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明史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明史 作者:张廷玉等 | 书号:10209 时间:2017/3/26 字数:18961 |
上一章 章七十 下一章 ( → ) | |
王恕(子承裕) 马文升 刘大夏 王恕,字宗贯,三原人。正统十三年进士。由庶吉士授大理左评事,进左寺副。尝条刑罚不中者六事,皆议行之。迁扬州知府,发粟振饥不待报,作资政书院以课士。天顺四年以治行最,超迁江西右布政使,平赣州寇。宪宗嗣位,诏大臣严核天下方面官,乃黜河南左布政使侯臣等十三人,而以恕代臣。 成化元年,南 ![]() ![]() ![]() 十二年,大学士商辂等以云南远在万里,西控诸夷,南接 ![]() ![]() ![]() ![]() 恕居云南九月,威行徼外,黔国以下咸惕息奉令。疏凡二十上,直声动天下。当是时,安南纳江西叛人王姓者为谋主,潜遣谍⼊临安,又于蒙自市铜铸兵器,将伺间袭云南。恕请增设副使二员,以饬边备,谋遂沮。 还南京数月,迁兵部尚书,参赞如故。考选官属,严拒请托,同事者咸不悦。而钱能归,屡谮恕于帝。帝亦衔恕数直言,遂命兼右副都御史巡抚南畿。旧制,应天、镇江、太平、宁国、广德官田征半租,民田全免。其后,民田率归豪右,而官田累贫民。恕乃量减官田耗,稍增之民田。常州时有羡米,乃奏以六万石补夏税,又补他府户口盐钞六百万贯,公私便焉。所部⽔灾,奏免秋粮六十余万石。周行振贷,全活二百余万口。江南岁输⽩粮,民多至破产,而光禄概以给庖人、 ![]() 中官王敬挟妖人千户王臣南行采物药、珍玩,所至 ![]() ![]() 二十年复改恕南京兵部尚书。时钱能亦守备南京,语人曰:“王公,天人也,吾敬事而已。”恕坦怀待之,能卒敛戢。林俊之下狱也,恕言:“天地止一坛,祖宗止一庙,而佛至千余寺。一寺立,而移民居且数家百,费內帑且数十万,此舛也。俊言当,不宜罪。”帝得疏不怿。恕侃侃论列无少避。先后应诏陈言者二十一,建⽩者三十九,皆力阻权幸。天下倾心慕之,遇朝事有不可,必曰:“王公胡不言也?”则又曰:“公疏且至矣”已,恕疏果至。时为谣曰:“两京十二部,独有一王恕。”于是贵近皆侧目,帝亦颇厌苦之。 二十二年起用传奉官,恕谏尤切,帝愈不悦。恕先加太子少保,会南京兵部侍郞马显乞罢,忽附批落恕宮保致仕,朝野大骇。恕数为巡抚,历侍郞至尚书,皆在留都。以好直言,终不得立朝。既归,名益⾼,台省推荐无虚月。工部主事仙居王纯比恕汲黯,至予杖,谪思南推官。 孝宗即位,始用廷臣荐,召⼊为吏部尚书,寻加太子太保。先是,中外劾大学士刘吉者,必荐恕,吉以是大恚。凡恕所推举,必 ![]() 时言官多称恕贤且老,不当任剧职,宜置內阁参大政。最后,南京御史吴泰等复言之。帝曰:“朕用蹇义、王直故事,官恕吏部,有谋议未尝不听,何必內阁也。”恕尝侍经筵,见帝困热暑,请依故事大寒暑暂停,仍进讲义于宮中。进士董杰、御史汤鼐、给事中韩重等遂 ![]() ![]() ![]() 刘吉既憾恕,吉所陷寿州知州刘概及言官周纮、张昺、汤鼐、姜绾等,恕又抗章力救,吉以是益恨,乃合人私魏璋等共排之。恕先后推用罗明、熊怀、強珍、陈寿、邱鼐、⽩思明等,咸讽璋等纠驳。恕知志不得行,连章求去。帝辄慰留,且以其老特免午朝,遇大风雨雪,早朝亦免。 