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魏书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魏书 作者:魏收 | 书号:10194 时间:2017/3/26 字数:17186 |
上一章 卷二十 下一章 ( 没有了 ) | |
释老十 大人有作,司牧生民,结绳以往,书契所绝,故靡得而知焉。自羲轩已还,至 于三代,其神言秘策,蕴图纬之文,范世率民,垂坟典之迹。秦肆其毒,灭于灰烬; 汉采遗籍,复若丘山。司马迁区别异同,有 ![]() ![]() 及开西域,遣张骞使大夏还,传其旁有⾝毒国,一名天竺,始闻有浮屠之教。 哀帝元寿元年,博士弟子秦景宪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经。中土闻之,未之信 了也。后孝明帝夜梦金人,项有⽇光,飞行殿庭,乃访群臣,傅毅始以佛对。帝遣 郞中祭愔、博士弟子秦景等使于天竺,写浮屠遗范。愔仍与沙门摄摩腾、竺法兰东 还洛 ![]() 浮屠正号曰佛陀,佛陀与浮图声相近,皆西方言,其来转为二音。华言译之则 谓净觉,言灭秽成明,道为圣悟。凡其经旨,大抵言生生之类,皆因行业而起。有 过去、当今、未来,历三世,识神常不灭。凡为善恶,必有报应。渐积胜业,陶冶 耝鄙,经无数形,藻练神明,乃致无生而得佛道。其间阶次心行,等级非一,皆缘 浅以至深,藉微而为著。率在于积仁顺,蠲嗜 ![]() ![]() 诸服其道者,则剃落须发,释累辞家,结师资,遵律度,相与和居,治心修净, 行乞以自给。谓之沙门,或曰桑门,亦声相近,总谓之僧,皆胡言也。僧,译为和 命众,桑门为息心,比丘为行乞。俗人之信凭道法者,男曰优婆塞,女曰优婆夷。 其为沙门者,初修十诫,曰沙弥,而终于二百五十,则具⾜成大僧。妇⼊道者曰比 丘尼。其诫至于五百,皆以阙 为本,随事增数,在于防心、摄⾝、正口。心去 贪、忿、痴,⾝除杀、 ![]() ![]() ![]() ![]() ![]() ![]() 所谓佛者,本号释迦文者,译言能仁,谓德充道备,堪济万物也。释迦前有六 佛,释迦继六佛而成道,处今贤劫。文言将来有弥勒佛,方继释迦而降世。释迦即 天竺迦维卫国王之子。天竺其总称,迦维别名也。初,释迦于四月八⽇夜,从⺟右 胁而生。既生,姿相超异者三十二种。天降嘉瑞以应之,亦三十二。其《本起经》 说之备矣。释加生时,当周庄王九年。《舂秋鲁庄公》七年夏四月,恆星不见,夜 明。是也。至魏武定八年,凡一千二百三十七年云。释迦年三十成佛,导化群生, 四十九载,乃于拘尸那城娑罗双树间,以二月十五⽇而⼊般槃涅。涅槃译云灭度, 或言常乐我净,明无迁谢及诸苦累也。 诸佛法⾝有二种义,一者实真,二者权应。实真⾝,谓至极之体,妙绝拘累, 不得以方处期,不可以形量限,有感斯应,体常湛然。权应⾝者,谓和光六道,同 尘万类,生灭随时,修短应物,形由感生,体非实有。权形虽谢,真体不迁,但时 无妙感,故莫得常见耳。明佛生非实生,灭非实灭也。佛既谢世,香木焚尸。灵骨 分碎,大小如粒,击之不坏,焚亦不焦,或有光明神验,胡言谓之“舍利”弟子 收奉,置之宝瓶,竭香花,致敬慕,建宮宇,谓为“塔”塔亦胡言,犹宗庙也, 故世称塔庙。