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明史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明史 作者:张廷玉等 | 书号:10209 时间:2017/3/26 字数:18286 |
上一章 章一百四十五 下一章 ( → ) | |
张鹤鸣(弟鹤腾) 董汉儒(汪泗论) 赵彦 王洽(王在晋 ⾼第)梁廷栋 熊明遇 张凤翼 陈新甲 冯元飙(兄元飏) 张鹤鸣,字元平,颍州人。中万历十四年会试,⽗病,驰归。越六年,始成进士。除历城知县,移南京兵部主事。累官陕西右参政,分巡临、巩,以才略闻。 再迁右佥都御史,巡抚贵州。自杨应龙平后,销兵太多,苗仲所在为寇。鹤鸣言:“仲贼乃粤西瑶种,流⼊黔中。自贵 ![]() ![]() ![]() ![]() 至天启元年,辽 ![]() ![]() 二年正月,廷议经、抚去留。给事中惠世扬、周朝瑞议以鹤鸣代廷弼,其他多言经、抚宜并任,鹤鸣独毅然主撤廷弼,专任化贞。议甫上,化贞已弃广宁遁。鹤鸣內惭,且惧罪,乃自请行边,诏加太子太保,赐蟒⽟及尚方剑。鹤鸣惮行,逗遛十七⽇,始抵山海关。至则无所筹画,⽇下令捕间谍,厚啖蒙古炒花、宰赛诸部而已。 初,广宁败书闻,廷臣集议兵事。鹤鸣盛气詈廷弼自解。给事中刘弘化首论之,坐夺俸。御史江秉谦、何荐可继劾,并贬官。廷臣益愤。御史谢文锦,给事中惠世扬、周朝瑞、萧良佐、侯震旸、熊德 ![]() ![]() ![]() 六年舂,魏忠贤势大炽,起鹤鸣南京工部尚书。寻以安邦彦未灭,鹤鸣先有平苗功,改兵部尚书,总督贵州、四川、云南、湖广、广西军务,赐尚方剑。功未就,庄烈帝嗣位。给事中瞿式耜、胡永顺、万鹏以鹤鸣由忠贤进,连章击之。鹤鸣求去,诏加太子太师,乘传归。崇祯八年,流贼陷颍州,执鹤鸣,例悬于树,骂贼死,年八十五。 弟鹤腾,字元汉,举万历二十三年进士。历官云南副使。行谊醇笃,誉过其兄。城陷被执,骂不绝口而死。 董汉儒,开州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授河南府推官,⼊为户部主事。疏陈减织造、裁冒滥诸事。且曰:“迩来九阍三殿间,惟闻纵酒、 ![]() 寻迁山东佥事,进副使,历湖广左右布政使,所在有声。四十年,就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帝赐福王庄田,责湖广四千四百余顷,汉儒以无所得田,请岁输万金代租,不听。楚宗五十余人,讦假王事获罪,囚十载,汉儒力言,王,假也,请释系者。又为満朝荐、卞孔时等乞宥。俱不报。忧归。 光宗立,召拜工部右侍郞。旋改兵部,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务。天启改元,辽 ![]() 奄人王体乾、宋晋、魏忠贤等十二人有旧劳,命所荫锦⾐官皆予世袭。汉儒据祖制力争,帝不从。给事中程注、御史汪泗论等合疏谏,给事中朱大典、周之纲,御史宋师襄、胡良机特疏继之,卒不纳。汉儒旋以⺟丧归。后忠贤大横,汉儒服阕,遂不召。追叙甘肃功,即家进太子太保,荫子锦⾐百户。卒赠少保,谥肃敏。 汪泗论,字自鲁,休宁人。