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明史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明史 作者:张廷玉等 | 书号:10209 时间:2017/3/26 字数:21633 |
上一章 章五十 下一章 ( → ) | |
尹昌隆 耿通(陈谔) 戴纶(林长懋) 陈祚(郭循) 刘球(子钺釪)陈鉴(何观) 钟同(孟玘 杨集) 章纶(子玄应) 廖庄 倪敬(盛灊等) 杨瑄(子源 盛颙等) 尹昌隆,字彦谦,泰和人。洪武中进士及第。授修撰,改监察御史。 惠帝初即位,视朝晏。昌隆疏谏曰:“⾼皇帝 ![]() ![]() 永乐二年册世子为皇太子,擢昌隆左舂坊左中允。随事匡谏,太子甚重之。解缙之黜,同⽇改昌隆礼部主事。尚书吕震方用事, ![]() ![]() ![]() 后数年,⾕王谋反事发。以王前奏昌隆为长史,坐以同谋,诏公卿杂问。昌隆辩不已,震折之。狱具,置极刑死,夷其族。后震病且死,号呼“尹相”言见昌隆守 ![]() 耿通,齐东人。洪武中举于乡。授襄 ![]() 帝北巡,太子监国。汉王⾼煦谋夺嫡, ![]() ![]() 陈谔,字克忠,番愚人。永乐中,以乡举⼊太学,授刑科给事中。遇事刚果,弹劾无所避。每奏事,大声如钟。帝令饿之数⽇,奏对如故。曰:“是天 ![]() ![]() 历任顺天府尹,政尚严鸷。执政忌之,出为湖广按察使。改山西,坐事落职。仁宗即位,遇赦当还故官。帝以谔前在湖广颇摭楚王细故,谪海盐知县。迁荆王长史,为王府所厌苦。宣德三年迁镇江同知。致仕归,卒。 戴纶,⾼密人。永乐中,自昌邑训导擢礼科给事中,与编修林长懋俱侍皇太孙说书。历中允、谕德。仁宗即位,太孙为太子,迁洗马,仍侍讲读。始成祖命太孙习武事,太孙亦雅好之,时出骑 ![]() 长懋者,莆田人。以乡荐历青州教授,擢编修。仁宗初,进中允。为人刚严,累进直言,与纶善。 宣宗即位,加恩宮僚,擢纶兵部侍郞。顷之,复以谏猎忤旨,命参赞 ![]() 而长懋在狱十年,英宗立,乃得释。复其官,还守郁林,有惠政。其卒也,州人立庙祀之。 陈祚,字永锡,吴人。永乐中进士。擢河南参议。十五年与布政使周文褒、王文振合疏,言建都京北非便,并谪均州太和山佃户。躬耕力作,处之晏然。仁宗立,诏选用迁谪诸臣,祚在选中。会帝崩,不果用。 宣德二年命宪臣即均州群试之,祚策第一。试吏部,复第一。遂擢御史,巡按福建。方面大吏多被弹击,噤止和买,闽人德之。还奏⽩塔河上通邵伯湖,下注大江,苏、松舟楫,多从往来,浅狭湮塞,请开浚。从之,转漕果便。寻出按江西。 时天下承平,帝颇事游猎玩好。祚驰疏劝勤圣学。其略曰:“帝王之学先明理,明理在读书。陛下虽有圣德,而经筵未甚兴举,讲学未有程度,圣贤精微,古今治 ![]() ![]() 祚再按湖广。以奏辽王贵烚罪有所隐,与巡抚侍郞吴政逮至京,下狱。寻赦出。时王振用事,法务严峻,祚上言:“乃者法司论狱,多违定律。如侍郞吴玺误举主事吴軏,宜坐贡举非其人律,乃坐以奏事有规避律斩。及軏自经死,狱官狱卒罪应递减,乃援不应为重罪,概杖之。一事如此,余可推矣。天时不顺,灾沴数见,未必非此。”帝是之,以其章示法司。寻改南京,迁福建按察使佥事。有威惠,神祠不载祀典者悉撤去。久之,以疾归,卒。 祚天资严毅,虽弟子罕接其言笑,独重里人邢量。量博学士,隐于卜,敝屋数椽,或竟⽇不举火。祚数挟册就质疑,往往至暮。 郭循,字循初,庐陵人。居官有才誉。既复职,进郞中,以尚书魏源荐,擢广东参政,有剿寇功。景泰初卒。 刘球,字廷振,安福人。永乐十九年进士。家居读书十年,从学者甚众。授礼部主事。胡濙荐侍经筵,与修《宣宗实录》,改翰林侍讲。从弟玭知莆田,遗一夏布。球封还,贻书戒之。正统六年,帝以王振言,大举征麓川。球上疏曰: 帝王之驭四裔,必宥其小而防其大。所以适缓急之宜,为天下久安计也。周伐崇不克,退修德教以待其降。至于玁狁,则命南仲城朔方以备之。汉征南越不利,即罢兵赐书通好。