于后百年,有王阿育,以神力分佛舍利,于诸鬼神,造八万四千塔, 布于世界,皆同⽇而就。今洛 ![]() 初,释迦所说教法,既涅槃后,有声闻弟子大迦叶、阿难等五百人,撰集著录。 阿难亲承嘱授,多闻总持,盖能综核深致,无所漏失。乃缀文字,撰载三蔵十二部 经,如九流之异统,其大归终以三乘为本。后数百年,有罗汉、菩萨相继著论,赞 明经义,以破外道,《摩诃衍大、小阿毗昙》,《中论》,《十二门论》,《百法 论》,《成实论》等是也。皆傍诸蔵部大义,假立外问,而以內法释之。 汉章帝时,楚王英喜为浮屠斋戒,遣郞中令奉⻩缣⽩纨三十匹,诣国相以赎愆。 诏报曰:“楚王尚浮屠之仁祠,洁斋三月,与神为誓,何嫌何疑,当有悔吝。其还 赎,以助伊蒲塞、桑门之盛馔。”因以班示诸国。桓帝时,襄楷言佛陀、⻩老道以 谏, ![]() ![]() ![]() ,为作周阁百间。佛图故处,凿为濛汜池,种 芙蓉于中。后有天竺沙门昙柯迦罗⼊洛,宣译诫律,国中诫律之始也。自洛中构⽩ 马寺,盛饰佛图,画迹甚妙,为四方式。凡宮塔制度,犹依天竺旧状而重构之,从 一级至三、五、七、九。世人相承,谓之“浮图”或云“佛图”晋世,洛中佛 图有四十二所矣。汉世沙门,皆⾐⾚布,后乃易以杂⾊。 晋元康中,有胡沙门支恭明译佛经《维摩》、《法华》、三《本起》等。微言 隐义,未之能究。后有沙门常山卫道安 ![]() ![]() ![]() ![]() 魏先建国于玄朔,风俗淳一,无为以自守,与西域殊绝,莫能往来。故浮图之 教,未之得闻,或闻而未信也。及神元与魏、晋通聘,文帝又在洛 ![]() 初,皇始中,赵郡有沙门法果,诫行精至,开演法籍。太祖闻其名,诏以礼征 赴京师。后以为道人统,绾摄僧徒。每与帝言,多所惬允,供施甚厚。至太宗,弥 加崇敬,永兴中,前后授以辅国、宜城子、忠信侯、安成公之号,皆固辞。帝常亲 幸其居,以门小狭,不容舆辇,更广大之。年八十余,泰常中卒。未殡,帝三临其 丧,追赠老寿将军、越胡灵公。初,法果每言,太祖明叡好道,即是当今如来,沙 门宜应尽礼,遂常致拜。谓人曰:“能鸿道者人主也,我非拜天子,乃是礼佛耳。” 法果四十,始为沙门。有子曰猛,诏令袭果所加爵。帝后幸广宗,有沙门昙证,年 且百岁。邀见于路,奉致果物。帝敬其年老志力不衰,亦加以老寿将军号。 是时,鸠摩罗什为姚兴所敬,于长安草堂寺集义学八百人,重译经本。罗什聪 辩有渊思,达东西方言。时沙门道彤、僧略、道恆、道衤剽、僧肇、昙影等,与罗 什共相提挈,发明幽致。诸深大经论十有余部,更定章句,辞义通明,至今沙门共 所祖习。道彤等皆识学洽通,僧肇尤为其最。罗付之撰译,僧肇常执笔,定诸辞义, 注《维摩经》,又著数论,皆有妙旨,学者宗之。 又沙门法显,慨律蔵不具,自长安游天竺。历三十余国,随有经律之处,学其 书语,译而写之。十年,乃于南海师子国,随商人泛舟东下。昼夜昏 ![]() 世祖初即位,亦遵太祖、太宗之业,每引⾼德沙门,与其谈论。于四月八⽇, 舆诸佛像,行于广衢,帝亲御门楼,临观散花,以致礼敬。 先是,沮渠蒙逊在凉州,亦好佛法。有罽宾沙门昙摩谶,习诸经论。于姑臧, 与沙门智嵩等,译《涅槃》诸经十余部。又晓术数、噤咒,历言他国安危,多所中 验。蒙逊每以国事谘之。神中,帝命蒙逊送谶诣京师,惜而不遣。