徽王见沛乞归德州田,已得旨。恕言王国懿亲,不当争寸尺地,使小民业失,帝婉辞报焉。卢沟桥成,中官李兴乞进文思院副使潘俊等官。恕言:“营造常职,安得录功。成化季始有此事,陛下初政幸已⾰汰,奈何复行?且山陵大工未闻升职,援例奏乞,将何词拒之?”帝纳其言。已,修京城河桥,帝复从兴请授四人官,许五人冠带。恕执奏,不从,再疏争曰:“臣职掌铨选,义当尽言,而再疏莫回天听,以为业已许之不可易。夫事求其当,设未当,虽十易何害。不然,流弊有不可救者。”报闻。先后以灾异条七事,以星变陈二十事,咸切时弊。寿宁伯张峦请勋号、诰券。恕言:“钱、王两太后正位中宮数十年,钱承宗、王源始邀封爵。今皇后立甫三年,峦已封伯。遽有此请,累圣德,不可许。”通政经历⾼禄,峦妹婿也,超迁本司参议。恕言:“天下之官以待天下之士,勿私贵戚,妨公议。”中旨以次等御医徐生超补院判,恕请选上考者,不纳。文华殿中书舍人杜昌等夤缘迁秩,御医王⽟自陈乞进官,恕皆力争寝之。 是时刘吉已罢,而邱濬⼊阁,亦与恕不相能。初,濬以礼部尚书掌詹事,与恕同为太子太保。恕长六卿,位濬上。及濬⼊阁,恕以吏部弗让也,濬由是不悦。恕考察天下庶官,已黜而濬调旨留之者九十余人。恕屡争不能得,因力求罢,不许。太医院判刘文泰者,故往来濬家以救迁官,为恕所沮,衔恕甚。恕里居⽇,尝属人作传,镂板以行。濬谓其沽直谤君,上闻罪且不小。文泰心动,乃自为奏草,示除名都御史吴祯润⾊之。讦恕变 ![]() ![]() ![]() ![]() 少子承裕,字天宇。七岁能诗,弱冠著《太极动静图说》。恕官吏部,令⽇接宾客,以是周知天下贤才,选用无不当。举弘治六年进士。恕致政,承裕即告归侍养。起授兵科给事中,出理山东、河南屯田。减登、莱粮额,三亩征一斗,还青州、彰德军田先赐王府者三百六十余顷。武宗立,屡迁吏科都给事中。以言事忤刘瑾,罚米输塞上。再迁太仆卿。嘉靖六年累官南京户部尚书。清逋税一百七十万石,积羡银四万八千余两。帝手书“清平正直”褒之。在部三年,致仕,卒。赠太子少保,谥康僖。 马文升,字负图,钧州人。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还领诸道章奏。⺟丧除,超迁福建按察使。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以⽗丧归。 満四之 ![]() 十一年舂,代越总制三边军务,寻⼊为兵部右侍郞。明年八月,整饬辽东军务。巡抚陈钺贪而狡,将士小过辄罚马,马价腾踊。文升上边计十五事,因请噤之,钺由是嗛文升。文升还部转左。十四年舂,钺以掩杀冒功 ![]() ![]() ![]() ![]() ![]() ![]() ![]() ![]() 十九年,直败,文升复官。明年起为左副都御史巡抚辽东。文升凡三至辽,军民闻其来皆鼓舞。益噤抑中官、总兵,使不得朘削,众益大喜。 二十一年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是年冬,召为兵部尚书。明年,以李孜省谮,调南京。 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宪宗朝,岳镇海渎诸庙,用方士言置石函,周以符篆,贮金书道经、金银钱、宝石及五⾕为厌胜具,宜毁。”从之。