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我的人生感悟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我的人生感悟 作者:季羡林 | 书号:318 时间:2016/9/13 字数:4587 |
上一章 我的老师们 下一章 ( → ) | |
在深切怀念我的两个不在眼前的⺟亲的同时,在我眼前那一些德国老师们,就越发显得亲切可爱了。 在德国老师中同我关系最密切的当然是我的Doktor-Vater(博士⽗亲)瓦尔德施米特教授。我同他初次会面的情景,我在上面已经讲了一点。他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他非常年轻。他的年龄确实不算太大,同我见面时,大概还不到四十岁吧。他穿一⾝厚厚的西装,面孔是孩子似的面孔。我个人认为,他待人还是彬彬有礼的。德国教授多半都有点教授架子,这是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所决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后来听说,在我以后的他的生学们都认为他很严厉。据说有一位女士把自己的博士论文递给他,他翻看了一会儿,一下子把论文摔到地下,忿怒地说道:“Dasistaberallesst!(这全是垃圾,全是胡说八道!)”这位姐小从此耿耿于怀,最终离开了哥廷 ![]() 我跟他学了10年,应该说,他从来没有对我发过脾气。他教学很有耐心,梵文语法抠得很细。不这样是不行的,一个字多一个字⺟或少一个字⺟,意义方面往往差别很大。我以后自己教生学,也学他的榜样,死抠语法。他的教学法是典型的德国式的。记得是德国19世纪的伟大东方语言学家埃瓦尔德(Ewald)说过一句话:“教语言比如教游泳,把生学带到游泳池旁,把他往⽔里一推,不是学会游泳,就是淹死,后者的可能是微乎其微的。”瓦尔德施米特采用的就是这种教学法。第一二两堂,念一念字⺟。从第三堂起,就读练习,语法要自己去钻。我最初非常不习惯,准备一堂课,往往要用一天的时间。但是,一个学期四十多堂课,就读完了德国梵文学家施腾茨勒(Stenzler)的教科书,学习了全部异常复杂的梵文文法,还念了大量的从梵文原典中选出来的练习。这个方法是十分成功的。 瓦尔德施米特教授的家庭,最初应该说是十分美満的。夫妇二人,一个上中学的十几岁的儿子。有一段时间,我帮助他翻译汉文佛典,常常到他家去,同他全家一同吃晚饭,然后工作到深夜。餐桌上没有什么人多讲话,安安静静。有一次他笑着对儿子说道:“家里来了一个国中客人,你明天大概要在学校里吹嘘一番吧?”看来他家里的气氛是严肃有余,活泼不⾜。他夫人也是一个不大爱说话的人。 后来,大战一爆发,他自己被征从军,是一个什么军官。不久,他儿子也应征⼊伍。过了不太久,从1941年冬天起,东部战线胶着不进,相持不下,但战斗是异常 ![]() 在瓦尔德施米特被征从军后的第一个冬天,他预订的大剧院的冬季演出票,没有退掉。他自己不能观看演出,于是就派我陪伴他夫人观看,每周一次。我吃过晚饭,就去接师⺟,陪她到剧院。演出有歌剧,有音乐会,有钢琴独奏,有小提琴独奏等等,演员都是外地或国外来的,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剧场里灯火辉煌,灿如⽩昼;男士们服装笔 ![]() 我想到的第二位老师是西克(Sieg)教授。 他的家世,我并不清楚。到他家里,只见到老伴一人,是一个又瘦又小的慈祥的老人。子女或什么亲眷,从来没有见过。看来是一个非常孤寂清冷的家庭,尽管老夫妇情好极笃,相依为命。我见到他时,他已经早越过了古稀之年。他是我平生所遇到的中外各国的老师中对我最爱护、感情最深、期望最大的老师。一直到今天,只要一想到他,我的心立即剧烈地跳动,老泪立刻就流満全脸。他对我传授知识的情况,上面已经讲了一点,下面还要讲到。在这里我只讲我们师徒二人相互间感情深厚的一些情况。为了存真起见,我仍然把我当时的一些⽇记,一字不改地抄在下面: 1940年10月13⽇ 昨天买了一张Prof.Sieg的相片,放在桌子上,对着自己。这位老先生我真不知道应该怎样感 ![]() 1941年2月1⽇ 5点半出来,到Prof.Sieg家里去。他要替我 ![]() 原来他发现我生活太清苦,亲自找文学院长,要求增加我的薪⽔。