至于匈奴,虽已和亲,犹募民徙居塞下,⼊粟实边,复命魏尚守云中拒之。 今麓川残寇思任发素本羁属,以边将失驭,致勤大兵。虽渠魁未歼,亦多戮群丑,为诛为舍,无系轻重。玺书原其罪衅,使得自新,甚盛德也。边将不达圣意,复议大举。 ![]() ![]() ![]() 至于瓦剌,终为边患。及其未即 ![]() ![]() 伏望陛下罢大举之议。推选智谋将帅,辅以才识大臣,量调官军,分屯金齿诸要害。结木邦诸蛮以为援,乘间进攻,因便抚谕,寇自可服。至于西北障塞,当敕边臣巡视。浚筑沟垣,增缮城堡,勤训练,严守望,以防不虞,有备无患之道也。 章下兵部。谓南征已有成命,不用球言。 八年五月雷震奉天殿。球应诏上言所宜先者十事。其略曰: 古圣王不作无益,故心正而天不违之。臣愿皇上勤御经筵,数进儒臣,讲求至道。务使学问功至,理 ![]() ![]() 古之择大臣者,必询诸左右、大夫、国人。及其有犯,虽至大辟亦不加刑,第赐之死。今用大臣未尝皆出公论。及有小失,辄桎梏箠楚之;然未几时,又复其职。甚非所以待大臣也。自今择任大臣,宜允惬众论。小犯则置之。果不可容,下法司定罪,使自为计。勿辄系,庶不乖共天职之意。 今之太常,即古之秩宗,必得清慎习礼之臣,然后可 ![]() 古者省方巡狩,所以察吏得失,问民疾苦。两汉、唐、宋盛时,数遣使巡行郡县,洪、永间亦尝行之。今久不举,故吏多贪 ![]() 古人君不亲刑狱,必付理官,盖恐徇喜怒而有所轻重也。迩法司所上狱,多奉敕增减轻重,法司不能执奏。及讯他囚,又观望以为轻重,民用多冤。宜使各举其职。至运砖输米诸例,均非古法,尤宜罢之。 《舂秋》营筑悉书,戒劳民也。京师兴作五六年矣,曰“不烦民而役军”军独非家国⾚子乎?况营作多完,宜罢工以苏其力。 各处⽔旱,有司既不振救,请减租税,或亦徒事虚文。宜令户部以时振济,量加减免,使不致业失。 麓川连年用兵,死者十七八,军赀爵赏不可胜计。今又遣蒋贵远征缅甸,责献思任发。果擒以归,不过枭诸通衢而已。缅将挟以为功,必求与木邦共分其地。不与则致怒,与之则两蛮坐大,是减一麓川生二麓川也。设有蹉跎,兵事无已。臣见皇上每录重囚,多宥令从军,仁心若此。今 ![]() 迤北贡使⽇增,包蔵祸心,诚为难测。宜分遣给事、御史阅视京边官军,及时训练,勿使借工各厂,服役私家。公武举之选以求良将,定召募之法以来武勇。广屯田,公盐法,以厚储蓄。庶武备无缺,而外患有防。 疏⼊,下廷议。言球所奏,惟择太常官宜从,令吏部推举。修撰董璘遂乞改官太常,奉享祀事。 初,球言麓川事,振固已衔之。钦天监正彭德清者,球乡人也,素为振腹心。凡天文有变,皆匿不奏,倚振势为奷,公卿多趋谒。球绝不与通。德清恨之,遂摘疏中揽权语,谓振曰:“此指公耳。”振益大怒。会璘疏上,振遂指球同谋,并逮下诏狱,属指挥马顺杀球。顺深夜携一小校持刀至球所。球方卧,起立,大呼太祖、太宗。颈断,体犹植。遂支解之,瘗狱户下。璘从旁窃⾎裙遗球家。后其子钺求得一臂,裹裙以殓。顺有子病久,忽起捽顺发,拳且蹴之曰:“老贼,令尔他⽇祸逾我!我,刘球也。”顺惊悸。俄而子死,小校亦死。璘,字德文,⾼邮人。有孝行。狱解,遂归,不复出。 球死数年,瓦剌果⼊寇。英宗北狩,振被杀。朝士立击顺,毙之。而德清自土木遁还,下狱论斩,寻瘐死。诏戮其尸。景帝怜球忠,赠翰林学士,谥忠愍,立祠于乡。 球二子,长钺、次釪。皆笃学,躬耕养⺟。球既得恤,兄弟乃出应举,先后成进士。钺,广东参政;釪,云南按察使。 陈鉴,字贞明,⾼安人。宣德二年进士。授行人。正统中,擢御史。 出按顺天。言京师风俗浇漓,其故有五:一,事佛过甚;二,营丧破家;三,服食靡丽;四,优倡为蠹;五,博塞成风。章下礼部,格不行。 改按贵州。时麓川酋思任发子思机发遁孟养,屡上书求宥罪通贡。不许。复大举远征,兵连不解。云、贵军民疲敝。苗乘机煽动,闽、浙间盗贼大起。举朝皆知其不可,惩刘球祸,无敢谏者。十四年正月,鉴抗疏言贼酋远遁,不为边患,宜专责云南守臣相机剿灭,无远劳噤旅。王振怒, ![]() 自正统中,刘球以忤王振冤死,鉴继下狱,中外莫敢言事者数年。