又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御史徐瑁、贺霖失承旨下狱。文升言初政不宜辄罪言官,遂得释。寻命提督十二团营。 明年,代余子俊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奷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 ![]() 小王子以数万骑牧大同塞下,势汹汹。文升以疾在告,帝使中官挟医视,因就问计。文升谓“彼方败于他部,无能为。请密为备,而扬声 ![]() 土鲁番既袭执陕巴,而令牙兰据守哈密,僣称可汗,侵沙州,迫罕东诸部附己。文升议,此寇桀骜,不大创终不知畏,宜用汉陈汤故事袭斩之。察指挥杨翥 ![]() 团营军不⾜,请于锦⾐及腾骧四卫中选补。已得请矣,中官宁瑾阻之。文升及兵科蔚舂等言诏旨宜信,不纳。陕西地大震。文升言:“此外寇侵凌之兆。今火筛方跳梁,而海內民困财竭,将懦兵弱。宜行仁政以养民,讲武备以固圉。节财用,停斋醮,止传奉冗员,噤奏乞闲地。⽇视二朝,以勤庶政。且撤还陕西织造內臣,振恤被灾者家。”帝纳其言,內臣立召还。 文升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家国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如卫圣杨夫人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若內庭曲宴,钟鼓司承应,元宵鳌山,端午竞渡诸戏,皆勿令见。至于佛、老之教,尤宜屏绝,恐惑眩心志。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帝皆深纳之。民困赋役,文升极陈其害,谓:“今民田十税四五,其输边塞者粮一石费银一两以上,丰年用粮八九石方易一两。若丝绵布帛之输京师者, ![]() 吏部尚书屠滽罢,廷推文升。御史魏英等言兵部非文升不可,帝亦以为然。乃命倪岳代滽,而加文升少傅以慰之。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 ![]() 孝宗崩,文升承遗诏请汰传奉官七百六十三人,命留太仆卿李纶等十七人,余尽汰之。正德元年,御用监中官王瑞复请用新汰者七人,文升不奉诏。给事中安奎刺得瑞纳贿状,劾之。瑞恚,诬文升抗旨,更下廷议,皆是文升,帝终不听。文升因乞归,不许。 是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怀去志。会两广缺总督,文升推兵部侍郞熊绣。绣怏怏不 ![]() ![]() ![]() 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虽遭谗诟,屡起屡仆,迄不少贬。子璁,以乡贡士待选吏部,文升使请外,曰:“必大臣子而京秩,谁当外者?”卒后逾年,大盗赵鐩等剽河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攻泌 ![]() 刘大夏,字时雍,华容人。⽗仁宅,由乡举知瑞昌县。流民千余家匿山中,逻者索赂不得,诬民反。众议加兵。仁宅单骑招之,民争出诉,遂罢兵,擢广西副使。 大夏年二十举乡试第一。登天顺八年进士,改庶吉士。