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新唐书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新唐书 作者:欧阳修、宋祁等 | 书号:10201 时间:2017/3/26 字数:16139 |
上一章 卷九十 下一章 ( → ) | |
三郑⾼权崔 郑余庆,字居业,郑州荥 ![]() ![]() 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每奏对,多傅经义。素善度支 使于,凡所陈,必左右之,坐事贬;又岁旱饥,朝廷议赈噤卫十军,为中书史漏言。 叠二忤,故贬郴州司马。 顺宗以尚书左丞召,会宪宗立,即其官复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时主书滑涣与 宦人刘光琦相倚为奷,每宰相议,为光琦沮变者,令涣往请必得,由是四方赀饷奔 委之,弟泳至官刺史。杜佑、郑絪执政,颇姑息,而佑常行辈待,不名也。至余庆 议事,涣傲然指画诸宰相前,余庆叱去。未几,罢为太子宾客。后涣以赃败,帝浸 闻叱去事,善之。改国子祭酒,累迁吏部尚书。 医工崔环者,自淮南小将除⻩州司马,余庆执奏:“诸道散将无功受五品正员, 开徼幸路,不可。”权者不悦,改太子少傅,兼判太常卿事。自硃泚 ![]() 时数赦,官多泛阶;又帝亲郊,陪祠者授三品、五品,不计考;使府宾吏,以 军功借赐硃紫率十八;近臣谢、郞官出使,多所赐与;每朝会,硃紫満廷而少⾐绿 者。品服太滥,人不以为贵,帝亦恶之,始诏余庆条奏惩⾰。迁尚书左仆 ![]() ![]() 俄拜凤翔尹,节度凤翔。复为太子少师,封荥 ![]() 余庆少砥砺,行己完洁。仕四朝,其禄悉赒所亲,或济人急,而自奉耝狭。至 官府,乃开肆广大,常语人曰:“禄不及亲友而侈仆妾者,吾鄙之。”大抵中外姻 嫁,其礼献皆亲阅之。后生內谒,必引见,谆谆教以经义,务成就儒学。自至德后, 方镇除拜,必遣內使持幢节就第,至则多馈金帛,且以媚天子,唯恐不厚,故一使 者纳至数百万缗。宪宗每命余庆,必诫使曰:“是家贫,不可妄求取。”议者或诋 其沽 ![]() ![]() 文宗立,⼊翰林为侍讲学士。帝使稡撷经史为《要录》,爱其博而精,试举诸 条擿问之,随即酬析,无留答,因赐金紫服。累进尚书左丞,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 始,余庆在兴元创学庐,澣嗣完之,养生徒,风化大行。以户部尚书召,未拜,卒。 年六十四,赠尚书右仆 ![]() 四子,处诲、从谠尤知名。 处诲,字廷美,文辞秀拔。仕历刑部侍郞、浙东观察、宣武节度使,卒。先是, 李德裕《次柳氏旧闻》,处诲谓未详,更撰《明皇杂录》,为时盛传。 从谠,字正求。及进士第,补校书郞,迁累左补阙。令狐綯、魏扶皆澣门生, 数进誉之,迁中书舍人。咸通中,为吏部侍郞,铨次明允。出为河东节度使,徙宣 武,以善最闻。改岭南东道节度。先是,林邑蛮內侵,召天下兵进援,会庞勋 ![]() ![]() 僖宗立,召为刑部尚书。久之,擢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门下侍郞。沙陀都督 李国昌间边多虞,⼊据振武、云朔等州,南略太⾕。河东节度使康传圭遣大将伊钊、 张彦球、苏弘轸引兵拒之,战数负,传圭斩轸以徇。