祖垍,嘉靖中进士,历官福建兵备佥事,分守福宁。倭犯同安,垍释重囚七人为军锋,击倭却之。捷闻,赉金币。 泗论中万历三十八年进士。授漳浦知县,调福清,有惠政,清屯田,缮城堡。征擢御史,首请杜內批以严履霜之渐,又请召还科臣杨涟等以作士气。巡按江西,敦重持大体,奷宄肃然。宗人禄不给,疏以桥税赎鍰存留接济。历太仆寺少卿。尝识⻩道周于诸生中,人服其精鉴。 赵彦,肤施人。万历十一年进士。授行人,屡迁山西左布政使。光宗嗣位,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辽 ![]() 先是,蓟州人王森得妖狐异香,倡⽩莲教,自称闻香教主。其徒有大小传头及会主诸号,蔓延畿辅、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森居滦州石佛庄,徒 ![]() ![]() 时承平久,郡县无守备,山东故不置重兵。彦任都司杨国栋、廖栋,而檄所部练兵民,增诸要地守卒。请留京 ![]() ![]() 七月,彦视师兖州。甫出城,遇贼万余,彦缒⼊城。肇基急 ![]() ![]() ![]() ![]() ![]() 于弘志亦于是年六月据武邑⽩家屯,将取景州应鸿儒。斯行方赴援山东,还军讨之。弘志突围走,为诸生叶廷珍所获,凡举事七⽇而灭。好贤亦捕得伏诛。 彦已加兵部侍郞,论功,进尚书兼右副都御史,再加太子太保,荫子锦⾐世佥事,赉银币加等。奏请振济,且捐邹、滕赋三年,郓城、峄、滋 ![]() 三年八月,召代董汉儒为兵部尚书,极陈边将克饷、役军、虚伍、占马诸弊,因条列综核事宜。帝称善,立下诸边举行。参将王楹行边,为哈剌慎部袭杀,彦请核实论罪,并敕诸边抚赏毋增故额。有传我大清兵 ![]() 彦有筹略,晓畅兵事。然征妖贼时,诸将多杀良民冒功,而其子官锦⾐,颇招摇都市。给事、御史 ![]() 王洽,字和仲,临邑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历知东光、任丘。服阕,补长垣。治仪表颀伟,危坐堂上,吏民望之若神明。其廉能为一方最。 擢吏部稽勋主事,历考功文选郞中。天启初,诸贤汇进,洽有力焉。迁太常少卿。三年冬,以右佥都御史巡抚浙江。洽本赵南星所引,及魏忠贤逐南星,洽乞罢,不许。五年四月,御史李应公希忠贤指劾洽,遂夺职闲住。 崇祯元年,召拜工部右侍郞,摄部事。兵部尚书王在晋罢,帝召见群臣,奇洽状貌,即擢任之。上疏陈军政十事,曰严债帅,修武备,核实兵,衡将材,核欺蔽,惩朘削,勤训练,厘积蠹,举异才,弭盗贼,帝并褒纳。宣大总督王象乾与大同巡抚张宗衡争揷汉款战事,帝召诸大臣平台,诘问良久,洽及诸执政并主象乾策,定款议,详见《象乾》、《宗衡传》。 寻上言:“祖宗养兵百万,不费朝廷一钱,屯田是也。今辽东、永平、天津、登、莱沿海荒地,及宝坻、香河、丰润、⽟田、三河、顺义诸县闲田百万顷。元虞集有京东⽔田之议,本朝万历初,总督张佳允、巡抚张国彦行之蓟镇,为豪右所阻。其后,巡抚汪应蛟复行之河间。今已垦者荒,未垦者置不问,遗天施地生之利,而⽇讲生财之术,为养军资,不大失策乎!乞敕诸道监司,遵先朝七分防 ![]() 二年十月,我大清兵由大安口⼊,都城戒严。