建设投资资询公司。徐州市固定资产审计事务所。1993年7月成立,1999年撤销,徐州市金科电脑公司,1993年成立,1998年与国中建设行银徐州市分行脫钩,徐州市银丰实业公司成立于1993年。1998年与国中建设行银徐州市分行脫钩。徐州市银建实业公司。该公司1994年成立,1998年与国中建设行银徐州市分行脫钩,徐州市彭城基本建设投资资询公司,该公司1995年成立至今。银泰房地产信息公司,成立于1995年,1997年撤销,银建律师事务所,成立于1995年,2000年撤销。 3、优质服务,取信于民 1989年徐州市建设行银提出“満意储蓄在建行”的服务承诺,1991年以来,结合创建:“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示范岗”“文明服务窗口”等活动,提出力争做到“一流的服务环境,一流的服务态度、一流的服务手段,一流的服务效率”全面为储户服务、推出了“上门服务”“预约服务”“限时服务”“亲情服务”为残疾人、孤寡老人的“特殊服务”设置“大户服务台”等有特⾊的服务项目。加強了兑换破损旧币,鉴别假币,宣传,咨询等服务工作,有重点地开办了“夜市行银”“自助行银”开展了“有奖社会监督”活动,2007年全行实施零售网点转型,形成了⾼中低柜,大堂经理角⾊的劳动组合,改善经营环境,推行“叫号”机,广泛设置理财室,提⾼对⾼端客户(VIP)的综合服务能力,提升了客户満意度,大堂经理的二次问候客户率达66%,神秘人调查评价提⾼了25。5%,客户放弃率下降到3。14%,降低了24。3个百分点。 4、电算联网,通存通兑 从1993年开始在储蓄所柜实行了电算化,1991年来,全市包括六县(市)各基层储蓄网点实现了联网通存通兑,1999年实现了全省联网通存通兑。2001年,储蓄电算化程度加強。完成19位新账号的转换,全安并⼊国全网,完成综合网标准化程序切换及所有新产品的程序切换,金融产品的科技含量有了质的飞跃。 5、加強培训、提⾼素质 从1987年开始,不断对储蓄人员进行政治思想,爱岗敬业、职业道德、业务知识、 ![]() ![]() ![]() 6、代收代付,金融创新 依托科技和服务优势,开发“速汇通”和“缴费通”软件平台,解决居民“缴费难”和企业结算资金回笼不畅的问题,开展了代付工资业务,实现了国全储蓄卡业务的大联网,打破了储蓄卡在使用地域上的局限,实现了“一卡在手,走遍神州”在活期储蓄存折全省通存通兑的基础上,又实现了存单的通存通兑,启动第三方存管业务,为股民投资和资金存取提供了便利。推出“喜洋洋”系列储蓄存款业务新品,在传统的存单之中融⼊了新的文化內涵,开通了国全建设行银统一电话行银号码“95533”提供投诉、查询、挂失、转账、咨询等服务,成立了个人消费款贷中心。 7、优化组合,竞争上岗 1995年以来,逐步推行了储蓄所公开招标,所长竞争上岗。2005年至今,试行会计主管竞聘上岗,增強了储蓄人员的竞争 ![]() 8、建设网点,增添设备 1997年以来,对原有储蓄联办所、代办所,进行整合,调整为自办所,对原有储蓄网点进行调整装修扩容,使所有储蓄所、柜面貌一新,在热闹地段增设ATM自动柜员机,昼夜方便储户,所有柜台添置点钞机、验钞机、使储户有全安感。 9、款贷业务 1979年以后,随着国全财政、金融、投资体制的改⾰,建设行银徐州市分行及其前⾝的行银信贷业务才逐步有了发展,款贷种类逐步增多。款贷范围不断扩大,款贷总量迅速增长。1980年来,徐州地市两建设行银经营 ![]() 10、民人币收付结算 收付结算包括现金和转账收付结算,它包括单位,个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使用支票、信用卡、汇票、本票等结算票据进行货币收付资金清算,它是建设行银主要中间业务。 11、外币收付结算 徐州市建设行银 理办的外币结算业务,主要是:外币汇兑、托收承付,信用证三种方式。 12、金融代理业务 徐州市建设行银的金融代理业务主要是代理财政基本建设预算拨款,地质勘探预算拨款,代理开发行银 款贷,代理住房制度改⾰政策 ![]() 13、代理住房金融业务、 市建行继续巩固和发展委托 ![]() ![]() 14、企业评价 徐州经济近几年发展迅速,款贷需求量增多,外地行银⼊驻徐州,能够实现银企双赢,进一步促进徐州经济发展。 徐州市在2007年出台了鼓励股份制商业行银在徐州设立分支机构相关政策,江苏省府政也把徐州列⼊全省重点发展的三大金融集聚区之一。徐州区域金融中心的地位正在到来。从去年以来,外地股份制行银,外资行银等金融机构纷纷来徐建网布点,设立机构,徐州建行面对浦东发展等行银即将到来的状况,建行在苦练內功及加紧扩张上做文章,以 ![]() ![]() 2009年以来,建行上下认真贯彻省分行;增份额,防风险,上台阶,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增強市场份额占比,內部管理进一步強化,截至6月末,全行实现中间业务收⼊12621万元,市场份额占34。34%,同行第一,储蓄存款增20。5亿元,余额占比比年初提升30。65个百分点,企业存款新增24。2亿元,增幅达24。5%,各项款贷新增41。6亿元,余额占比28。51%同业第一,不良款贷额,不良率分别比年初低5410万元和1。06个百分点,下降额,下降率均为省分行第一。 |
上一章 20070510ab文集 下一章 ( → ) |
20070510ab文集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20070510ab文集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20070510ab文集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20070510ab是20070510ab文集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