彦球所部反,攻传圭,杀之, 劫府库为 ![]() ![]() ![]() 会⻩巢犯京师,帝驻梁、汉,诏从谠发部兵属北面招讨副使诸葛慡⼊讨。从谠 团士五千,遣将论安从慡。而李克用谓太原可乘,以沙陀兵奄⼊其地,壁汾东,释 言讨贼,须索繁仍。从谠以饩醪犒军,克用隃谓曰:“我且引而南, ![]() ![]() ⻩头军以粮少劫其赀,从谠间走绛州,方道梗不通,数月,召拜司空,复秉政, 进太傅兼侍中。从帝至兴元,以疾乞骸骨,拜太子太保,还第,卒。谥文忠。 从谠进止有礼法, ![]() 郑珣瑜,字元伯,郑州荥泽人。少孤,值天宝 ![]() ![]() 为河南尹。未⼊境,会德宗生⽇,尹当献马,吏 ![]() ![]() ![]() ![]() ![]() 复以吏部侍郞召,进门下侍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实为京兆尹,剥下务进 奉,珣瑜显诘曰:“留府缗帛⼊有素,余者应內度支。今进奉乃出何⾊琊?”具以 对。实方幸,依违以免。 顺宗立,即迁吏部尚书。王叔文起州吏为翰林学士、盐铁副使,內 ![]() ![]() 覃以⽗廕补弘文校书郞,擢累谏议大夫。宪宗取五中官为和籴使,覃奏罢之。 穆宗立,不恤国事,数荒昵。吐蕃方強。覃与崔郾等廷对曰:“陛下新即位, 宜侧⾝勤政,而內耽宴嬉,外盘游畋。今吐蕃在边,狙候国中,假令缓急,臣下乃 不知陛下所在,不败事乎?夫金缯所出,固民膏⾎,可使倡优无功滥被赐与?愿节 用之,以所余备边,毋令有司重取百姓,天下之幸也。”帝不怿,顾宰相萧俛曰: “是皆何人?”俛曰:“谏官也。”帝意解,乃曰:“朕之阙,下能尽规,忠也。” 因诏覃曰:“阁中殊不款款,后有为我言者,当见卿延英。”时阁中奏久废,至是, 士相庆。 王承元徙郑滑节度使,镇人固留不出。承元请以重臣劳安其军,诏覃为宣谕使, 起居舍人王璠副之。始,镇人慢甚,及覃传诏,开勖大义,军遂安,承元乃得去。 宝历初,擢京兆尹。文宗召为翰林侍讲学士,进工部侍郞。覃于经术该深,谆 笃守正,帝尤重之。李宗闵、牛僧孺知政,以覃与李德裕厚,忌其亲近为助力, ![]() ![]() ![]() ![]() ![]() 不喜文辞,病进士浮夸,建废其科,曰:“南北朝所以不治,文采胜质厚也。 士惟用才,何必文辞。”又言:“文人多佻薄。”帝曰:“纯薄似赋 ![]() 帝坐延英论诗工否,覃曰:“孔子所删,三百篇是已,其非雅正者,乌⾜为天 子道哉?夫《风》、大小《雅》,皆下刺上之变,非上化下为之。故王者采诗,以 考风俗得失。若陈后主、隋炀帝特能诗之章解,而不知王术,故卒归于 ![]() 帝每言:“顺宗事不详实,史臣韩愈岂当时屈人琊?昔汉司马迁《与任安书》, 辞多怨怼,故《武帝本纪》多失实。”覃曰:“武帝中年大发兵事边,生人耗瘁, 府库殚竭,迁所述非过言。”李石曰:“覃所陈,因武帝以谏, ![]() 覃既名儒,故以宰相领祭酒,请太学《五经》,经置博士,禄廪比王府官。再 迁太子太师。开成三年,旱,帝多出宮人,李珏⼊贺曰:“汉制,八月选人;晋武 帝平吴,多采择;仲尼所谓未见好德者。陛下以为无益,放之,盛德也。”覃又推 赞曰:“晋以采择之失,举天下为左衽,宜陛下以为殷鉴。”帝善其将美。以病乞 去位,有诏解太子太师,许五⽇一⼊中书,商量政事。俄罢为尚书左仆 ![]() ![]() 覃清正退约,与人未尝串狎。位相国,所居第不加饰,內无妾媵。女孙适崔皋, 官裁九品卫佐,帝重其不昏权家。