既而,惧魏威 责,遂使人杀谶。谶死之⽇,谓门徒曰:“今时将有客来,可早食以待之。”食讫 而走使至。时人谓之知命。智嵩亦慡悟,笃志经籍。后乃以新出经论,于凉土教授。 辩论幽旨,著《涅槃义记》。戒行峻整,门人齐肃。知凉州将有兵役,与门徒数人, ![]() ![]() 世祖初平赫连昌,得沙门惠始,姓张。家本清河,闻罗什出新经,遂诣长安见 之,观习经典。坐禅于⽩渠北,昼则孰城听讲,夕则还处坐静。三辅有识多宗之。 刘裕灭姚泓,留子义真镇长安,义真及僚佐皆敬重焉。义真之去长安也,赫连屈丐 追败之,道俗少长咸见坑戮。惠始⾝被⽩刃,而体不伤。众大怪异,言于屈丐。屈 丐大怒,召惠始于前,以所持宝剑击之,又不能害,乃惧而谢罪。统万平,惠始到 京都,多所训导,时人莫测其迹。世祖甚重之,每加礼敬。始自习禅,至于没世, 称五十余年,未尝寝卧。或时跣行,虽履泥尘,初不污⾜,⾊愈鲜⽩,世号之曰⽩ 脚师。太延中,临终于八角寺,齐洁端坐,僧徒満侧,凝泊而绝。停尸十余⽇,坐 既不改,容⾊如一,举世神异之。遂瘗寺內。至真君六年,制城內不得留瘗,乃葬 于南郊之外。始死十年矣,开殡俨然,初不倾坏。送葬者六千余人,莫不感恸。中 书监⾼允为其传,颂其德迹。惠始冢上,立石精舍,图其形像。经毁法时,犹自全 立。 世祖即位,富于舂秋。既而锐志武功,每以平定祸 ![]() ![]() ![]() ![]() 时恭宗为太子监国,素敬佛道。频上表,陈刑杀沙门之滥,又非图像之罪。今 罢其道,杜诸寺门,世不修奉,土木丹青,自然毁灭。如是再三,不许。乃下诏曰: “昔后汉荒君,信惑琊伪,妄假睡梦,事胡妖鬼,以 ![]() ![]() ![]() ![]() ![]() 始谦之与浩同从车驾,苦与浩净,浩不肯,谓浩曰:“卿今促年受戮,灭门户 矣。”后四年,浩诛,备五刑,时年七十。浩既诛死,帝颇悔之。业已行,难中修 复。恭宗潜 ![]() 先是,沙门昙曜有 ![]() ![]() ![]() ⾼宗践极,下诏曰:“夫为帝王者,必祗奉明灵,显彰仁道,其能惠著生民, 济益群品者,虽在古昔,犹序其风烈。是以《舂秋》嘉崇明之礼,祭典载功施之族。 况释迦如来功济大千,惠流尘境,等生死者叹其达观,览文义者贵其妙明,助王政 之噤律,益仁智之善 ![]() ![]() ![]() ![]() ![]() 京师沙门师贤,本罽宾国王种人,少⼊道,东游凉城,凉平赴京。罢佛法时, 师贤假为医术还俗,而守道不改。于修复⽇,即反沙门,其同辈五人。帝乃亲为下 发。师贤仍为道人统。是年,诏有司为石像,令如帝⾝。既成,颜上⾜下,各有黑 石,冥同帝体上下黑子。论者以为纯诚所感。兴光元年秋,敕有司于五缎大寺內, 为太祖已下五帝,铸释迦立像五,各长一丈六尺,都用⾚金二万五千斤。太安初, 有师子国胡沙门琊奢遗多、浮陀难提等五人,奉佛像三,到京都。皆云,备历西域 诸国,见佛影迹及⾁髻,外国诸王相承,咸遣工匠,摹写其容,莫能及难提所造者, 去十余步,视之炳然,转近转微。又沙勒胡沙门,赴京师致佛钵并画像迹。 和平初,师贤卒。昙曜代之,更名沙门统。初昙曜以复佛法之明年,自中山被 命赴京,值帝出,见于路,御马前衔曜⾐,时以为马识善人。帝后奉以师礼。