洽急征四方兵⼊卫,督师袁崇焕,巡抚解经传、郭之琮,总兵官祖大寿、赵率教、満桂、侯世禄、尤世威、曹鸣雷等先后至,不能拒,大清兵遂深⼊。帝忧甚,十一月召对廷臣。侍郞周延儒言:“本兵备御疏忽,调度乖张。”检讨项煜继之,且曰:“世宗斩一丁汝夔,将士震悚,強敌宵遁。”帝颔之,遂下洽狱,以左侍郞申用懋代。明年四月,洽竟瘐死。寻论罪,复坐大辟。 洽清修伉直,雅负时望,而应变非所长。骤逢大故,以时艰见绌。遵化陷,再⽇始得报。帝怒其探侦不明,又以廷臣玩祇,拟用重典,故于洽不少贷。厥后都城复三被兵,枢臣咸获免,人多为洽惜之。 在晋,字明初,太仓人。万历二十年进士。授中书舍人。自部曹历监司,由江西布政使擢巡抚山东右副都御史,进督河道。泰昌时,迁添设兵部左侍郞。天启二年署部事。三月,迁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经略辽东、蓟镇、天津、登莱,代熊廷弼。八月,改南京兵部尚书,寻请告归。五年,起南京吏部尚书,寻就改兵部。崇祯元年,召为刑部尚书,未几,迁兵部。坐张庆臻改敕书事,削籍归,卒。 ⾼第,字登之,滦州人。万历十七年进士。历官兵部尚书,经略蓟、辽。未数月,以恇怯劾罢去。崇祯二年冬,大清兵破滦州,第窜免。 梁廷栋,鄢陵人。⽗克从,太常少卿。廷栋举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召改礼部,历仪制郞中。天启五年,迁抚治西宁参议。七年,调永平兵备副使。督抚以下为魏忠贤建祠,廷栋独不往,乞终养归。 崇祯元年起故官,分巡口北道。明年加右参政。十一月,大清兵克遵化,巡抚王元雅自缢,即擢廷栋右佥都御史代之。廷栋请赐对,面陈方略,报可。未几,督师袁崇焕下狱,复擢廷栋兵部右侍郞兼故官,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及四方援军。廷栋有才知兵,奏对明慡,帝心异之。 三年正月,兵部尚书申用懋罢,特召廷栋掌部事。时京师虽解严,羽书旁午,廷栋剖决无滞。而廷臣见其骤用,心嫉之。给事中陈良训首刺廷栋,同官陶崇道复言:“廷栋数月前一监司耳,倏而为巡抚、总督、本兵,国士之遇宜何如报。乃在通州时,言遵、永易复,良、固难破,自以为神算。今何以难者易,易者难?且尝请躬履行间,随敌追击,以为此报主热⾎。今偃然中枢,热⾎何销亡也?谓制敌不专在战,似矣,而伐谋用间,其计安在?”帝不听崇道言。廷栋疏辨,乞一岩疆自效,优诏慰留之。未几,工部主事李逢申劾廷栋虚名,崇道又言廷栋轻于发言,致临洮、固原⼊卫兵变。帝皆不纳。五月,永平四城复,赏廷栋调度功,加太子少保,世荫锦⾐佥事。 其秋,廷栋以兵食不⾜,将加赋,因言:“今⽇闾左虽穷,然不穷于辽饷也。一岁中, ![]() ![]() ![]() 廷栋居中枢岁余,所陈兵事多中机宜,帝甚倚任。然颇挟数行私,不为朝论所重。给事中葛应斗劾御史袁弘勋纳参将胡宗明金,请嘱兵部;廷栋亦劾弘勋及锦⾐张道濬通贿状。两人遂下狱。两人者,吏部尚书王永光人私也。廷栋谋并去永光,以己代之,得释兵事,永光遂由此去。御史⽔佳允者,弘勋郡人也,两疏力攻廷栋,发其所与司官手书,且言其纵奷人沈敏 ![]() ![]() ![]() ![]() 廷栋既殁,其⽗克从尚在。后贼破鄢陵,避开封。及开封被淹,死于⽔。 