覃之侍讲,每以厚风俗、黜朋比再三为天子言, 故终为相。然疾恶多所不容,世以为太过,惮之。始,覃以经籍刓缪,博士陋浅不 能正,建言:“愿与钜学鸿生共力雠刊,准汉旧事,镂石太学,示万世法。”诏可。 覃乃表周墀、崔球、张次宗、孔温业等是正其文,刻于石。子裔绰。 裔绰峭立有⽗风,以门廕进,为李德裕所知,擢渭南尉。直弘文馆,累迁谏议 大夫。宣宗初,刘潼繇郑州刺史授桂管观察使,裔绰固争:“潼被责未久,不宜付 廉察。”帝已遣使者颁诏,追罢之。迁给事中。杨汉公为荆南节度使,坐贪沓,贬 秘书监,寻拜同州刺史,裔绰与郑公舆封还制书。帝自即位,谏臣规正无不纳。至 是,有为汉公地者,遂终不易。会赐宴噤中,天子击球,至门下官,谓二人曰: “近论汉公事,类朋 ![]() 朗,字有融,始辟柳公绰山南幕府,⼊迁右拾遗。开成中,擢起居郞。文宗与 宰相议政,适见朗执笔螭头下,谓曰:“向所论事,亦记之乎?朕将观之。”朗曰: “臣执笔所书者,史也。故事,天子不观史,昔太宗 ![]() 累迁谏议大夫,为侍讲学士。由华州刺史⼊拜御史中丞、户部侍郞。为鄂岳、 浙西观察使,进义武、宣武二节度。历工部尚书判度支、御史大夫,复为工部尚书、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人李敬寔排朗驺导驰去,朗以闻。宣宗诘敬寔,自言供奉官 不避道,帝曰:“传我命则绝道行可也,而私出,不避宰相琊?”即斥敬寔。右拾 遗郑言者,故在幕府,朗以谏臣与辅相争得失,不论则废职,奏徙它官。久之,以 疾自陈,罢为太子少师。卒,赠司空。 始,朗举进士,有相者言:“君当贵,然不可以科第进。”俄而有司擢朗第一, 既又覆实被放,相者贺曰:“安之。”已而果相。 ⾼郢,字公楚,其先自渤海徙卫州,遂为卫州人。九岁通《舂秋》,工属文, 著《语默赋》,诸儒称之。⽗伯祥为好畤尉,安禄山陷京师,将诛之,郢尚幼,解 ⾐请代,贼义,并贷之。 宝应初,及进士第。代宗为太后营章敬寺,郢以⽩⾐上书谏曰: 陛下大孝因心,与天罔极,烝烝之思,要无以加。臣谓悉力追孝,诚为有益, 妨时剿人,不得无损。舍人就寺,何福之为?昔鲁庄公、丹桓公庙楹而刻其桷, 《舂秋》书之为非礼。汉孝惠、孝景、孝宣令郡国诸侯立⾼祖、文、武庙,至元帝, 与博士、议郞斟酌古礼,一罢之。夫庙犹不越礼而立,况寺非宗祏所安、神灵所宅 乎?殚万人之力,邀一切之报,其为不可亦明矣。 间者昆吾孔炽,荐食生人,百姓懔懔,无⽇不惕。遣将攘却,亡寸尺功,陇外 壤地,委诸豺狼。太宗敔难之业,传之陛下,一夫不获,尺土见侵,告成之时,犹 恐有阙。况用武以来十三年,伤者不救,死者不收,缮卒补乘,于今未已。夫兴师 十万,⽇费千金,计十三年,举百万之众,资粮{尸非}屦,取⾜于人,劳罢宛转, 十不一在。⽗子兄弟,相视无聊,延颈嗷嗷,以役王命。纵未能出噤财,赡鳏寡, 犹当稍息劳敝,以噢休之。奈何戎虏未平,侵地未复,金⾰未戢,疲人未抚,太仓 无终岁之储,大农有榷酤之敝, ![]() ![]() 臣闻圣人受命于天,以人为主,苟功济于天,天人同和,则宗庙受福,子孙蒙 庆。《传》曰:“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天子之孝也。”又曰:“无念尔祖, 聿脩厥德,”“既受帝祉,施于孙子。”是知王者之孝,在于承顺天地,严配宗考, 恭慎德教,以临兆民。俾四海之內, ![]() 书奏,未报。复上言: 王者将有为也,将有行也,必稽于众而顺于人,则自然之福,不求而至,未然 之祸,不除而绝。