成化初,馆试当留,自请试吏。乃除职方主事,再迁郞中。明习兵事,曹中宿弊尽⾰。所奏覆多当上意,尚书倚之若左右手。汪直好边功,以安南黎灏败于老挝, ![]() 弘治二年服阕,迁广东右布政使。田州、泗城不靖,大夏往谕,遂顺命。后山贼起,承檄讨之。令获贼必生致,验实乃坐,得生者过半。改左,移浙江。 六年舂,河决张秋,诏博选才臣往治。吏部尚书王恕等以大夏荐,擢右副都御史以行。乃自⻩陵冈浚贾鲁河,复浚孙家渡、四府营上流,以分⽔势。而筑长堤,起胙城历东明、长垣抵徐州,亘三百六十里。⽔大治,更名张秋镇曰“安平镇”孝宗嘉之,赐玺书褒美,语详《河渠志》。召为左副都御史,历户部左侍郞。 十年命兼左佥都御史,往理宣府兵饷。尚书周经谓曰:“塞上势家子以市籴为私利,公毋以刚贾祸。”大夏曰:“处天下事,以理不以势,俟至彼图之。”初,塞上籴买必粟千石、刍万束乃得告纳,以故,中官、武臣家得 ![]() ![]() ![]() 十五年拜兵部尚书,屡辞乃拜命。既召见,帝曰:“朕数用卿,数引疾何也?”大夏顿首言:“臣老且病,窃见天下民穷财尽,脫有不虞,责在兵部,自度力不办,故辞耳。”帝默然。南京、凤 ![]() ![]() ![]() ![]() 其年六月再陈兵政十害,且乞归。帝不许,令弊端宜⾰者更祥具以闻。于是,大夏举南北军转漕番上之苦,及边军困敝、边将侵克之状极言之。帝乃召见大夏于便殿,问曰:“卿前言天下民穷财尽。祖宗以来征敛有常,何今⽇至此?”对曰:“正谓不尽有常耳。如广西岁取铎木,广东取香药,费固以万计,他可知矣。”又问军,对曰:“穷与民等。”帝曰:“居有月粮,出有行粮,何故穷?”对曰:“其帅侵克过半,安得不穷。”帝太息曰:“朕临御久,乃不知天下军民困,何以为人主!”遂下诏严噤。当是时,帝方锐意太平,而刘健为首辅,马文升以师臣长六卿,一时正人充布列位。帝察知大夏方严,且练事,尤亲信。数召见决事,大夏亦随事纳忠。 大同小警,帝用中官苗逵言,将出师。內阁刘健等力谏,帝犹疑之,召问大夏曰:“卿在广,知苗逵延绥捣巢功乎?”对曰:“臣闻之,所俘妇稚十数耳。赖朝廷威德,全师以归。不然,未可知也。”帝默然良久,问曰:“太宗频出塞,今何不可?”对曰:“陛下神武固不后太宗,而将领士马远不逮。且淇国公小违节制,举数十万众委沙漠,奈何易言之。度今上策惟守耳。”都御史戴珊亦从旁赞决,帝遽曰:“微卿曹,朕几误。”由是,师不果出。 庄浪土帅鲁麟为甘肃副将,求大将不得,恃其部众強,径归庄浪。廷臣惧生变, ![]() ![]() ![]() 帝 ![]() ![]() 帝尝谕大夏曰:“临事辄思召卿,虑越职而止。后有当行罢者,具揭帖以进。”大夏顿首曰:“事之可否,外付府部,內咨阁臣可矣。揭帖滋弊,不可为后世法。”帝称善。又尝问:“天下何时太平?”对曰:“求治亦难太急。但用人行政悉与大臣面议,当而后行,久之天下自治。”尝乘间言四方镇守中官之害。帝问状,对曰:“臣在两广见诸文武大吏供亿不能敌一镇守,其烦费可知。”帝曰:“然祖宗来设此久,安能遽⾰?第自今必廉如邓原、麦秀者而后用,不然则已之。”大夏顿首称善。大夏每被召,跪御榻前。帝左右顾,近侍辄引避。尝对久,惫不能兴,呼司礼太监李荣掖之出。一⽇早朝,大夏固在班,帝偶未见,明⽇谕曰:“卿昨失朝耶?恐御史纠,不果召卿。”其受眷深如此。特赐⽟带、麒麟服,所赉金币、上尊,岁时不绝。 未几,孝宗崩,武宗嗣位,承诏请撤四方镇守中官非额设者。