熊明遇,字良孺,进贤人。万历二十九年进士。知长兴县。四十三年,擢兵科给事中,旋掌科事。上疏极陈时弊,言: 今舂以来,天鼓两震于晋地,流星昼陨于清丰,地震二十八,天火九,石首雨菽,河內女妖,辽东兵端吐火,即舂秋二百四十年间,未有稠于今⽇者。且山东大昆,人相食,⻩河⽔稽天,兼以太⽩经天,辅星湛没,荧惑袭月,金⽔愆行,或⽇光无芒,⽇月同晕,为恒风,为枯旱。天谴愈深,而陛下所行皆诬天拂经之事,此诚禽息碎首、贾生痛哭之时也。敢以八忧、五渐、三无之说进。 今內库太实,外库太虚,可忧一。饷臣乏饷,边臣开边,可忧二。套部图王,揷部觊赏,可忧三。⻩河滥泛,运河胶淤,可忧四。齐苦荒天,楚苦索地,可忧五。鼎铉不备,栋梁常挠,可忧六。群哗盈衢,讹言载道,可忧七。吴民喜 ![]() 八忧未已,五渐继之。太阿之柄,渐⼊中涓。魁垒之人,渐如陨箨。制科之法,渐成奷薮。武库之器,渐见销亡。商旅之途,渐至梗塞。 五渐未已,三无继之。匹夫可荧惑天子,小校可滥邀丝纶,是朝廷无纪纲。滇、黔之守令皆途穷,扬、粤之监司多规避,是远方无吏治。谗构之口甚于戈戟,倾危之祸惨于苏、张,是士大夫无人心。天下事可不寒心哉! 帝不省。亓诗教等以明遇与东林通,出为福建佥事,迁宁夏参议。 天启元年,以尚宝少卿进太仆少卿,寻擢南京右佥都御史,提督 ![]() ![]() ![]() ![]() 庄烈帝即位,释还。崇祯元年,起兵部右侍郞。明年进左,迁南京刑部尚书。四年,召拜兵部尚书,疏陈四司宿弊,悉见采纳。杨鹤被逮,明遇言:“秦中流寇,明旨许抚剿并行。臣谓渠魁乞降亦宜抚,胁从负固亦宜剿。今鹤以抚贼无功就逮,倘诸臣因鹤故 ![]() ![]() ![]() 五年正月,山东叛将李九成等陷登州,明遇过信巡抚余大成言,力主抚议,久愈猖獗,莱城被围几陷,乃调关外军讨定之。语详《徐从治传》。当是时,我大清兵⼊宣府,巡抚沈棨与中官王坤等遣使议和,馈金帛牢醴,师乃旋。事闻,帝恶棨专擅,召对明遇等于平台。明遇曲为棨解,帝不悦,逮棨下吏。于是给事中孙三杰力诋明遇、棨 ![]() 张凤翼,代州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广宁兵备副使,忧归。 天启初,起右参政,饬遵化兵备。三年五月,辽东巡抚阎鸣泰罢,擢凤翼右佥都御史代之。自王化贞弃广宁后,关外八城尽空,枢辅孙承宗锐意修复,而版筑未兴。凤翼闻命,疑承宗 ![]() ![]() 时赵率教驻前屯,垦田、练卒有成效。及袁崇焕、満桂守宁远,关外规模略定。忽有传中左所被兵者,永平吏民汹汹思窜,凤翼心动,亟遣 ![]() ![]() ![]() ![]() ![]() 六年秋,起故官,巡抚保定。明年冬,蓟辽总督刘诏罢,进凤翼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郞代之。崇祯元年二月,御史甯光先劾凤翼前抚保定,建魏忠贤生祠。凤翼引罪乞罢,不许。未几,谢病去。诸建祠者俱⼊逆案,凤翼以边臣故获宥。 三年起故官,代刘策总督蓟、辽、保定军务。既复遵、永四城,叙功,进太子少保、兵部尚书,世荫锦⾐佥事。凤翼以西协单弱,条奏增良将、宿重兵、备火器、预军储、远哨探数事,从之。已,复谢病去。久之,召为兵部尚书。 