至景帝时,言路始开,争发愤上书。有何观者,复以言得罪去。 观以善书为中书舍人。景泰二年劾尚书王直辈正统时阿附权奷,不宜在左右。中贵见“权奷”语,以为侵已, ![]() 钟同,字世京,吉安永丰人。⽗复,宣德中进士及第。历官修撰,与刘球善。球上封事,约与俱,复 ![]() ![]() ![]() ![]() 景泰二年举进士,明年授御史。怀献太子既薨,中外望复沂王于东宮。同与郞中章纶早朝,语及沂王,皆泣下,因与约疏请复储。五年五月,同因上疏论时政,遂及复储事,其略曰: 近得贼谍,言也先使侦京师及临清虚实,期初秋大举深⼊,直下河南。臣闻之不胜寒心,而庙堂大臣皆恬不介意。昔秦伐赵,诸侯自若,孔子顺独忧之,人皆以为狂。臣今者之言,何以异此。臣草茅时,闻寺人构恶,戕戮直臣刘球,遂致廷臣箝口。假使当时犯颜有人,必能谏止上皇之行,何至有蒙尘之祸。 陛下赫然中兴,锄奷 ![]() 又言: ⽗有天下,固当传之于子。乃者太子薨逝,⾜知天命有在。臣窃以为上皇之子,即陛下之子。沂王天资厚重,⾜令宗社有托。伏望扩天地之量,敦友于之仁,蠲吉具仪,建复储位,实祖宗无疆之休。 又言: 陛下命将帅各陈方略。经旬逾时,互相委责。及石亨、柳溥有言,又不过庸人孺子之计。平时尚尔,一旦有急,将何策制之?夫御敌之方,莫先用贤。陛下求贤若渴,而大臣之排抑尤甚,所举者率多亲旧富厚之家。即长材屈抑,孰肯为言?朝臣欺谩若此,臣所以抚膺流涕,为今⽇妨贤病国者丑也。 疏⼊,帝不怿。下廷臣集议。宁 ![]() 同之上疏也,策马出,马伏地不肯起。同叱曰:“吾不畏死,尔奚为者!”马犹盘辟再四,乃行。同死,马长号数声亦死。 英宗复位,赠同大理左寺丞,录其子启为国子生,寻授咸宁知县。启请⽗遗骸归葬,诏给舟车路费。成化中,授次子越通政知事,给同 ![]() 方同下狱时,有礼部郞孟玘者,亦疏言复储事。帝不罪。而进士杨集上书于谦曰:“奷人⻩矰献议易储,不过为逃死计耳,公等遽成之。公家国柱石,独不思所以善后乎?今同等又下狱矣,脫诸人死杖下,而公等坐享崇⾼,如清议何!”谦以书示王文。文曰:“书生不知忌讳,要为有胆,当进一官处之。”乃以集知安州。玘,闽人;集,常 ![]() 章纶,字大经,乐清人。正统四年进士。授南京礼部主事。 景泰初,召为仪制郞中。纶见家国多故,每慷慨论事。尝上太平十六策,反复万余言。也先既议和,请力图修攘以待其变。中官兴安请帝建大隆福寺成,将临幸。纶具疏谏,河东盐运判官济南杨浩除官未行,亦上章谏,帝即罢幸。浩后累官副都御史,巡抚延绥。纶又因灾异请求致变之由,语颇切至。 五年五月,钟同上奏请复储。越二⽇,纶亦抗疏陈修德弭灾十四事。其大者谓:“內官不可⼲外政,佞臣不可假事权,后宮不可盛声⾊。凡 ![]() ![]() ![]() ![]() 英宗复位,郭登言纶与廖庄、林聪、左鼎、倪敬等皆直言忤时,宜加旌擢。帝乃立释纶。命內侍检前疏,不得。內侍从旁诵数语,帝嗟叹再三,擢礼部右侍郞。 纶既以大节为帝所重,而 ![]() 宪宗即位,有司以遗诏请大婚。纶言:“山陵尚新,元朔未改,百⽇从吉,心宁自安。陛下践阼之初,当以孝治天下,三纲五常实原于此。乞俟来舂举行。”议虽不从,天下咸重其言。 成化元年,两淮饥,奏救荒四事。皆报可。四年秋,子玄应以冒籍举京闱。给事中朱清、御史杨智等因劾纶,命侍郞叶盛勘之。明年,纶及佥都御史⾼明考察庶官,两人议不协。疏既上,纶复独奏给事中王让不赴考察,且言明刚愎自用,己言多不见从,乞与明俱罢。章并下盛等。于是让及下考诸臣连章劾纶。纶亦屡疏求罢。帝不听。既而盛等勘上玄应实冒籍。帝宥纶,而所奏他事,亦悉不问。未几,复转礼部。温州知府范奎被论调官。纶言:“温州臣乡郡,奎大得民心。解官之⽇,士民三万人哭泣攀辕,留十八⽇乃得去。请还之以慰民望。”章下所司,竟报寝。 纶 ![]() ![]() 玄应后举进士,为南京给事中。偕同官论陈钺罪,忤旨停俸。孝宗嗣位,上治本五事。仕终广东布政使。 廖庄,字安止,吉⽔人。宣德五年进士。八年改庶吉士,与知县孔友谅等七人历事六科。 英宗初,授刑科给事中。