帝止撤均州齐元。大夏复议上应撤者二十四人,又奏减皇城、京城守视中官,皆不纳。顷之,列上传奉武臣当汰者六百八十三人,报可。大汉将军薛福敬等四十八人亦当夺官,福敬等故不⼊侍以 ![]() ![]() ![]() 大夏忠诚恳笃,遇知孝宗,忘⾝徇国,于权幸多所裁抑。尝请严核勇士,为刘瑾所恶。刘宇亦憾大夏,遂与焦芳谮于瑾曰:“籍大夏家,可当边费十二。”三年九月,假田州岑猛事,逮系诏狱。瑾 ![]() ![]() ![]() ![]() 五年夏,赦归。瑾诛,复官,致仕。清军御史王相请复廪隶,录其子孙。中官用事者终嗛之,不许。大夏归,教子孙力田谋食。稍赢,散之故旧宗族。预自为圹志,曰:“无使人饰美,俾怀愧地下也。”十一年五月卒,年八十一。赠太保,谥忠宣。 大夏尝言:“居官以正己为先。不独当戒利,亦当远名。”又言:“人生盖棺论定,一⽇未死,即一⽇忧责未已。”其被逮也,方锄菜园中,⼊室携数百钱,跨小驴就道。赦归,有门下生为巡抚者,枉百里谒之。道遇扶犁者,问孰为尚书家,引之登堂,即大夏也。朝鲜使者在鸿胪寺馆遇大夏邑子张生,因问起居曰:“吾国闻刘东山名久矣。”安南使者⼊贡曰:“闻刘尚书戍边,今安否?”其为外国所重如此。 赞曰:王恕砥砺风节,马文升练达政体,刘大夏笃棐自将,皆具经国之远猷,蕴畜君之正志。绸缪庶务,数进谠言,迹其居心行己,磊落光明,刚方鲠亮,有古大臣节概。历事累朝,享有眉寿,朝野属望,名重远方。《诗》颂老成,《书》称⻩发,三臣者近之矣。恕昧远名之戒,以作传见疏。而文升,大夏被遇孝宗之朝,明良相契,荃宰一心。迨至宦竖乘权,耆旧摈斥,进退之际所系讵不重哉! 部分译文 马文升,字负图,钧州人。相貌奇异很有气力。景泰二年(1451),考中进士,授御史职。历任山西、湖广巡按。业绩显著。返回京师负责各道的奏章。⺟丧期満后越级升为福建按察使。成化初年,被召为南京大理卿,后因⽗丧返乡。 満四之 ![]() ![]() 十一年(1475)舂,马文升代替王越总制三边军务,不久任兵部右侍郞职。第二年八月,整顿辽东军务。巡抚陈钺贪婪凶暴,将士稍有小过总是罚其 ![]() ![]() ![]() ![]() ![]() ![]() 十九年(1483),汪直垮台,马文升恢复官职。第二年被起用为左副都御史巡抚辽东。文升是第三次到辽东,辽东军民听说他要来了都 ![]() 二十一年(1485),马文升晋职为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安、徐州、和州发生饥荒,文升从江南调去十万石粮食、盐价银五万两救济。这年冬天,召为兵部尚书。第二年,被李孜省诬陷,调到南京。 孝宗即位,授马文升左都御史职。弘治元年(1488),上言道:“宪宗朝,岳镇、海渎诸神庙,采用方士的话放置石匣子,周围环绕符。。,贮存金书道经、金银钱、宝石以及五⾕作为庒琊物,应该销毁。”意见被接纳。他又上言十五件事,经过讨论后全都付诸实行。孝宗仿古天子亲耕籍田,教坊进献杂剧。文升严肃地说:“新任天子应当知道农事的艰难,演戏是什么意思?”孝宗立即赶走教坊人员。御史徐瑁、贺霖因没顺从皇帝的旨意被下狱。文升说天子初政不宜立即惩罚言官,徐、贺被释放。不久孝宗命文升提督十二团营。 第二年,代余子俊为兵部尚书,仍督团营。当时天下持久太平、兵政荒废松弛、西北部落少数民族时时伺机⼊侵。