其实我的薪⽔是⾜够用的,只因我枵腹买书,所以就显得清苦了。 1941年,我一度想设法离开德国回国。我在10月29⽇的⽇记里写道: 11点半,Prof.Sieg去上课。下了课后,我同他谈到我要离开德国,他立刻奋兴起来,脸也红了,说话也有点震颤了。他说,他预备将来替我找一个固定的位置,好让我继续在德国住下去,万没想到我居然想走。他劝我无论如何不要走,他要替我设法同Rektor(大学校长)说,让我得到津贴,好出去休养一下。他简直要流泪的样子。我本来心里还有点迟疑,现在又动摇起来了。一离开德国,谁知道哪一年再能回来,能不能回来?这位像自己⽗亲一般替自己 ![]() 像这样的情况,⽇记里还有一些,我不再抄录了。仅仅这三则,我觉得,已经完全能显示出我们之间的关系了。还有一些情况,我在下面谈吐火罗文的学习时再谈,这里暂且打住。 我想到的第三位老师是斯拉夫语言学教授布劳恩(Braun)。他⽗亲生前在莱比锡大学担任斯拉夫语言学教授,他可以说是家学渊源,能流利地说许多斯拉夫语。我见他时,他年纪还轻,还不是讲座教授。由于年龄关系,他也被征从军。但 ![]() 他的家庭十分和美。他有一位年轻的夫人,两个男孩子,大的叫安德烈亚斯,约有五六岁,小的叫斯蒂芬,只有二三岁。斯蒂芬对我特别友好,我一到他家,他就从远处飞跑过来,扑到我的怀里。他⺟亲教导我说:“此时你应该抱住孩子,⾝体转上两三圈,小孩子最喜 ![]() 布劳恩教授的家离我住的地方很近,走二三分钟就能走到。因此,我常到他家里去玩。他有一幅国中古代的刺绣,上面绣着五个大字:时有溪山兴。他要我翻译出来。从此他对汉文产生了趣兴,自己买了一本汉德字典,念唐诗。他把每一个字都查出来,居然也能讲出一些意思。我给他改正,并讲一些语法常识。对汉语的语法结构,他觉得既极怪而又极有理,同他所 ![]() 他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擅长油画。有一天,他忽然建议要给我画像。我自然应允了,于是有比较长的一段时间,我天天到他家里去,端端正正地坐在那里,当模特儿。画完了以后,他问我的意见。我对画不是內行,但是觉得画得很像我,因此就很満意了。在科学研究方面,他也表现了他的才艺。他的文章和专著都不算太多,他也不搞德国学派的拿手好戏:语言考据之学。用国中的术语来说,他擅长义理。他有一本讲19世纪沙俄文学的书,就是专从义理方面着眼,把列夫·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列为两座⾼峰,而展开论述,极有独特的见解,思想深刻,观察细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著作。可惜似乎没有引起多少注意。我都觉得有寂寞冷落之感。 总之,布劳恩教授在哥廷 ![]() ![]() ![]() ![]() 我想到的第四位德国老师是冯·格林(Dr.vonCrimm)博士。据说他是来自俄国的德国人,俄文等于是他的⺟语。在大学里,他是俄文讲师。大概是因为他从来没有发表过什么学术论文,所以连副教授的头衔都没有。在德国,不管你外语多么到家,只要没有学术著作,就不能成为教授。工龄长了,工资可能很⾼,名位却不能改变。这一点同国中是很不一样的。国中教授贬值,教授膨 ![]() ![]() ![]() ![]() ![]() ![]() ![]() 我回想起来的老师当然不限于以上四位,比如阿拉伯文教授冯·素顿(VonSoden),英文教授勒德(Roeder)和怀尔德(Wilde),哲学教授海泽(Heye),艺术史教授菲茨图姆(Vitzhum)侯爵,德文教授麦伊(May),伊朗语教授欣茨(Hinz)等等,我都听过课或有过来往,他们待我亲切和蔼,我都永远不会忘记。我在这里就不一一叙述了。 1988年 |
上一章 我的人生感悟 下一章 ( → ) |
我的人生感悟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我的人生感悟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我的人生感悟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季羡林是我的人生感悟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