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龙争大唐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龙争大唐 作者:凤鸣岐山 | 书号:13523 时间:2017/4/26 字数:8932 |
上一章 第五百五十八章暮鼓晨钟(大结局) 下一章 ( 没有了 ) | |
十月,已是初冬时分,可天却不甚冷,⽇头暖暖地⾼挂在天上,风不大,轻卷着落叶翩翩起舞,山道两旁的枫叶![]() ![]() ![]() ![]() “殿下,就要到蓝田了,时已近午,您看…”紧赶在李贞⾝后的燕十八一个打马速加,凑到了近前,先是偷眼看了看李贞的脸⾊,这才小心翼翼地试探了一句。 “嗯。”李贞漠然的脸上一丝表情都没有,仅仅只是不置可否地吭了一声,依旧纵马如故,燕十八见状,不敢再问,老老实实地退到后头。 天已近了午时,是到了该休息的时辰了,更遑论一众人等已狂赶了近一个月的路,皆已是疲惫至极,便是李贞自己也已是累得够呛,怎奈心中的牵挂与忧虑却令李贞不愿也不能就此停将下来——自打平灭了⾼句丽之后,李贞便即收到了京师传来的信报,知晓诸王皆已覆灭,心情大好之下,也就不急着班师回国,本打算亲自主持⾼任武登基⾼句丽国王之庆典,却不料噩耗竟接二连三地传了来,先是左仆 ![]() ![]() ![]() 李贞之如此急地要赶回京师,除了是担心李世民的健康,以及为恩师李靖奔丧之外,还有着政治上的考虑,其中的 ![]() ![]() 狂奔的骑兵大队一路急赶,如怒龙卷地般冲出了山道,蓝田县城便已遥遥在望,离京师就只剩下一天的路程了,然则李贞急于归京的心情不单没有稍缓,反倒是更急迫了几分,虽明知一众亲卫将领都已是強弩之末,可李贞却依旧不想在蓝田多加耽搁,这便回首扫了⾝后的诸将一眼,沉着声下令道:“传令:蓝田不歇,继续行军,夜宿七里坡!” “是,末将等谨遵殿下之令!”燕十八、鹰大等将领虽说皆已疲惫不堪,但却绝对不会违背李贞的命令,各自⾼声应了诺,须臾,一阵凄厉的号角声在队列中响了起来,一众亲卫各自抖擞精神,快马加鞭地向京师狂奔而去,一时间宽敞的官道上尘埃漫天卷如龙… 贞观二十一年十月初四申末时三刻,京师郊外的五里亭前黑鸦鸦地挤満了人,纪王李慎、司徒长孙无忌、侍中诸遂良等朝中大佬排在了最前头,便是连已告病在家多时的中书令萧瑀也出现在人群之中,至于各部尚书侍郞,诸如李道宗、李千赫等朝堂显贵也全都赫然在列,观其阵容,便可发现留京的文武百官能来的全都来了,再算上警卫戒备的羽林军官兵以及各家各府的亲随侍卫之类的人等,⾜⾜有近万之众,生生将五里亭前的大道挤得个⽔怈不通,然则如此多人凑在一起,竟无一丝的杂音,一众人等皆翘首望向官道的远端,默默地等待着,很显然,能让如此多⾼官显贵们翘首以盼的只有一人,那便是从前线急赶回京的太子李贞! “来了,来了!” “是太子殿下回来了!” … 就在众人等得心焦之际,远处的官道上突地冒出一股烟尘,须臾便隐约可见一队骑兵正⾼速向五里亭飞奔而来,当先一面明⻩⾊大旗 ![]() ![]() ![]() 李贞一行人速度奇快,不数刻便已来到了五里亭前,不待马匹停稳,纪王李慎便 ![]() ![]() 李贞素知李慎之为人,也知晓其从不曾有过夺嫡之野心,此时见其真情流露,心中自是颇为感动,一哈 ![]() 李慎一听这话,心中顿觉温暖,鼻子一酸,泪⽔忍不住便流淌了下来,也顾不得去擦上一下,哆嗦着开口道:“太子哥哥谬奖了,您扬威域外,小弟能在后方为哥哥作些事情,自是该当的。” “嗯,十弟之言哥哥记住了。”李贞微微一笑,心中打定了主意,要保李慎一生平安,不过这话李贞只是埋在心中,却并没有表露出来,再次拍了拍李慎的肩头,而后大步向恭候多时的一众朝臣们走了过去。 “臣等参见太子殿下。”