正统二年,御史元亮请如诏书蠲边军侵没粮饷,不允。按察使龚鐩亦请如诏书宥盗犯之未获者,法司亦寝不行。庄以诏书当信,上章争之。五年诏京官出修荒政,兼征民逋。庄虑使者督趣困民,请宽灾伤州县,俟秋成。从之。振荒陕西,全活甚众。还奏宽恤九事,多议行。杨士奇家人犯法,偕同官论列。或曰:“独不为杨公地乎?”曰:“正所以为杨公也。”八年命与御史张骥同署大理寺事。逾月,授左寺丞。 十一年迁南京大理少卿。逾二年,奷人陈玞者,与所亲贾福争袭指挥职。南京刑部侍郞齐韶纳玞贿, ![]() 景泰五年七月上疏曰:“臣曩在朝,见上皇遣使册封陛下,每遇庆节,必令群臣朝谒东庑,恩礼隆洽,群臣皆感叹,谓上皇兄弟友爱如此。今陛下奉天下以事上皇,愿时时朝见南宮,或讲明家法,或商略治道,岁时令节,俾群臣朝见,以慰上皇之心,则祖宗在天之神安,天地之心亦安矣。太子者,天下之本。上皇之子,陛下之犹子也。宜令亲儒臣,习书策,以待皇嗣之生,使天下臣民晓然知陛下有公天下之心,岂不美欤?盖天下者,太祖、太宗之天下。仁宗、宣宗继体守成者,此天下也。上皇北征,亦为此天下也。今陛下抚而有之,宜念祖宗创业之艰难,思所以系属天下之人心,即弭灾召祥之道莫过于此。”疏⼊,不报。明年,庄以⺟丧,赴京关给勘合,诣东角门朝见。帝忆庄前疏,命廷杖八十,谪定羌驿丞。 天顺初,召还。时⺟丧未终,复遭⽗丧,特予祭葬,命起复,仍官南京。天顺五年就擢礼部右侍郞,改刑部。成化初,召为刑部左侍郞。逾年卒。赠尚书,谥恭敏。 庄 ![]() ![]() 初,景帝时,英宗在南宮,左右为离间。及怀宪太子薨,群小恐沂王复立,谗构愈甚。故钟同、章纶与庄相继力言,皆得罪。然帝颇感悟。六年七月辛巳,刑科给事中徐正请间言事。亟召⼊,乃言:“上皇临御岁久,沂王尝位储副,天下臣民仰戴。宜迁置所封之地,以绝人望。别选亲王子育之宮中。”帝惊愕,大怒,立叱出之。 ![]() ![]() ![]() 倪敬,字汝敬,无锡人。正统十三年进士。擢御史。景泰初,畿辅饥,命出视。请蠲田租,户部持不可。再疏争,竟得请。巡按山西。时有⼊粟补官令,敬奏罢之。戍将侵饷者,悉按治,豪猾敛迹。再按福建。时议将复银冶,敬未行,抗疏论,得寝。既至,奏罢诸司器物滥取于民者。镇守內臣戴细保贪横,敬列其罪以闻。帝召细保还,命敬捕治其 ![]() 六年七月,以时多灾异,偕同官吴江盛昶、江 ![]() 盛昶等五人,皆进士。昶隽慡负气。尝按广东,劾巡抚侍郞揭稽不职,稽坐左迁。昶后为罗江知县,擢叙州知府,并有御寇功。杜宥为英德知县。邻境多寇,创立县城。尝被围粮尽,宥死守不下。夜缒死士焚其营,贼始惊溃。移韶州通判,谢病归。⻩让知安岳,迁中府都事。以挞锦⾐卫隶,为门达所谮,戍广西。赦还,复冠带。贫甚,课耕自给。罗俊尝巡按四川,有廉声。仕终南雄知府。 杨瑄,字廷献,丰城人。景泰五年进士。授御史。刚直尚气节。景帝不豫,廷臣请立东宮,帝不允。瑄与同官钱琎、樊英等约疏争,会“夺门”事起,乃已。 天顺初,印马畿內。至河间,民诉曹吉祥、石亨夺其田。瑄以闻,并列二人怙宠专权状。帝语大学士李贤、徐有贞曰:“真御史也。”遂遣官按核,而命吏部识瑄名,将擢用。吉祥闻之惧,诉于帝,请罪之。不许。 未几,亨西征还,适彗星见,十三道掌道御史张鹏、盛颙、周斌、费广、张宽、王鉴、赵文博、彭烈、张奎、李人仪、邵铜、郑冕、陶复及御史刘泰、魏翰、康骥将劾亨、吉祥诸违法事。先一⽇,给事中王铉怈于亨。亨与吉祥泣诉帝,诬鹏等为已诛內官张永从子,结 ![]() ![]() ![]() ![]() ![]() 宪宗即位,并还故官。瑄寻迁浙江副使。按行海道,噤将校私纵戍卒。修捍海塘,筑海盐堤岸二千三百丈,民得奠居。为副使十余年,政绩卓然,进按察使。西湖⽔旧可溉诸县田四十六万顷,时堙塞过半,瑄请浚之。设防置闸,以利灌溉,功未就,卒。海盐人祠祀之。 子源,字本清,幼习天文,授五官监候。正德元年,刘瑾等 ![]() ![]() 迨十月,霾雾时作,源言:“此众琊之气, ![]() ![]() ![]() ![]() 杨氏⽗子以忠谏名天下,为士论重。