文升严格考查将校,贬退三十余个贪婪懦弱的军官,奷人对他十分怨恨,夜间持弓伺其门旁,有的写谤书 ![]() 小王子率数万骑兵在大同塞下游牧,气势汹汹。文升因病休假,孝宗派宦官带太医去探视,借此问计。文升说小王子被别的部落才打败不久,没有什么作为,请暗地做些防备,而在外则虚张声势地威慑之,那么小王子必定会离去。按计实行,果然如此。文升的继⺟去世,孝宗下诏起用他,文升二次上疏推辞,都得不到允准。西北别部野乜克力的首领分别称为亦刺思王、満哥王、亦刺因王,他们各遣使到肃州边界,请求进贡并且开互市贸易。巡抚许进、总兵刘宁代其请求,文升说互市可以,⼊贡不行。⼊贡之请就推辞了。 吐鲁番袭击占领了陕巴,而命令牙兰据守哈密,僭称可汗,⼊侵沙州,迫使罕东诸部依附自己。马文升说此寇凶暴乖戾,不给他重创就不知道害怕,宜用汉代陈汤旧例袭斩之。了解到指挥杨翥 ![]() 团营军士不⾜,请求从锦⾐卫及腾骧四卫中选补。已获批准,宦官宁瑾从中阻挠。文升及兵科蔚舂等说诏旨应讲信用,意见没被接纳。陕西发生大地震,文升道“:这是外寇⼊侵的征兆。现在火筛正強横,而国內民困财竭,将懦兵弱。宜实行仁政来养活民人,研究武备用以巩固边防。节省开支,停办斋醮,消除传奉冗员,噤止奏求闲地,每天视朝两次,勤于政务。并且撤回陕西织造內臣,救济抚恤受灾人家。”孝宗接纳他的建议,立即召回內臣。 文升在兵部任职十三年,尽心军务,他多次向上条陈关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等应办的事。只要是对家国有利的,即使并非他本职守,也言无不尽,曾经因为太子年已四岁,应该及早进行教育。文升请求挑选淳朴严谨、老成又 ![]() ![]() ![]() ![]() 吏部尚书屠氵庸被罢免,廷议推举文升代替。而御史魏英等说兵部非文升不可,孝宗也这样认为。就命倪岳任吏部尚书,而加封文升少傅来安慰他。倪岳去世,由马文升代替倪岳任吏部尚书。南京、凤 ![]() 孝宗去世,马文升奉遗诏向武宗请求淘汰传奉官七百六十三人,武宗下令除留太仆卿李纶等十七人外,其余的全部淘汰。正德元年(1506),御用监宦官王瑞要求任用新近被淘汰的七人,文升不接武宗下的诏书。给事中安奎探听到王瑞受贿,弹劾王瑞。王瑞十分怀恨,诬告文升违抗圣旨,再下廷议,皆以文升之言为是,武宗终究不听,文升因此请求返乡,未得允准。 这时,朝政已转移到宦官手里,文升年老,天天怀着离去的念头。时逢两广缺总督,文升推举兵部侍郞熊绣。熊绣心中不愿意出任,熊的同乡御史何天衢就弹劾文升为徇私欺骗蒙蔽。文升接连上疏要求离开,武宗答应了。赐他玺书、马车,增加月粮和每年役奴。文升在家居住时,无事不去州府。外人谈及时事,他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在家住了三年,刘瑾 ![]() ![]() 文升文武双全,擅长应付事变,朝中大事往往由他决断。建功在边镇,国外都知道他,文升尤其注重气节,品行端方不苟,一生走正直之道,虽然遭到诬陷,几起几落,正气终究不减。儿子马璁,以乡贡士等待吏部选拔,文升要其子请求在京城以外任职,文升说:“大臣的儿子都在京为官,哪个应该任地方官?”他去世一年后,大盗赵钅遂等抢劫河南,到了钧州,因为马文升的家在此地,即舍之而去。进攻泌 ![]() 刘大夏,字时雍,湖南华容人。⽗亲刘仁宅由乡试举人任职为瑞昌知县。