一众大臣先前不敢打搅李贞兄弟俩的叙话,此时见李贞行将过来,自是纷纷躬⾝行礼问安不迭。 “诸位爱卿都请起罢。”李贞虚抬了下手,示意众臣平⾝,而后颇有深意地看了长孙无忌一眼,却并没有多说些甚子,只是笑着道:“众爱卿,孤心挂⽗皇,这便要进宮面圣,尔等都先请回罢,有事明⽇再议。”话音一落,也没管群臣的反应如何,翻⾝上了马,率领着一众亲卫绝尘而去。 李贞这么一走,远道来 ![]() “司徒大人,殿下孝心可佳啊。”瞧着左右无人,诸遂良凑到长孙无忌⾝边,似有深意地说了一句。 长孙无忌先前被李贞的眼神一扫,到了此时心头依旧在突突地跳着,哪有心思去理会诸遂良的话语,満心眼里皆是忧虑——长孙无忌很清楚诸王造 ![]() ![]() 且不提长孙无忌如何惶恐不安,却说李贞一众人等一路急行,赶到了大明宮前,方才递上牌子不多时,就见新任內侍监刘和领着几个小宦官急匆匆地从宮內行了出来,到得近前,⾼声宣道:“陛下有旨,宣太子李贞勤政殿觐见。” “有劳刘公公了。”李贞早已接到线报,知晓柳东河已告老返乡,这刘和便是新任之內侍监,倒也没失礼,笑着点了点头,客气地招呼了一声。 “不敢,不敢,奴婢恭贺殿下凯旋而归。”刘和久在帝侧,哪会不清楚李贞的 ![]() “⽗皇⾝体如何?”李贞边往宮门里走,边似随意地问了一句。 “陛下龙体稍有微庠,肖医正刚开了药方,理应无大碍。”刘和巴扎了下眼镜,话里有话地回答了一句。 刘和说得虽含糊,可李贞一听就懂了——“理应”无大碍之意就是在说李世民的病情只怕是不太成了,尽管李贞对此早有思想准备,可乍一听到此消息,心头还是不免猛地一沉,脸⾊变了变,也不再多言,快步向勤政殿行了去,方才一进大殿之门,⼊眼就见李世民正躺在胡 ![]() “好,好,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好孩子,快,快起来,来让朕好生瞧瞧。”李世民一见到李贞进了殿,心情 ![]() “⽗皇…”望着李世民那憔悴的脸容,再一想起二十余年来的⽗子之情,李贞不噤凄然泪下,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痴儿,哭个甚,朕这不是好好的么。”李世民见李贞如此动感情,心头不噤涌起了一股子 ![]() “⽗皇过誉了,此仗能顺遂,乃托⽗皇之宏恩,皆三军将士用命之故,儿臣不敢自居其功。”李贞谦逊地躬⾝回答了一句。 “嗯,好,好,好,不说这个了。”李世民说到这儿,略一停顿,突地面⾊一肃道:“朕这些⽇子困于 ![]() “⽗皇,此事万万不可,您老龙体尚安康,些许小庠数⽇便可痊愈,儿臣愿为⽗皇打理朝政,求您收回成命。”李贞显然没想到李世民竟然会如此说法,登时大吃了一惊,忙不迭地跪倒在地,磕着头劝谏道。 “痴儿不必如此,朕的⾝体朕自己知道,苟延残 ![]() ![]() “⽗皇厚爱,儿臣自当励精图治,为我大唐之繁荣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一听自家老子如此说法,一股子豪情立马在李贞心头涌起,自是不再矫情,抬起了头来,目光炯然地看着李世民,慷声答道。 “尔之才能朕信得过,朕只有一言相告,须知⽔能载舟,亦能覆舟,为君者须心有百姓,时时不忘,事事不忘,方可保得永昌,这些道理尔自是知晓,朕也就不再多说了,朕这一辈子最⾜自豪的便是有了尔这么个儿子,至于其余,唉…”李世民一想起诸王的勾当,心头不噤为之一黯,话便说不下去了。 说起诸王的命运,李贞也不知该说啥才好了——老爷子所生的十四个儿子里,李宽、李嚣、李简三个早夭,李治死于非命,废太子李承乾、齐王李佑、吴王李恪、魏王李泰、蜀王李愔先后起兵谋逆,剩下的赵王李福、曹王李明年岁尚幼,而稍长一些的蒋王李恽是个浑人,既无才也无德,早早就蕃去了,基本上就没回过京师,算来算去,除了李贞之外,也就只有纪王李慎⾝上没出过大岔子,这等事情落到谁头上都是件闹心的事情,更别说一向以英明神武著称的李世民了。 “贞儿啊,国祚托付于尔,朕自可放心,只是,唔,只是,唉,你那几位不成器的兄长朕实不知该拿他们如何才好,贞儿看这事该如何个了局?”李世民见李贞半晌不说话,无奈地摇了头摇,苦涩而又地开了口。 诸王自中秋之变后,皆已被幽噤在了大明宮中,成了阶下之囚,只不过李世民却始终不曾下令对诸王的罪孽进行惩处,其中的意味李贞心头自是有数,左右不过是老爷子舍不得已不多的儿子再遭杀戮罢了,可又怕李贞对此不満,索 ![]() 对于这帮子狗庇兄长,李贞向无好感,也向来提防得紧,若是从皇位全安的角度来说,自然是除掉了省事,然则面对着老爷子求肯的目光,这等话李贞实是说不出口,再一想,诸王的势力皆已被彻底铲除,就算他们想要接着闹,也没了闹的本钱,当然了,就算他们将来还要再闹,李贞也不放在心上,反倒是个借机斩草除 ![]() 李世民原本担心李贞会穷追诸王之罪,此时见李贞主动为诸王开脫,仅仅只是幽噤各自王府便算了结,心情登时为之一松,欣慰地点了点头道:“朕既要传位于尔,这个家便该由尔来当,尔既觉得妥当,那就依尔之意去办好了,唔,待十八之后,尔自行处理罢,朕就不再过问了。” “是,儿臣遵旨。”李贞倒也没推辞,躬⾝应了诺。 李世民见李贞答应了,自是开心得很,笑呵呵地点了点头,可接着眉头又皱了起来,犹豫了半晌之后,这才开口道:“贞儿,朕尚有一事要尔应承,只是…” “⽗皇,您有事尽管吩咐,为⽗皇分忧乃儿臣分內之事。”李贞见状,心头疑云大起,不过脸上却依旧平淡得很。 “贞儿啊,朕总角之 ![]() 果然是这个问题!李贞作为穿越众,自是清楚来自的那个时空里,李世民也曾对继位的李治说过同样的话,先前李世民在迟疑之际,李贞便隐隐猜到了李世民将要说的话,心情不免有些子复杂了起来,略一思索,点头回道:“⽗皇有此心愿,儿臣自当保司徒大人満门富贵,请⽗皇放心。” 李贞这话答得虽慡快,可內里其实还是留下了个尾巴——保其富贵,而非荣华,其意思就是在说自己不会去伤害长孙无忌的 ![]() ![]() ![]() “那好,朕相信尔能为朕办妥诸事,时候不早了,尔赶了一路,早些回宮休息去罢,明⽇起,朝堂政务就由尔打理了,尔须多加费心才是,去罢。”李世民该 ![]() ![]() ![]() ![]() “⽗皇,您要善报龙体,孩儿先告退了。”李贞虽甚是担心李世民的⾝体,可也知晓此时不宜太过打搅李世民的养病,这便恭敬地行了个礼,而后缓步退出了勤政殿,也无心在宮中多留,出了宮门,即刻率众向城中赶了去。 得到了老爷子传位的许诺,如此多年的夺嫡之路便算是走完了,按理来说,李贞应该奋兴异常才对,可不知为何,李贞的心中却没有多少的奋兴之意,反倒有着一股子茫然在心头涌动,尤其是老爷子所言的“暮鼓晨钟”之言更是令李贞心酸不已,回望着这一路行来的艰难与苦难,再一想起李世民那衰老与憔悴的脸庞,万千的感慨、万千的叹息令李贞的心沉甸甸地难受着,一路走一路思索着,想得⼊神之余,人已到了东宮门前,兀自端坐在马背上,浑然忘了周遭的一切,直到一声脆脆的童音:“⽗王。”响起,李贞这才猛然惊醒了过来,定睛一看,原来是小李纯跑到了马前。 “纯儿。”望着小李纯那纯清的面孔,李贞的眼睛立马有些子 ![]() ![]() “⽗王,您可算是回来了,纯儿想⽗王了。”小李纯很享受地靠在李贞怀中,脆生生地叫嚷着。 “哈哈哈,⽗王也想纯儿了,走,回家喽!”李贞宠爱地将小李纯举过了头顶,哈哈大笑地将其放在了脖颈上,大步向着早已等候在宮门口的一众嫔妃们走了过去,步伐坚定而又有力… 贞观二十一年十月十八⽇,唐太宗李世民传位太子李贞。 贞观二十二年七月十九⽇,中书令萧瑀病故,享年七十有四,帝赐谥号肃,追赠为司空、荆州都督,并亲设灵堂吊唁之。 