而源小臣抗节,尤人所难。天启初,赐谥忠怀。 盛颙,字时望,无锡人。周斌,字国用,昌黎人。王鉴,太原人。赵文博,代州人。彭烈,峡江人。李人仪,隆昌人。邵铜,闽县人。郑冕,乐平人。皆进士,授御史。颙降束鹿知县;斌,江 ![]() ![]() 束鹿徭役苦不均,颙为立九则法,继者莫能易。⺟忧去。服除,民相率诣阙乞还。颙再任,益不用鞭扑。讼者,谕之,辄叩头不复辩。邻邑讼不决,亦皆赴诉,片言折之,各心厌去。郊外有隙地,争来筑室居之,遂成市,号为“清官店” 斌在江 ![]() ![]() 颙累迁陕西左布政使。时三边多警,岁复洊饥。颙经画馈饷无缺,军民悉安。成化十七年召为刑部右侍郞。居二年,山东旱饥,盗起,改颙左副都御史往巡抚。颙至露祷,大雨霑溉,稿禾复苏。举救荒之政,既振,余粟尚百余万石。又推行九则法于诸府,黜暴除苛,民甚德之。居三年,以老致仕。弘治中卒。 斌,历广东右布政使。初去江 ![]() 赞曰:直言敢谏之士, ![]() 部分译文 尹昌隆,字彦谦,泰和人。洪武年间,进士及第。被授予修撰,后改任监察御史。 惠帝刚即位时,出来视朝较晚,昌隆上疏劝谏道:“⾼皇帝 ![]() ![]() ![]() ![]() 永乐二年,册封世子为皇太子,升昌隆为左舂坊左中允。他随事匡正劝谏,太子很敬重他。解缙被贬退时,同一天改任昌隆为礼部主事。尚书吕震正在掌权,他 ![]() ![]() 过了几年,⾕王谋反之事发。因⾕王先前曾奏请昌隆做他的长史,就判他以同谋之罪,诏令公卿一起审问。昌隆不停地申辩,吕震驳斥他。定案之后,把他极刑处死,并将他诛族。后来吕震病重将死,叫喊“尹相”说见到昌隆想杀他。 戴纶,⾼密人。永乐年间,由昌邑县训导升为礼科给事中,与编修林长懋一同侍奉皇太孙说书。历任中允、谕德。仁宗即位后,太孙成为太子,戴纶升为洗马,仍侍奉太子讲读经史。当初成祖命太孙练习武事时,太孙也雅好练武,时常出去骑马 ![]() ![]() 林长懋是莆田人,以乡荐历任青州教授,升为编修。仁宗即位之初,他升为中允。他为人刚正严厉,多次进献直言,与戴纶关系很好。 宣宗即位后,加恩给东宮臣僚,升戴纶为兵部侍郞。不久,他又因劝谏皇上打猎而忤逆了皇上的心意,被派去参赞 ![]() 而林长懋在监狱十年,英宗即位后才被释放出来,恢复原官,回任郁林知州,实行过仁惠之政。他死后,州人立庙来祭祀他。 陈祚,字永锡,吴县人。永乐年间中进士。升为河南参议。十五年(1417),他与布政使周文褒、王文振联合上疏说建都京北不便,结果他们都被贬到均州太和山做佃户。陈祚躬耕力作,泰然处之。仁宗即位后,下诏选用被贬出的诸臣,陈祚也在被选之列。正值皇上去世,他没能被起用。 宣德二年(1427),命地方长官到均州考核他们,陈祚考取第一名。吏部试考,他又是第一。皇上于是升他为御史,巡按福建。他在任时方面大官多被弹劾,他还噤止和买,福建人很感 ![]() 当时天下承平,皇上很喜 ![]() ![]() ![]() 陈祚再次巡按湖广。他因为上奏辽王朱贵。。有隐罪,与巡抚侍郞吴政被逮到京,投进监狱。不久被赦免出来。当时王振专权,执法专务严峻,陈祚上书说“:近来法律部门断案,多违背固有的法律。如侍郞吴玺错误举荐主事吴车兀,应判推荐非人之罪,而现在却依奏事有规避的律条判了斩刑。吴车兀杀自后,狱官狱卒之罪应递减,却援引不应为重罪的条文,一概杖打他们。一事如此,其他的可以推想了。如今天时不顺,灾异频繁发生,未必不与此有关。”皇上很赞同他的意见,将他的奏章出示给司法员官。不久他改调南京,升为福建按察司佥事。他任官威严但也仁爱,对不载⼊祀典的神祠都全部撤除。后来,他因病归家。去世。 陈祚生 ![]() 刘球,字廷振,安福人。永乐十九年(1421),中进士,随后在家读书十年,听他讲学的人很多。后被授予礼部主事。胡氵荧推荐他侍奉讲经筵,参与编修《宣宗实录》,改任翰林侍讲。他的堂弟刘王比任莆田县知县,送给他一匹夏布。刘球封还给他,并写了一封信告诫他。 正统六年(1441),皇上因王振的建议,大举征讨麓川。