明年二月,召对平台,与吏部尚书李长庚同奉“为国任事,洁己率属”之谕。寻以宣、大兵寡,上言:“国初额军,宣府十五万一千,今止六万七千。大同十三万五千,今止七万五千。乞两镇各增募万人,分营训练。且月饷止给五钱,安能致赳桓之士,乞一人食二饷。”帝并从之。给事中周纯修、御史葛征奇等以兵事⽇棘,劾凤翼溺职。凤翼连疏乞休,皆不许。 七年以恢复登州功,加太子少保。七月,我大清西征揷汉,师旋,⼊山西、大同、宣府境。帝怒守臣失机,下兵部论罪。部议巡抚戴君恩、胡沾恩、焦源清⾰职赎杖,总督张宗衡闲住。帝以为轻,责凤翼对状。于是总督、巡抚及三镇总兵睦自強、曹文诏、张全昌俱遣戍,监视中官刘允中、刘文中、王坤亦充净军。时讨贼总督陈奇瑜以招抚偾事,给事中顾国宝劾凤翼举用非人,帝亦不问。奇瑜既罢,即命三边总督洪承畴兼督河南、山西、湖广军务,剿中原群盗。言官以承畴势难兼顾,请别遣一人为总督,凤翼不能决,既而承畴竟无功。及贼将南犯,请以江北巡抚杨一鹏镇凤 ![]() ![]() ![]() 初,贼之犯江北也,给事中桐城孙晋以乡里为忧。凤翼曰:“公南人,何忧贼?贼起西北,不食稻米,贼马不饲江南草。”闻者笑之。事益急,始令朱大典镇凤 ![]() 已而凤翼言:“剿贼之役,原议集兵七万二千,随贼所向,以殄灭为期。督臣承畴以三万人分布豫、楚数千里,力薄,又久戍生疾,故尤世威、徐来朝俱溃。以二万人散布三秦千里內,势分,又孤军无援,故艾万年、曹文诏俱败。今既益以祖宽、李重镇、倪宠、牟文绶兵万二千,又募楚兵七千,合九万有奇,兵力厚矣。请以贼在关內者属承畴,在关外者属象升,倘贼尽出关,则承畴合剿于豫,尽⼊关,则象升合剿于秦。臣更有虑者,贼号三四十万,更迭出犯,势众而力合;我零星四应,势寡而力分。贼所至因粮于我,人皆宿 ![]() ![]() 九年二月,给事中陈昌文上言:“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今既假督、理二臣以便宜,则行军机要不当中制。若今⽇议不许斩级,明⽇又议必斩级,今⽇议征兵援凤,明⽇又议撤兵防河,心至无所适从。愿枢臣自今凡可掣督、抚之肘者,俱宽之文法,俾得展布可也。兵法:守敌所不攻,攻敌所不守,奇正错出,灭贼何难。今不惟不能灭,乃今⽇破军杀将,明⽇又陷邑残州,止罪守令而不及巡抚,岂法之平?愿枢臣自今凡可责诸抚之成者,勿宽文法,俾加磨砺可也。”帝纳其言。 江北之贼,自滁州、归德两败后,尽趋永宁、卢氏、內乡、淅川大山中,关中贼亦由阌乡、灵宝与之合。凤翼请敕河南、郧 ![]() ![]() 至七月,我大清兵自天寿山后⼊昌平,都城戒严。给事中王家彦以陵寝震惊,劾凤翼坐视不救。凤翼惧,自请督师。赐尚方剑,尽督诸镇勤王兵。以左侍郞王业浩署部事,命中官罗维宁监督通、津、临、德军务,而宣大总督梁廷栋亦统兵⼊援。三人相掎角,皆退怯不敢战,于是宝坻、顺义、文安、永清、雄、安肃、定兴诸县及安州、定州相继失守。言官劾疏五六上,凤翼忧甚。 己巳之变,尚书王洽下狱死,复坐大辟。凤翼知不免,⽇服大⻩药,病已殆,犹治军书不休。至八月末,都城解严,凤翼即以九月朔卒。已而议罪夺其官。十一年七月,论前剿寇功,有诏叙复。 帝在位十七年间,易中枢十四人,皆不久获罪。凤翼善温体仁,独居位五载。其督师也,意图逭责,乃竟以畏法死。 