贞观二十三年七月十⽇,太上皇李世民病逝于大明宮中,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举国哀丧,⾼宗李贞亲自扶灵安葬一代大帝于昭陵。 贞观二十三年十月初一,帝下令改元为“景隆”是年起为景隆元年,任命长孙无忌为左仆 ![]() ![]() 景隆二年三月初一,长孙无忌以年老体弱为由告老,⾼宗李贞许之,免其左仆 ![]() 景隆三年五月初九,诸遂良以逾制罪被参,帝念其劳苦功⾼,不忍重罚,贬之为潭州刺史,自此,左右仆 ![]() 景隆八年六月,吐蕃发兵攻打吐⾕浑,帝遣使责之,不果,遂以大军击之,薛仁贵、⾼恒各率一部分路进击,大败吐蕃于青海湖边,安西区军司令刘七则率军从西域出击,直捣吐蕃腹地,強渡雅鲁蔵布江,长驱直⼊近万里,一举攻克拉萨,生擒吐蕃国王大相禄东赞,吐蕃国王芒松芒赞流亡印度,最后不知所终,吐蕃遂与吐⾕浑一道并⼊大唐版图,分州县以治之。 景隆九年三月初六,借大破吐蕃之胜,帝宣布中枢改制,废三省,抬六部为內阁,并设大学士议事堂,以辅佐帝王总理朝政,首任大学士有莫离、纳隆、李道宗、李千赫、裴炎等七人,并加大科举之录取力度,科举科目同时进行改⾰,对原有之儒学文本重新规范,并增设数术、物化等必考之科目,增设科技科,大幅提⾼科技员官之待遇,与此同时,帝专门下文制定《专利法》,以促进科技进步;同年六月,帝下诏改⾰金融,以金银为本位,取代以铜钱为本位之体制,并为此制定了详细的结算乃至使用条令。 景隆十年七月二十⽇,帝下诏改⾰地方政体,分天下为十二总督府,并分设三十七省,以巡抚为最⾼行政长官,分设布政使管理一省之财政、按察使管理一省之刑名;废除州刺史之官职,改为府,设知府、知州等职,隶属于省。 景隆十五年一月初八,帝下诏废除均田制,施行“亩税制”并下令对原有之商业税制进行改⾰,各府不再设卡,仅在省界设卡,实行一省完税,国全通行,规范税制票据,加大打击走私之力度,促进国全商业之流通,极大地调动了地主阶层投⼊工商业的积极 ![]() 景隆十六年六月初二,帝下诏大封诸子,长子李纯为楚王,次子李勇为郑王,三子李敢为宋王,其余十三子也皆各有王号,同时废除就蕃制,诸王皆在京参赞军政,以试才⼲。 景隆二十一年四月初七,大学士纳隆病逝,享年七十有一,帝为之废朝三⽇,并赐谥号:忠,追赠司空,配享太庙,其子袭爵为忠国公。 景隆三十一年五月十九⽇,大学士莫离酒后中风,遂不起,三⽇后亡故,享年六十整,帝亲至莫府吊唁,并赐谥号;义,配享太庙,其子袭爵为义国公。 景隆四十年,天下大治,大人唐口由唐初的两千三百万发展到六千五百万之众,家国年财政岁⼊更是达到了惊人的七千五百万两⽩银,大唐与欧洲各国往来密切,陆路、海路之丝绸之路繁荣无比,万国来朝,盛世已成! 景隆四十一年七月初三,帝本正散步于大明宮御花园中,突有所感,急趋宮中,召集裴炎等诸多大学士觐见, ![]() 俱往矣,风流云散天地间,唯留英名永不绝… —— 以下数字不算钱,敬请关注: 本书写到今天,终于完本了,呵呵,是有些不容易,在此向所有支持本书的读者鞠躬表示感谢,另,本人的新书《君临天下》书号:81976,即将于本月28号正式上传,请诸位书友继续支持老凤,谢了先! |
上一章 龙争大唐 下一章 ( 没有了 ) |
龙争大唐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龙争大唐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龙争大唐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凤鸣岐山是龙争大唐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