刘球上疏说: “帝王统治四方,必定宽宥小敌而防备大敌,以此制定缓急之策,以期达到天下义安。周代伐崇不克,便退而施行德教,等待他来投降;至于犭严狁,则命南仲修朔方城来防备他们。汉朝征伐南越不利,便罢兵赐书信与他们通好;至于匈奴,虽然已经和亲,仍招募百姓迁居塞下,输运粮食充实边防,又命魏尚驻守云中以抗拒他们。 “现在麓川的残寇思任发一向本是我国的羁縻属民,因为边将统驭失误,致使他反叛,惊动大兵。虽然巨魁还没有消灭,但也杀戮了群丑不少,是诛杀还是放过他,已经无关轻重。皇上在玺书中原谅了他的罪恶,使他得以自新,这本是盛德之举。边将不了解皇上圣意,又计划大举兴兵,想在云南屯驻十二万队部,以促使他投降,不投降便攻打他。他们没有考虑到王师不可轻易出动,蛮夷的品 ![]() ![]() “至于瓦剌,终究要成为边防的祸患。在他还没有 ![]() “臣衷心希望陛下停罢大举用兵的建议,推荐有智谋的将帅,以有才识的大臣辅佐,酌情调遣官军,分屯金齿等要害地区,联结木帮各蛮人作为援兵,乘隙进攻,顺便进行招抚,这样贼寇自会屈服。至于西北边塞,应当敕令边臣巡视,疏浚沟渠,构筑城墙,增修城堡,勤于训练,严于守备和。。望,以防不测,这才是有备无患之道。” 奏章下到兵部。他们说南征已有成命,没有采纳刘球的建议。 八年(1443)五月,雷击奉天殿。刘球响应诏令,上书提出应当首先实行的十项建议。大略是说: “古代圣王不做无益之举,所以心正而上天不反对他。臣愿皇上勤于御临讲经筵,引进一些儒臣,来讲解追求至上之道,务必使学问功夫到家,理 ![]() ![]() ![]() “古代选择大臣,必定先询问⾝边的人,以及大夫、国人。大臣犯有过失,虽犯到大辟之罪也不用刑具处决,只将他赐死。现在选用大臣不曾都出于公论,到他们有了小的过失,便加以桎梏,拷打他们。但过了不久,又给他们复职,这很不是待大臣之礼。从今以后选择任用大臣,应使公论感到満意。大臣有小过,则放过不问。果真是不可原谅,也要 ![]() “现在的太常,也就是古代的秩宗,一定要选得清明谨慎、 ![]() “古代出巡考察行狩,目的是为了考察官吏得失,询问民间疾苦。两汉、唐、宋鼎盛时期,都多次派遣使者巡行郡县,洪武、永乐年间,也曾实行过。现在已久不这么做了,所以官吏多贪污残暴,民不聊生,而军卫之中尤甚。应选择公正廉明能⼲之臣,派他们分别巡行天下。 “古代君主不亲自审理刑狱,一定要 ![]() “《舂秋》对于营造建筑工程,都加以记载,是告诫后人不要烦劳百姓。京师修建已五六年了,说是不烦劳百姓,但却役使士兵,难道军人不是家国⾚子吗?况且工程多已完工,应该停工以解除民人的庒力。 “各地⽔旱灾害发生,有关员官既不赈济救灾,又不请减免租税,有的还是徒事虚文而已。应令户部定期赈济,量加减免租税,使百姓不至于业失。 “麓川连年用兵,死亡十分之七八,军费开支和封赏的爵位不可胜计。现在又派蒋贵远征缅甸,责成他们献出思任发。即使真的擒拿回来,不过是悬首于通衢示众而已。而缅甸将因此要挟功劳,一定请求与木邦共同瓜分其地。如果不给则会惹他们动怒,给他们则两蛮坐大,这是减一麓川而生出两个麓川。假如一有失误,则兵事不已。臣见皇上每次审理重犯,多宽宥他们,令他们从军,仁心如此!现在却因为想生擒一个失地的逃窜之寇,而驱使数万无罪之众奔赴死地,这岂不是有悖皇上好生之仁!况且思机发已曾派人来朝贡,并非没有悔过乞免之意。如果敕令缅甸斩思任发的头来献,仍敕令思机发全部割出四境之地,分给各寨新归附的蛮人,则一方可得安宁了。 “迤北朝贡使者越来越多,包蔵祸心,诚然难以估测。应分派给事中、御史巡视京师边防各军,及时训练,不要让他们向各厂借用工役之人,服役于私家。公开实行武选以求良将,制定招募之法以招来武勇之人;广办屯田,公行盐法,以充实储蓄,使武备不缺,而对于外患也有防范。” 奏疏呈⼊后,皇上 ![]() 当初,刘球说麓川之事时,王振已经恨他。钦天监正彭德清与刘球是同乡,一向做王振的心腹。凡天文有变,他都隐匿不报,倚仗王振的权势为奷。公卿多去拜谒他,刘球却绝不与他往来。