昙曜 ⽩帝,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者七十尺,次六 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昙曜奏:平齐户及诸民,有能岁输⾕六十斛⼊僧曹者, 即为“僧祇户,粟为“僧祇粟”至于俭岁,赈给饥民。又请民犯重罪及官奴以为 “佛图户”以供诸寺扫洒,岁兼营田输粟。⾼宗并许之。于是僧祇户、粟及寺户, 遍于州镇矣。昙曜又兴天竺沙门常那琊舍等,译出新经十四部。又有沙门道进、僧 超、法存等,并有名于时,演唱诸异。 显祖即位,敦信尤深,览诸经论,好老庄。每引诸沙门及能谈玄之士,与论理 要。初,⾼宗太安末,刘骏于丹 ![]() ⾼祖践位,显祖移御北苑崇光宮,览习玄籍。建鹿野佛图于苑中之西山,去崇 光右十里,岩房禅堂,禅僧居其中焉。 延兴二年夏四月,诏曰:“比丘不在寺舍,游涉村落, ![]() ![]() ![]() 三年十二月,显祖因田鹰获鸳鸯一,其偶悲鸣,上下不去。帝乃惕然,问左右 曰:“此飞鸣者,为雌为雄?左右对曰:“臣以为雌。”帝曰:“何以知?”对曰: “ ![]() ![]() ![]() ![]() ![]() 承明元年八月,⾼祖于永宁寺,设太法供,度良家男女为僧尼者百有余人,帝 为剃发,施以僧服,令修道戒,资福于显祖。是月,又诏起建明寺。太和元年二月, 幸永宁寺设斋,赦死罪囚。三月,又幸永宁寺设会,行道听讲,命中、秘二省与僧 徒讨论佛义,施僧⾐服、宝器有差。又于方山太祖营垒之处,建思远寺。自正光至 此,京城內寺新旧且百所,僧尼二千余人,四方诸寺六千四百七十八,僧尼七万七 千二百五十八人。四年舂,诏以鹰师为报德寺。九年秋,有司奏,上⾕郡比丘尼惠 香,在北山松树下死。尸形不坏。尔来三年,士女观者有千百。于时人皆异之。十 年冬,有司又奏:“前被敕以勒籍之初,愚民侥幸,假称⼊道,以避输课,其无籍 僧尼罢遣还俗。重被旨,所检僧尼,寺主、维那当寺隐审。其有道行精勤者,听仍 在道;为行凡耝者,有籍无籍,悉罢归齐民。今依旨简遣,其诸州还俗者,僧尼合 一千三百二十七人。”奏可。十六年诏:“四月八⽇、七月十五⽇,听大州度一百 人为僧尼,中州五十人,下州二十人,以为常准,著于令。”十七年,诏立《僧制》 四十七条。十九年四月,帝幸徐州⽩塔寺。顾谓诸王及侍官曰:“此寺近有名僧嵩 法师,受《成实论》于罗什,在此流通。后授渊法师,渊法师授登、纪二法师。朕 每玩《成实论》,可以释人深情故至此寺焉。”时沙门道登,雅有义业,为⾼祖眷 赏,恆侍讲论。曾于噤內与帝夜谈,同见一鬼。二十年卒,⾼祖甚悼惜之,诏施帛 一千匹。又设一切僧斋,并命京城七⽇行道。又诏:“朕师登法师奄至徂背,痛怛 摧恸,不能已已。比药治慎丧,未容即赴,便准师义,哭诸门外。”绩素之。又有 西域沙门名跋陀,有道业,深为⾼祖所敬信。诏于少室山 ![]() ![]() ![]() 先是,立监福曹,又改为昭玄,备有官属,以断僧务。⾼祖时,沙门道顺、惠 觉、僧意、惠纪、僧范、道弁、惠度、智诞、僧显、僧义、僧利,并以义行知重。 世宗即位,永平元年秋,诏曰:缁素既殊,法律亦异。故道教彰于互显,噤劝 各有所宜。自今已后,众僧犯杀人已上罪者,仍依俗断,余悉付昭玄,以內律僧制 之。二年冬,沙门统惠深上言:“僧尼浩旷,清浊混流,不遵噤典,精耝莫别。