臣闻神人无功者,不为有功之功;圣人无名者,不为有名之名。 不为有功之功,故功莫大;不为有名之名,故名莫厚。古之明王积善以致福,不费 财以求福;脩德以销祸,不劳人以攘祸。陛下之营作,臣窃惑之。若以为功,则天 覆地载, ![]() ![]() 不纳。 以茂才异行⾼第,累擢咸 ![]() ![]() ![]() 贞元末,擢中书侍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顺宗立,病不能事,王叔文 ![]() ![]() ![]() 郢恭慎不与人 ![]() 赞曰:王叔文虽內连姏尹,外倚奷回,以攘天权。然是时太子已长,朝无嫌罅, 若珣瑜、郢与杜佑等毅然引东宮监国,执退叔文辈,其力不难。顾循嘿苟安,所谓 焉用彼相者矣。珣瑜一忿卧第,与郢、佑固位,二者亦不⾜相轻重云。 定,辩惠,七岁读《尚书》,至《汤誓》,跪问郢曰:“奈何以臣伐君?”郢 曰:“应天顺人,何云伐琊?”对曰:“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戮于社,是顺人乎?” 郢异之。小字董二,世重其早惠,以字显。长通王氏《易》,为图合八出,上圆下 方,合则重,转则演,七转而六十四卦,六甲、八节备焉。仕至京兆府参军。 郑絪,字文明,余庆从⽗行也。幼有奇志,善属文,所 ![]() 德宗自兴元还,置六军统军视六尚书,以处功臣,除制用⽩⿇付外。又废宣武 军,益左右神策,以监军为中尉。窦文场恃功, ![]() 顺宗病,不得语,王叔文与牛美人用事,权震中外,惮广陵王雄睿, ![]() 宪宗即位,拜中书侍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门下侍郞。始,卢从史 ![]() 先是,杜⻩裳方为帝夷削节度,強王室,建议裁可,不关决于絪,絪常默默。 居位四年,罢为太子宾客。久乃检校礼部尚书,出为岭南节度使,后累迁河中节度。 ⼊为御史大夫,检校尚书左仆 ![]() 絪本以儒术进,守道寡 ![]() 孙颢,举进士,以起居郞尚万寿公主,拜驸马都尉。有器识。宣宗时,恩宠无 比。终检校礼部尚书、河南尹。 权德舆,字载之。⽗皋,见《卓行传》。德舆七岁居⽗丧,哭踊如成人。未冠, 以文章称诸儒间。韩洄黜陟河南,辟置幕府。复从江西观察使李兼府为判官。杜佑、 裴胄 ![]() 贞元八年,关东、淮南、浙西州县大⽔,坏庐舍,漂杀人。德舆建言:“江、 淮田一善 ![]() 迁起居舍人。岁中,兼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当是时,帝亲揽庶政,重除拜, 凡命诸朝,皆手制中下。始,德舆知制诰,而徐岱给事中,⾼郢为舍人。居数岁, 岱卒,郢知礼部,德舆独直两省,数旬一还舍,乃上书言:“左右掖垣,承天子诰 命,奉行详覆,各有攸司。旧制,分曹十员,以相防检。大抵事有所壅,则吏得为 非。四方闻者,或以朝廷为乏士,要重之司,不宜久废。”帝曰:“非不知卿之劳, 但择如卿者未得其人耳。”久之,知礼部贡举,真拜侍郞。凡三岁,甄品详谛,所 得士相继为公卿、宰相。取明经初不限员。 十九年,大旱,德舆因是上陈阙政曰:“陛下斋心减膳,闵恻元元,告于宗庙, 祷诸天地,一物可祈,必致其礼,一士有请,必听其言,忧人之心可谓至已。臣闻 销天灾者脩政术,感人心者流惠泽,和气洽,则祥应至矣。畿甸之內,大率⾚地而 无所望,转徙之人,毙踣道路,虑种麦时,种不得下。