彭德清恨他,便摘引奏疏中揽权的那段话,对王振说:“这是指您。”王振更加愤怒。正好董瞞的奏疏呈上了,王振便说刘球与他同谋,将他们都逮⼊诏狱,吩咐指挥马顺杀刘球。马顺深夜带着一名小校持刀到关押刘球的地方。刘球正睡着,马上起⾝站起,大喊太祖、太宗。他头被砍断了,⾝体还站着。马顺遂将他肢解,埋在监狱门口之下。董瞞从旁边偷出⾎裙送给刘球家人。后来他的儿子刘钺找到一条手臂,用⾎裙裹起来装殓了。马顺有个儿子病了很久了,突然起来抓住马顺的头发,拳脚相加说道:“老贼,我要让你将来死得比我还惨!我,是刘球。”马顺非常吃惊。不久他的儿子死了,那名小校也死了。董瞞,字德文,⾼邮人,有孝行。出狱之后,他便回家了,从此不再出来做官。 刘球死后几年,瓦剌果然⼊侵。英宗被俘,王振被杀。朝廷员官立即击打马顺,将他打死了。而彭德清从土木堡逃回来后,被投进监狱,判了斩刑,不久他死于狱中。诏令将他戮尸。景帝怜惜刘球的忠诚,赠给他翰林学士,谥忠愍,在他的家乡立祠祭祀他。 章纶,字大经,乐清人。正统四年(1439),中进士。被授予南京礼部主事。 景泰初年,他被召回任仪制郞中。章纶见家国多有变故,经常慷慨上书论事。他曾呈上太平十六策,总共达一万余言。也先议和后,章纶请求全力修整武备,以待将来之变。宦官兴安请皇上修建大隆福寺,建成之后,皇上将临幸该寺,章纶上疏劝谏。河东盐运判官济南人杨浩受到任命后还没上任,也上疏劝谏。皇上便撤消临幸的计划,杨浩后来累任副都御史,巡抚延绥。章纶又因发生灾异,请求寻找导致灾变的原因,用语非常恳切。 五年(1454)五月,钟同上奏请求恢复储君。过了两天,章纶也上疏陈述修德消灾等十四项建议。主要是说“:宦官不可⼲预外朝政事,佞臣不可偷窃事权,后宮不可盛行声⾊。凡 ![]() ![]() ![]() ![]() ![]() ![]() ![]() 英宗复位后,郭登说章纶和廖庄、林聪、左鼎、倪敬等人都因直言而忤逆了时政,宜加以表彰和提拔。皇上于是立即释放章纶。皇上命內侍宦官寻找章纶先前的奏疏,但找不到。內侍从旁背诵了几句,皇上叹息再三,升章纶为礼部右侍郞。 章纶既因具备大节被皇上所重,但 ![]() 宪宗即位后,有关员官 ![]() ![]() 成化元年(1465),两淮闹饥荒,他上奏救荒四条建议,都被批准了。四年(1468)秋,他的儿子玄应冒名考中会试。给事中朱清、御史杨智等人因此弹劾章纶,皇上命侍郞叶盛调查。第二年,章纶与佥都御史⾼明考察百官,两人意见不合。奏疏呈上后,章纶又独自上奏说给事中王让不参加考察,并且说⾼明刚愎自用,自己的意见多不见赞同,请求将他与⾼明一同罢免。他的奏章都下到叶盛等人手中。于是王让以及参加考察的诸臣连着上书弹劾章纶。章纶也多次上疏请求罢免。皇上不听。后来叶盛等人查出玄应确实是冒名。皇上宽宥了章纶,而他所奏的其他事情,也都不问。不久,他又转调礼部。温州知府范奎被弹劾调官,章纶说:“温州是臣的故乡,范奎大得民心。他解官之⽇,士民三万人哭泣攀着车辕,留了十八天才得离去。请求让他回任,以安慰民望。”奏章下到有关部门,竟被反对。 章纶 ![]() ![]() ![]() 廖庄,字安止,吉⽔人。宣德五年(1430),中进士。八年,改任庶吉士,与知事孔友谅等七人历事六科。 英宗即位之初,他被授予刑科给事中。正统二年(1437),御史元亮请如诏书中所说免除边防军呑没的粮饷,皇上不准。按察使龚钅遂也请如诏书中所说宽宥还没有被抓获的盗窃犯,司法部门也庒下不执行。廖庄认为诏书当言而有信,上书力争。五年,诏令京官出京治理救荒之政,兼追回逃亡的百姓。廖庄担心使者催促百姓,从而使百姓受困,便请宽免受灾的州县,以待秋成,皇上听从了。他在陕西救荒,救活了很多人。回来后他上奏宽免抚恤九项建议,多得讨论实行。杨士奇家人犯法,他与同官弹劾。有人说“:难道不要为杨公留个退路吗?”廖庄说:“这正是为了杨公。”八年,命他与御史张骥共同代理大理寺事务。过了一个月,他被授予左寺丞。 十一年(1446),他升为南京大理寺少卿。过了两年,奷人陈王夫与亲戚贾福争袭指挥一职。