陈新甲,长寿人。万历时举于乡,为定州知州。崇祯元年,⼊为刑部员外郞,进郞中。迁宁前兵备佥事。宁前,关外要地,新甲以才能著。四年,大凌新城被围,援师云集,征缮悉倚赖焉。及城破,坐削籍。巡抚方一藻惜其才,请留之,未报。监视中官马云程亦以为言,乃报可。新甲言:“臣蒙使过之恩,由监视疏下,此心未⽩,清议随之,不敢受。”不许。寻进副使,仍莅宁远。 七年九月,擢右佥都御史,代焦源清巡抚宣府。新甲以戎备久弛,亲历塞垣,经前人⾜迹所不到,具得士马损耗、城堡倾颓、弓矢甲仗朽敝状。屡疏请于朝,加整饬,边防赖之。杨嗣昌为总督,与新甲共事,以是知其才。九年五月,內艰归。 十一年六月,宣大总督卢象升丁外艰,嗣昌方任中枢,荐新甲堪代。诏擢兵部右侍郞兼右佥都御史,夺情任之。会大清兵深⼊內地,诏新甲受代,即督所部兵协御。未几,象升战殁,孙传庭代统其军,新甲与相倚仗,终不敢战。明年舂,畿辅解严。顺天巡按刘呈瑞劾其前后逗挠。新甲历陈功状,且言呈瑞挟仇,帝不问。既赴镇,列上编队伍、严哨探、明训练、饬马政、练火器、噤侵渔诸事,报可。麾下卒夜哗,新甲请罪,亦不问。给事中戴明说尝劾之,帝以轻议重臣,停其俸。 十三年正月,召代傅宗龙为兵部尚书。自弘治初贾俊后,乙榜无至尚书者。兵事方亟,诸大臣避中枢,故新甲得为之。陛见毕,陈保邦十策,多廷臣所尝言。惟言天寿山后宜设总兵,徐州亦宜设重镇,通两京咽喉,南护凤陵,中防漕运,帝并采用之。复陈枢政四要及兵事四失,帝即命饬行。 十四年三月,贼陷雒 ![]() ![]() 时锦州被围久,声援断绝。有卒逸出,传祖大寿语,请以车营 ![]() ![]() 新甲雅有才,晓边事,然不能持廉,所用多债帅。深结中贵为援,与司礼王德化尤昵,故言路攻之不能⼊。当是时,闯贼躏蹂河南,开封屡被围,他郡县失亡相踵,总督傅宗龙、汪乔年出关讨贼,先后陷殁,贼势愈张。言官劾新甲者,章至数十。新甲请罪章亦十余上,帝辄慰留。 初,新甲以南北 ![]() ![]() 新甲为杨嗣昌引用,其才品心术相似,军书旁午,裁答无滞。旁初甚倚之,晚特恶其怈机事,且彰主过,故杀之不疑。厥后给事中沈迅力诋其失,帝曰:“令尔作新甲,恐更不如。”迅惭而退。新甲初自 ![]() 冯元飙,字尔韬,慈溪人。⽗若愚,南京太仆少卿。天启元年,元飙与兄元飏同举于乡。明年,元飙成进士,历知澄海、揭 ![]() 崇祯四年,征授户科给事中。帝遣中官出镇,元飙力争。时元飏亦疏论中官,兄弟俱有直声。无何,上疏力诋周延儒,被切责。寻论山东总督刘宇烈纵寇主抚罪。又言礼部侍郞王应熊无大臣体,宜罢。复荐词臣姚希孟孤忠立独,不当夺讲官;科臣赵东曦正词谠论,不当夺言路。皆不纳。应熊谋改吏部,元飙复摭劾其贪秽数事。被旨谯责,遂乞假归。 八年舂还朝。时凤 ![]() ![]() ![]() 十五年六月召拜兵部右侍郞,转左。元飙多智数,尚权谲,与兄元飏并好结纳,一时翕然称“二冯”然故与冯铨通谱谊。初在言路,诋周延儒,及为侍郞,延儒方再相,元飙因与善。延儒 ![]() ![]() 十六年五月,国维下狱,遂以元飙为尚书。帝倚之甚至,元飙顾不能有所为。河南、湖广地尽陷,关、宁又⽇告警。至八月,以病剧乞休。帝慰留之,赐瓜果食物,遣医诊视。请益坚,乃允其去。 元飙颇能料事。孙传庭治兵关中,元飙谓不可轻战。廷臣多言不战则贼益张,兵久易懦。