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国语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国语 作者:左丘明 | 书号:10214 时间:2017/3/27 字数:5520 |
上一章 管仲对桓公以霸术 下一章 ( → ) | |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家国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家国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家国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枹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桓公曰:“夫管夷吾![]() 鲍子对曰:“使人请诸鲁,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 ![]() 庄公以问施伯,施伯对曰:“此非 ![]() ![]() ![]() 比至,三衅,三浴之。桓公亲逆之于郊,而与之坐而问焉,曰:“昔吾先君襄公筑台以为⾼位,田、狩、罼、弋,不听国政,卑圣侮士,而唯女是崇。九妃、六嫔,陈妾数百,食必粱⾁,⾐必文绣。戎士冻馁,戎车待游车之■,戎士待陈妾之余。优笑在前,贤材在后,是以家国不⽇引,不月长,恐宗庙之不扫除,社稷之不⾎食,敢问为此若何?”管子对曰:“昔吾先王昭王、穆王,世法文、武远绩以成名。合群叟,比校民之有道者,设象以为民纪,式权以相应,比缀以度,竱本肇末,劝之以赏赐,纠之以刑罚,班序颠⽑,以为民纪统。”桓公曰:“为之若何?”管子对曰:“昔者,圣王之治天下也,参其国而伍其鄙,定民之居,成民之事,陵为之终,而慎用其六柄焉。” 桓公曰:“成民之事若何?”管子对曰:“四民者,勿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哤,其事易。”公曰:“处士、农、工、商若何?”管子对曰:“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 “令夫士,群萃而州处,闲燕则⽗与⽗言义,子与子言孝,其事君者言敬,其幼者言弟。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弟子之学不劳而能。夫是,故士之子恒为士。 “令夫工,群萃而州处,审其四时,辨其功苦,权节其用,论比协材。旦暮从事,施于四方,以饬其弟子,相语以事,相示以巧,相陈以功。少而 习蔫,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兄之权不肃而成,其弟子之学不劳而能。夫是,故工之子恒为工。 “令夫商,群萃而州处,察其四时,而监其乡之资,以知其市之贾,负、任、担、荷,服牛、轺马,以周四方,以其所有,易其所无,市 ![]() “令夫农,群萃而州处,察其四时,权节其用,耒、耜、耞、芟。及寒,击草除田,以待时耕;及耕,深耕而疾耰之,以待时雨;时雨既至,挟其 ![]() 桓公曰:“定民之居若何?”管子对曰:“制国以为二十一乡。”桓公曰:“善。”管子于是制国以为二十一乡:工商之乡六;士农之乡十五。公帅五乡焉,国子帅五乡焉,⾼子帅五乡焉。参国起案,以为三官,臣立三宰,工立三族,市立三乡,泽立三虞,山立三衡。 桓公曰:“吾 ![]() ![]() 管子于是制国:“五家为轨,轨为之长;十轨为里,里有司;四里为连,连为之长;十连为乡,乡有良人焉。以为军令:五家为轨,故五人为伍,轨长帅之;十轨为里,故五十人为小戎,里有司帅之;四里为连,故二百人为卒,连长帅之;十连为乡,故二千人为旅,乡良人帅之;五乡一帅,故万人为一军,五乡之帅帅之。三军,故有中军之鼓,有国子之鼓,有⾼子之鼓。舂以蒐振旅,秋以狝治兵。是故卒伍整于里,军旅整于郊。內教既成,令勿使迁徙。伍之人祭祀同福,死丧同恤,祸灾共之。人与人相畴,家与家相畴,世同居,少同游。故夜战声相闻,⾜以不乖;昼战目相见,⾜以相识。其 ![]() 译文 齐桓公从莒国返回齐国,任命鲍叔为国相。鲍叔推辞说: “我是你的一个庸臣。你照顾我,使我不挨冻受饿,就已经是恩赐了。如果要治理家国的话,那就不是我所擅长的。若论治国之才,大概只有管仲了。我有五个方面不如管仲:以宽厚慈惠来安抚民众,我不及他;治理家国不忘 ![]() ![]() ![]() 鲍叔说:“得向鲁国提出请求。”桓公说:“施伯是鲁君的谋臣,若知道我将起用管仲,一定不会放还给我的。那可怎么办?”