南京刑部侍郞齐韶接受陈王夫的贿赂,想夺贾福的官给他,被廖庄驳斥。齐韶将贾福捶打至死,被逮捕,陈王夫也诬陷廖庄,两人都被投进诏狱。正好齐韶别的罪行也败露了,便将他押到市场斩首,暴尸街头,廖庄才得到释放。 景泰五年(1454)七月,廖庄上疏说:“臣从前在朝廷的时候,见上皇派使者册封陛下,每遇庆典节⽇,一定令群臣在东庑朝谒陛下,上皇对您的恩礼非常隆重,群臣也都感叹,说上皇对兄弟竟是这么友爱。现在陛下奏天下以侍奉上皇,愿陛下时常到南宮朝见上皇,或者讨论家法,或者商量治国之道,逢年过节,让群臣去朝见他,以安慰上皇之心。这样则祖宗在天之神安,天地之心也安。太子,是天下的 ![]() ![]() 天顺初年,他被召回。当时⺟亲丧期还没结束,又遭⽗丧,皇上特给予祭葬,命令他起复,仍在南京供职。天顺五年(1461),就在南京升为礼部右侍郞,又改调到刑部。成化初年,他被召回任刑部左侍郞。过了一年他去世,赠尚书,谥恭敏。 廖庄个 ![]() ![]() ![]() ![]() ![]() ![]() ![]() 当初,景帝时期,英宗在南宮,左右的人进行离间。怀宪太子死后,群小人恐怕沂王复立为太子,谗言陷害更加严重。所以钟同、章纶与廖庄相继极力陈言,都得了罪,但皇上颇有感悟。六年(1455)七月辛巳,刑科给事中徐正请秘密言事。皇上急忙把他召⼊,徐正于是说“:上皇在位岁久,沂王曾经是太子,为天下臣民敬仰。应该迁沂王到他所封之地,以绝民人之望。另选亲王的儿子养在宮中。”皇上惊愕,大怒,立即叱他出去,想把他定罪。但皇上又担心惊动众人,便下令贬他到远方去任职,但皇上怒意并没消解。不久,又获得他 ![]() ![]() 杨瑄,字廷献,丰城人。景泰五年(1454),中进士。被授予御史。他刚直而崇尚气节。景帝病危,廷臣请立东宮太子。皇上不允许。杨瑄与同官钱。。、樊英等人相约上书抗争,正值“夺门”之变发生,便罢了。 天顺初年,杨瑄到畿內印马。到河间府时,百姓状告曹吉祥、石亨夺占他们的田地。杨瑄上报朝廷,并罗列了曹、石两人恃宠专权的情况。皇上对大学士李贤、徐有贞说:“这才是真正的御史。”遂派员官调查此事,而命吏部记下杨瑄之名,准备升用。曹吉祥听说后很害怕,向皇上告状,请求加罪给杨瑄。皇上不许。 不久,石亨西征回来,正好彗星出现。十三道掌道御史张鹏、盛。。、周斌、费广、张宽、王鉴、赵文博、彭烈、张奎、李人仪、邵铜、郑冕、陶复以及御史刘泰、魏翰、康骥将要弹劾石亨、曹吉祥各种违法之事。在他们要上奏的前一天,给事中王铉怈露给了石亨。石亨和曹吉祥便向皇上哭诉,诬陷张鹏等人是被自己诛杀的宦官张永的侄子,他们结 ![]() ![]() ![]() 石亨等人又陷害各个言官。皇上于是传谕吏部,给事中、御史年过三十的留下,其他人全部调为外任。尚书王翱列上给事中何王己等十三人、御史吴祯等二十三人。诏令以何王己等人为州判官、吴祯等人为知县。正值有大风雷震,吹倒大树,掀掉屋顶,过了一会儿下起了大冰雹。石亨、曹吉祥家中的大树都被刮断,两人也害怕了。掌钦天监的礼部侍郞汤序本是石亨的 ![]() 宪宗即位后,将他们恢复原官。杨瑄不久升为浙江副使。他巡行海路,噤止将校私自放回戍卒。修筑捍海塘,以及海盐堤岸二千三百丈,使百姓得以安居。他任副使十几年,政绩卓然,进升为按察使。西湖⽔原来可灌溉各县田四十六万顷,当时已淤塞过半,杨瑄请疏浚它。他又设置闸门,以利灌溉,功末成而死。海盐民人立祠祭祀他。 |
上一章 明史 下一章 ( → ) |
明史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明史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明史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张廷玉等是明史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