辄 与经律法师群议立制:诸州、镇、郡维那、上坐、寺主,各令戒律自修,咸依內噤, 若不解律者,退其本次。又,出家之人,不应犯法,积八不净物。然经律所制,通 塞有方。依律,车牛 ![]() ![]() 僧尼之法,不得为俗人所使。若有犯者,还配本属。其外国僧尼来归化者,求 精检有德行合三蔵者听住,若无德行,遣还本国,若其不去,依此僧制治罪。”诏 从之。 先是,于恆农荆山造珉⽟丈六像一。三年冬, ![]() 四年夏,诏曰:“僧祇之粟,本期济施,俭年出贷,丰则收⼊。山林僧尼,随 以给施;民有窘弊,亦即赈之。但主司冒利,规取赢息,及其征责,不计⽔旱,或 偿利过本,或翻改券契,侵蠹贫下,莫知纪极。细民嗟毒,岁月滋深。非所以矜此 穷乏,宗尚慈拯之本意也。自今已后,不得传委维那、都尉,可令刺史共加监括。 尚书检诸有僧祇⾕之处,州别列其元数,出⼊赢息,赈给多少,并贷偿岁月,见在 未收,上台录记。若收利过本,及翻改初券,依律免之,忽复征责。或有私债,转 施偿僧,即以丐民,不听收检。后有出贷,先尽贫穷,征债之科,一准旧格。富有 之家,不听辄贷。脫仍冒滥,依法治罪。” 又尚书令⾼肇奏言:“谨案:故沙门统昙曜,昔于承明元年,奏凉州军户赵苟 子等二家百为僧祇户,立课积粟,拟济饥年,不限道俗,皆以拯施。又依內律,僧 祇户不得别属一寺。而都维那僧暹、僧频等,进违成旨,退乖內法,肆意任情,奏 求 ![]() 世宗笃好佛理,每年常于噤中,亲讲经论,广集名僧,标明义旨。沙门条录, 为《內起居》焉。上既崇之,下弥企尚。至延昌中,天下州郡僧尼寺,积有一万三 千七百二十七所,徒侣逾众。 熙平元年,诏遣沙门惠生使西域,采诸经律。正光三年冬,还京师。所得经论 一百七十部,行于世。 二年舂,灵太后令曰:“年常度僧,依限大州应百人者,州郡于前十⽇解送三 百人,其中州二百人,小州一百人。州统、维那与官及精练简取充数。若无精行, 不得滥采。若取非人,刺史为首,以违旨论,太守、县令、纲僚节级连坐,统及维 那移五百里外异州为僧。自今奴婢悉不听出家,诸王及亲贵,亦不得辄启请。有犯 者,以违旨论。其僧尼辄度他人奴婢者,亦移五百里外为僧。僧尼多养亲识及他人 奴婢子,年大私度为弟子,自今断之。有犯还俗,被养者归本等。寺主听容一人, 出寺五百里,二人千里。私度之僧,皆由三长罪不及已,容多隐滥。自今有一人私 度,皆以违旨论。邻长为首,里、 ![]() 景明初,世宗诏大长秋卿⽩整准代京灵岩寺石窟,于洛南伊阙山,为⾼祖、文 昭皇太后营石窟二所。初建之始,窟顶去地三百一十尺。至正始二年中,始出斩山 二十三丈。至大长秋卿王质,谓斩山太⾼,费功难就,奏求下移就平,去地一百尺, 南北一百四十尺。永平中,中尹刘腾奏为世宗复造石窟一,凡为三所。从景明元年 至正光四年六月已前,用功八十万二千三百六十六。肃宗熙平中,于城內太社西, 起永宁寺。灵太后亲率百僚,表基立刹。佛图九层,⾼四十余丈,其诸费用,不可 胜计。景明寺佛图,亦其亚也。至于官私寺塔,其数甚众。 神⻳元年冬,司空公、尚书令、任城王澄奏曰: 仰惟⾼祖,定鼎嵩瀍,卜世悠远。虑括终台,制洽天人,造物开符,垂之万叶。 故都城制云,城內唯拟一永宁寺地,郭內唯拟尼寺一所,余悉城郭之外。 ![]() ![]() ![]() ![]() 夫学迹冲妙,非浮识所辩;玄门旷寂,岂短辞能究。