一千多家流民匿蔵在山中,巡逻兵士索取不到财物,就诬告流民谋反,朝官商议增加军队,刘仁宅单人骑马前去招抚,流民争着出山诉说实情,最后停止出兵,刘仁宅被提升为广西副使。 刘大夏二十岁以乡试第一名中举。天顺八年(1464),考中进士,选为庶吉士。成化初年,翰林院拟请留职,他自己要求出任吏职,于是就任命他为职方主事,又调升郞中,通晓兵事,宮署里的积弊全都⾰除。他所奏复的大多很合皇帝的旨意,尚书把他当作左右手。汪直好邀边功,安南黎灏被老挝打败,汪直想趁机攻取黎灏。他对宪宗说了,就索取永乐年间讨伐安南的文书。刘大夏蔵着不给,并秘密地向尚书余子俊说:“兵祸一开,西南立刻就完了。”子俊醒悟,这事情遂得停止。朝鲜以前⼊贡都是从鸦鹘关进来,这时要求改从鸭绿江进⼊。尚书准备答应其请求,大夏说:“鸭绿江的通道,祖宗朝岂有不知的,而从鸦鹘关开道迂回几个大镇,这恐怕另有深意。不能批准。”此请未获明府政同意。宦官阿九的哥哥任京卫经历,因犯罪被大夏处以笞刑。阿九怀恨在心,宪宗听信了其对大夏的诬陷之言,将大夏抓起来下到诏狱,经东厂侦察无所得。赶上怀恩极力相救,被判杖二十而释放。十九年(1485),调升福建右参政,以政绩突出而闻名。大夏听说⽗亲去世,一宿就动⾝奔丧。 弘治二年(1489),大夏服満,调升广东右布政使。田州、泗城不定安,大夏前往告诫,事情很顺利地解决了。后山贼起,大夏奉檄文讨伐。他令部下只许活捉,验明为贼才杀,有一半人获得生还。改为左布政使,调往浙江。 六年(1493)舂,⻩河在张秋堤防决口,皇帝下诏博选才臣前往治理。吏部尚书王恕等推荐刘大夏,提升大夏为右副都御史前往。到职后,在⻩陵冈疏通贾鲁河,又疏通孙家渡和四府营上游,以分⽔势。从胙城经过东明、长垣到徐州修筑长堤,共三百六十里长。⽔灾得到 ![]() 十年(1497)大夏受命兼佥都御史,前往宣府处理兵饷。尚书周经对他说:“塞上有权势家族的弟子以买卖粮食谋取私利,你不要因刚直招祸。”大夏说:“处理天下事,以理不以势,待我到后解决。”当初,塞上必须粟千石方能买⼊、草万束才得收进。由此宦官、武臣得以 ![]() ![]() 十五年(1502)刘大夏任兵部尚书,屡次推辞不掉才接受。不久,孝宗召见他,孝宗说:“朕数次任用你,你数次称病而去是为什么?”大夏磕头说“:臣年老又有病,看见家国民穷财尽,倘若有所不测,责任在兵部,自己估量力不从心,因此而辞。”孝宗听了沉默不语。南京、凤 ![]() ![]() 这年六月大夏第二次奏陈兵政的十害,并且要求辞官回乡。孝宗不答应,要他将各应该⾰除的弊端更详细地全部奏闻,于是,大夏举出南北军队陆路⽔路轮流值班运粮的劳苦,以及边军困倦疲惫、边将克扣的情况全都奏报。孝宗于是在便殿召见大夏,问道:“卿先前说天下民穷财尽。祖宗以来征收有常法,为什么现在这样?”大夏回答“:就是说没有按常法征取。如向广西每年取铎木,从广东取香、药,花费以万来计算,其他就可想而知了。”孝宗又问到军队,他回答:“与百姓一样穷。”孝宗说:“居有月粮,出有行粮,什么缘故会穷?”大夏答道:“其帅克扣超过一半,怎会不穷?”孝宗叹息道:“朕执政这久,还不知天下军民贫困,怎样做人君!”于是下诏严噤。当时,孝宗正锐意太平,而以刘健为首辅,马文升以兵部尚书导领六卿,一时正人君子占据各个部门。孝宗察知大夏正直严谨,并且办事 ![]() 大同发生小的战事,孝宗听信宦官苗逵的话,准备出兵。