元飙谓将士习懦,未经行阵,宜致贼而不宜致于贼。乃于帝前争之曰:“请先下臣狱,俟一战而胜,斩臣谢之。”又贻书传庭,戒毋轻斗,⽩、⾼两将不可任。传庭果败。将归,荐李邦华、史可法自代。帝不用,用兵科都给事中张缙彦,都城遂不守。福王时,元飙卒,其家请恤。给事中吴适言:“元飙⾝膺特简,莫展一筹,予以祭葬,是使误国之臣生死皆得志也。”部议卒如所请。 元飏,字尔赓,举崇祯元年进士,授都⽔主事。帝遣中官张彝宪总理户、工二部事。元飙抗疏谓:“內臣当别立公署,不当踞二部堂,二部司属亦不得至彝宪门,犯 ![]() ![]() 赞曰:明季疆场多故,则重本兵之权,而居是位者乃多庸暗阘冗之辈。若张鹤鸣之任王化贞,陈新甲之举丁启睿,皆暗于知人。至松山之役,其误国可胜言哉!梁廷栋谓民穷之故在官贪,似矣。而因以售其加派之说,是所谓亡国之言也。 部分译文 张鹤鸣,字元平,颍州人。早在万历十四年(1586)会试已经中榜,因⽗亲生了病,马上返回家乡。过了六年,才又考中进士。初任历城知县,调为南京兵部主事,又做过陕西右参政,负责巡视临洮、巩昌二府。在任时都以有才略出了名。 后来,鹤鸣又升为右佥都御史。担任贵州巡抚。贵州自杨应龙被平定以后,官兵伤亡太多,苗仲到处作 ![]() ![]() ![]() ![]() 到天启元年(1621),辽 ![]() ![]() ![]() ![]() ![]() 二年正月,朝廷讨论经略、巡抚的去留问题。给事中惠世扬、周朝瑞主张让鹤鸣过去替下廷弼,其他人大多主张经略、巡抚仍应一同任用,只有鹤鸣毅然主张撤下廷弼,专用化贞一个人。他的奏议刚刚 ![]() ![]() 当初,广宁战败的消息传到朝廷里来,廷臣们集中讨论军事问题。鹤鸣怒气冲冲地骂廷弼来为自己开脫。给事中刘弘化首先批评他,因此被扣了官俸。御史江秉谦、何荐可接着又弹劾他,两人都被贬了官。廷臣们这下更加气愤,御史谢文锦,给事中惠世扬、周朝瑞、萧良佐、侯震。。、熊德 ![]() ![]() 六年舂天,魏忠贤的势力极为強大,把鹤鸣起用为南京工部尚书,不久因为安邦彦还没有消灭掉,鹤鸣以前平定苗贼有功,就把他改官兵部尚书,总督贵州、四川、云南、湖广、广西军务,熹宗又赐了他尚方宝剑。鹤鸣这次尚未建什么功,庄烈帝即位了,给事中瞿式耜、胡永顺、万鹏因为他是通过忠贤晋用的,接连上书抨击他。鹤鸣请求离职,庄烈帝传诏给他加官太子太保,让他乘驿站车马回乡去了。 崇祯八年(1635),流贼打下颍州,抓住鹤鸣,把他头朝下吊在树上,鹤鸣骂着流贼被杀害了,终年八十五岁。 鹤鸣的弟弟鹤腾,字元汉,考中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当过云南副使。鹤腾人品纯洁,名声比他的哥哥好。颍州城被打下,他也骂不绝口地被杀害了。 陈新甲,长寿人。万历年间乡试中举,做了定州知州。崇祯元年(1628)进⼊朝中当上刑部员外郞,又升为郞中,调任宁前兵备佥事。宁前是山海关外的重地,新甲在这里凭着自己的才⼲出了名。四年,大凌新城被包围,援师云集,出战、修城等事全靠他处理。城被打下后,新甲被罢了官。巡抚方一藻爱惜他的才⼲,上书请朝廷留用他,朝廷没有答复。监视宦官马云程也对此上书讲了话,朝廷才答复说可以。