然净居尘外,道家所先, 功缘冥深,匪尚华遁。苟能诚信,童子聚沙,可迈于道场;纯陀俭设,⾜荐于双树。 何必纵其盗窃,资营寺观。此乃民之多幸,非国之福也。然比⽇私造,动盈百数。 或乘请公地,辄树私福;或启得造寺,限外广制。如此欺罔,非可稍计。臣以才劣, 诚忝工务,奉遵成规,裁量是总。所以披寻旧旨,研究图格,辄遣府司马陆昶、属 崔孝芬,都城之中及郭邑之內检括寺舍,数乘五百,空地表刹,未立塔宇,不在其 数。民不畏法,乃至于斯!自迁都已来,年逾二纪,寺夺民居,三分且一。⾼祖立 制,非徒 ![]() ![]() ![]() ![]() ![]() 昔如来阐教,多依山林,今此僧徒,恋著城邑。岂湫隘是经行所宜,浮諠必栖 禅之宅,当由利引其心,莫能自止。处者既失其真,造者或损其福,乃释氏之糟糠, 法中之社鼠,內戒所不容,王典所应弃矣。非但京邑如此,天下州、镇僧寺亦然。 侵夺细民,广占田宅,有伤慈矜,用长嗟苦。且人心不同,善恶亦异。或有栖心真 趣,道业清远者;或外假法服,內怀悖德者。如此之徒,宜辨泾渭。若雷同一贯, 何以劝善。然睹法赞善,凡人所知;矫俗避嫌,物情同趣。臣独何为,孤议独发。 诚以国典一废,追理至难,法网暂失,条纲将 ![]() 臣闻设令在于必行,立罚贵能肃物。令而不行,不如无令。罚不能肃,孰与亡 罚。顷明诏屡下,而造者更滋,严限骤施,而违犯不息者,岂不以假福托善,幸罪 不加。人殉其私,吏难苟劾。前制无追往之辜,后旨开自今之恕,悠悠世情,遂忽 成法。今宜加以严科,特设重噤,纠其来违,惩其往失。脫不峻检,方垂容借,恐 今旨虽明,复如往⽇。又旨令所断,标榜礼拜之处,悉听不噤。愚以为,树榜无常, 礼处难验, ![]() ![]() ![]() 奏可。未几,天下丧 ![]() ![]() 元象元年秋,诏曰:“梵境幽玄,义归清旷,伽蓝净土,理绝嚣尘。前朝城內, 先有噤断,自聿来迁鄴,率由旧章。而百辟士民,届都之始,城外新城,并皆给宅。 旧城中暂时普借,更拟后须,非为永久。如闻诸人,多以二处得地,或舍旧城所借 之宅,擅立为寺。知非己有,假此一名。终恐因习滋甚,有亏恆式。宜付有司,精 加隐括。且城中旧寺及宅,并有定帐,其新立之徒,悉从毁废。”冬,又诏:“天 下牧守令长,悉不听造寺。若有违者,不问财之所出,并计所营功庸,悉以枉法论。” 兴和二年舂,诏以鄴城旧宮为天平寺。 世宗以来至武定末,沙门知名者,有惠猛、惠辨、惠深、僧暹、道钦、僧献、 道晞、僧深、惠光、惠显、法营、道长,并见重于当世。 自魏有天下,至于禅让,佛经流通,大集国中,凡有四百一十五部,合一千九 百一十九卷。正光已后,天下多虞,工役尤甚,于是所在编民,相与⼊道,假慕沙 门,实避调役,猥滥之极,自国中之有佛法,未之有也。略而计之,僧尼大众二百 万矣,其寺三万有余。流弊不归,一至于此,识者所以叹息也。 道家之原,出于老子。其自言也,先天地生,以资万类。上处⽟京,为神王之 宗;下在紫微,为飞仙之主。千变万化,有德不德,随感应物,厥迹无常。授轩辕 于峨嵋,教帝哨喾于牧德,大禹闻长生之诀,尹喜受道德之旨。至于丹书紫字,升 玄飞步之经;⽟石金光,妙有灵洞之说。如此之文,不可胜纪。其为教也,咸蠲去 琊累,澡雪心神,积行树功,累德增善,乃至⽩⽇升天,长生世上。