內阁刘健等竭力劝阻,孝宗仍犹豫不决,召大夏问道“:卿在两广,知道苗逵捣毁延绥巢⽳的功劳吗?”大夏答道:“臣听说,俘虏十几个妇女儿童而已,托朝廷威德,全师返回。不这样的话,后果就难说了。”孝宗沉默好久,问道:“太宗频频出塞,现在为什么不行?”大夏回答“:陛下的才⼲固然不比太宗差,而将领士马远不及太宗时期。如果淇国公稍许违背节制,将数十万兵众委之于沙漠,怎么能说是容易之事。臣揣度现在上策只有防守而已。”都御史戴珊也从旁边表示赞同,孝宗醒悟地说:“要不是你们劝说朕几乎误了大事。”于是果然没再出兵。 庄浪土著首领鲁麟任甘肃副将,求升大将不成,恃其部众強,擅自回到庄浪。廷臣担心其生变想授鲁麟大帅印,又想召他回京师,安置在不紧要的地方。大夏请求奖励其先世忠顺,而听任鲁麟闲居。鲁麟向来凶狠残暴失去众人之心,没有兵权无法有所作为,最后闷闷不乐而病死。 孝宗要在京城附近驻兵作为左右辅佐,大夏说:“保定设都司统率五卫,祖宗之意也是如此。请遣还 ![]() ![]() 孝宗曾经对大夏说“:遇到事情总想召卿来商量,又担心超越卿职权范围而作罢。以后有事情的实行或罢止,卿用揭帖(文书)呈上来。”大夏磕头说“:对事情的决定,外边的 ![]() ![]() ![]() 不久,孝宗去世,武宗即位,大夏奉遗诏请求撤去非定额內的四方镇守宦官。武宗只撤去均州齐元。大夏又主张应撤去镇守宦官二十四人,又奏减皇城、京城守卫宦官,都未被接受。不久,大夏列举应当淘汰的传奉武臣六百八十三名,被批准。大汉将军薛福敬等四十八人也该削去官职,薛福敬等故意不⼊宮侍奉来 ![]() ![]() 大夏忠实诚恳,为孝宗所信任,忘我报国,对权贵近幸多行抑止。曾经要求严格考核勇士,为刘瑾所恨。刘宇也恨大夏,就与焦芳一起在刘瑾面前进谗言道“:抄刘大夏的家,可得边费的十分之二。”三年九月,借田州岑猛的事,将大夏逮捕下到诏狱。刘瑾要以 ![]() ![]() ![]() 五年夏,大夏被赦免返乡。刘瑾被诛杀,恢复他官职,后退休。清军御史王相请求恢复大夏月粮和年役,录用其子孙。主事的宦官始终恨他,不答应。大夏回家后,教子孙种田谋生。稍有盈余,就分送给故旧宗族。预先自作墓志铭,并说“:不要让人用饰美之词,让我怀愧于地下也。”十一年五月去世,享年八十一岁。追赠太保,谥号忠宣。 大夏曾说“:做官以正己为先。不仅应当戒绝货利,也当远离浮名。”又说:“人生盖棺定论,一天未死,就一天不能停止为国分忧。”他被逮捕时正在园中锄菜,进房拿了数百钱,坐上小驴就走。赦免回来,有个门生做了巡抚,弯曲百里路去看大夏,路上遇到扶犁的人,就问哪是尚书家,扶犁的人引巡抚进屋,原来扶犁者就是刘大夏。朝鲜使者在鸿胪寺馆遇到大夏同邑的读书人张生,就问起大夏说“:我国久闻刘东山大名啊!”安南使者进贡时说:“听说刘尚书戍边,现在平安吗?”大夏是如此为外国所看重。 |
上一章 明史 下一章 ( → ) |
明史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明史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明史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张廷玉等是明史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