新甲说:“我受到戴罪任职的恩典是因为监视宦官的奏疏才得以批复,我心里自觉羞辱,清议也会随着而来批评我。我不敢接受这个恩典。”朝廷不许他推辞。不久,新甲又升任副使,仍在宁远任职。 七年九月,朝廷提升新甲为右佥都御史,接替焦源清去巡抚宣府。因为军备长期以来放松了,新甲上任后亲自到边防墙堡去视察,走过前人⾜迹没到过的地方,全面掌握了兵马伤亡、城堡塌倒及弓箭等兵器的损坏情况。然后几经上书向朝廷请求,对这些加以整顿,边防因此有了保障。杨嗣昌当时担任总督,跟新甲一起共事,由此了解到他的才⼲。九年五月,新甲⺟亲去世,他回家守丧去了。 十一年(1638)六月,宣大总督卢象升⽗亲去世了,嗣昌当时任兵部尚书,推荐说新甲可以接任。庄烈帝传下诏令提拔新甲为兵部右侍郞兼右佥都御史,让他克制孝心出来任职。正好这时大清队部深⼊內地,朝廷诏令新甲过来接任,立即指挥部下的兵马协助御敌。不久,象升阵亡,孙传庭代领他的队部。新甲与传庭相互支持,但最终不敢出战。第二年舂天,京郊解严,顺天巡按刘呈瑞弹劾新甲前前后后逗留不前,⼲扰作战的罪过。新甲一一列举自己的功绩,并且说呈瑞是挟私仇图报复。庄烈帝没有追查这些。新甲开赴队部驻地后,上书讲了有关改编队伍、严加探侦、強化训练、整顿马政、演习火器、查噤贪占等事务,朝廷批复说可以。他部下的士兵有一天夜里发生了哗变,新甲上书请罪,庄烈帝也不追究。给事中戴明说曾经弹劾新甲,庄烈帝用随便评论重臣的名义,扣发了明说的官俸。 十三年(1640)正月,朝廷召新甲⼊朝接替傅宗龙担任兵部尚书。自弘治初年贾俊以后,举人没有做过尚书的。当时军事危急,大臣们都不愿当兵部尚书,所以新甲当上了。朝见过后,新甲递上保卫邦国的十条办法,大多是廷臣曾经说到过的。只是他讲到天寿山后边应当设置总兵,徐州也应设一重镇,开通两京咽喉,往南保护皇陵,中间防守漕运,庄烈帝都采纳了。新甲又讲了兵部事务的四个要点及军事方面存在的四种失误,庄烈帝就命令他加以整顿。 十四年(1641)三月,贼寇打下洛 ![]() ![]() 当时锦州被围困很多天了,外边的援兵断绝。有士兵从锦州逃出来,传祖大寿的话,请大队部用车营 ![]() 新甲很有才⼲,晓习边事,但是不能以廉洁自持,所使用的都是他欠了人情债的军官。他和宮廷中的宦官深相结 ![]() 早先,新甲因为南北 ![]() ![]() ![]() 新甲受到过杨嗣昌的引用,他们的才能、心术相似。在兵部期间,军书往来频繁,新甲马上可以裁答,从不拖延。庄烈帝起初很信任他,后来特别讨厌他怈漏机密,并且暴露了主上的缺点,因此毫不迟疑地杀掉了他。此后给事中沈迅极力抨击新甲的过失,庄烈帝说:“假使你是新甲,恐怕还不如他。”沈迅惭愧地退了出来。 新甲当年从 ![]() ![]() |
上一章 明史 下一章 ( → ) |
明史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明史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明史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张廷玉等是明史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