所以秦皇、汉 武,甘心不息。灵帝置华盖于灌龙,设坛场而为礼。及张陵受道于鹄鸣,因传天宮 章本千有二百,弟子相授,其事大行。齐祠跪拜,各成法道。有三元九府、百二十 官,一切诸神,咸所统摄。又称劫数,颇类佛经。其延康、龙汉、⾚明、开皇之属, 皆其名也。及其劫终,称天地俱坏。其书多有噤秘,非其徒也,不得辄观。至于化 金销⽟,行符敕⽔,奇方妙术,万等千条,上云羽化飞天,次称消灾灭祸。故好异 者往往而尊事之。 初文帝⼊宾于晋,从者务勿尘,姿神奇伟,登仙于伊阙之山寺。识者咸云魏祚 之将大。太祖好老子之言,诵咏不倦。天兴中,仪曹郞董谧因献服食仙经数十篇。 于是置仙人博士,立仙坊,煮炼百药,封西山以供其薪蒸。令死罪者试服之,非其 本心,多死无验。太祖犹将修焉。太医周澹,苦其煎采之役, ![]() ![]() ![]() 世祖时,道士寇谦之,字辅真,南雍州刺史赞之弟,自云寇恂之十三世孙。早 好仙道,有绝俗之心。少修张鲁之术,服食饵药,历年无效。幽诚上达,有仙人成 公兴,不知何许人,至谦之从⺟家佣赁。谦之尝觐其姨,见兴形貌甚強,力作不倦, 请回赁兴代己使役。乃将还,令其开舍南辣田。谦之树下坐算,兴垦一发致勤,时 来看算。谦之谓曰:“汝但力作,何为看此?”二三⽇后,复来看之,如此不已。 后谦之算七曜,有所不了,惘然自失。兴谓谦之曰:“先生何为不怿?”谦之曰: “我学算累年,而近算《周髀》不合,以此自愧。且非汝所知,何劳问也。”兴曰: “先生试随兴语布之。”俄然便决。谦之叹伏,不测兴之浅深,请师事之。兴固辞 不肯,但求谦之为弟子。未几,谓谦之曰:“先生有意学道,岂能与兴隐遁?”谦 之欣然从之。兴乃令谦之洁斋三⽇,共⼊华山。令谦之居一石室,自出采药,还与 谦之食药,不复饥。乃将谦之⼊嵩山。有三重石室,令谦之住第二重。历年,兴谓 谦之曰:“兴出后,当有人将药来。得但食之,莫为疑怪。”寻有人将药而至,皆 是毒虫臭恶之物,谦之大惧出走。兴还问状,谦之具对,兴叹息曰:“先生未便得 仙,政可为帝王师耳。”兴事谦之七年,而谓之曰:“兴不得久留,明⽇中应去。 兴亡后,先生幸为浴沐,自当有人见 ![]() 谦之守志嵩岳,精专不懈,以神瑞二年十月乙卯,忽遇大神,乘云驾龙,导从 百灵,仙人⽟女,左右侍卫,集止山顶,称太上老君。谓谦之曰:“往辛亥年,嵩 岳镇灵集仙宮主,表天曹,称自天师张陵去世已来,地上旷诚,修善之人,无所师 授。嵩岳道士上⾕寇谦之,立⾝直理,行合自然,才任轨范,首处师位,吾故来观 汝,授汝天师之位,赐汝《云中音诵新科之诫》二十卷。号曰‘并进’。言:“吾 此经诫,自天地开辟已来,不传于世,今运数应出。汝宣吾《新科》,清整道教, 除去三张伪法,租米钱税,及男女合气之术。大道清虚,岂有斯事。专以礼度为首, 而加之以服食闭练。”使王九疑人长客之等十二人,授谦之服气导引口诀之法。遂 得辟⾕,气盛体轻,颜⾊殊丽。弟子十余人,皆得其术。 泰常八年十月戊戌,有牧土上师李谱文来临嵩岳,云:老君之玄孙,昔居代郡 桑乾,以汉武之世得道,为牧土宮主,领治三十六土人鬼之政。地方十八万里有奇, 盖历术一章之数也。其中为方万里者有三百六十方。遣弟子宣教,云嵩岳所统广汉 平土方万里,以授谦之。