宜诏在所裁留经用,以种贷 民。今兹租赋及宿逋远贷,一切蠲除。设不蠲除,亦无可敛之理,不如先事图之, 则恩归于上矣。十四年夏旱,吏趣常赋,至县令为民殴辱者,不可不察。”又言: “漕运本济关中,若转东都以西缘道仓廪,悉⼊京师,督江、淮所输以备常数,然 后约太仓一岁计,斥其余者以粜于民,则时价不踊而蓄蔵者出矣。”又言:“大历 中,一缣直钱四千,今止八百,税⼊如旧,则出于民者五倍其初。四方锐于上献, 为国掊怨,广军实之求,而兵有虚籍,剥取多方,虽有心计巧历,能商功利,其于 割股啖口,困人均也。”又言:“比经绌放者,自谓抆拭无期,坐为匪人,以动和 气。而冬荐官逾三年未受命,⾐食既空,溘然就毙,此亦穷人之一端也。近陛下洗 宥绌放者,或起为二千石,其徒更相勉,知牵复可望。惟因而弘之,使人人自效。” 帝颇采用之。 宪宗元和初,历兵部侍郞,坐累,徙太子宾客,俄还前官。时泽潞卢从史诈傲, 浸不制,其⽗虔卒京师,而成德王承宗⽗死求袭,德舆谏,以为:“ ![]() 会裴垍病,德舆自太常卿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王锷繇河中⼊朝, 求兼宰相,李籓以为不可,德舆亦奏:“平章事非序进宜得,比方镇带宰相,必有 大忠若勋,否则強不制者,不得已与之。今锷无功,又非姑息时,一假此名,以开 后人,不可。”帝乃止。 董溪、于皋谟以运粮使盗军兴,流岭南,帝悔其轻,诏中使半道杀之。德舆谏: “溪等方山东用兵,乾没库财,死不偿责。陛下以流斥太轻,当责臣等缪误,审正 其罪,明下诏书,与众同弃,则人人惧法。臣知已事不诤,然异时或有此比,要须 有司论报,罚一劝百,孰不甘心。”帝深然之。尝问政之宽猛孰先,对曰:“唐家 承隋苛 ![]() 德舆善辨论,开陈古今本末,以觉悟人主。为辅相,宽和不为察察名。李吉甫 再秉政,帝又自用李绛参赞大机。是时,帝切于治,事钜细悉责宰相。吉甫、绛议 论不能无持异,至帝前遽言亟辩,德舆从容不敢有所轻重,坐是罢为本官。以检校 吏部尚书留守东都,进扶风郡公。于頔以子杀人,自囚,亲戚莫敢过门,朝廷无为 请者。德舆将行,言于帝曰:“頔之罪既贷不竟,宜因赐宽诏。”帝曰:“然,卿 为吾过谕之。”复拜太常卿,徙刑部尚书。 先是,诏许孟容、蒋乂刊汇格敕,既成,上之,留噤中;德舆请出其书,与侍 郞刘伯刍参复研考,定三十篇奏上。复检校吏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后二 年,以病乞还,卒于道。年六十,赠尚书左仆 ![]() 德舆生三岁,知变四声,四岁能赋诗,积思经术,无不贯综。自始学至老,未 曾一⽇去书不观。尝著论,辨汉所以亡,西京以张禹,东京以胡广,大指有补于世。 其文雅正赡缛,当时公卿侯王功德卓异者,皆所铭纪,十常七八。虽动止无外饰, 其酝藉风流,自然可慕。贞元、元和间,为搢绅羽仪云。 子璩,字大圭,元和初,擢进士。历监察御史,有美称。宰相李宗闵乃⽗门生, 故荐为中书舍人。时李训挟宠,以《周易》博士在翰林,璩与舍人⾼元裕、给事中 郑肃、韩佽等连章劾训倾覆 ![]() ![]() 崔群,字敦诗,贝州武城人。未冠,举进士,陆贽主贡举,梁肃荐其有公辅才, 擢甲科,举贤良方正,授秘书省校书郞。累迁右补阙、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数陈 谠言,宪宗嘉纳,因诏学士:“凡奏议,待群署乃得上。”