鲍叔回答说:“派人去向鲁国要求说:‘我们国君有个不遵守命令的臣子在贵国,想在群臣面前处死他,所以请 ![]() 鲁庄公询问施伯如何处置这件事。施伯回答说:“这不是想处死他,而是要起用他来执政。管仲是天下的奇才,他所效劳的家国,一定会称霸于诸侯。让他返齐,必将会长久地成为鲁国的祸患。”庄公说:“那怎么办呢?”施伯答道:“杀了他把尸体 ![]() ![]() 管仲快到达齐国时,三次薰香浴沐,桓公亲自到郊外 ![]() 车军要等游玩的车子破损后才充用,士兵要靠侍妾吃剩的粮食来养活。亲近那些唱歌逗乐的倡优,却把贤德的人才抛在一边。家国因此而不能⽇有所进、月有所长。这样下去恐怕宗庙将无人清扫,社稷也难以受祭。请问面对这些景况应该怎么处理?”管仲回答说:“过去的先王周昭王、周穆王以效法文王、武王的政绩而成就美名。召集众长老来考察选择百姓中有德行的人,制定法令作为民众行为的准则,同时树立相应的榜样,以此把百姓维系起来。从 ![]() 桓公问:“怎样使百姓各就其业呢?”管仲回答说:“士、农、工、商,不要让他们混杂居住。混杂居住会使他们相互⼲扰,工作不安心。”桓公问:“怎样来安排士、农、工、商的住地呢?”管仲回答说:“过去圣王把士人的住处安排在清静的地方;把工匠的住处安排在官府;把商人的住处安排在市场;把农民的住处安排在田野。 “让那些士人聚集在一起居住,空闲时⽗辈之间谈论礼义,子侄辈之间谈论孝道,侍奉国君的人谈论克尽职守,年幼的则谈论兄弟和睦。从小就受到熏陶,他们的思想就定安了,不再见异思迁。所以⽗兄的教诲不用督促就能实行,弟子的学习无须费力就能掌握。这样,士人的后代就一直是士人。 “让那些工匠聚集在一起居住,了解不同季节的产品需要,辨别质量的优劣,衡量器材的用处,选用合适的材料。从早到晚做这些事,使产品适用于四方,用这些来教诲弟子,互相谈论工作,互相 ![]() “让那些商人聚集在一起居住,了解不同季节的营销需要, ![]() ![]() ![]() “让那些农民聚集在一起居住,了解不同季节的农事, ![]() ![]() 受到熏陶,他们的思想就定安了,不再见异思迁。所以⽗兄的教诲不用督促就能实行,弟子的学习无须费力就能掌握。这样,农民的后代就一直是农民。他们居住在郊野而不沾染不良习气,其中能⼊仕做官的优秀者,一定⾜以信赖。有关员官见到这样的人才不予推荐,要受到五刑的处罚。他们必须推荐贤才,才可谓之称职。” 桓公问:“怎样来确定百姓的住地呢?”管仲答道:“把国全分为二十一个乡。”桓公说:“好啊。”管仲于是把国全划分为二十一个乡:工匠和商人的乡有六个,士人和农民的乡有十五个,由国君掌管五个乡,国子掌管五个乡,⾼子掌管五个乡。分国事为三,各种官职也各设置三名:设三卿主管群臣,设三族主管工匠,设三乡主管商人,设三虞主管川泽,设三衡主管山林。 桓公说:“我想在诸侯中做一番事业,能行吗?”管仲回答说:“不行,家国还不定安。”桓公问:“怎样来定安 家国呢?”管仲说:“整顿已有的法令,选择合用的修订施行。然后繁殖人口,救济贫困,安抚百姓,这样家国就定安了。”桓公说:“就这样办。”于是整顿已有的法令,选择合用的修订施行。然后繁殖人口,救济贫困,安抚百姓。家国 定安了以后,桓公说:“家国已经定安,可以有所作为了吧?”管仲说:“还不行。你如果整顿军队、修造盔甲兵器,其他大国也会整顿军队,修造盔甲兵器,我们就难以很快实现志向了。你有进攻的武器,小国诸侯也有防御的准备,我们也难以很快实现志向。你若想迅速在天下诸侯中实现志向,就应该把要做的事情隐蔽起来,把战备寄寓在政令里。”桓公问:“怎样去做呢?”管仲回答说:“在整顿內政中寄寓军令。”桓公说:“很好。” 于是管仲就制定家国的政令:“五家为一轨,轨设轨长;十轨为一里,里设有司;四里为一连,连设连长;十连为一乡,乡设良人。其中所寄寓的军令是:五家一轨,所以五人为一伍,由轨长统率;十轨一里,所以五十人为小戎,由里的有司统率;四里一连,所以二百人为一卒,由连长统率;十连一乡,所以二千人为一旅,由乡的良人统率;五个乡是一帅,所以正好是一万人,编成一个军,由卿来统率。国全可编为三军,所以有国君亲自统帅的中军的旗鼓,有国子的旗鼓,有⾼子的旗鼓。舂天用舂猎的名义来整编军队,秋天以秋猎的名义来 ![]() ![]() ![]() |
上一章 国语 下一章 ( → ) |
国语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国语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国语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左丘明是国语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