作诰曰:“吾处天宮,敷演真法,处汝道年二十二岁,除 十年为竟蒙,其余十二年,教化虽无大功,且有百授之劳。今赐汝迁⼊內宮,太真 太宝九州真师、治鬼师、治民师、继天师四录。修勤不懈,依劳复迁。赐汝《天中 三真太文录》,劾召百神,以授弟子。《文录》有五等,一曰 ![]() ![]() ![]() ![]() ![]() 始光初,奉其书而献之,世祖乃令谦之止于张曜之所,供其食物。时朝野闻之, 若存若亡,未全信也。崔浩独异其言,因师事之,受其法术。于是上疏,赞明其事 曰:“臣闻圣王受命,则有天应。而《河图》、《洛书》,皆寄言于虫兽之文。未 若今⽇人神接对,手笔粲然,辞旨深妙,自古无比。昔汉⾼虽复英圣,四皓犹或聇 之,不为屈节。今清德隐仙,不召自至。斯诚陛下侔踪轩⻩,应天之符也,岂可以 世俗常谈,而忽上灵之命。臣窃惧之。”世祖欣然,乃使谒者奉⽟帛牲牢,祭嵩岳, ![]() 世祖将讨赫连昌,太尉长孙嵩难之,世祖乃问幽征于谦之。谦之对曰:“必克。 陛下神武应期,天经下治,当以兵定九州,后文先武,以成太平真君。”真君三年, 谦之奏曰:“今陛下以真君御世,建静轮天宮之法,开古以来,未之有也。应登受 符书,以彰圣德。”世祖从之。于是亲至道坛,受符录。备法驾,旗帜尽青,以从 道家之⾊也。自后诸帝,每即位皆如之。恭宗见谦之奏造静轮宮,必令其⾼不闻 ![]() ![]() ![]() ![]() 九年,谦之卒,葬以道士之礼。先于未亡,谓诸弟子曰:“及谦之在,汝曹可 求迁录。吾去之后,天宮真难就。”复遇设会之⽇,更布二席于上师坐前。弟子问 其故,谦之曰:“仙官来。”是夜卒。前一⽇,忽言“吾气息不接,腹中大痛” 而行止如常,至明旦便终。须臾,口中气状若烟云,上出窗中,至天半乃消。尸体 引长,弟子量之,八尺三寸。三⽇已后,稍缩,至敛量之,长六寸。于是诸弟子以 为尸解变化而去,不死也。 时有京兆人韦文秀,隐于嵩⾼,征诣京师。世祖曾问方士金丹事,多曰可成。 文秀对曰:“神道幽昧,变化难测,可以暗遇,难以预期。臣昔者受教于先师,曾 闻其事,未之为也。”世祖以文秀关右豪族,风 ![]() ![]() ![]() ![]() ![]() ![]() ![]() 太和十五年秋,诏曰:“夫至道无形,虚寂为主。自有汉以后,置立坛祠,先 朝以其至顺可归,用立寺宇。昔京城之內,居舍尚希。今者里宅栉比,人神猥凑, 非所以祗崇至法,清敬神道。可移于都南桑乾之 ![]() ![]() 迁洛移鄴,踵如故事。其道坛在南郊,方二步,以正月七⽇、七月七⽇、十月 十五⽇,坛主、道士、⾼人一百六人,以行拜祠之礼。诸道士罕能精至,又无才术 可⾼。武定六年,有司执奏罢之。其有道术,如河东张远游、河间赵静通等,齐文 襄王别置馆京师而礼接焉。 |
上一章 魏书 下一章 ( 没有了 ) |
魏书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魏书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魏书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魏收是魏书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