群以“噤密之言,人人 当自陈,一为故事,后或有恶直丑正,则它学士不得上书矣”固让,见听。惠昭 太子薨,是时,遂王嫡,而澧王长,多內助。帝将建东宮,诏群为澧王作让。群奏: “大凡己当得则让,不当得之,乌用让?今遂王嫡,宜为太子。”帝从其议。魏博 田季安以五千缣助营开业佛祠,群以为无名之献,不当受。有诏却之。进户部侍郞。 元和十二年,以中书侍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师道既诛,师古等 ![]() ![]() 处州刺史苗积进羡钱七百万,群以受之失信天下,请还赐其州,以纾下户之赋。 是时,皇甫镈言利幸于帝, ![]() ![]() ![]() ![]() ![]() ![]() ![]() 穆宗立,以吏部侍郞召之,劳曰:“我为太子,卿力也。”群曰:“此先帝意, 臣何力焉?且陛下向为淮西节度使,臣起制草,其言有‘能辨南 ![]() 赞曰:圣人不畏多难,畏无难。何哉?多难之世,人人长虑而深谋,⽇惕于中, 犹以为未也,曰:“吾覆亡不暇,又何以安?”故能举天下付之兴,畏之也。祸难 已平,上恬下嬉,施施自如曰:“贤难得,虽无贤,尚可治也;佞可去,虽存佞, 不遽 ![]() ![]() 部分译文 权德舆,字载之。⽗名皋。德舆七岁时⽗亲去世,他哀哭跪拜一如成人。 不到二十岁,他的文章就受到读书人的称赞了。韩泗任河南黜陟使,召权德舆为自己幕府。后又跟随江西观察使李兼,在他府中任判官。杜佑、裴胄 ![]() 贞元八年(792),关东、淮南、浙西州县发大⽔,冲坏了房屋,淹死了好些人。 权德舆向皇帝建议“:江、淮一带的田地,若有一次好收成就能够支援好几道的食用,所以天下大计,一向仰仗东南。现在两个季度 ![]() ![]() ![]() 权德舆升任起居舍人。兼掌制诰之事,升为中书舍人。当时,皇帝亲理政务,十分重视除拜官职,凡有任命,必定亲自批示下发。起初,权德舆掌管制诰事,徐岱为给事中,⾼郢为舍人。几年后,徐岱死,⾼郢调任礼部,权德舆一人担负了中书、门下两省之事,忙得几十天才能回一次家。于是上书皇帝:“中书、门下左右两省,承旨拟制天子诰命,奉行详覆,各有所司。旧制,分部治事共有十人,以备相互监督检查。一般来说,若事有所壅闭,官吏有了⼲违法之事的机会,四方之士如得知这种情况,会认为朝中缺乏任事之人。政要部门不宜长期空缺。”皇帝说:“我不是不知道你的辛苦,但想觅一个像你一样的人,还没找到啊。”很久以后,权德舆主管礼部贡举、实授侍郞。三年来,甄选评量极为仔细,他所选拔的人相继都任公卿、宰相。取明经不限名额由此始。 贞元十九年(803),天大旱,权德舆即此上书陈政事:“陛下净心精简膳食,同情怜悯百姓,到宗庙向祖先报告求助,再向天地祝祷,请求赐福。凡有可祈求之物,定致敬礼;一个士人有所请,定要详听其言,这样,关心他人之心可称完善。臣听说,消化天灾的,定要修善其政;感召人心的,定要广施惠泽。祥和之气洽比,自然会有祥瑞的应和。王城內外,大部分都成了荒地,转徙逃荒的人,不少都死于道路。担心到种麦时,无种可下。最好诏令各地 ![]() 虽有心计巧法,能贾功利,但其做法有如割股⾁塞口福,使大家都陷⼊困顿。”又说“:近年来遭绌官外放的,自以为不可能再磨灭以前的过错,以致自暴自弃;冬荐官过了三年都未授具体官职,以致⾐食皆尽,溘然而逝,这也是使人穷困的一个方面。近来陛下为被绌放的洗宽恕罪,有的起用为二千石。其他与之相类的人则相互勉励,知道复官有望。