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智囊(选录)全集最新章节 |
![]() |
|
艾叶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智囊(选录) 作者:冯梦龙 | 书号:10186 时间:2017/3/26 字数:2560 |
上一章 虞集 下一章 ( → ) | |
【原文】 元虞集,仁宗时拜祭酒,讲罢,因言京师恃东南海运,而实竭民力以航不测,乃进曰:“京东濒海数千里,皆萑苇之场,北极辽海,南滨青、齐,海嘲⽇至,淤为沃壤久矣,苟用浙人之法,筑堤捍⽔为田,听富民 ![]() 〔评〕其后脫脫言:京畿近⽔地,利召募江南人耕种,岁可收粟麦百余万石,不烦海运,京师⾜食。元主从之,于是立分司农司,以右丞悟良哈台、左丞乌古孙良祯兼大司农卿,给分司农司印,西自西山,南至保定、河间,北抵檀顺,东及迁民镇,凡官地及元管各处屯田,悉从分司农司立法佃种,合用工价、牛具、农器、⾕种,给钞五百万锭。又略仿前集贤学士虞集议,于江、淮召募能种⽔田及修筑圃堰之人各千人,为农师。降空名添设职事敕牒十二道,募农民百人者授正九品。二百人者正八,三百人者从七,就令管领所募之人。所募农夫每人给钞十锭,期年散归,遂大稔。 何孟舂《余冬序录》云:“明朝叶文庄公盛巡抚宣府时,修复官牛、官田之法,垦地⽇广,积粮⽇多,以其余岁易战马千八百余匹。其屯堡废缺者,咸修复之,不数月,完七百余所。今边兵受役权门,终岁劳苦,曾不得占寸地以自⾐食,军储一切仰给內帑,战马之费于太仆者不资,屯堡尚谁修筑?悠悠岁月,恐将来之夷祸难支也!” 樊升之曰:“贾生之治安,晁错之兵事,江统之徙戎,是万世之至画也,李邺侯之屯田,虞伯生之垦墅,平江伯之漕运。平江伯陈瑄,合肥人。永乐初董京北海漕,筑淮 ![]()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元朝人虞集(字伯生)在元仁宗时官拜祭酒,曾在为仁宗讲学的课余时间,谈起京师仰仗东南一带以海运输送粮食而从事危险无比的航行,实在是严重耗损民力,于是进言道:“京师东方滨海数千里之地,都是芦苇丛生的荒地,北从辽海,南到青州、齐州,嘲每⽇冲积,长期已来以淤积为可供耕种的肥沃之地。如果用浙江人的方法,筑堤挡住嘲⽔使成为耕地,让想做官的富翁分别配领这些田地,由官府加以规定,有办法找到一万人耕田的,就给他一万人份的田地,让他做这一万人的首长;以下一千人,一百人也如此理办。三年之內看他的结果,由朝廷依土地的肥瘠程度定额课税,依等级征收,五年之后能有积蓄,就任命他做官,就所积蓄的作为俸禄,十年后赐给他符节印信,使他能流传给子孙。这么一来,便可得到数万兵民来对內保卫京师,对外防御海贼,而且又能不必仰赖东南海运,使民人得以休息,又可借着富人求官的心理,让京师得到充⾜的粮食供应,四处游食的民人能有正当的归宿,自然不会做海贼了。”但因评议的人意见不一致,于是遂不了了之。 评译 后来脫脫(元朝人)曾说京师近海,深得地利,招募江南人来耕种,每年可收成一百多万石米麦,不必仰赖海运,京师也可以⾜食。元主依此而行,于是设立分司农司(官署名),以右丞(掌钱⾕的官)悟良哈台、左丞乌古孙良祯兼任大司农卿,给分司农司印,西自西山,南至保定、河间,北到檀顺,东到迁民镇,凡是官地及元朝朝廷所掌握的各处屯田,都听从分司农司立法理办租佃,合用工价、牛具、农器、⾕种,由朝廷先投资五百万锭银子。脫脫又大略模仿前集贤学士虞集的建议,在江淮之间招募能种⽔田及修筑园圃、堤防的人各一千,担任农师,又设一些有名无实的官职,以十二道令牌宣称:能招募一百个农民的人,就授予正九品官,二百人的正八品官,三百人的正七品官,由招募者自行导领管理自己所招募的人,所招募的农夫,每人给十锭银子,一年后放他们回去,于是大丰收。 何孟舂(明-彬州人,字子元)在《余冬序录》里说:“明朝叶文庄公(叶盛,昆山人,字与中,谥文庄)巡抚宣府时,重新建立官牛官田的法令,开垦的土地⽇渐广大,积存粮食⽇益增多,用每年节余的钱购买八千多匹战马,残缺不全的城堡也都加以修复。不到几个月,就整修好七百多个城堡。如今边境的士兵受权贵之门的役使,整年劳苦,还得不到一点土地来供给自己的⾐食,军中所需的一切费用,都依靠央中的供应,养战马的费用由太仆支给的多得无法估计,至于城堡的修筑又能仰靠哪里的费用。长期下来,恐怕将来外患一起就很难应付了。” 樊升之说:“贾谊(汉-洛 ![]() ![]() 注释 ①虞集:字伯生,元成宗时为大都路儒学教授,累迁奎章阁侍读学士,平生为文万篇,为元时文章大家。 ②限:规定、条例。 ③脫脫:元顺帝时官至中书右丞相,为一代贤相。 ④空名添设职事敕牒:写好了官职,未填写姓名的空⽩委任状。 ⑤稔:丰收。 ⑥內帑:国库。 ⑦太仆:太仆寺,掌管家国畜牧,主要是战马的饲养。 |
上一章 智囊(选录) 下一章 ( → ) |
智囊(选录)全集免费阅读,艾叶小说网为大家提供智囊(选录)全集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智囊(选录)情节跌宕起伏、内容扣人心弦,冯梦龙是智囊(选录)全集免费阅读的作者。 |