就此推而广之,可使人人自我约束。”他的这些建议,皇帝很多都采用了。 宪宗元和初年,曾任兵部侍郞,因牵连获罪,降为太子宾客,不久又回任前官。那时,泽潞的卢从史虚诈而又傲岸,渐渐不受制约,他的⽗亲卢虔死于京师。 成德的王承宗⽗亲死了,上书请求承袭⽗职。权德舆⼊谏,他认为:“如想改变山东形势,先要选好昭义的将帅。卢从史从军校选拔上来,傲慢不遵法令。现在可以就其⽗丧期,另选守臣把他替下来。成德⽗死子袭已成习俗,该慢慢地制约他们。可以同意成德的要求,而昭义的要求则不可应允。”皇帝不听。及至王承宗叛变,卢从史设诡计阻挠王师,费时而无功。权德舆再次请求赦免王承宗,贬徙卢从史。后来的事都如他所预料。 其时宰相裴耹有病,权德舆从太常卿委任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王锷由河中⼊朝,求兼任宰相,李藩认为不可以,权德舆也奏言:“平章事一职不是逐步升迁可得。方镇而兼任宰相者,定要大忠有大功者,此外強悍不听制约的,不得已而给予以羁勒。现在王锷无功,又不是姑息之时。若一开此例,以后就无以噤止了。”皇帝乃作罢。 董溪、于皋。。以运粮使之便盗取军需,判流放岭南,皇帝后悔判得太轻,诏令中使在半路上杀了他们。权德舆劝止说“:董溪等人趁山东用兵之时,呑没军库财物,虽死也不⾜偿责。陛下若认为流放太轻,应该责备臣等的错误,审定明确其罪责,公开颁发诏书,与公众共同鄙弃他们。这样就能使人人警惕。臣知道已然之事不再诤谏,不过将来也许会有类似之事,因此须有司再予评论报请,使能罚一儆百,人人甘心。”皇帝十分同意。 皇帝曾向权德舆询问为政宽严哪一种该先行。权德舆回答:“唐家继隋而兴,隋时苛 ![]() 所以天宝年大盗虽曾横行一时,但都不久即遭夷灭。都是因为本朝的教化,感人至深的缘故。”皇帝说“:的确如你所说的一样。” 权德舆善于论辩,常能将古今之事详加剖析,陈述本末利害,用来启发或警惕皇帝。他⾝为辅政的宰相,为人宽和不追求自己的名声。李吉甫再次执政,皇帝又自己决定用李绛参与研究大政方针。这时,皇帝求治心切,不论大小事都 ![]() 起先,皇帝曾诏令许孟容、蒋耣汇集刊印格敕,书辑成后,进送皇帝审阅,后来留在噤中不下发。权德舆请求将书稿发出来,他与侍郞刘伯刍复核研究。最后选定三十篇奏上。后来,权德舆又被委任检校吏部尚书,出京任山南西道节度使。两年后,因病请求还乡,死在返乡路上,年六十岁。追赠尚书左仆 ![]() 权德舆三岁时就懂得四声之变,四岁就能赋诗。他潜心研究经术,无不融汇贯通。从他开始学习,一直到老,没有一天不读书。他曾写文章论述汉亡的原因,西汉因张禹、东汉因胡广,大旨对世有补。德舆的文章达练精密。当时公卿侯王中功德卓越的人,都有所铭记,大约有十之七八。他居家或处世,从不矫饰,但自有一种蕴藉风流,令人仰慕。贞元、元和年间,成为缙绅士子的表率。 |
上一章 新唐书 下一章 ( → ) |
新唐书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新唐书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新唐书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欧阳修、宋祁等是新唐书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